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读季羡林《牛棚杂忆》有感读后感

读季羡林《牛棚杂忆》有感读后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1-02-28 14:22:15 | 移动端:读季羡林《牛棚杂忆》有感读后感

读季羡林《牛棚杂忆》有感读后感

  故事都有开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就看的书,我到底是为什么要读本书呢?生活中经常有人教育我们说,你看书要有目的,唯目的论。我的确是带着目的,源于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秒钟》。

读季羡林《牛棚杂忆》有感读后感

  近些年涉及到文革的影视,最终都逃不脱被下架或者技术原因不能上映,我就纳闷,到底是怎么样一段历史,需要用力抹去。但是我们知道“越想努力抹去,往往是越忘不掉”。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对文革时期经历一本回忆录,这段经历是季老用血与泪写成。人常常对自己经历不公会愤恨,留下文字要么带着仇恨与报复,但是很难得整本书以陶侃的语气,轻描淡写的诉说自己悲惨经历,作者希望自己能以中立态度,让我们体会善与恶,丑与美。

  另一个创作的理由是,当季老经过浩劫后,发现人们已经快要忘掉这段历史了,而那一批与他有过相同经历的人,都遵照自然规律离开这个世界,而这些宝贵的经验,转瞬即逝。而自己九死一生的经历,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夸大其次,天方夜谭。他害怕,这以千万人遭受难言为苦难的代价,难以发挥他的社会效应。他相信,如果把这些灾难写出来如实写出来,当成我们民族的一面镜子,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的多。

  作者在开篇说到,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什么样子,中年是什么样子,老年又是什么样子,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而不应该像一些文人,悔其少作。这个态度和卢梭《忏悔录》开篇讲到观点一致,将其所有毫不掩饰完整的讲出来。

  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文革的导火索。原谅我愚笨,我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没有发现为什么成为文革的导火索,也未曾体会出阶级斗争的味道。有天,当我参透这里面的深层含义,一定会分享出来。姚文元为四人帮成员之一,季老说姚文元不过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出台献艺的小丑而已,他说这篇文章中使用深文周纳的逻辑,捕风捉影莫须有的推理,给文革梳理了一个样板。

  "廿年一觉燕园梦,赢得反党反社会",开启了季老这段经历。从最初站在人群中看着身边的人被群众揪出来日夜批斗,看着主持人信口雌黄罗织罪行,下面人义愤填膺,高呼,呐喊。此时季羡林就是泥菩萨,他在暗暗期许这一天永远不要到来,这场噩梦永远不要降临在自己身上,而过往自己他的那些言论,早已被某些人记在小本本上,等待属于他的光明到来。

  1976年11月30日深夜,这把革命之火终于烧在自己脚下,几个自己的学生带着木棍闯入他家,他蜷缩在厨房的地上,冷眼旁观。从此他的性命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像几只蚂蚁,掌握在别人手里。他被迫改变信仰,相信“人性本恶。其善者人为也”。

  置身于这个世界,但不知道是人还是鬼,一夜之间,他由人民变成了反革命分子。他曾想过与这个世界告别,这一年来看着斗争的场面,拳打脚踢,耳光相见,谩骂凌辱。古人说“士可杀不可辱”,这些对于一个文人来说,早已超过了辱的界限,而自己又是“罪大恶极”,他无法想象自己以后所要面对何种境地。当一个人被迫选择生还是死,是何种残忍。回想了自己过往朋友是以何种方式死去的时候,参照了古往今来的死法后,他为自己选择服用安眠药长眠于圆明园荒凉寂寞枯萎的芦苇中。

  当与家人都诀别了,准备实施死亡计划时,几个人学生光临家中,他被拉往其他地方批斗。而这场批斗救了这个老人,在经历了拳打脚踢,耳光相见,谩骂凌辱后,他发现自己能承受这场批斗,那么以后还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呢,他又害怕什么呢。当决心活下去后,他就以积极心态迎接属于他的一场场批斗。

  当一个人在苦难之中,看到楼下小园内竹枝上坐着的麻雀,此时已经是冬天,除了松柏翠竹外,万物枯黄,叶子掉的精光,几个翠竹更显得苍翠欲滴。坐在竹枝上的几只小麻雀一动也不动,他立马看到这是一副“寒雀图”。在种种磨难之中,还保持这样的闲情逸致,是何等高人呢。可能也是这种心态,让他从一场场腥风血雨中活了下来,一直在等待属于他的明天到来。

  《牛棚杂忆》没有牛棚忆什么,牛棚是他们一起建造起来的,落成的之后,用颜料在墙壁上写着“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他们被“请君入瓮”。仿佛他们住在这里,真的就被横扫了,何其简洁,何其痛快。牛棚里面的生活,书中概括了几个字“折磨人”。这一条从始至终,无所不在,是所有基础。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而牛棚改造与其做法不近相同。从晨跑先在劳改前耗尽体能开始,早饭之后,就开始了牛马生活,哪里有需要,哪里都有这批劳改罪犯,中晚只能吃盐水拌黄瓜,加上剧烈劳动,充分饿其体肤。用背语录、晚间训话、写书面思想汇报

  的方式苦其心志,以此达到身心俱疲。

  1969后,他终于从牛棚回家了,开始半解放了。虽然那个时候还带着帽子,还在被群众监督,但是至少他与家人团圆了,回到了自己的床上。而后不知道经过多久,他也终于到恢复了组织生活,属于他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了。

  文革从1966年5月开始到1976年10月结束,整整持续了十年,文化大革命既没有文化也没有革命,这场既没有没有文化也没有革命运动,最初初衷到底什么呢。这场浩劫中,有很多人遭受不白之冤,很多人争先恐后的出国,带着满腔悲愤与仇恨。

  作者后续写了一堆自己反思,试图去解释这个东西,可能我接受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我着实没有读懂文革到底为什么要整知识分子,可能我需要读更多的资料,去读懂当时那个发号施令的人物,到底因为什么做了这么一个决定。

  我理解为什么要求影视作品喜欢描写这段历史,因为没有哪一段历史将人性卑劣展示如此鲜活。我也理解为什么荧幕不让播放这些东西,因为这段历史如果被反复提及,会影响根基,遗忘可能是最好选择。但越想努力抹去,往往是越忘不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季羡林《牛棚杂忆》有感读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814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