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3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3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1:12:04 | 移动端:3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3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总结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原来的两级管理走向三级管理,为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精神,实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目标,根据上级精神实验中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活动育人课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步工作,现将本学期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促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有序进行。1、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纳入学校规划和工作计划。

领导重视、教师投入、学生热情,是我校活动育人课程不竭的动力和生命之源。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程的开发、管理工作,并把此项工作纳入我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2、成立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加强对课程建设的管理和指导,提高学校、教师实施课程的质量,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我校学校成立了以刘超校长、领导组成的活动育人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3、建立相应管理制度。

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并实施、管理好活动育人课程,我们建立了《活动育人课程开发与实施制度》,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逐步落实和完善。

4、注重学习提高,增强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认识。

我校活动育人课程的总体目标充分体现了与国家课程目标和学校办学总目标的一致性,体现了发展性与时代性,突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开学初,我们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提高三级课程认识。根据上级关于开发和实施活动育人课程的要求,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通过学习,明确了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依据;明确了活动育人课程的涵义及其应具有的特点;明确了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本理念及意义。进而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为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奠定了基础。

5、学校对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有经费上的支持,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师培训、设备配置与对外交流等方面的需求。

二、精心编写教材,促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有效进行。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实施活动育人课程教学,推进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我校加强了活动育人课程教材的修订和编写工作力度。尽管与国家教材相比编写还有些粗糙,还有很多尚需进一步斟酌和完善之处,但我们还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三、全面管理,注重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规范性。1、加强全面管理。

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定期组织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专题工作会议。通过自主学习、外出听课、研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参与活动育人课程建设、实施的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教学能力培训。

2、把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管理纳入日常管理。

学校实际安排固定的授课教师,把活动育人课程开展情况纳入学校月常规检查,并坚持每月一查。

3、立足课堂,探究方法。

本学期活动育人课程授课形式我们注重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体现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充分发挥多媒体设施在教学中的作用,结合必要的调查访问、专家报告、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形式,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交流、体会、感悟及时汇报收获和感受。

4、注重总结反思。

由于各校计划制定切合实际,教学管理督导及时到位,保证了本学期活动育人课程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促进了活动育人课程工作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总之,在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我们会不断努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加强活动育人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不断提升我校活动育人课程的水平,使活动育人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扩展阅读: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班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安全课程、心理健康课程、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教育等地方性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现在孩子们对诗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这让我为他们高兴,现将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心理健康课程、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教育等课程的知识都掌握不少,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二、取得成绩:

(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1.在诵读中领略古诗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2.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3.认识一些文学巨匠,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4.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5.熟识中国传统文化,体会中国人的聪明才智。6.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安全教育: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安全行为规范》等等为主要内容,进行探索与实践,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三)环保教育: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五)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下学期我会收进科学的教学模式,及时的解决本学期的问题,我们会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五)继续进行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教育,通过教育,学生们掌握了预防氟中毒的方法,通过学生对家庭、对社会进行宣传。总之,在本学期的地方课程中,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固定的内容,加之自己经验不足,使学生学习较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克服这些困难,争取更好的效果。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3课程教学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3课程教学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3课程教学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92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