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车埠镇中心学校教师大家访活动总结

车埠镇中心学校教师大家访活动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21:29:53 | 移动端:车埠镇中心学校教师大家访活动总结

车埠镇中心学校教师大家访活动总结

车埠镇中心学校“课外访万家”活动总结

“尽一份责任,实现家校真挚的沟通;许一个愿景,憧憬孩子美好的明天。”

学校教育需要社会的配合,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家访是学校获得家长信任与支持的重要途径,更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表现的重要渠道。自九月份教育局发出“课外访万家”号召车埠镇中心学校全面有效地开展了教师大家访活动。在中心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学校精心组织下,全镇教师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访、QQ访、书信访等多种形式,在宣传育人理念、指导教育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统一部署,分工协作

中心学校召开大家访活动的会议,全面部署大家纺的工作。我们要求各校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近期表现等方面将学生分组,并分给老师。每位老师为自己负责的学生制定小档案,根据自己的观察,综合科任老师的意见,制定家访方案,在家访时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保证每次家访的有效性。每位老师保证走遍自己负责的学生,这样全班学生都能受访一次。家访后老师们在一起交流反馈信息,让我们对学生有了进一步,全面地了解,对于我们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科学指导,形成共识

家访这项活动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时尚的活动,在过去是学校、老师所进行的家常便饭的活动。但是,在当今进行家访,不单单是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我们更注重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现行的教育观念,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给以合理化的建议和科学的指导。如有家长懂得了一味地责骂只会疏远家长与孩子之间地距离,而会改变与孩子相处时的言行;有家长接受了不能一味只盯住孩子的学业成绩,要全面衡量评价自己的孩子的观点,而会在生活中多表扬,多鼓励孩子,让他们树立信心;有家长明白了现在孩子承受的压力也很大,家长要给予理解和关心,而不会再强逼孩子,适时地给以心理疏导;有家长知道了家长多过问多关注会调动孩子工作学习的积极性,而改变以往凡事不过问的做法,从而让班上又多了一个积极工作,肯于学习的成员。这样,我们与家长在观念上保持了一致,思想上得到了相通,我们达成了共识,在教育上我们也会收到可喜的效果。

(三)、全程督查,效果显著

家访完成并不代表教育的终结,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师生一对一的联手帮扶机制,我们通过电话回访,短信联系,网络沟通等形式做好对学生的跟踪追访,保证了教育的长效性。每次家访后老师们都及时做好记录,保存好第一手资料,注重观察家访效果,并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不放弃,不厌烦,保证教育有始有终,让家访真正发挥其实效性,让我们的教育真正如涓涓细水流入学生的心田。我们与家长的联手,长效联系,的确让一部分学生经过家访活动之后,思想上有了极大的转变,行动上有了很大的干劲,家长老师都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良好表现而感到欣慰和高兴。

(四)、定期督导,保证长效

每月月末,学校教导处主任定期检查老师的家访记录,记录不在于多少,但必须是真实可靠的。每月老师都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确定好家访对象,这样保证了家访的计划性和持续性。

(五)、以爱暖心,真诚互动

在家访中,教师们都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真诚地在做这项工作,期间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车埠镇小李文娟同学,该生整天忧郁,学习劲头不足。科张老师张老师利用十月一日国庆节假期,和妻子驱车前往家访。车行驶到大樟树半山腰,下起了大雨,坡陡路滑,只能步行。在山里爬坡、下坎,走羊肠小道,当他们来到学生李文娟、李永豪家,推开漆黑的木门,学生和家长都惊呆了,家长用衣袖一遍一遍擦拭板凳,生怕自家凳子弄脏了老师的衣服。"稀客!稀客!下着这么大的雨,你们是盼都盼不来的客人啊......"通过和家长促膝谈心了解到了李文娟同学家庭的特殊性。生父病死,随母亲改嫁李家,加之三代同堂,家庭矛盾在所难免。张老师的诚心开导,让家长学生都心存感激。在那里,盛老师受到了贫苦山民待客的最高礼遇,文娟八十多岁的老奶奶,颤颤地拿起杯子,倒上满满的一杯包谷酒,对他们说:"老师啊,你来这里,是我们屋里两个小伢儿几世修来的福啊,我敬你!"临别,举家相送,送了一程又跟了一程。老师们温暖的关心感动了李文娟,也深深地触动了她,这之后李文娟的性格开朗了,思想上有了较大转变,学习干劲也比以前足了。本次大家访基本上做到了“由远到近”(家访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老师与学生、与家长心灵上的沟通)、“由淡到浓”(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让学校、家庭、社会都来关注孩子的成长)、“由冷到热”(改善了学校、老师在家长的眼中居高临下的形象)、“由低到高”(学生、家长及老师从反对的态度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响应)。

教师“大家访”活动不仅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及其家庭的沟通,而且对广大教师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一次生动、深入的教育机会。通过活动,广大教师更加直观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激发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学校和家庭之间达成了教育共识,形成了教育合力,更加有利学生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推进学校的科学发展。

车埠镇中心学校0

201*.10.

扩展阅读:天桥乡中心校教师评级定位活动总结

天桥乡中心学校“教师教学技能摸底评级定位”活动

总结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小学阶段实施已有一轮,教材变了,课程标准变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变了。但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及手段变没变,变了多少,适应新课程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提高的幅度多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与心课程实验要求,与素质教育目标要求差距还有多大基于这样一些想法,天桥乡中心学校在全乡小学教师中开展了“教师教学技能评级定位‘大听课’活动”。活动由中心学校组织,优选各科骨干教师组成听课评课组,深入学校,对全乡所有小学教师开展人人听课,并以学校为单位集中评课,评课组通过综合意见,对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客观、公正的评级定位(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该活动历时一个多月,共听课88节次,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评课议课、交流讨论10场次。依据听课组的综合意见,汇总后最终结果为:良好16人,占18%,合格47人,占53%,基本合格19人,占22%,不合格6人,占7%。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全乡所有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通过客观公正的、以问题呈现为主要形式的评课议课活动,使广大教师发现了各自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交流探讨,使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对素质教育目标要求,对如何更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不少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在打造“有效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做出了较好的成绩。如新合完小的陈弟江老师,漆坪完小的代强老师和陈芳老师,龙凤完小的范仕勇老师,天桥完小的杨华贵老师等。但是,针对教师群体而言,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大,下面从七个方面来进行简单总结:

一、尽职型教师多,事业型教师少。

此次“大听课”活动,中心校听课组除了深入课堂听课之外,还与老师进行了个别交谈,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多数老师认为教好书育好人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因为毕竟拿了国家的俸禄,至少要对得起工资,对得起学生。所以老师们都能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课该备的就备,作业该布置的就布置,试卷该批阅的就批阅。属于自己的工作既不少做也不多做,和自己所拿的工资做个等价交换就算了,这样也算尽职尽责了。很少有老师把自己的教育工作看成一份事业来对待,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表示只要有机会改行,哪怕工资低一点也愿意,看来“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至理名言并未深入教师的心灵。作为

教师,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只视为谋生的手段,而不能看成是完成一件崇高的事业,这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这种教师把当教师当作无可奈何的选择,对教师本身缺乏认同感,只把教师职业看作维持生计,而且是一种令人不满的生计手段。这种职业观下的“敬业”就是一种表面应付,那就谈不上改革和创新,更谈不上发展。

而事业型教师把教育行动视为幸福的源泉,这种幸福不仅是无代价的,而且是内在的、长远的,事业型教师把献身教育事业作为人生莫大的幸福,视教学为自己的创作;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灵魂、思想和身心与学生的灵魂交流,透析教育事件;把与教育事业相关的每个要素作为他们生命的重要组成,牵引着他们的每一根神经,能以极大的热情挑战教育事业的难题,努力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当然,我乡也有一些事业型教师,他们的教学行为及效果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如果每一位教师都力争做事业型教师,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对教师本人无疑不是一件喜事。

二、课堂上传统教学方式多,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少。

新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必然要求,改革的核心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旨是人的发展,它重视每个学生的品德、情感、态度、生命、尊严、人格、民主和权利意识、科学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早在201*年5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同年6月,教育部又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1*年,我们便开始实施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至今6年已经过去了,回顾我们的课改成绩,仿佛一片空白。很多一线教师对课改的指导思想、课改的培养目标、课改的6个具体目标、素质教育的定义一无所知。直到中心校听课组在“大听课”活动中与教师进行议课时,他们好像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原来课改是这样的。

传统的课堂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重复训练。整堂课就是教师照本宣科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气氛沉闷,课堂无欢声笑语,无思想交锋,思维呆滞。结果是讲的讲烦了,听的也听烦了,摧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新的课堂要求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不可能的。学生学习的知识不是我们灌进去的,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参与、探索、自我构建而获得的。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课堂学习环境,并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使学生主动学习,获取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必需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和信息素养的能力。在听课中发现,很多老师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总喜欢越俎代庖,生怕学生搞不懂,提出的问题往往是自问自答,一讲到底。不敢放权于学生,他们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机会少,学生思维受到很多束缚,个性发展难以实现。

三、关注优等生的多,面向全体学生的少。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在我们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优等生容易成为老师关注的对象,一些待转化学生、残疾学生、智障生就会被老师丢在遗忘的角落。在听课中发现,很多老师设计的问题或布置的作业都是一个等次,只针对优等生和中等生来安排,而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即使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很简单的问题,也许他们都摸不着头脑。这样一来,由于学困生没有展示的机会,呈现不出闪光点,他们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导致差生越来越差。所谓面向全体学生,就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教学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便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平公正。一些老师怕学生出错,发生课堂冷场,所有问题都由优等生来解决,整堂课看似一帆风顺,其实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教学,全面参与度不高,当然整体素质提高也不明显。

四、注重知识传授的多,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少。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老师现在仍然没有改变对课程功能的认识,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给学生一些书本知识,而忽略了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情感态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要从单一的注重知识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人转变,即使要传授知识也要传授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须的知识。为什么如今的学生一说放假就高兴得跳起来,说明我们的学校孩子是不喜欢的,没有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所以,今后的教学应该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达到学会学习。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为什么现在的青少年脾气古怪、性格孤僻、犯罪率高,除了一些社会因素之外,不能不说与我们的教育引导没有关系。

五、教教材的多,用教材教的少。

在听课中发现,很多教师把教材当作“圣经”,拿着书本照本宣科。教师认为先吃透教材,弄清教材中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然后,尽可能多地灌输给学生就好。于是,课堂上出现了我讲、你听和我传授、你接受的局面。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于是出现了大量机械、重复的抄写,订了AB卷,出现了“题海战”、“时间战”。学生很少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假如一旦离开了教材,教师们可能会无从下手。

新课程强调“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教材观,意味着要用教材教,它反映了新的教学观、新

的教学方法。如今,教材不再是课程的权威,只是一种文本,一个范例,一种凭借,需要教师去加工、去重组、去延伸、去再造。要求我们教师要深钻教材,不仅仅是了解书本上介绍了哪些知识,还要去思考它为什么要编排在这里,有什么意图,利用这一文本可以进行哪些探究,可以进行哪些延伸等,教师都得去考虑。因为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有生成的精彩,意外的收获。

六、老年教师原地踏步的多,进步的少。

我乡小学教师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有40人,占在岗总人数的43%,其中又有80%的老师是通过民转公形成的,从未经过专业培训,没有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相关方面的理论基础,缺乏教学方法。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他们能凭着仅有的基础知识边教边学,勉强能够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期望越来越强烈的时候,老年教师的“一桶水”就显得有些吃不消了。从“大听课”中可以看出,一些老年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丝毫的改变,仍然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么变成“满堂问”,教师这一角色仿佛没有起什么作用。个别老年教师就是用传统方法来教学也显得力不从心,纰漏百出。当然,老年教师的教学方法滞后,主要是因为他们出生在特殊年代,那时根本没有机会和精力进入师范学校学习,没能为自己的教育工作打下基础。另外就是他们在工作之余没有养成自我学习提高的习惯,不能与时俱进,课程在变,而人不变,结果就只有不适应。但也有部分老年教师立足实际,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各项工作完成较好,如新合完小胡兴书老师,天桥完小李代珍老师。

七、年轻教师步老教师后尘的多,探索新方法的少。

虽然我乡老教师人数比重偏大,但年轻教师还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他们才是提高我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力军,教育的发展就在这部分人肩上。可从“大听课”的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很多年轻教师不珍惜自己的工作,没有工作激情,很少去研读教育专著,探讨教育教学方法。一些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好像就有了职业倦怠感,在教学方法上也采用他们自己小学时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年轻教师似乎也没有起到多大的示范作用。部分年轻教师如今还坚持“黄金棍下出成绩”的育人理念,认为对待后进生学生只有通过体罚,使其受皮肉之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除了简单地使用体罚方式之外,不去研究新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原因何在?值得深思。总之,这是一个可怕的信号。看来,转变年轻教师的育人观念,提高教学技能才是今后教研工作的重点。

针对上述七个方面的问题,作为基层教育管理单位,我们深感责任重大。结合正在进行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已迫在眉睫。科学发展观指出:社会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一重要思想对指导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

从“大听课”的情况出发,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提几点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开展好“评级定位”活动。按照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如果教师在此次听课后,觉得自己所上的课没有发挥好,对自己的评级定位不满意,可以随时向中校提出申请“复听”,重新定位。各教师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评定结果,运用新课程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针对中心校听课组在评课时提出的建议,及时梳理,写出个人教学整改方案,并依据方案认真实践,通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努力,如教师自觉教学技能有所提升,可以向中心校提出晋级申请,中心校听课组将进行“回头看”听课,根据听课结果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晋级或降级,并逐步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定等级纳入绩效考核。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长期通过“评级定位”活动来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进一步深入细化。

二、多渠道促使教师加强学习。时代在进步,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为了让我们的教育做到与时俱进,适应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是教师自主成长的首要任务。所以,我们要继续在全乡小学教师中开展好继续教育“四个一”活动,按照教育局的要求,力争每位教师拥有一至二本教育专著,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提供源头活水,促使教师养成自我提高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进一步将管理体制科学化。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也发现当下的管理体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为使我乡教育能又快又好地发展,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势在必行。一是逐步淡化注重对教师教学结果的考核,转向关注教师的工作过程。以后,教师的教学成绩决不能成为对教师评价的唯一依据,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课堂教学。二是淡化一些体现不出教师实际水平的考核内容,如机械重复抄袭教案的数量、非重点教育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等。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所谓课题研究,不是随便参与学校的一个课题,抄写两篇论文,然后交上去评个什么奖之类的。其实这种课题的表面参与,对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教师可以扪心自问。我们鼓励教师根据本班或本校实际情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自创课题,进行深化研究,并在一年两年后取得实际效果。对做出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或创造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我们将加以总结,出台相关的方案,给予重奖,并将成果往上级推荐。四是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将出台“禁订令”。为了让新课程的理念落到实处,真正摈弃传统的“题海战”,不准教师以任何形式征订学生额外的教辅资料,逼迫教师走上课改的“梁山”。

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汇总表(摸底)

201*年12月10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车埠镇中心学校教师大家访活动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车埠镇中心学校教师大家访活动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车埠镇中心学校教师大家访活动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4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