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行政保障部201*年工作总结

行政保障部201*年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22:54:30 | 移动端:行政保障部201*年工作总结

行政保障部201*年工作总结

行政保障部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计划

行政保障部成立于201*年4月25日,由原行政办和人力资源办合并而成。负责公司行政类、人事类、档案管理类、磅检类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负责与外单位联谊、沟通、协调、接待等工作,行政保障部成立至今,能够较好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事务。现将行政保障部工作完成情况及201*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人事工作:

1、本年度新聘154名员工,其中工程11人,市场管理部38人,生产部27人,客服中心9人,车队14人,行政保障部13人,监察部8人,保安室17人,信息中心14人,调处办2人,采购办1人;返聘42人,其中保安室1人,生产部34人,市场管理部2人,车队5人;解聘137人,市场管理部25人,车队11人,信息中心9人,行政保障部8人、监察部9人、保安室14人、生产部48人,客服中心6人,工程部7人。自动离职2名,调转2名。

2、与信息中心配合对市场管理部、工程部所有员工的指纹进行了采集统一实行签到制

3、配合社保部门进行201*年度职工养老金缴款年度核定工作。4、完成201*年度养老及失业保险的新基数核定。

5、完成上半年的三险补差和下半年的全员三险申报、款项拨付工作。6、完成上报失业人员的政府补贴申报准备工作。

7、依据“各部门工资调涨决定”文件,对各部门的岗位人员重新调涨了工资。

8、完成了去年劳动用工所有争议的处理与执行。

9、针对公司40-50人员数量及下岗优惠证进行了统计及收存。10、上报集团公司招聘信息刊登红城版。11、各部门新聘员工技能考核工作;12、协同监察部吴部长对公司全员进行查岗;二、活动组织及外事接待工作

1、组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并将班组长及员工学习心得体会在板报进行了宣传展示。开展专业主题周培训活动,丰富一线人员理论知识,有效地提升了一线员工的专业技能。

2、接待兴安工业游媒体策化记者,完成采访工作。

3、接待共青团盟委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调研、考察人员。4、起草、安排、制定热力公司和民华公司集体秋游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秋游活动,召开秋游活动动员及安全会议。

5、接待自治区个私协调研组调研、进行年终考核评比工作。6、接待孙德民市长一行来我公司调研。

7、接待王才副市长来公司视察供热安全生产工作。8、接待市长白国才、副市长杨冀鹏副市长来公司视察。9、参加由盟纠风办组织开展的《兴安盟政风行风热线》活动。10、接待民生百分百、乌兰浩特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采访,圆满完成采访任务。

11、配合财务部接待审计局来公司进行审计工作。12、统计公司内购房名单。

三、公文和合同的编写、传达及报送工作

1、完成内蒙古自治区专项资金申报材料及环保专项资金申报材料的准备及申报工作。

2、完成上报自治区发改委、盟委行署、盟发改委、盟国税局、盟环保局、盟公路管理局、兴安盟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市委市政府、市经委、市发改委、市监察局、市督察组、市金融办、统战部、人大、市建设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规划局、市就业局、市房产管理办公室、市治工办、市安监会、市供热办、市工商局党委、市个私协相关材料和资料的编写、报送及沟通工作。

3、填报市经委下发的工业企业基本情况表。4、完成上报董事长关于公司经营数据的报送工作。

5、完成5号炉的相应整改事项及5号炉的立项批复等手续的补办工作。6、完成高耗能项目改造材料的申报准备工作。

7、完成集团公司下发的关于公司培训计划实施纲要、组织结构等集团文件的汇总和报送工作。

8、起草、编写、修订生产部、工程部、行政保障部、采购办、信息中心等部门需要的合同97份。

9、下发《关于成立检修健身领导小组的通知》等内部文件61份。10、编制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应急综合预案、应急救援预案;修订、完善公司201*年管理制度汇编。

11、编制公司内部员工值班轮流表,组织召开协调沟通会。12、编写外事接待活动文稿11份13、14、

四、检斤及炉灰炉渣清理工作

1、201*至201*年度取暖期产生的细灰、炉渣全部清理完毕,共计90余万元,金额与财务核对,数量与保安室核对完毕。

2、完成锦州鑫泰锅炉厂运往公司的锅炉设备检斤工作。

3、201*年7月至201*年12月31日,公司实收各种燃煤69756.94吨。

4、本取暖期炉灰、炉渣清运工作正常进行,截止到201*年12月31日,已开具炉渣票11086.86m,总金额498908.70元。

五、办公室日常工作

1、在生产部的大力配合下,对所有换热站的门窗及锁进行了全部查看,更换了其中六个换热站的门锁芯,对公司内损坏的门等物品。

2、重新制作了工牌、门牌、桌牌,补做了20套工装,对已录用的新聘员工发放了新工装。

3、完成院内及办公楼内漏雨需做防水维修部位统计工作,已报送监察部。

4、为新增楼盘办理入网手续并交付入网所需资料存案,截止201*年12月31日,本取暖期新增供热面积近24万平方米;配合各部门查找相关文件及图纸、存档调档工作。

5、完成石总办公室装修、工程部隔间制作、收费大厅操作台和操作柜、检斤室吊棚工作。

6、与长宇印刷厂联系,修订并印制“用热户须知”2201*份下发收费中心。

7、与吴部长配合完成公司全员单装购买、印字及一线员工棉服的收取、

购买、印字和发放工作。

六、其他工作

1、完成车队1号、3号翻斗车善后处理工作,通过交警队将车取回并已进行维修及保养。

2、配合信息中心整理公司网站所需的图文资料。3、办公楼顶蒙文字添加工作。

4、公司宣传片文稿的编写、图片的选取工作已完成,已交付信息中心处理。

七、201*年工作计划

扩展阅读:西南科技大学201*年行政工作总结

西南科大发201*27号

西南科技大学201*年行政工作总结

201*年,是西南科技大学组建成立第十个年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是提升办学层次、实现内涵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

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020年)》,紧密围绕中心任务,抓机遇,谋发展,促改革,经过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立足根本狠抓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丰富成果以质量工程为抓手,加强本科教学内涵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201*年新增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教学团队、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

省级教学团队、1名省级教学名师、5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中实现了新突破。

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并推进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推动4个学院首批试点“卓越计划”。继续推动与中国科技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校际联合培养学生。加强了教改立项的规划,积极遴选与培育教学成果奖,共获得国家级教改项目及子课题9项。

以健全教学约束机制为主线,全方位、全过程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加强信息化建设和过程管理,提升了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水平。

二、集中力量加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学科建设及研究生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科学组织,强化落实”的总体思路,201*年,学校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为契机,奋力推进学科建设工作,努力形成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专业学位、学士学位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

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新突破。20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投入2832万元,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及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支撑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制定系列博士点建设配套文件,完成201*年启动的17项首批博士点重点建设项目结题验收;完成201*~201*年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授权学科、支撑学科建设工作阶段检查、总结工作。

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创佳绩。学校积极做好新增一级学科硕士

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大力推进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今年共新增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自主设立招生的7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新增1个专业学位类别和6个工程硕士领域,目前,学校工程硕士领域达13个,覆盖我校已有全部工学学科。

扎实推进重点学科内涵建设。学校坚持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学科建设的内涵。201*年对2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给予了配套投入;对现有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34个硕士点分别计算积点纳入学校总体预算;对23个“201*-201*年重点建设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建设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批准14个项目继续建设;新增16项校级重点学科(群)培育项目。

以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推行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届毕业研究生发表论文658篇(其中SCI、EI收录53篇),研究生参与申请专利14项,有10名研究生获省部级奖15项,研究生已逐步成为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

三、注重创新和质量提升,科技产业工作迈上新台阶201*年,学校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推动创新,强化科研管理,积极稳妥推进产业管理体制和企业规范化建设,实现了科研实力持续增强,产业发展格局良好的新局面。

科研政策环境建设取得新成就。学校完善了《西南科技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西南科技大学专职科研人员管理办法》、《西南科技大学学术道德规范》等科研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科技管理,完善了政策体系,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

造性,保证了学校科研工作的稳健运行。

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201*年新增国家、部(省)及省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获科技部立项。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制造过程测试技术”获教育部立项。工程结构和材料动载特性、核辐射生物效应及应用、非煤矿山安全技术、非金属矿产地质及应用等4个实验室获得四川省教育厅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立项。分析测试中心通过四川省质监局的国家计量认证,学校与四川东材科技集团共建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签约。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

科研成果、项目及经费数均创新高。201*年,共获各类科技奖66项,其中省部级科技奖14项,地市级科技奖52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项。获各类科技项目立项433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7项(包括4个子课题),省部级项目45项。纵横向科研项目立项经费5566万元。申请专利86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在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79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258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

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进一步增强。学校积极实施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快了绵阳宝新容科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实现与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在科研、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实施水稻品种产业化,积极打造“西科”品牌,大力推广学校选育的水稻品种,逐渐完善水稻品种产业化体系。完成了农业部专项“优质不育系803A及B优系列杂交稻原原种扩繁项目”的建设和验收。

学校着力加强大学科技园校内园区的运作模式和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建立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加强对资产经营公司管理和学校投资企业的监管,确保学校权益的保值增值。201*年完成学校收益109万元,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5项。学校产业工作荣获四川高校产业工作一等奖。

四、积极推进人才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

学校坚持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力推进师资队伍“人才工程”,着力打造创新型教学科研品牌团队,促进师资队伍健康发展。

高素质人才建设取得新成绩。新增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4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2人。新增正高级职称人员29人,副高级职称人员66人。新增中级职称人员98人。

师资培养工作迈开新步伐。为进一步加快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力度,学校提高了教师外出提升学历学位的待遇。本年度教师参与进修和访问达到30余人次(含半年以上的出国进修学习),参加各类短期培训240余人次。

人才引进工作取得新进展。学校及时调整引进人才的政策,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的层次结构和学缘结构。201*年共引进博士学位研究生37人,招聘优秀硕士研究生23人,海外学历背景的人才2名。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在完成四川省首次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调整聘任方案,有力地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本年度对全校在职教职工校内岗位津贴标准进行

了上调,进一步改善了教职工年度体检、慰问等福利,职工待遇进一步提高。

五、以关爱和服务促进学生成才,学生工作扎实有效学校坚持“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的学生工作理念,紧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两条主线,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认真研究、精心策划,广泛、灵活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做好帮扶工作,突出育人功能。201*年,进一步完善了校、院两级学生资助体系,构建了“济困、扶志、强能、成才”的帮困育人新模式。资助学生17800多人次,资助金额4349余万元。受理助学贷款1282人,提供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数3000余个,培训勤工助学学生5000余人次。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为导向,着力完善“以课堂教学为先导、以主题教育与名家讲坛为基础、以朋辈教育与素质拓展为着力点、以咨询服务与危机干预为保障”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201*级新生全部开展心理团体辅导,对201*级学生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全年接待日常咨询学生700余人次,开展团体咨询20次,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7起。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新环境。学校着力构建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坚持国家-学校-学院三级培训,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开展了包括教育部优秀辅导员培训在内的各类辅导员培训200多人次。今年学校有6人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学校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加强了导师队伍建设。

学校扎实开展学生就业工作,积极开拓就业市场。组织举办了2场大型综合性双选会,10场院级中型招聘会、300余场次专场供需见面会,为毕业生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就业岗位。通过毕业生就业形势教育与职业规划指导,鼓励毕业生积极投身西部建设和基层一线,75名毕业生被录取为四川省选调生,100余名毕业生应征入伍。应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超过90%。

以科技文化体育活动为载体,加强素质教育,激发校园青春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新成绩。201*年,以“第六届学生科技活动节”为主线,共举办了各类学术科技讲座167场,学生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奖项共22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活动奖项73项,省级奖项150项。学校同时获得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四川省优秀组织奖。

以“第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第七届社团文化节”、“第七届女生节”为载体,共举办各类文体活动220余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文体奖励52项。

六、突出特色进行体制改革,联合办学水平得到新发展共建与区域联合办学是我校的办学体制特色,学校围绕这一特色,抓住机会,进一步凝练,使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机制更加灵活。学校认真总结委省共建的经验,推进局省共建体制不断深化,积极谋划“十二五”期间局省共建工作,得到了国家国防科工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高度肯定,并于10月13日共同签署了共建西南科技大学协议,掀开了学校局省共建的新篇章。

努力推进联合办学,内容更加丰富。201*年,学校联合办学工作呈现出合作单位不断增多,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

提升的新局面。学校与遂宁市人民政府等6家单位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与董事单位开展交流互访40余次,签订科研合作等各类合作协议80余项;联合科研项目数量超过80项,经费千余万元。与5家董事单位联合申报一级学科硕士点。在董事单位新外聘专家30余人,新增共建实验室、科研平台(基地)20余个,实习(就业)基地22个,“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2个,新增企业“奖学金”2项。

学校以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为牵引,加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认真梳理和全面总结了“十一五”的成绩和经验,在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020年)》的基础上,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开展了《西南科技大学“十二五”规划》和《西南科技大学章程》的编制工作。学校积极争取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完成了《西南科技大学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四川省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项目报告《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的综合改革》等。学校进一步推进二级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七、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提升学校水平,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201*年,学校进一步规范外事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取得了实效。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水平和层次进一步提高。学校与美国阿肯色大学小石城分校、纽约州立大学海事学院等15所国(境)外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与20余所国(境)外大学开展了校际合作项目。共获得国家留基委项目2项,西部项目4项,校际友好学校互惠资

助教授交流项目2项,推动了国际化进程。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规模进一步扩大。170余人次教师在201*年出国(境)进修、学术交流或访问学者。学校共派出58名国际交换学生分别赴智利、美国等国学习,接收6名国际交换学生和15名外国留学生。

积极做好引进外籍教师与外国专家工作。聘请了外籍教师、外国专家和合作科研专家13人。有1名外教荣获201*年“四川省教育厅优秀外籍教师”。共接待来自美国、新西兰、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来访团组201人次。

八、以规范管理和加强服务为重点,突出技能培养,继续教育工作稳步提升

学校坚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抓住机遇,不断开拓,201*年共计招收各类继续教育新生39248人。新增继续教育学习(助)中心(站点)6个。

在继续教育工作中,学校重视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突出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了87门课程的资源基础建设,搭建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交流平台,“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获教育部批准。201*年,继续教育实现纯收入7739万元。

九、着力构建和谐校园,综合管理水平和基础保障能力得到提高

积极加强资产管理工作,不断增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能力。学校精心组织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共获得国家财政专项资金2100万元,省财政专项资金190万元,加强了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学校加快推进本年度各项实验室建设项目

计划的实施,完成了30个灾后重建项目、201*年度部省共建实验室建设项目、国防军工恢复重建项目等项目设备的招标工作。学校加强了实验室安全技术管理,进一步建设了实验室安全技术设施,进一步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确保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

积极推进基础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校园建设水平。学校先后遇到了在建项目地段发生边坡地质灾害、7.24特大暴雨等自然灾害和全国性的柴油荒等困难。经过科学判断,冷静处理,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推进了灾后重建工作进程,确保了工程质量。维修加固工程已经全部竣工,启动7个新建项目,工程附属设施竣工率达90%。教职工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展顺利。

积极推进后勤改革,不断提升后勤保障和服务能力。学校全面启动后勤集团人事分配改革,全面实施水电量化管理,节能效果明显,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建立了治疗追踪体系。学校克服物价大幅上涨、人员经费上涨的压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管理,既保证了生活秩序,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学校扎实开展校园环境综治,积极参与绵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了文明创建活动,201*年获得“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为争建全国文明单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201*年获得首批“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学校注重加强档案工作,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规范化管理顺利通过四川省档案评估检查。学校注重加强工会建设,成效显著,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和“四川省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先进单位”。学校扎实做好离退休服务与管理工作,积极发挥“关工委”

的作用,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学校进一步完善维稳综合防控体系,认真做好安全保卫和保密工作,荣获四川省“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稳步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为数字化校园和质量工程提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可靠支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特色加强图书资料信息建设。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跟踪,有效发挥了内审保障作用。学报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影响不断扩大。

201*年,学校按照“喜庆、祥和、节俭”的原则,开展了庆祝学校组建十周年活动。成立并召开了校友理事会,建立了校友联络机制和工作网络。

201*年,全校师生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西南科技大学精神,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事业获得了新的发展。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学校离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学校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科优势还不明显,在区域经济建设和相关行业中还没形成代表性的优势学科。二是学校的办学层次不完善,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三是体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指标如国家级科技成果、教学成果奖,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数量还比较少;四是人才队伍结构还不够合理,高水平学术带头人还比较缺乏等。另外,创新意识和危机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20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西南科技大学进入又一个迅速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新开端。学校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围绕学校十二五确定的目标任务,抓住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绵阳科技城建设的良好机遇,坚持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全面落实局省共建协议;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为牵引,着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治校能力,着力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改善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切实改进学风、教风和工作作风,构建和谐校园,为“十二五”学校改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努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扎实基础。

二一一年一月十九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行政保障部201*年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行政保障部201*年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行政保障部201*年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29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