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记录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范文3篇

记录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范文3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0-10-13 15:48:35 | 移动端:记录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范文3篇

点击查看更多: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情况汇报

记录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范文3篇1

  3月14日 星期四

  今年,市委组织开展 “学宁乡经验,实施加速赶超”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活动要求有关部门联村联企,领导联点联项,干部联户联人。今天上午,局领导研究确定把联村事项的点放在排掌村,排掌村是我局对口建设的扶贫点,现在已进入扶贫工作第二个年头。作为建扶工作干部,我从心底里为之高兴,联村点的确定再一次彰显了局领导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更能够为排掌村多做些实事。

  3月15日 星期五

  昨天市局确定了作风建设活动联村点,主管领导系统工会王瑞良同志决定今天到村里去调研贫困户情况。上午10点,我和王主任一起乘车前往村里,经过1个多小时路程的颠簸到达了涟源石马山镇排掌村,老远就看见村支书梁建社站在家门口等着,我们会同村委其他主要成员村主任和秘书等一班人就联户帮扶工作沟通了情况。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常住农户312户,人口1194人,劳动力484人,外出打工260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97户,参保率%。 XX年全村共有贫困户159户,享受低保73人。贫困户中有16人残疾,8位孤寡老人,无房(危房)户39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480元。

  在村支书的引领下,我随王主任走访了10多户村民,这些村民的房屋大多坐落在山坡上的位置,结构简陋,家里的壮劳力基本都到南部城市打工去了,一般只有老人带着孙辈们留守。他们的生活过得很节俭,家居却收拾的很整洁,老人们说要给孙辈们提够尽可能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好好读书,让在外打工的儿女能安心做事。我想,老人说的几句朴实的话,就是我们祖辈们传承下来的朴实的优良传统啊,不管他们自己生活的多么艰难,却一心想着不能苦了儿孙。一路走下来,看了这许多情景,我的心底已是为之一振,止不住一种辛酸的滋味涌上心头。

  8月29日 星期三

  上午,我陪同系统工会王主任和机关工会主席陈卫国来到村委,排掌村今年考上了5名大学生,其中有3名大学生的家境困难,局党组特别安排了6000元助学金让我们带来。在梁支书的陪同下,王主任把XX元一个的助学金分别送到3个大学生家庭,同时勉励3名学生在大学要更加勤奋读书,毕业后一定要记得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梁支书还给王主任介绍了这两年排掌村学生高考的情况:去年村里考取了7名大学生,今年又考取了5名,这是村里多少年来从未有过而最值得喜庆的一件事情。他高兴地说:是因为你们来搞扶贫工作给排掌村带来了福音,地税局先后送来了1万元大学生助学金,我和村委一定会关注这些大学生家庭,我们也一定不会辜负地税局领导和你们干部的关爱之情。

  12月24日 星期一

  上午,建扶工作组一行四人在市局副局长鲁毅同志带领下来到排掌村,带着100余位机关干部捐助的万元助学捐款,同时也带着机关干部对联系户的爱心和牵挂,走访慰问10个困难户。这些家庭大多有2到3名在校读书的小孩,他们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全靠着老人的照顾。来到村民梁高明家里的时候,只有他母亲在家正在炒菜,当鲁局长把1500元助学金送到老人家的手里,老人家还没有来得及放下菜勺的手紧紧握住了鲁局长的手,久久不肯松开,直说一定要我们尝一口她做的菜。鲁局长说请老人家保重好身体,现在你们的生活条件慢慢好起来了,房屋也翻新了,您帮着儿子把几个孙子带好,等他们考上大学了,有出息了,那就是您最大的幸福,也是我们高兴的事情。这动容的情境,让我们随行的每个人感动了。

  回到村委,梁支书向鲁局长介绍了排掌村扶贫2年来发生的变化。一是村支两委顺利完成了换届改选工作。村里安全工作、计生工作扎实,在地市两级检查中,得到了上级好评。二是改建了160平方米二层楼的村级活动办公楼,维修改善了370平方米的村办小学教学楼,硬化了400平方米的学校操场。三是村水利建设得到大的改善。维修水渠840米,河坝一座,硬化山塘一口,修建了一条200米田间灌溉斗渠,解决了以前村民因水田放水灌溉相争斗的矛盾。四是村容村貌得到改观。硬化了龙岭、加树、中心园、太安四个小组的通组公路;建设好了村饮水工程,在石栏、龙岭、虎形弯、朝阳井修建4个高位水池,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需求;完成了村路灯亮化建设,现在村里公路的晚间照明时间能维持到晚上12点。五是发展了农业产业,形成了养猪、山羊多种养殖产业,以村民合作的形式开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梁支书特别感谢地税局两年来给予排掌村的大力扶持,工作组也对村委建设给予了指导和帮助。鲁局长希望排掌村在村委的领导下,大力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尽快形成支柱产业。同时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带领群众早日致富奔小康。我们地税局也会一直关注排掌村的建设,工作组更应该珍惜在建扶工作期间与村委和广大群众建立的这份情谊,就算以后这里不再是我们的扶贫点了,我们一样可以加强联系,出谋划策,为排掌村的建设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坐在回程的车上,透过高速行驶的车窗,我似乎看到排掌村未来美丽风景的画面,希望排掌村能象这高速公路一样,快速步入发展致富之路。


记录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范文3篇2

  今天要陪妻子走访XX村罗家院组的田景龙,他是爱人的走访对象。听说我们要到他家走访,在凯里务工的他执意要回来和我们见面。和他上次见面还是在10月份,当时他的父亲因为生病在县医院住院,我陪着妻子到医院看望了他们父子。

  罗家院是旧州镇深度贫困村,地处余黄公路边上,交通还算便利。举目远眺,整个寨子沿山而建,黑瓦白墙的房子散布在山间、林中,错落有致,加之公路两边高山森林茂密、植被葱茏,真是风景优美的世外桃源。他家就在寨头上,极易寻到。我们是比田景龙先到的。因为上次和他父亲见过面。他的父亲认识我们,便招呼我们在田景龙家门前的院坝里坐下。趁着妻子和他父亲说话,我环顾四周,打量他家。他的家是一座两层砖混结构的房子,房子外墙上贴着白磁砖,虽然院坝铺满碎石,没有打成水泥地,但院坝边上种着些许花草,整个院落显得干净、整洁,可以看出主人还是比较有生活情趣的。我心想:看这个样子,他家应该脱贫了吧。正在这时,田景龙也到家了。他向我们表达歉意,说来晚了。我们坐在院坝里开始交谈。这个衣着得体的中年汉子,还算健谈,从交谈中得知,田景龙是1973年的,比我小一岁,前年因为车祸,右腿落下了残疾,办理了肢体三级残疾证。就是因为残疾,在凯里务工的他,虽然年龄不大,但十分不好找工作。他家共有一子一女,一个在镇里上高中,一个在凯里上职校,老婆就在女儿读书的学校打零工度日,加上老父亲经常生病,虽然父亲不和他们在一个户头上,但父亲生病哪有儿子不管的道理,所以,日子过得也是挺艰难。他可能是看出了我们对他家经济收入的质疑,拉着我站了起来,介绍说:毛老师,你看我这栋房子修几年了,就是因为经济接不上,房子里面的窗子、门都没安装。说着他推开了房门,我惊呆了,确实,这座看起来外表不乏洋气的房子,里面所有的后门窗都只是用木板随便钉了一下,一个门窗都没安装,窗户只是订着塑料薄膜来遮风,有的地方已经破了,风一吹,呼呼作响,可能长久没人打理,后门脚的地面有的地方已经长了青苔。他又说:我们在外面打工,有活的时候,一个人一月一两千的工资,没活的时候,一分钱都没有,两个娃娃读书,收入来源差,哪个不想把家搞得好好的?娃儿们放假都不愿回家,说家里都没学校好,作为家长,我真是惭愧!我相信他的话,没有谁不想把自己的家建设好!刚才,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真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看来这里村民的贫困和这里的自然美景是极不相衬的。我们继续交谈,了解到,他有移民搬迁的想法。同时,他也表示,如果政府给他贷款,给予经济上的扶持,他也想回家创业,搞养殖种植都可以。

  在回来的路上,我提醒妻子明天不要忘了向学校追踪他子女的教育资助落实情况,帮助他向有关部门咨询移民搬迁和贷款的事宜。像田景龙这样自身有发展生产的需求、动力、能力的贫困户,在外务工收入不稳定,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今天脱贫了,明天就有可能返贫,国家应该给予这部分有发展需求,无发展资金、技术的贫困户在资金、技术上大力扶持,帮助他们具备自身“造血”功能,才能实现真正、稳定的脱贫。


记录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范文3篇3

  两天来,通过走访困难户、老党员、致富带头人,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同干部群众面对面话民生、聊致富、谋发展,使我对当前农村特别是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对群众路线是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法宝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按照走访计划,18日下午,我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分别走访慰问了困难户和五保户。

  走访慰问的第一户是特困户王新章,今年73岁,老伴已去世,当前全家五口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外出打工,一人独自生活,患脑血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残疾,行动不便,个人有3.9亩地,由女儿帮着种,包括土地收入和残疾人、低保户享受的保障金,全年收入2000元左右。在全面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后,我拉着老人的手,问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时,老人连声说:“没有没有,政府很关心我们,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了。”当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时,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长满老茧的双手紧握我的手不放松。离别时,跛着脚执意将我送到门口。

  来到五保老人温传祥家时,老人正在准备吃晚饭。通过交谈,得知老人今年74岁,1970年4月从蚌埠下放到姚山村,现有5亩地,包给别人种,自己平时主要以捡破烂为主,全年收入2400元左右。当我问到老人过得好不好时,他十分激动地说:“比过去幸福多了,逢年过节,上级政府都来看俺,给俺送被送粮送钱,共产党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俺今天”。站在一旁的我感觉得出,老人的话发自内心,让我很受感动。临别时,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老人连声说谢谢,并目送我们很远。

  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还有部分群众因孤、病、残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说明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群众理解。不过通过与群众的座谈交流,特别是通过与王新章、温传祥两位老人的交谈,我感到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衷心拥护,感谢现在党的好政策,绝大部分人是通情达理的、是很容易知足的,仅仅因为客观原因导致他们暂时的生活困难,不愿党和政府。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杆秤,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也会装着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坚决执行上级党委决策,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带到基层,送进百姓家中,让广大群众明白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特别要实实在在地协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小事连民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在姚山村的走访,我越发感觉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18日下午,在姚山村走访途中,我发现在姚山村陈圩组龙王街路南一棵树上,挂着四块电表,位置较低,小孩很容易摸到,是个安全隐患。据村干部和群众反映,因为群众房屋拆迁,原先挂在墙上的一些电表无处可挂,只好挂在树上,虽多次与供电部门联系,但都没有结果。对此,村干部和附近群众十分担心,遇到阴雨天,就更为担忧。听后,我当场安排工作人员给县供电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打了电话,要求他们派人到现场察看,迅速实行整改。县乡供电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并着手施工。在姚山小学校园内,有一个50米长、20米宽、2米深的水塘,塘内有很多水,虽然周围用尼龙网围着,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个安全隐患。学校教师和群众反映,以前有名小学生掉进水塘,因为施救即时,没有发生严重后果,但水塘未平,始终是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一个心病。填平这个水塘需要一万多元,村及学校经费很紧张,没有多余经费用在填平水塘上。听后,我安排身旁的镇党委书记,要求镇政府出资填平水塘,镇党委书记当即表态三天内完成任务。

  这两件事,对于有些干部和部门来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解决的却是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困难,涉及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若是对“民有所呼”心不在焉,就会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只要我们各级干部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干部的大事,做到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就会积小胜为大胜,持续汇聚加速宿州崛起的强大力量。

点击查看更多: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情况汇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记录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范文3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806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