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21:40:09 | 移动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总算有了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和掌握,从前言和学习的体会我们可以知道,本书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数据库基础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二部分为数据库系统部分(第四章至第八章),第三部分为数据库设计部分(第九章和第十章),第四部分为数据库应用和数据库新技术部分(第十一章和第十六章)。第1章绪论

本章要求了解和掌握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数据描述的术语,数据抽象的四个级别,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等。

1,数据库系统的四个基本概念(1),数据(Data)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2),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它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用综合的方法组织数据,低冗余与数据共享,数据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数据可以并发使用并同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4),数据库系统(DBS):它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及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2,数据库的研究可以说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2)应用领域:政府、企业、金融、交通、教育、科研等

(3)计算机技术:分布式技术、并行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等第2章数据模型和三层模式数据库

本章要求了解和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全过程,掌握ER模型和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概念设计中ER模型的设计方法,掌握逻辑设计中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方法。

1,信息结构与E-R方法

2,概念数据模型

3,传统的三大数据模型

(1)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

(2)网络数据模型:网状数据库系统采用网络数据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3)关系数据模型:用关系(表格数据)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

4,数据独立性与三层结构

(1)数据的独立性:指应用程序与数据的组织和存储结构相互独立的特性。(2)三层结构:外部层,概念层,存储层。第3章关系数据库

本章要求了解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及其在数据库设计中的作用。

1,关系数据库:在一个给定的应用领域中,所有关系的集合构成一个关系数据库。2,关系代数:常用的关系操作有并,交,差,广义笛卡尔积,选择,投影,连接,除,查询,插入,删除,修改等。

3,关系的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第4章数据库基础

1,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是一种合理配置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应用负载、充分利用系统资源、使系统服务效率更高的一种应用体系结构。2,三层客户/服务器结构:其优点为可重复使用,性能改善,易于管理,易于维护。3,SQLServer工具和实用程序:企业管理器,服务管理器,查询分析器,事件探查器,导入和导出数据,服务器网络实用工具,客户端网络实用工具,联机帮助文档。第5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1,SQL的数据定义功能2,SQL的数据查询功能

3,视图:单个表派生的视图,多个表派生的视图,视图中的虚列,视图的删除。4,SQL的数据操作功能:插入,更新,删除等操作5,SQL的宿主使用:游标

第6章存储过程,触发器和数据完整性

1,存储过程提供了封装某一个需要重复执行任务的方法。存储过程在创建时即在服务器上进行编译,所以执行起来比单个SQL语句快,且能减少网络通信的负担。

2,触发器属于一种特殊的存储过程,可以在其中包含复杂的SQL语句。3,触发器与存储过程的区别在于触发器能够自动执行并且不含有参数。

4,触发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别:INSERT触发器、DELETE触发器、UPDATE触发器。5,数据完整性。第7章安全性

1,安全性措施的层次:物理层,人员层,操作系统层,网络层和数据库系统层

2,安全性控制是数据库管理员(或系统管理员)的一个重要任务,他要充分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功能,保证数据库和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

3,SQLServer的身份验证模式:标准模式、集成模式和混合模式。

4,用户的分类:系统管理员用户,数据库管理员用户,数据库对象用户,数据库访问用户。

5,权限管理:授予权限,查询授权,收回权限,禁止权限,角色与存取控制。第8章事务管理

1,事务做为一个逻辑工作单元必须有四个属性,称为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属性,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事务。

2,事务的执行需要经过事务的开始、事务提交及事务回滚等三个过程。3,事务的执行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显式事务和隐式事务。第9章关系数据理论

本章要求了解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及其在数据库设计中的作用,重点是函数依赖和范式,要求掌握这些概念并能运用它们来进行模式分解。1,数据冗余:同一个数据在系统中多次重复出现。

2,关系模式设计不当引起的异常问题:数据冗余、操作异常(包括修改异常、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3,函数依赖

4,关系模式的分解特性

5,范式:衡量关系模式好坏的标准。

(1)第一范式(1NF):如果关系模式R的每个关系r的属性值都是不可分的原子值,那么称R是第一范式的模式。

(2)第二范式(2NF):如果关系模式是1NF,且每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候选键,那么称R是第二范式(2NF)的模式。

(3)第三范式(3NF):如果关系模式R是2NF,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那么称R是第三范式(3NF)的模式。(4)BC范式(BCNF):如果关系模式R是1NF,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那么称R是BCNF的模式。

6,关系模式设计理论主要用于数据库的逻辑设计过程中。

第十章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设计是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议中的核心技术。是一种“反复追寻,逐步求精”的过程。2,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对其进行优化(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5)数据库实施阶段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以上是我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一书的简单总结,通过学习,我掌握了简单的SQL语言,拥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库是一个有结构的、集成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来管理数据库的一种商品化软件。

扩展阅读: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

两部分内容组成:数据库的理论知识、SQLSever201*的使用

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包括三篇,第1篇:基础篇;第2篇:设计篇;第3篇:系统篇,三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基础篇是基础是重点,必须全面掌握;设计篇是方法论,是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方向指南,对基础篇的应用;系统篇:是对DBMS的四性的详细解释,丰富了基础篇的内容。一、名词概念

1、信息、数据、数据处理2、数据库

3、数据库管理系统4、数据库系统5、概念模型6、逻辑模型7、模式8、外模式9、内模式

10、数据库独立性(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

11、概念模型有关概念: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联系、联系方式12、关系模型的有关概念(元组、属性、主码、域、分量、关系模式)13、函数依赖14、完全函数依赖15、部分函数依赖16、传递函数依赖17、码18、主属性19、非主属性20、视图21、可恢复性22、并发控制性23、安全性24、完整性25、关系26、关系模式27、实体完整性28、参考完整性29、自定义完整性30、游标二、基本理论

1、计算机数据管理三个阶段的特点(数据组织(保存)与管理、共享、数据与应用程

序的独立性、数据冗余等),特别要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组织结构化、共享性高、数据独立性强,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2、DBMSE的数据控制功能

(1)可恢复性(2)并发控制(3)安全性

(4)数据的完整性

结合第3篇系统篇,掌握好如下问题

事务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系统发生故障、并发控制出现异常的实质?可恢复性部分什么是可恢复性故障类型

故障恢复实现技术(数据转储与建立日志文件,掌握数据转储的形式和特点,日志文件中包含的内容)各种类型故障的排除方法

(1)事务故障(Undo处理,反向扫描日志文件)

(2)系统故障(对未完成的事务Undo处理,已完成的事务Redo处理)(3)介质故障()

并发控制

并发操作的三类数据的不一致性并发控制的主要技术(封锁技术)锁的类型及特点封锁协议

并发操作的可串行性(概念、什么样的调度是正确的(所有的串行调度、具有并发操作的可串行化的调度是正确的、如何保证调度是正确的。)安全性

保证系统安全的途径

存取控制机制的组成(定义权限、合法权限检查)自主存取控制方法的基本操作(授权和撤销权限)理解视图机制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完整性完整性的概念完整性约束条件完整性控制(3点:定义、检查和违约反应、完整性五元组定义)参考完整性的三个问题(外码是否为空、被参考关系中删除和插入元组时)

3、数据模型

(1)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2)计算机信息处理的三大世界(与数据库设计步骤的对应关系)(3)概念模型及其表示方法()

(4)逻辑模型的三种类型及其特点(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约束条件,特别是关系模型的特点)

4、数据库系统结构(三模式、两映射和数据独立性)5、关系及关系操作

(1)关系模型组成(数据结构、操作和完整性;关系数据操作表示形式(代数方式、逻辑方式和SQL))

(2)关系数据结构及其有关定义(域、笛卡儿积、关系、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3)关系的完整性

(4)关系代数(传统的集合运算、专门关系运算(投影、选择、连接和除法运算)、关系代数的写法(注意三个问题、7个例题)

(5)SQL语言

DDL语言(数据库、数据表、索引和视图)DML语言(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DCL语言(授权和撤销权限)

嵌入式SQL(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共享变量、游标(概念、操作步骤和打开游标的含义、游标的使用)

(6)数据规范化

基本概念(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码、主属性和非主属性)

三类数据异常以及好模式的标准数据规范化的原则、方法和步骤。三、基本技术数据库设计1、数据库设计概述

2、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及每个阶段的任务、方法

3、重点掌握(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三个阶段)四、基本技能-SQLServer201*的基本操作第1部分基本理论

一、与数据库有关的4个重要概念和1个常识

1、数据2、数据库

3、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主要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运行管理(4性)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4、数据库系统结构组成与人员组成、理解图1.1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研究数据库结构、存储、管理和使用的软件学科。数据库应用系统

5、一个常识

(1)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优缺点

(2)理解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冗余度低以及

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二、数据模型

1、计算机信息处理的三大世界、两类模型(概念模型、结构模型),理解计

算机信息处理的基本步骤。

2、数据模型(结构模型)的三要素(逻辑模型)3、概念模型(结合数据库概念设计理解)

(1)特点

(2)基本概念(实体、属性、码、实体型、实体集、联系及联系方式)(3)表示方法ER模型(画法)4、常用的模型(数据结构化的基础)

(1)层次、网状和关系

(2)每种模型的数据结构、数据操作、约束和存取特点。(3)重点在关系模型(详细见第2章)数据结构(从用户的观点:二维表)

常用术语:关系、元组、属性、主码、关系模式关系模式的表示方法

关系模型必须是规范化的数据操纵与完整性关系数据模型的存储结构优缺点

三、数据库系统结构

1、不同的角度(从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从最终用户)2、三模式(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3、二级映象与数据独立性

4、重要概念(模式、外模式、内模式、数据的逻辑独立性与物理独立性)

四、关系数据库及其操作

1、关系模型的数学依据(建立在集合代数的基础上)2、从集合论的角度谈关系数据结构(笛卡儿积的子集)3、关系及关系操作

(1)关系数据结构及其有关定义(域、笛卡儿积、关系、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

(2)关系操作:查询操作和更新

查询操作:关系代数查询、关系演算和具有双重特点的SQL4、关系的完整性

5、关系代数(传统的集合运算、专门关系运算(投影、选择、连接和除法运算)、关系代数的写法(注意3个问题、7个例题)、关系优化。6、关系数据库操作的标准-SQL语言

DDL语言(数据库、数据表、索引和视图)DML语言(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DCL语言(授权和撤销权限)

嵌入式SQL(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共享变量、游标(概念、操作步骤

和打开游标的含义、游标的使用)

7、什么是视图,怎样理解?有什么作用五、数据规范化

1、基本概念(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码、主属性和非主属性)

2、三类数据异常以及好模式的标准3、数据规范化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六、DBMSE的数据控制功能(系统篇)

结合第3篇,掌握好如下问题

1、事务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系统发生故障、并发控制出现异常的实质?2、可恢复性

什么是可恢复性、故障类型、故障恢复实现技术(数据转储与建立日志文件,掌握数据转储的形式和特点,日志文件中包含的内容)、各种类型故障的排除方法。

(1)事务故障(Undo处理,反向扫描日志文件)

(2)系统故障(对未完成的事务Undo处理,已完成的事务Redo处理)(3)介质故障3、并发控制

并发操作的三类数据的不一致性、并发控制的主要技术(封锁技术)、锁的类型及特点、封锁协议、并发操作的可串行性(概念、什么样的调度是正确的(所有的串行调度、具有并发操作的可串行化的调度是正确的、如何保证调度是正确的)

4、安全性:保证系统安全的途径、存取控制机制的组成(定义权限、合法权限检查)、自主存取控制方法的基本操作(授权和撤销权限)、理解视图机制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

5、完整性:完整性的概念、完整性约束条件、完整性控制(3点:定义、检查和违约反应、完整性五元组定义)

参考完整性的三个问题(外码是否为空、被参考关系中删除和插入元组时)6、区别数据库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二部分基本技术-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设计概述2、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及每个阶段的任务、方法

3、重点掌握(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三个阶段)

第三部分基本技能-SQLServer201*的基本操作

1、数据库服务器环境配置

2、数据库及数据库对象的基本操作3、SQL201*的安全控制策略4、数据库备份与还原操作5、脚本文件

6、数据的导入与导出需要掌握的概念

1、信息、数据、数据处理2、数据库

3、数据库管理系统4、数据库系统5、概念模型6、逻辑模型7、模式8、外模式9、内模式

10、数据库独立性(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

11、概念模型有关概念: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联系、联系方式12、关系模型的有关概念(元组、属性、主码、域、分量、关系模式)13、函数依赖14、完全函数依赖15、部分函数依赖16、传递函数依赖17、码18、主属性19、非主属性20、视图21、可恢复性22、并发控制性23、安全性24、完整性25、关系26、关系模式27、实体完整性28、参考完整性29、自定义完整性30、游标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4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