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201*职教工作总结

201*职教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7 23:31:12 | 移动端:201*职教工作总结

201*职教工作总结

仓储部201*年职教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培训任务,为提高全员整体素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工作如下:

一、宣传贯彻公司职代会精神,进一步提高部门的管理水平为贯彻落实公司十五届二次职代会精神,深入开展“经济运行”“效益年”主题活动,部门层层召开动员会,深入宣传贯彻公司职代会精神,以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动力,做到人人学习、个个领会报告精神。以确保全年物资进出安全稳定、设备经济运行为目标;坚持问责问效,进一步明确各级骨干的工作职责;推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部门的管理水平;实施经济运行,不断创新改革,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加强安全环保管理和深入开展经济运行工作,提出更高的管理要求。

二、营造“争先进、争荣誉、比贡献”的良好氛围

1、注重全面安全教育与岗前教育相结合、个人技术素质与岗位实际要求相结合,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培养干部职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意识,为建设学习型部门开辟了新载体。

2、为了配合职教工作的开展,部门采取传、帮、带的方式,采取集中授课培训为主,以老带新,班员在班长的带领下,搭配开展岗位练兵、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定期技术考核等活动,对各班组的职教工作定期进行考核,制定相应的激励和奖励措施,将考核成绩与班组奖金、评先争优资格挂钩。

3、始终把职教文化当成管理上追求的最高境界。利用教室、橱窗、黑板报作为文化宣传的阵地,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激发职工参与学习的兴趣。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增长大家的知识,提高

技术水平;通过从上到下的层层管理和层层负责,保证了部门职教工作的正常有序的实施。

三、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从而增强了员工队伍的凝聚力

1、为了让职工进一步了解并适应公司各项制度的改革,部门专门组织人员学习公司下发的有关文件,并开展各项讨论,要求员工写出心得体会,以此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整体水平。

2、通过技术培训和思想学习,转变了员工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为部门的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职工充分的理解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职工们都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3、一个具备良好素质的员工队伍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一个端正的工作态度。部门在注重员工学技术、学业务的同时,更注重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定期开展各种政治学习与交流活动。严谨扎实的岗位培训加之良好的激励机制为员工们的一岗多能搭建了“平台”。

三、加强人员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部门在注重员工学技术、学业务的同时,更注重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定期开展各种专业学习与交流活动。充分利用系统内外结合的教育资源,针对各岗位特点,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工作,共计课时140小时,培训合格率达98%。仓库、运输队开展了车辆日常维护及特种车辆驾驶培训工作,学习了相关的交通法规知识;货运室开展货运员业务知识培训等课程,所有操作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仓库开展了全员仓库知识培训班,有专业人员给全体仓库员工讲解了ERP业务知识和保管及记帐业务知识培训,使保管员和记帐员对操作流程熟知熟会,懂得了常风故障的排除,了解了一些常用编辑技巧;磅房则采用

了灵活性很大的网络版称重系统教学,通过培训,司磅员基本掌握应知应会本领。部门除了开展各式各样的综合业务知识培训考试,同时还结合岗位练兵培养业务能手,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不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从目前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培训目的已达到,效果较好。通过以上活动,提高了教职工整体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激发了热情,鼓足了干劲。通过技术培训和思想学习,转变了员工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为部门的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存在的不足和明年的计划:

1、仓储部人多面广,员工忙于工作,缺少深造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集中教学工作的多方位开展;

2、部门职教要发展,整合优化一支骨干队伍至关重要。目前员工教育培训骨干师资力量相对贫乏;培训所需的基础设施不是很齐全,培训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明年,我们将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开展以业务培训为重点的各项培训工作,针对今年职教中的问题,在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如既往的将职教工作深入开展下去。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继续抓好员工技术培训,制定合理的员工教育目标,加强员工思想观念教育,克服困难,弥补不足,采取有效途径鼓励员工参与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工作,为公司培养更多优秀技术人才促进安全生产,把职教工作再上一个台阶,为圆满完成当年的工作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扩展阅读:201*-201*支教工作总结

容城县文体教育局

201*-201*中小学教师支教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020年)》,要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将短板逐渐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加速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师资就成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中小学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开展支教工作,用推动流动的方式使得学校的教师水平大体上保持一致。促进学校的教师在同一个区域内进行流动,就是为了均衡,通过支教,缩小校际差距解决择校难题。

一、201*-201*支教工作现状

我县城镇教师共有465名,现有支教教师64名,(含超编乡支教教师)支教人数占在编教师数的13.8%。其中201*年选派教师30名,全体支教教师按时到岗,勤于奉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支教教师。

二、保证措施及经费落实

学期初,根据《容城县文体教育局支教工作实施方案》、制定详细而又具体的《年度支教工作安排意见》、《支教教师工作守则》、《支教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在保定市支教工作调度会后,召开专题会议,召集各乡镇一把手认真学习会议精神,会后组织了支教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制度的执行比制定更重要,设立全县支教工作领导办公室,由主管局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由人事股具体负责督导检查支教工作的开展。通过过程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

支教教师在享受原单位绩效工资的同时,每月有固定的交通补助。三、工作中主要做法(一)除参考市政府支教工作安排意见中提到的支教形式外,还积极探索了几种具体的支教方式:

方式一、扩大支教范围。一是结合职称评定,超编乡(镇)选拔优秀教师到边远学校支教。二是让机关人员到教学一线进行支教磨练,将好的管理和教学经验带到基层学校,在教育最前沿一个普通教师的岗位上重新认识教育,理解教师,为全县教育战线的教师做表率,今年共派出3名机关工作人员到乡镇中小学任教。从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等方面,向机关支教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他们将教育局机关的良好作风带给学校,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的成绩,树立教育局机关的良好形象。

文体教育局统一组织,安排我县超编乡镇中心校派出优秀支教队员,全职支教,支援我县东部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三个乡镇。在支教队员的选择上,安排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参加,并将支教工作与职称评定相结合,晋升中级职称,必须有2年支教工作经历。

方式二、学校领导深入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传授城区学校好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和经验,进一步提高了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同样通过校长交流制度,培养造就一批素质高,适应性强,敢担当的校长队伍。学校与学校之间相互交流,强校为弱校培训教师,有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平民化、普及化,让属地就学落到实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够上得了好学校。

方式三、为了快速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了双向交流工作机制,即在县城学校教师支教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同时,选派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到县城学校进行学习锻炼。方式四、尝试在乡镇内部进行支教流动。由于乡镇内部学校发展的不均衡性,主要选拔优秀教师,循环授课,集体备课、教研等形式。

方式五、在支教管理制度上,支教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回原学校任教,形成了“以派入学校为主,派出学校为辅”的双重管理模式,使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都能及时了解支教教师的工作情况。在考核工作中,由原来的对支教教师支教期满考核改为全程跟踪考核,具体地说,就是对支教教师进行支教期内的初期、中期、后期跟踪考核,对于客观、全面、真实了解支教教师的表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整个考核结果直接作为年终支教单位和支教教师表彰的主要依据和条件。

(二)、大力宣传支教工作,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1、通过教育局主办刊物《容城文教信息》开辟专栏,表扬先进支教教师,交流支教心得和经验。在容城教育网上,同步开展支教宣传,进行支教教师互动。

2、发布专题通报。针对在支教工作较突出的教师事迹,发布通报,鼓励、鞭策支教教师。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使我县支教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职教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职教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职教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98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