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中学生心理疏导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马玉兰

中学生心理疏导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马玉兰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22:38:20 | 移动端:中学生心理疏导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马玉兰

中学生心理疏导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马玉兰

中学生心理疏导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繁华初级中学马玉兰

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快节奏的日常生活,过重压力下的学业现状,不可预测的天灾人祸,时常相遇的生活困难,扑朔迷离的青春骚动,难以如意的人际交往等各种各样的矛盾、困惑、疑虑、纳闷、压抑等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心理失衡。有的突然会一反常态,变得孤僻古怪,与群不合;有的脾气暴躁,常常顶撞父母和老师,甚至逃学拒读、离家出走,或出现暴力行为;有的焦虑抑郁,甚至产生悲观厌世和自杀意念等,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所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走出心理困境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关于中学生心理疏导的课题是从201*年3月份开始启动的,课题共分三个阶段,即准备发动阶段,实验实施阶段,成果总结阶段。现在正处于第二个阶段当中。从开始实验到现在已过去将一年了。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积极努力下,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一些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成,在这里做一下简单回顾。

一、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及评价

根据课题的实施方案,我们的课题主要面对三个层面确定科研目标开展研究。

1、面对教师队伍建设层面,建立了逐层深入的教师研训模式;

2、面对学生层面,要构筑一个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3、面对学生家长,要找到一条帮助家长提高教子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根据上述目标,我们开展了相应的工作,下面分三个层面加以论述。

(一)教师队伍建设层面

为了使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足够的认识,我们组织教师统一学习有关资料、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购进相应教研材料等形式,展开了深入的学习研究,使大家统一了认识,摸清了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及途径,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方法及手段,为我们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二)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1、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统一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正确理解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既没有相互代替,更没有把二者机械地隔裂开来,而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地把二者有机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尤其是当学生思想行为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没有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品德”问题来处理,而是遵循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帮助学生挖掘思想根源,找到“病因”,并给予切实可行的帮助,以“助人自助”为原则,通过改变学生的内因以达到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为最终目的,使得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身心得到发展,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2、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及心理辅导作用

开办心理咨询室,为解决个别心理问题提供了可能。为使咨询室发挥更好的作用,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对如何进行心理咨询做了专业性研究,建立了咨询工作的领导机构,使咨询工作具有实效性,改变了咨询室形同虚设的局面。

3、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只靠一个心理老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做法是建设一支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教育教学的环节中去。我们不仅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注重结合不同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到课堂中去,运用到课外活动中去,运用到个别学生的转化中去。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运用心理健康更显得极为重要。

4、环境陶冶

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充分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身心得到锻炼。如: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陶冶心理品质;充分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在校园景点、环境布置上,都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调适自己的心境。

5、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教育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团队合作精神等。在本学期,定期开展各种兴趣小组,如合唱队、美术组、足球队、篮球队等多个小组,参加人数达全校总人数的二分之二,让学生在各自喜爱的活动中学有所长,获得成功的体验。又如定期开展班队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各种有意的活动中了解自己,调控自己,接纳自己,实现自己。

(三)干预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

1、建立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学校的领导机构,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

2、通过开家长会,搞家长辅导讲座,定期为家长发放学习资料等形式,帮助家长提高教学能力,转变教学观念,建立高素质家长的新理念。

二、结论和观点

课题组成员通过几年的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和教育实践,逐渐认识到:1、在我校开展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是构建中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2、行动研究法是基层教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3、在开展研究活动中,师生必须在尊重、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进行,做到预防和发展相结合。

4、专业师资、信息技术、研究方法的组合协调是课题研究成功的条件之一,学校的大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基础。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对继续做好中学生心理疏导的研究充满信心。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使我们有章可循,激励我们把这项事业做好、做实,造福于我们社会和家庭,为每个孩子的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扩展阅读:中学生心理疏导结题报告 马玉兰

中学生心理疏导结题报告

繁华初级中学马玉兰

为了适应当前学校教育改革,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我于201*年三月正式申报了《中学生心理心理疏导》的市级研究课题。历经一年多的实验与研究,我认为,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全体学生的素质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学校各项工作有了全面发展。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热点、焦点之一。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指出:“正确理解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人的心理发展所经历的过程和形式,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学生心理发展是一个包含许多心理因素的多层次动态系统。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期的今天,中学生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和发展的速度都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要求教育者了解新形势下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及早形成准备状态,通过设计相应的对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与整体素质提高。

独生子女政策是我国现在和若干年内必须奉行的基本国策,一些家长实行的“小太阳”式教育导致许多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这样的孩子将来一旦步入社会便会无所适从。我校地处城郊复合区域,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而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不科学的家庭教育,使部分孩子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不懂得怎样正确地对待困难与挫折,欠缺分辨事非的能力,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因此,研究新形势下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对策,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合格人才,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目标。本课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践性、可行性和指导性。

二、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在充分吸纳前人业已取得的中学生各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点成果基础上,重点研究新的信息技术、社会影响模式下,中学生心理发展呈现的新的特点及对策,通过研究协助中学生认识自己、适应环境、促其社会化正常发展,同时了解中学生各种能力、性向、兴趣和人格特质,充分发展其创造和学习潜能,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理想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的内容

1、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2、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的变化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3、新形势下各年段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4、特长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5、学困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6、问题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四、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各种调查表,通过召开座谈会、找学生个别谈话、进行问卷调查、走访家长社区等,在调查了解实验学生的各种思想认识和表现中,同时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料,为有针对性、有重点的研究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打下基础,为课题研究提供背景材料。

2、实验法:主要是自然实验法。通过“心育”知识的传授和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心育活动,提高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认知水平,探索“心育”的方法和运行机制。

3、行为训练法:即在实践中训练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方法,通过教学形式、实践活动形式等多种形式进行反复、长期训练。

4、行动研究法。即研究者主动参与并对自己的行为不断反思,不断矫正行为的研究方式。通过观察与调查研究,筛选确定中学生心理发展上的主要问题与重大困难,确定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教育目标。

五、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在实验中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地去分析研究,不按自己的主观体验和框框去解释学生的行为,不以情感好恶去评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不能夸大分析,将研究成果硬套在预期的结果上。2、系统性原则: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纵向追踪和横向比较相结合、个案与成组相结合,使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用心理实验原理指导实验过程,重视信度、效度的统计,提高观察内容及其数据的可信性。采用因素分析法原理,分析实验结果。

4、适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心理能量,让学生的心理潜在的状态随机的发挥出来。

六、研究成果

(一)提高教师素质,全面优化教师行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行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因为学校的一切工作,教师是关键。心理健康教育毫无例外,并更显得其重要。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虽然经常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大多数保留在对表象行为的要求上,缺乏提升教师全面素质的有效机制,诸如:心损、偏爱、冷漠、放任、权压、甚至体罚等不良行为在教师中时有出现。教师的这些行为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其关系到底怎样,怎样来优化教师行为?为此,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现行的教育教学中的教师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的流程趋势,强化教师的以法治教意识和情感育人意识,培养教师行为的职业道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优化教师行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教师教学中具体实施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工作。(二)学生得到了发展。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学生的心理品质有了提高,情商、智商得到了开发,人际交往面扩大了,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了,心理障碍消除了;教师也转变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学生的家庭建设也得益匪浅。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启发性原则,自律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谐性原则”等操作原则,疏导学生学会倾听和鼓励,学会自助、互助和分享,学会自我调控,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通过疏导,很多学生会主动找同学、老师谈心,能同情、关爱、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好转,学业成绩明显提高,各类学生能做到遵纪守法,自尊自爱,能正视困难和挫折,逐步养成了健全的人格,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三)提高了家庭教育成效。

学生的心理素质受父母人格、观念、教养方式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我校一直坚持为家长举办讲座,家庭心理疏导成为我校家长会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疏导,促使家长与孩子一起变、一起进步。家长们懂得了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和孩子沟通,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有效地改善了亲子关系,提高了家教效益。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中学生心理疏导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马玉兰》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中学生心理疏导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马玉兰: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学生心理疏导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马玉兰》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28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