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201*教师用书】201*高考政治总复习【配套练习】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针对训练

【201*教师用书】201*高考政治总复习【配套练习】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针对训练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7:56:29 | 移动端:【201*教师用书】201*高考政治总复习【配套练习】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针对训练

【201*教师用书】201*高考政治总复习【配套练习】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针对训练

一、选择题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的自由、平等、人格尊严等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增强。“不仅要在城市里挣钱,更想在城市里有一个体面的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农民工的生活梦想,并要求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③社会意识具有稳定性,不会随社会存在变化而变化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影响社会存在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解析:选B。“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增强”,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正确。农民工的生活梦想“要求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影响社会存在,④正确。①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③否定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均应排除。

2.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催生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笑不露齿,行不摆裙”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矜持因素,被时下“想唱就唱,我最闪亮”的观念所取代,当代青年更倾向于张扬个性,展示自我。这表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D.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相关知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催生着人们观念(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的更新,这表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B正确切题。A、D与题意不符。C表述不恰当,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会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3.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挥霍浪费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解析:选B。“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说明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即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故答案选B。

4.漫画《释放活力》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选D。政治体制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漫画反映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强镇、富县释放了活力,这说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也说明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①②不合题意,应排除。

5.有关专家指出,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有新的突破,真正走上产业化、现代化之路,必须大力发展以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合作经济组织,这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过程

中的一个重要工作。上述材料表明()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解析:选B。“真正走上产业化、现代化之路,必须大力发展以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合作经济组织”,说明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故答案选B。

6.在阶级社会中,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变革时,必然引起革命阶级和反动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尖锐化,直接爆发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为目标的政治革命,而政治革命一旦成功,就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这说明()

A.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阶级斗争方式解决C.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C项符合题意。A项干肢不符。统治阶级进行的改革也能缓解社会基本矛盾,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的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D项错误。

7.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这是因为()A.改革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D.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解析:选D。材料强调的是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D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A项错误。B、C两项是对改革的解释,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8.从“部分先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可以看到我国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轨迹。这说明()

①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③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④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选D。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④正确。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轨迹,可以看出我国对社会分配制度改革认识的深化,③正确。①颠倒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②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

9.党的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改革是一个响亮的关键词。10多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大幕开启,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不断深化,中国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机,迎来了新的发展与繁荣。这说明文化体制改革()

①使生产关系适合文化生产力的发展②使经济基础适合上层建筑的发展

③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动力④彻底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选A。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属于文化领域生产关系的调整,改革为“中国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机,迎来了新的发展与繁荣”,说明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了文化生产力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动力,①③正确。②颠倒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④违背矛盾普遍性原理,均应舍去。

10.最新调查统计表明,目前,浙江省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为96.8%,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列。下面对人民群众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②人民群众指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③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

④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C。①错误,人民群众中的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②③④都正确,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含义和历史范围的特征。

11.“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这是中央电视台某节目的开卷语。这一开卷语是为了强调()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D.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结的

解析:选B。“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不只是建议”,强调了重视人民群众地位和作用的意义,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干肢不符,应舍去。

12.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源头活水在基层、在群众,要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实践活动的参加者

B.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C.劳动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解析:选B。“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源头活水在基层、在群众”,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故答案选B。A不符合题意。C、D观点错误,人民群众≠劳动群众≠脑力劳动者。

13.201*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召开前,十八大代表深入群众接地气,把百姓的心声传达给决策层,做好群众的“通信员”。十八大代表这样做的哲学依据()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群众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选A。深入群众接地气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①②③正确指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故答案选A。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说法不准确。

14.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指出,人民群众反感的事情不能去做,尤其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改革和建设项目的决策过程,一定要让人民群众知晓、参与并充分发表意见。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A.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B.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C.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D.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析:选B。“让人民群众知晓、参与并充分发表意见”,体现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故答案选B项。A、C两项不符合题目知识限定,D项材料体现不出,均应舍去。

15.201*年9月30日,山东省公安厅印发《山东省公安机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举报奖励实施办法(试行)》,同时公布各地公安机关受理举报联系方式。对于举报涉嫌食品安全犯罪的人员,最高可按涉案货值金额的8~10%予以奖励。山东省公安厅的这种做法()

①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有利于个人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统一③是以正

确价值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④体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选A。发动群众举报涉嫌食品安全犯罪,体现了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有利于公民把个人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结合起来,①②正确。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错误。④干肢不符。

二、非选择题

16.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经历了由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到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的过程。截止到201*年上半年,全国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全面完成。201*年10月30日,文化部召开全国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经验总结交流视频会议。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指出,“转企改制阶段性任务的完成,是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大步,下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推动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不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不断开创文化发展新局面。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不断开创文化发展新局面”等关键语句,回扣教材知识,对接相关考点。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推动文化领域的变革;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要求不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17.雷锋精神,是当代社会的价值坐标,是对我们心灵的永恒召唤!某校高三(1)班以“学雷锋,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活动一:周末的某校校园,高三(1)班同学组织的学雷锋校园义卖活动正在进行,本次活动还吸引了几位企业家家长,他们带上了自己企业生产的许多商品加入义卖行列。在街上学生记者团采访时,一位企业家说,道德也是生产力,弘扬雷锋精神,企业责无旁贷。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道德也是生产力”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活动二:201*年3月5日下午第四节课,高三(1)班教室里正在进行着一场题为“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的主题班会。会上,“当代雷锋”郭明义助人为乐的事迹引发同学们的热烈讨论。有位同学认为:郭明义的许多做法简单易学,每个人似乎都不难做到,但能像郭明义这样发自内心地去做却很难。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如何才能破解材料中的“难”题。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以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第(1)问,首先应明确题目的知识限定,然后据此审读辨题可知“道德”属于社会意识、价值观范畴,“道德也是生产力”强调了正确价值观、正确社会意识的导向作用。因此,解答本题,不仅要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角度指出加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还要从先进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正确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角度,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第(2)问,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题目实际是问怎样才能像郭明义这样发自内心地去助人为乐,然后据此回扣教材,可以发现题目涉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等知识。

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它的健康发展,需要道德的规范和引导。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诚实守信,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形成竞争优势。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的提

高,有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2)①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②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③需要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扩展阅读:【201*教师用书】201*高考政治总复习【配套练习】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课针对训练

一、选择题

1.“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哲学的智慧()

A.产生于人类的思考B.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在于指导人的认识活动D.在于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解析:选B。“改变自然界”即人类改变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人的智力”即人的哲学智慧,故恩格斯的这句话说明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故答案选B。

2.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到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解析:选C。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矛盾,在思考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不可回避地会触及到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说明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故答案选C。

3.亚里士多德指出,惊奇是哲学家的感觉,哲学开始于惊奇。这主要说明()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惊奇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C.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D.惊奇是哲学产生与发展的动力

解析:选A。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人们创造哲学的目的并非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4.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有()

①杞人忧天②用烛光装满小屋③拔苗助长④司马光砸缸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选B。②④均反映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一定的哲学思想,故选B。

5.“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瑰”

C.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科学方法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解析:选C。注意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哲学反映的是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C项观点错误,符合题意。

6.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基于()

A.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正确看法

B.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C.哲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哲学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最主要标志

解析:选B。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有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答案选B。A、C、D三项观点错误,应排除。

7.“哲学就如同阳光,有了哲学,明明亮亮,能视通万里看得远;掌握哲学,穿云破雾,能思接千载想得深。”上述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哲学都能给人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学习好哲学就可以解决具体科学的所有问题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C项符合题意。A项干肢不符,B项没有看到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D项把哲学看成“科学之科学”观点错误,均应舍去。

8.人们称哲学是智慧之学,这是因为()A.哲学就是人人都有的世界观B.哲学包含了各门具体科学知识C.只有哲学才是高于生活的艺术D.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解析:选D。“智慧之学”,意味着哲学能给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答案选D。

9.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题目中的“思想”指世界观,“行为”指方法论。要改变行为,就要先解放思想,即强调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选C。

10.福建省某厅长手戴五万雷达镶钻手表,腰挎15000爱马仕腰带。原本云南都市时报A30版,要推出《福建“表叔厅长”来了》。几十万份报纸已经印刷,凌晨却被跨省销毁,同时开始疯狂删帖。从哲学上看,上述现象之所以出现,最恰当的解释是()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世界观人人都有,人们都拥有自己的哲学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解析:选A。“跨省毁报”,反映了“表叔厅长”在错误世界观作用下上演的“最后疯狂”,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故答案选A。B、C、D三项干肢不符,应舍去。

11.有位专家说,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对世界有什么样的认识。有人因为贫穷活不下去,有人则会虽贫而乐。下列观点中最能揭示其哲学寓意的是()

A.价值观决定人生观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物质决定认识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解析:选D。“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对世界有什么样的认识”,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答案选D。价值观与人生观是交叉关系,A项错误。B、C两项不合题意。

12.“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蔡元培先生的这一论述表明()

A.自然科学是哲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B.哲学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C.自然科学依赖于哲学并随之发展而发展D.形成哲学思想是自然科学研究的目的

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哲学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故选B。A说法错误。C说法错误,自然科学可以独立发展。自然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D错误。

13.数学哲学着重研究数学的对象、性质、特点、地位等方面的问题,它既促进了更为理性的数学研究,也丰富了哲学研究的内容。这说明()

A.具体科学与哲学相互促进而发展B.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解析:选A。数学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数学中的哲学问题的学科。“促进了更为理性的数学研究”,强调了哲学对具体科学发展的指导作用;“丰富了哲学研究的内容”,强调了具体科学对哲学发展的作用。故答案选A。

14.孔子的三位弟子在某方面都比孔子强,但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道”,孔子并不愿意。这里所说的“道”,指的是()

A.对自然万物的迷惑和惊讶

B.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C.对世界必然性的正确认识

D.关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科学回答

解析:选B。孔子的“道”中既有正确的认识,也有错误的认识,应批判对待,故C、D说法错误;孔子的“道”,作为哲学体系,表达了对世界的根本看法,而不仅是“对自然万物的迷惑和惊讶”,故选B,排除A。

15.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钱老这样说的道理在于()

A.离开辩证唯物主义,具体科学就不可能发展

B.辩证唯物主义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辩证唯物主义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辩证唯物主义是具体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选B。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说法错误,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科学仍然可以发展,只不过缺少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会影响其发展。C说法错误,所有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说法明显错误。B正确且切题。

二、非选择题16.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中外哲学的产生皆源于疑虑与惊讶。有人据此认为:哲学开始于惊疑,形成于反思。

请运用有关哲学道理对此加以评析。

解析:本题属于评析题。这种题型要求对试题中的观点或现象进行评析,有评有析,评析结合。一般有三种类型:绝对型观点要么全部正确,要么全部错误,一般很少见;正误型正误观点相混,对中有错,错中有对;条件型题中观点不能明了直接地判断其正误,只有放在某种条件下,才能准确判断其正误。

答案:(1)惊疑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的形成需要惊疑和反思。在生活实践中,哲学思想起源于对问题的“惊疑”,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进而“反思”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触及哲学性质的问题还不等于形成了哲学,还需要把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还需要以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问。

17.10月13日,“201*年度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工作会议暨协同创新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与会学部委员和特邀专家们指出,人文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尤其是哲学,这门被称为“科学之科学”的学问,在所有学科的研究中具有鲜明的自由性、个体性、价值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哲学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开展创造性工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哲学研究工作不需要创新,自然科学的研究更需要哲学的智慧。

(1)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特点有何不同?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有何内在联系。

解析:本题属于限定性体现类主观题,旨在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准确把握,同时,组织答案要根据材料信息对二者关系的具体内容作出取舍。

答案:(1)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区别,二者研究的领域、回答的问题及功能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是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具有反思的功能。

(2)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另一方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教师用书】201*高考政治总复习【配套练习】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针对训练》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教师用书】201*高考政治总复习【配套练习】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针对训练: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教师用书】201*高考政治总复习【配套练习】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针对训练》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76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