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0-12-11 11:50:03 | 移动端:《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

  《植树的牧羊人》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语文要素是“默读”。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

  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以四个环节来推进,环节一和环节二侧重于梳理作品内容,环节三侧重于分析牧羊人的形象,环节四侧重于作品主题分析。在设计过程中,我注重“默读”方法的训练,参考《作业本》上“默读”的知识支架,引导学生运用思考型默读、梳理型默读和重点突破型默读梳理、分析,并且三种默读方法是有思维层次的差异。思考型默读和梳理型默读注重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大意,重点突破型默读注重圈画出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的形象。在这一点上,我自认为我的设计是有梯度的,是没有问题的。比如,采用思考型默读时,只需要边读边思考就可以了,采用梳理型默读时就需要“圈点勾画关键词语、句子”,采用重点突破型默读给学生明确了研读的段落,运用各种默读方法的策略是不一样的。

  但是听完整堂课的录音,整理出课堂实录,问题层出不穷,简直是一堂失败的课。第一,单向交流太多。课堂上的互动形式是多样的,应有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或者组组交流,但是这一节课上我完全忘记了进行“生生交流”,基本上都是师生之间的单向来回交流,整堂课变成了一个学生与一位老师的交流。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认为“倾听是一项最基本的能力”,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要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更多的时候可以在前一位学生或前几位学生的回答之后,请另外的同学进行补充、点评等等。

  第二,整块学习时间效果不明显。课堂上,学生需要安静的思考,需要整块的学习时间。在课堂上我有意识让学生进行整块时间学习,但是整块学习之后的互动多数是单向的,导致了生生之间的交流太少,不能明显的凸显学生整块时间学习后的效果。按照当下单元教学的理念,更多的应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方式既能凸显个体学习的成果,还能体现小组集体学习的成果。

  第三,教学语言啰嗦、重复。听完这节课的课堂实录,我竟然听到自己重复了几十次的“是不是”。在一些课堂教学专家看来,“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尽量避免,因为这相当于是一句“废话”。当教师问出这样的问题之后,学生心里早已有了答案:是的、对的等等。所以,今后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该避免这样的言语形式。另外,教学语言中比较大的问题还是重复学生的回答,没有做到点评与引导。比如:

  1⃣️

  生5:我觉得应该是他儿子死掉了,后来妻子也死掉了,只剩下他一个人了,还有羊群,所以他才想种树。

  师:嗯,不错,因为这个时候,牧羊人相当于生活中已经没有重要的亲人了。要继续生存下去,他就想找一份事业来做,所以他选择了种树。

  2⃣️

  生15:我觉得他细心是因为他房间里收拾的很整齐,餐具洗的干干净净,可能是比较爱干净吧,把一切东西都收拾的很妥当。房子也修的很好,很结实,一点不漏,在荒凉的地方住着这样的房子,很热爱生活。

  师:这位同学提到了餐具干干净净,房顶严实,不漏水,说明他做事特别细致,不放过一个死角。除此之外,在荒凉的地方住着,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着。

  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点评基本上意思一致,教师重复学生的话,显得毫无意义。除此之外,教学语言也应该再简洁一些,显得太啰嗦。

  第四,教师的导向性过于明显。从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录来看,每一次学习任务的出示很顺畅,每一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很顺畅,整节课都在按照我的思路在推进,都在按照我的教学设计推进,可以说预设与生成保持一致了。这就是“理想的课堂”吗?一开始我觉得是这样,但后来我觉得并不是。因为预设是我一个人的想法,而生成应该是各有各的想法,学生不应该被我牵着推进。尤其是开头导入时对课题的质疑,看似是开放的,但似乎早已将学生的答案框定了。

  第五,无法测评默读方法的掌握情况。统编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四、五单元的语文要素都是“默读”,不同单元默读的策略应该是不同的。第五单元的重点应该是用“勾画关键语句”的策略推进默读,那么默读时怎么引导学生哪些是关键语句呢?这一点,我自认为似乎不够。“教-学-评”应该是一致的,课堂上无法测评出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默读”。王少非教授认为“学习活动与评价活动往往是同时进行的,有时就是同一个。”但这一堂课中的几个学习活动均不是评价活动。

  总而言之,这是一堂不理想的课,一堂糟糕的课......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81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