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201*年毕业设计(论文)总结 - 北京工商大学

201*年毕业设计(论文)总结 - 北京工商大学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30 00:14:45 | 移动端:201*年毕业设计(论文)总结 - 北京工商大学

201*年毕业设计(论文)总结 - 北京工商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1*年毕业设计(论文)总结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05级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经过指导教师、学生三个多月的努力工作,已经顺利通过毕业答辩,圆满完成,经过论文审阅、评分、答辩,最终分数如下:本届学生总共有92名,其中有19名学生成绩为优秀占20%;有55名学生成绩为良好占60%;中等的有18名占20%。这次毕业论文由15名教师指导,其中正高职称的教师6人,副高职称教师7人,中级2人。他们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是十分认真负责的。答辩委员会也是由这些人员组成,采用的是分为三组,背对背的答辩方式。毕业答辩的评定是相当严格,认真的,评定工作也完全只针对论文质量和工作量进行的,可以说是公平、公正的,反映出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中的工作量、工作能力和研究成果,同时这一结果也得到教师和学生普遍的认可。

本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我们还是坚决贯彻了学校所要求的一人一题,真题真做的精神。教师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精心为学生准备了毕业论文课题,总体是适合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研究的。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聚合物加工改性和成型方法上,均属聚合物加工改性和成型的较前沿的课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创新性,模具设计方向的学生每人利用计算机编写程序完成了不同制品外壳的模具设计课题。总体来讲达到了对学生的资料检索、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操作等动手能力全面的锻炼和考察,这些课题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继续深入开展以及推广应用的前景,充分反映出系所合一的特色。总结本届毕业设计(论文)有以下特点:

1.论文书写格式规范,分析方法、手段多样。课题的难度普遍比往届提高,同时工作量有所加大,课题新颖,有些处于本专业前沿或热门研究内容。实验时间增加,一般同学都是从3月中进入实验室到6月初结束。同时近几年学校对专业的投入,实验设备的增加,使科研手段提高,不仅有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同时使用红外分析,差热分析,X光衍射仪,电镜分析等高档次设备,使论文水平提高。

2.研究领域广泛,实验中所涉及的有高分子化学合成,高分子物理改性,聚合物改性,聚合物加工方法,测试方法等等方面几乎包括了高分子学科的各个方

面,实验室的加工设备,测试设备全部投入了使用。

3.学生的能力普遍提高,特别是讲演表达能力的提高。答辩全部应用计算机多媒体PPT制作进行答辩,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这也是我们特别重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结果,在毕业论文前,学生已经有多次课程的答辩练习,如设计性实验,科研训练等课程都专门安排了答辩的考核。

本次高分子专业的毕业论文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学生毕业论文和找工作的矛盾更加突出,就业的困难,使许多学生不能安心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研究工作经常被打断使一些实验无法顺利的进行,这样的情况在今后还会发生。学生要面临工作的问题,教师能够理解也应支持学生尽快落实工作问题,但如何处理好毕业论文研究工作和学生的找工作问题是今后长期要解决的方法问题。巧妙的安排实验,使实验不断出现新意和成果是提高学生兴趣和信心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指导教师的重要方法。其次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的面积狭小,学生实验面积明显不足,一些设备使用率过高,造成学生长期排队,一个星期才能轮上一次。实验工作环境恶劣,一些明显的不安全因素也一直影响教学实践工作的正常进行,我们恳切地希望学校能够尽快解决这种状态。

本学期我们材料系对学生论文的研究工作加强了管理,实行了期中对论文的全面检查,还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了专门的检查督促和警告。在论文的审查工作中实行了负责人制,即指导教师责任制,评阅教师责任制和答辩组负责制,层层把关,许多学生论文在答辩前退回重新修改,使论文的规范、质量得到提高。我们将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的分数比例根据本专业的情况进行相应调整,我系没有按学校的比例,而采用的是30%、30%和40%的比例,但还是因指导教师的分数较高,造成良好的比例过大。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理论学习完成后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论文的水平和质量在不断提高,但要不断会出现新的问题,要不断探讨和解决。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201*.6.30

扩展阅读:北京工商大学 审计总结

第一章

1.审计概念体系分类:

按审计主体分: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民间审计按审计内容分:财务审计、法纪审计、效益审计按审计范围分:全部审计、局部审计、专项审计

按审计时间分:事前审计、事后审计、事中审计

2.审计结构形式:被定义的审计概念=属差+最邻近的种概念

3.审计定义:审计是由独立的机构和人员,运用会计检查、财产清查等特定方法,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察、鉴证和评价,以保护其财产安全,提高其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4.国家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国家审计机关和人员对国家各级各类行政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拥有国有资产的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察或审查、查处的一种审计形式。5.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形式:独立型:立法式、司法式、独立式半独立型:行政式

6.国家审计职责:

(1)对本级政府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2)对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

(3)对国家的事业组织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的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4)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5)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的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6)对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7)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的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8)指导和监督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7.内部审计是指由特定组织或部门和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对特定财产经营者或本部门、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或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的一种审计形式。8.内部审计设计模式:

书上:监事审计机构(很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部门或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老师:监事会模式(股权相对集中)、审计委员会(股权分散,外部市场发达)、中国混合模式

9.民间审计也称注册会计师审计或独立审计,是指由独立的注册会计师,通过接受委托,对被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型进行查证、鉴证和评价的一种审计形式。

10.民间审计组织模式:独资型、公司制、合伙制(普通合伙制、有限合伙制、有限责任合伙制)

普通合伙制:合伙人都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客户的利益,合伙人承担着较大的风险,不利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扩大。有限合伙制:有限合伙人不能参与经营管理,而不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人士不太愿意投资此行业,有职业资格的人士一般又不愿放弃参与经营管理的权利,承担无限责任的合伙人不愿让只承担有限责任的合伙人坐享其成,存在较多的利害冲突有限责任合伙制:有过错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较大程度的保护了无过错合伙人的利益,有利于吸纳新的合伙人入伙,增强其承担风险的能力。

11.目的: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规范民间审计团队的管理12.民间审计历程:

20世纪90年代及以前,民间审计组织还有一种表现形式是审计事务所。1995年5月,我国民间审计的两大组织开始实行合并13,审计职能:监督职能、监察职能、鉴证职能、评价职能第二章

1.审计总目标:将审计作为一项系统工作或活动所期望实现的目标。

2.一般审计目标:总体合理性、真实性、完整性、所有权、估价、截止、准确性、披露、分类

3.审计项目目标

4.管理当局认定是审计目标确认的基础和起点:存在或发生、完整性、权利与义务、估价与分摊、表达与披露

5.审计计划了解被审单位情况6.审计业务约定书约定:

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

2)3)4)5)

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审计范围,包括指明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遵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包括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

6)审计报告格式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7)由于测试的性质和审计的其他固有限制,以及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重大错报可能仍然未被发现的风险;8)管理层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

9)注册会计师不受限制的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所需要的其他信息;10)管理层对其作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以书面确认;11)注册会计师对职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12)审计收费,包括收费的计算基础和收费安排;13)违约责任;

14)解决争议的方法;

15)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双方盖章的公章。7.约定书作用:有利于增强双方的相互了解,可作为签约双方监察审计工作完成情况的依据,一旦涉及法律诉讼,审计业务约定书是确定双方应负责任的主要依据。8.写报告时以审计重要性水平作为衡量指标

9简答:

审计重要性:错报或漏报的程度;影响报表使用人的判断或决策;它是错报或漏报的上限。重要性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但其内在含义又普遍体现在整个审计工作过程中;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包括漏报;财务报表错报含财务报表金额的错报和财务报表披露的错报;各国对重要性表述体现了一个共同点,即信息的错报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就是重要性;

重要性的特性:

1)重要性包括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

通常情况下,金额大的错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更重要。

对于某些财务报表的披露的错报,从金额上难以判断其是否重要,应从性质上进行考虑。2)重要性概念从总体上是针对财务报表而言的,是以是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为出发点的。

3)影响重要性水平判断和确定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量、不同性质的因素都有影响。

如出现在会计处理中的舞弊和错误、财务报表中各个不同性质的项目等对重要性的判断和确定都有着特殊影响。

4)重要性水平在理论上是一个确定性的概念,但实际工作中只能接近。原因就是影响重要性水平判断和确定的因素复杂多样。

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同意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性时,得出的结果可能不同。

10.确定计划的重要形式应考虑的因素: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审计的目标;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11.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的确定:

1)确定判断基础(因地制宜、恰当确定);2)计算各报表的重要性水平(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3)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定(取最低者)。

12.在确定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性质及其错报的可能性,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重要性水平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的关系。

13.分配重要性水平的一般方法及原则:项目的审计程度;项目发生差错的可能性;项目受关注的程度

14.一般而言,注册会计师在将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与列报层次时,只需选择主要财务报表中的一张报表作为分配的载体。

15.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也是反向关系。

审计风险越高,越要求注册会计师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一句判断标准确定的,而不由主观期望的审计风险水平决定。注册会计师不能靠人为调高重要性水平来降低审计风险。16.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会对审计程序形成影响。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原因,并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

同时,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评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以便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随着审计工作的推进,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分析家化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否合理,并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及审计过程中进一步获取的信息,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水平,进而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注册会计师如果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将增加,此时应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的控制测试以及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17.一般而言,有如下情况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对计划重要性水平进行调整:

1)被审计单位出现影响注册会计师重要性水平判断的重要事项;2)注册会计师发现计划重要性水平存在重大偏差。18.重要性在审计报告阶段的运用1)汇总尚未更正的错报汇总数,以考虑其金额与性质是否对财务报表的反映产生重大影响。

已识别的错报:发现的且能够准确计量的。对事实的错报,主观决策的错报。

推断误差: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数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识别的具体错报;通过分析程序推断出的估计错报。2)评价尚未更正的错报会总数的影响

19.将尚未更正的错报与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相比较,以平价审计结果和确定审计报告中的意见类型。

1)尚未更正的错报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考虑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或提请被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以降低审计风险。

无论何种情况,注册会计师都应当要求管理层就已识别的错报进行财务报表的调整。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尚未更正的错报的汇总数可能影响到某个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但财务报表的反映就其整体而言是公允的;

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管理层拒绝调整报表,并且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后的结果不能使注册会计师认为尚未更正的错报汇总数不重大;

否定意见:尚未更正的错报非常重要,可能影响到大多数甚至全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2)尚未更正的错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被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以降低审计风险。

如果管理层拒绝调整财务报表,应当发表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3)尚未更正的错报的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并且特定项目的尚未更正错报也低于考虑其性质所设定的更低的重要性水平),这时的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可以不扩大审计测试,对财务报表出局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顺序:保留意见-非无保留意见-否定意见,保留意见,无保留意见

第三章

1.民间审计准则:

鉴证业务准则: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代编财务信息质量控制准则

2.关键词:保证程度: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

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以此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以此作为以消极方式提出的结论的基础。3.法律责任形式:

依据法律规定:

行政责任:追究与否与以过程为依据的判断直接相关。

民事责任:追究与否与以结果为依据的判断直接相关。刑事责任:追究与否有赖于结果和过程的双重判断。(较大损失,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时才承担)依据产生原因:违约责任、过失责任、欺诈责任

4.法律责任形成原因:未能履行合同条款;

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故意不作充分披露、出具不实的报告,致使审计报告的使用者遭受损失。

5.审计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1)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指以存在主观过错为必要条件,以“无过错,即无责任”为基本出发点的认定和归结法律责任的原则。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指不以主观过错的存在为必要条件而认定和归结法律责任的原则。无过错的合法行为,同样可以产生损害。2)审计界: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法律界:无过错责任规则原则

3)我国宜用过错推定归责原则

6.审计人员审计法律责任的规避和解除,措施:1)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2)审慎选择审计客户

3)签订合理、有效的审计协议书4)强化审计质量控制

第四章

1.内部控制构成要素:

1)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诚信原则和道德价值观念;(二)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

(三)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四)组织结构;

(五)职责与权限的分配;

(六)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

2)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影响因素人员变动、新技术、新业务、国外业务的拓展;外部竞争、经营环境的变化等3)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相关的信息系统:

(1)识别与记录所有的有效交易;

(2)及时、详细地描述交易,以便在财务报告中对交易恰当分类;(3)恰当计量交易,以便在财务报告中对交易的金额准确记录;(4)恰当确定交易生成的会计期间;(5)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交易。4)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授权批准(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职责分离(不相容职务)信息处理

实物控制业绩评价

5)对控制的监督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1)持续的监督活动

(2)独立评价

2.了解与评估内部控制

1)从整体层面了解和评估内部控制从五个内部控制构成要素了解、评估2)在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和评估内部控制(1)对重要业务流程的了解和评估步骤

确定被审计单位的重要业务流程和重要交易类别;了解重要交易流程,并记录获得的信息;确定可能发生错报的环节;识别和了解相关控制;执行穿行测试;

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估决策(2)对财务报告流程的了解和评估3.记录了解与评估内部控制的方法:1)文字表述法:

优点:比较灵活,可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环节作出比较深入和具体的描述,不受任何限制;

缺点: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有时很难用简明易懂的语言来详细说明各个细节,因而有时使文字表述显得比较冗赘,不利于为有效的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和控制风险评价提供直接的依据。

主要适用于内部控制制度不甚健全的企业或内部控制程序比较简单、比较容易描述的小型企业。

2)调查表法

优点:简便易行;能对所调查的对象提供一个概括的说明,有利于注册会计师作进一步分析评价;提高审计效率。缺点:

(1)对被审计单位某一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只能按所提问题分别考查,而难以提供一个完整、系统全面的分析评价;

(2)由于调查表格式固定,缺乏弹性,因而对于不同行业的被审计单位或特殊情况,往往“不适用”栏填的太多,而使调查表法失去了适用性;

(3)调查人员机械的照表提问,往往会使被调查人员漫不经心,易流于形式,也会失去调查表的实际意义。3)流程图法

优点:

(1)从整体的角度,以简明的形式描绘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情况,便于较快的检查出内部控制制度逻辑上的薄弱环节,也便于评审;

(2)便于表达内部控制制度的特征,同时便于修改,在下次评审时,只要根据修改后的内部控制制度实际情况,稍微变动几根线条、几个符号,就能更新整个流程图。缺点:

(1)编制流程图需要具备较娴熟的技术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颇费时间;

(2)不能将内部控制制度中的控制弱点,明显的标示出来,故评价时,往往需要与其他两种方法相结合。

4.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1)假如企业管理当局决策失误将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2)设计完整的内部控制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而失效;

3)假如在执行内部控制是出现人为失误,则内部控制也将失去应有的效能;4)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既遵循成本与效益原则又受制于此项原则。

5.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6.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1)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主要由经营风险决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2)检查风险: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使用有效的审计程序可降低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可通过充分的计划、适当的监督和遵守质量控制准则,来降低这些方面的检查风险

7.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8.审计风险的应对程序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内容

(2)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询问,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3)识别与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识别与评估两大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识别与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识别与评估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识别与评估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2)基于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注册会计师,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导;

(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某些程序不能被管理当局预见或事先了解;(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订。

3)给予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程序

第五章

1.审计标准的特性: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可理解性

2.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审计证据在数量上应满足充分性要求,在质量上应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要求。

3.审计证据的种类

1)按照审计证据的外形特征来划分: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2)按照审计证据的来源不同划分:内部证据、外部证据3)按照审计证据的证明力划分:基本证据、辅助证据4.审计证据的特性:充分性:

1)审计风险

2)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程度3)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4)审计证据的类型和来源5)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6)成本-效益原则

适当性:相关性、可靠性5.审计证据的获取程序:1)风险评估程序

2)控制测试程序

3)实质性测试与分析程序

6.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检查记录或文件(书面)、检查有形资产(实物)、观察(实物)、询问(口头)、函证(书面)、重新计算(书面)、重新执行(书面)、分析程序(书面)7.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综合类工作底稿、业务类工作底稿、备查类工作底稿

8.三级复核制: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的以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和项目经理为复核人,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逐级复核的一种复核制度。

9.审计工作底稿保管的方法:

1)永久性档案: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

构成:综合类工作底稿、备查类工作底稿

时间:长期保管

2)当期档案:指那些记录内容经常变化,一般仅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

构成:业务类工作底稿

时间:自审计报告签发之日起至少保存10年

第六章

1.审计抽样过程:

1)判断抽样法:确定抽样对象、确定抽查数量、选取样本、审查样本并根据其结果推断有关情况

2)统计抽样法:确定抽取样本的数量、确定抽取样本的方式、审计样本的处理

2.统计抽样法确定抽取样本的方式:随机数表(乱表法)、系统选择取样方式、分层选择方式、整群选择方式。3.抽样风险:

符合性测试:信赖不足风险信赖过度风险实质性测试:误拒风险误受风险

导致结果:保证结果,降低效率结论错误,危险很大

4.符合性测试中的属性抽样: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发现抽样5.实质性测试中的变量抽样:单位平均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7-10章

一、购货与付款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1.购货与付款业务中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1)生产和销售对原料、物品和商品的需要必须由生产或销售部门提出,采购部门采购;2)付款审批人和付款执行人不能同时办理寻求供应商和索价业务;3)货物的采购人不能同时担任货物的验收工作;

4)货物的采购、储存和使用人不能担任账务的记录工作;

5)接受各种劳务的部门或主管这些业务的人应适当的同账薄记录人分离;6)审核付款的人应同付款人职务分离;

7)记录应付账款的人不能同时担任付款业务。2.货物和劳务的请购

1)原材料或零配件购进。

由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或即将签发的生产通知单提出请购单;

材料保管人员接到请购单后,应将材料保管卡上记录的库存数同生产部门需要的数量进行比较;

当生产所需材料和仓库所需后备数量合计已超过库存数量时,则应同意请购。2)临时性物品的购进。

由使用者而不需经过仓储部门直接提出,由于这种需要很难列入计划之中,因此,使用者在请购单上一般要对采购需要做出描述,解释其目的和用途;请购单须由使用者的部门主管审批同意;

并须经资金预算的负责人员同意签字后,采购部门才能办理采购手续。3)由同一服务机构或公司提供某些经常性服务项目。

例如公用事业、期刊、保安等服务项目,请购手续的处理通常是一次性的;

即当使用者最初需要这些服务时,应提出请购单,由负责资金预算的部门进行审批。4)确定特殊项目的需要。

保险、广告、法律和审计服务等一般由企业最高负责人审批,可参照过去的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由专人提出的需要内容,包括选定的广告商、事务所及费用水平等是否合理,经其批准后,这些特殊服务项目才能进行。3.订货控制

无论何种需要的请购,购货部门在收到请购单后,在最终发出购货订单之前,都要明确订购多少、向谁订购、何时购货等问题。1)关于订购多少问题。

购货部门首先应对每一分请购单审查其请购数量是否在控制限额的范围内;

其次是检查使用物品和获得劳务的部门主管是否在请购单上签字同意;对于需大量采购的原材料、配件等,必须做各种采购数量对成本影响的成本分析,其内容是:将各种请购项目进行有效的归类,然后利用经济批量法来测算成本。2)关于向谁订购的问题。

购货部门在正式填制购货订单前,必须向不同的供应商(两家以上)索取供应物品的价格、质量指标、折扣和付款条件以及交货时间等资料;比较不同供应商所提供的资料,选择最有利于企业生产和成本最低的供应商,与供应商签订合同。

3)关于何时订货问题。

由存货管理部门运用经济批量法和分析最低存货点来进行,而不是在购货部门。

当请购单已经提出,购货部门应对这些请购单的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仓储和生产部门。*决定之后,购货部门应及时填制购货订单,并对其进行控制,主要是预先应对每份订单进行编号;

在购货订单向供应商发出前,必须由专人检查该订单是否得到授权人的签字;由专人复查购货订单的编制过程和内容;

购货订单的副本应交提出请购、保管与会计部门等。

4.购入货物的验收

货物的验收应由独立于请购、采购和会计部门的人员来承担,其控制责任是检验收到货物的数量和质量。1)对于数量。

验收部门在货运单上签字之前,应通过计数、过磅或侧重等方法来证明货运单上所列的数量,并要求两个收货人在收货报告单上签字。2)对于质量。

验收部门应检验有无因运输损失而导致的缺陷,在货物质量检验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或者必须经过仪器或实验才能进行的情况下,收货部门应将部分样品送交专家和实验室对其质量进行检验。

*每一项收到的货物必须在检验以后填制包括供应商名称、收货日期、货物名称、数量和质量以及运货人名称、原购货订单编号等内容的收获报告单,并将其及时报告请购、购货和会计部门。

5.应付账款的控制。

1)应付账款的记录必须由独立于请购、采购、验收、付款的职员来进行;

2)应付账款的入账还必须在取得和审核各种必要的凭证以后才能进行;

3)对于有预付货款的交易,在收到供应商发票后,应将预付金额冲抵部分发票金额,来记录应付账款;

4)必须分别设置应付账款的统驭账户和明细账,对于享有折扣的交易,应根据供应商发票金额扣去折扣金额的净额登记应付账款;

5)每月应将应付账款明细账与客服的对账单进行核对。6.付款控制

1)支票准备。

支票准备应独立于采购、付款确认和函证程序;

所有付款都应使用事前编号的支票,对已签发的支票应将其原始凭证加盖“已付款”印章,以避免重复付款;

尽可能使用有安全保障的支票书写器或电脑生成的支票,对于空白支票应安全存放,作废的支票立即注销等。

2)支付。

付款前,应复核客户发票上的数量、价格和合计数以及折扣条件等;核对支票的金额,采购和付款应有各自独立的签名;兑支票应采取函寄或其他安全方式送交。3)会计处理。

会计部门及时记录付款业务,定期和对总账和分类账以及日记账;

注意未付账款,审查应付账款的明细账和有关文件,以防失去可能的现金折扣。

二、销售与收款的关键控制点1.适当的授权审批关键审批程序:

1)在销货发生之前,对于赊销额度应进行适当授权,在授信额度内一般人员有权批准,超过限额则应由更高级别的主管人员来负责审批;2)未经正常的审批,不得发出货物;

3)销售价格的确定,销售方式、结算方式的选择,销售折扣、折让、销售退回等均需企业

有关负责部门和人员的审批。2.适当的职责分离:

1)开票、发货、收款、记账职务应相互分离;2)赊销审批与销售职能的分离;3)坏账的确认与记账职务的分离;

4)出纳职能与记账职能的分离。

3.凭证的预先编号:销售通知单、出库单、发票、贷项通知单等收款员对每笔发货开具账单后,将发运凭证按顺序归档,而由另一位职员定期检查全部凭证的编号,并调查凭证缺号的原因。4.充分的凭证和记录

5.定期核对并向客户寄出对账单由非记账人员进行。

核对销售明细账和总账;

财务部门财务账和销售、仓储部门实物账。建立应收账款的核对和催收制度6.现金的盘点制度

现金日记账应日清月结,突击、定期盘点7.银行存款的核对制度

三、生产与费用循环的关键控制点

1.关键环节的交易授权。

1)生产指令的发出应经过授权审批;

2)存货的领用应严格按照授权批准手续发货;

3)存货入库应有严格的验收手续;

4)存货的发出应按规定办理,杜绝不按规定发出存货的情况;

5)企业还应建立员工人事档案、工时卡等,员工人事档案、工时卡应由经授权的有关人员

进行管理等。

2.关键环节的职责划分:

1)存货的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记录等职责应严格分离;2)人事、考勤、工薪发放、记录等职务应相互分离等。3.凭证与记录控制

1)生产通知单、领发料凭证、产量工时记录、生产费用分配表应顺序编号;2)会计部门应根据生产部门传递来的领发料凭证审核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薄、成本计算;3)开立并登记存货明细账和总账、开立并登记生产成本明细账和总账,并对所有已发生的料、工、费的耗费及时准确计入生产成本中;4)建立并登记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账和总账,计算并填写职工薪酬分配表、职工薪酬汇总表,职工薪酬分配表、职工薪酬汇总表应完整反映实际已发生的工薪支出。

5)企业应建立库存保管帐,仓库保管人员要及时记录,并定期与会计部门核对。4.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

1)仓库保管人员应聘用称职的人员;2)应创造良好的仓储保管条件;

3)代其他单位保管的材料物资应单独存放,记录要清晰;

4)对生产与费用循环产生的所有凭证和记录进行实物安全保护等。5.独立稽核。6.定期盘点制度

四、筹资与投资环节的关键控制点1.申请审批控制有关部门审查可行性报告,并签字批准

2.业务执行控制

与有关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并办理有关手续,收付资金3.会计记录控制会计核算和报告

4.财产保管控制

资产(有价证券)的保管

五、函证应收账款

函证应收账款是指直接发函给被审计单位的债务人,要求核实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的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审计方法。

函证的目的是为了证实应收账款余额存在的真实性和其所有权。1.函证数量的考虑因素:

1)应收账款在全部资产中的重要程度。2)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3)以前年度的函证结果;

4)函证方式的选择。肯定式减少,否定式增加

一般情况下,账龄长、金额大、存在纠纷的应收账款、非正常名称的账户、关联方余额、有贷方余额的账户,则是注册会计师必须向债务人函证的对象。2.函证方式的选择

1)肯定式函证:无论对错都要求回复

2)否定式函证:款项不符时,才复函。3.函证过程的控制

以被审计单位的名义签发,回函要至会计师事务所。肯定式不回函再次复询替代程序4.函证结果的分析与综合

差异金额的原因:记账时间差异、记账错误

六、存货监盘

存货监盘程序:观察程序、检查程序、特别关注:

第十二章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毕业设计(论文)总结 - 北京工商大学》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毕业设计(论文)总结 - 北京工商大学: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毕业设计(论文)总结 - 北京工商大学》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56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