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个人总结知识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个人总结知识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21:27:07 | 移动端: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个人总结知识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个人总结知识

一、地表水评价级别记忆法

ⅠⅡⅢⅣⅤ小中大小中大小中大小中大小中大复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二二二二4中红≥201*0中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二二二二4中红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二二二二二二二3中红201*0一≥100010000一≥50005000一≥10001000一≥200复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二二二二4中红中一一一一一一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三2大红,5中蓝简一一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三三三三1中红,4中蓝复一一一一一一二二二二二二三三三2大红,4大蓝中一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三三三三三1小红,4小蓝简二二二二二二二三三三三三三三三3小蓝复一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三三三三三1小红,4小蓝中二二二二二二二三三三三三三三三3小蓝简二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复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中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简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级1小蓝二、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水体中污染物迁移与转化:物理输移过程、化学转化过程、生物降解过程。

2、物理过程:指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混合稀释和自然沉淀过程。混合稀释:紊动扩散(污染物自高浓度向低浓度区转移);移流(水流推动);离散(水流方向横断面上流速分布不均匀而引起分散)。3、来自第三章:湖、库水混合方式分紊动混合(风力和水利坡度作用产生),对流混合(湖水密度差异产生)。考试大环评工程师站点值得您收藏的好站点!

4、影响生物自净作用的关键是:溶解氧的含量;有机污染物的性质;浓度以及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5、河流中影响污染物输移的最主要的物理过程是对流和横向、纵向扩散混合。

6、横向扩散系数:可通过失踪试验确定,或按根据包含河流水深、流速以及河道不规则形的公式来估算。

纵向离散系数:可通过失踪试验确定,或利用包含流速、河宽、水深、河床粗糙系数的计算公式确定。7、溢油动力学过程一般分为扩展过程和漂移过程。

扩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惯性-重力阶段;重力-黏性阶段;黏性-表面张力阶段。

漂移过程:油膜在外界动力场驱动下的整体运动,其运动速度由三部分组成,即潮流、风海流、风浪余流。

8、预测地表水水质变化方法(3类):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另专业判断法。9、预测条件确定(4个):受纳水体的水质状况;拟预测的排污状况;预测的设计水文条件;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10、河流模式及方程

点源,河水、污水稀释混合方程河流稀释混合模式非点源方程考虑吸附态和溶解态污染指标耦合模型对于溶解态污染物,在河流横向方向上达到完全混合后,描河流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式述污染物的输移、转化的微分方程稳态,忽略纵向离散作用,K,河流无侧旁入流,河流横断面面积为常数等研究溶解氧与BOD模型。一维恒定河流,污染物在河流横断S-P模式面上完全混合;氧化和复氧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是定常,氧亏得净变化仅是水中有机物耗氧和通过液-气界面的大气复氧的函数河流二维稳态水质方程常规污染物瞬时点源排放水质有毒有害污染物(密度≤1)瞬时点源排放可迅速得到稀释且浓度达到溶解度以下时,溶解态浓度分布二维稳态水质方程顺直均匀河流累计流量坐标表示的二维水质方程连续点源的河流二维水质模式瞬时点源的河流一维水质模式瞬时点源的河流二维水质模式首先判断是否可作为瞬时点源处理11、湖、库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以年为单位,湖库看作完全混合反应器湖、库水质箱若无外部源或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且衰减反应湖、库富营养化预测模式Vollenweider负荷模型Dillon负荷模型12、潮汐河口和海湾中,最重要的质量输移机理通常是水平面的输移。可用一维模型来描述纵向水动力学特性和水质组分的输移。

13、河口海湾水环境影响预测影响

一维的潮汐河流水质潮汐河流一维水质预测模式潮汐河流二维水质预测模式海湾二维水质预测模式一维潮平均的水质方程一维潮平均方程的解析解一般采用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有限体积法等数值求解方法来模拟预测流场和浓度场的分布与变化海湾潮流模式(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海湾二维水质模式(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有限体积法)14、河流水质模型选择考虑的技术问题(6个):水质模型的空间维数;水质模型所描述(或所使用)的时间尺度;污染负荷、源和汇;模拟预测的河段范围;流动及混合输移;水质模型中的变量和动力学结构。

15、大多数的河流水质预测评价采用一维稳态模型,对于大中型河流采用二维模型。河流水质预测评价中,一般不采用三维模型。16、常用的河流水质模式河流及污染物特征完全混合河段持久性污染物横向混合过程段河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累积流量坐标)沉降作用明显河段完全混合河段非持久性污染横向混合过程段物(连续排放)沉降作用明显的河段溶解氧瞬时源(或有限中、小河流时段源)大型河流河流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累积流量坐标系)河流一维稳态模式,考虑沉降作用的反应方程式近似为dc/dt=-(K1+K3)c(K1为降解速率,K3为沉降速率)河流一维DO-BOD耦分模式(如S-P模型)河流一维准稳态模式(流量定常-污染负荷变化)河流二维准稳态模式河流一维稳态模式,沉降作用近似为dc/dt=-K3c(K3为沉降速率)河流一维稳态模式,一级动力学方程dc/dt=-K1c(K1为降解速率)河流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直角坐标系)适用的水质模式河流完全混合模式河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直角坐标系)17、河流水质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4种):公式计算和经验估值;室内模拟实验测定;现场实测;水质数学模型率定。

18、单参数测定方法:好氧系数K1的单独估值方法;复氧系数K2的单独估值方法经验公式法;K1、K2的温度校正;混合系数的经验公式单独估算法;混合系数的示踪试验测定法。19、水质模型的标定中常用方法(3个):平均值比较,回归分析和相对误差。三、分析方法

空气监测常见项目分析方法表序项目名称分析方法号1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四氯汞盐二氧化硫-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紫外荧光法2总悬浮颗粒物重量法3可吸入颗粒物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法4二氧化氮1、Saltzman法2、化学发光法51、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臭氧2、紫外光度法3、化学发光法6一氧化碳非分散红外法表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

序号项目分析方法1水温温度计法2PH值玻璃电极法碘量法3溶解氧电化学探头法4高锰酸盐指数5化学需氧量重铬盐酸法6五日生化需氧量稀释与接种法纳氏试剂比色法7氨氮水杨酸分光光度法8总磷钼酸氨分光光度法9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扩展阅读: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复习小结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复习小结

内容介绍>>

一、全面有序,心中有底

有序就是复习要有计划。分配复习时间以成绩提高最快为原则。我拿到考试大纲和参考教材后制订一个粗略的复习计划,对于在职的我们,计划往往很难执行,尽管去年我的工作任务也很重,但我还是规定好每周的复习进度,按教材的页码或按大纲的条目都可,我花了近二十天的业余时间(晚上和周末)通读了一遍参考教材(尽管错误较多),四月份则精读。五一黄金周七天则全封闭式参照大纲针对性看书和法律原文、技术导则,在这周时间,我花一些时间重点去复习自己尚未完全掌握的重要知识点,这样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大的效益。建议在5月考前这段时间,自己擅长的科目不应再花太多时间,而自己不擅长的一些科目,应多花时间去突击复习,效果肯定会好。根据去年我的经验,我建议考四科的考生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对前三科至少要复习三遍,时间充足的应复习四遍。按照记忆的规律来看,第一遍可能使你熟练地掌握百分之三十的知识内容,第二遍的复习能使你掌握百分之五十的知识内容,第三遍就能使你掌握百分之七十的知识内容,第四遍的复习你就能达到掌握百分之九十应考内容的效果。考前最后几天,记忆力容易激活,应充分利用。此时不宜再去复习具体的知识点,而应采取浮光掠影式的复习方式,应以轻松的心态,着眼于宏观的角度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或快速地从头到尾浏览翻一遍大纲和参考教材,在脑海里对其中每一个知识点留下最后的印象。这种方法对付客观题比较有效。二、紧扣大纲,万变不慌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对课程进行复习的依据。考试大纲规定了课程考试的内容、范围、深度。在运用大纲时,一定要根据大纲提出的要求,结合辅导教材,全面理解和掌握大纲的内容,并使其融会贯通。

有的考生据大纲整理了相关内容,虽然归纳的不是全面,但对考生有所帮助,这些资料去年我也看过,在此对他们的无私奉献表示笔者的衷心感谢。也感谢环评俱乐部网站提供了这样的平台。看这些资料也是复习的一种方式,辅导教材中有些内容加入了编者的思想,不一定准确,而按大纲整理的内容是原汁原味的,考试命题的内容(前三科)绝大部分是来自法律法规原文和各种导则。因此,复习时一定要紧扣大纲。

三、先易后难,信心渐强

在这四科中,个人觉得从看书的难易程度而言,第一科最容易看,第二科其次,第三科稍难。但第一科和第二科的知识点太多,看到后面,前面的东西又忘了,要记住也不容易,第三科虽然难点,但只要理解了,反而不需死记硬背,也不容易忘记。为了树立考试信心,首先复习第一科(法律法规)好点,前后知识点关联性不大,这门课程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复习。我是每天晚上睡觉通读一下法律法规原文。第二科和第三科得静下心来看书。考四科的同仁,复习重点应放在前三科,只要把前三科学习得扎实,《案例》通过也没多大问题,《案例》复习我只用了一个星期时间,主要是看不同类型的案例在环评时应抓住的重点、注意事项等等,并把主要要点能写出来。因《案例》考试时有两道必做客观题(40分)其实也是考查前三科的知识,后面的六选四主观题也是考查前三科的应用。

考二门的前辈,如果《导则》和《技术方法》基本功不扎实,建议还是要看,否则还是会大意失荆州呀!四、练习强化、考试不怕

客观题考试往往考关键词。从201*年考试的内容来看,基本是这样,选择题的选项往往就是容易混淆的一些关键词(字),因此,复习时要抓住关键词去看。如何知道哪些关键词(字)呢?通过练习是检查复习关键词到位和检验复习效果的最佳方式。

去年因找不到合适的练习题,自己则站在命题者的高度复习备考,从考官的角度设置了很多自测题,此法果然效果不错,一方面解决了看书单调、乏味的感觉,另一方面也能检测自己学习的效果。不过今年的考生不用愁了,笔者和另一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已按06的大纲逐条逐项重新把三科的练习题整理了一遍,每科的练习在500道以上,估计3月中旬可以印刷出来。五、比较记忆,忘记不易

在职的我们经过几年或十几年工作的消耗,特别是人到中年后,记忆力大大下降。因此得多想点其它办法去加深记忆,除前面讲的通过练习是一种抗遗忘的方式外,比较法也是一种有效复习的方法。前三科考查的内容多,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也多。比如建设项目报告书的内容,在《环评法》有规定,在《导则》中也有规定,我把两者放在一起来比较就清楚了;敏感点也是如此,在《环评法》和《导则》中都有界定,两处不完全一样,只有比较才知异同。《导则》和《技术方法》中介绍了很多各要素调查、预测、评价的方法、评价的方法等等,我都把它整理成一张表,一目了然。表2、表3是我整理的部分内容(第二科)给大家参考。六、快乐复习,过关容易

从小学到大学,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很多考试是为考试而考试,考完后什么都忘了。这样的考试对一个人知识的长进效果不明显。

对于从事过环评的考生来说,通过复习是一次梳理环评理论、知识的机会,查漏补缺吧,往后从事环评再上一层楼。对于从事环评相关工作的考生来说,通过复习是一次系统掌握环评知识的途径,往后有机会从事环评工作不至于无从下手,犯一些基本的错误,怀着这样的心态去复习去考试可能比纯粹为证书而考试更能静下心来看书。05年每次看《法律法规》参考书和法律法规原文都有收获,虽然每次不可能都记住,但暮然发觉以前环评中遇到的一些法律法规的问题竟在这次复习过程中找到了答案,以前犯下的错误如早点通读就好了。其它两科亦然。

七、关于两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1)考试成绩与参加培训的关系

考试成绩的好坏与是否参加培训没有必然的关系。参加培训是一次向环评界前辈学习的好机会,对帮助记忆、深刻理解知识点有一定的作用,碰见一位好老师的讲授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依赖短短的几天培训达到顺利过关的目的不太现实(除非有的考生本身基础扎实)。对于没时间或因其它原因没有参加培训的考生不必没有信心,笔者去年也没有参加培训同样通过,而且分数不低。参加培训的人花了时间和经济成本,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符合经济规律。

考试成绩的好坏还是与复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成正相关。(2)考试成绩与从事过环评(狭义)的关系

有些考生没有真正从事过环评工作,只从事过与环评相关的工作,比如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环境影响评价授课等,担心考不过,这种担心也是没必要的。考试成绩与从事过环评有一定的关系,但也没必然的关系,殊不知,201*年就有很多从事过十几或者二十几的环评前辈没有通过环评考试,而很多只是从事环评相关工作顺利也通过了。

从事过环评工作的考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应用过环评考试的各种知识、技术,理论与实践都有一定的基础,复习各科相对容易,看书也不显得陌生,只要稍加努力通过的概率高些,但目前很多环评工作者因分工较细,大都从事某一专题的环评,其它专题少接触,而考试考查的面较广,如果自以为经验丰富,掉以轻心,过不了这道门槛也不足为奇了。

考试与实践有一定的差距。资格考试考查的是从事这行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也就是从事这个行业所达到的要本要求,仅仅是“资格”而已,取得了资格并不意谓着就能做好环评。考试不可能把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搬上来考,也不能把实务中需要用程序来解决的问题搬上来考,相对而言,考试还是比做好一个环评项目并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还是容易点,当然,有些人做环评全依赖COPY,就另当别论了。环评实践更多是去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有些问题在书目中有时也找不到,而且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此,从事相关环评工作的考生只要树立信心,多花点时间,一定能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证书。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个人总结知识》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个人总结知识: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个人总结知识》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42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