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223团201*年度文联工作总结011

223团201*年度文联工作总结011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21:22:03 | 移动端:223团201*年度文联工作总结011

223团201*年度文联工作总结011

二二三团二0一一年度文联工作总结

201*年度,在团场党委的亲切关怀和师文联的正确领导下,223团文联团结和带领团场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好团文联各协会的职能优势,积极组织和发动文联会员,充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庆祝建党90周年、兵团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精神、农二师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团场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的要求,切实落实“三贴近”,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活动,在促进团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和谐文化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现将223团201*年度文联工作总结如下:一、以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抓好各协会干部作风转变。结合全兵团上下开展的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223团文联从提高文联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提高文联干部的整体形象着手,完善各项制度,严肃工作纪律,将“想事、干事、成事”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根本。始终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宗旨,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座谈会和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不断强化政治意识、纪律观念、作风培养、开拓进取的精神。并以争创一流协会为目标,扎实开展好“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使文联五大协会的干部和会员在思想认识上统一、作风上有明显改进、纪律上有明显增强、工作上成效显著,使文联组织成为团场文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以服务团场党委中心工作为大局,开展了各项综合性、主题性文艺活动。

1、春节期间,223团文联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为契机,精心组织、认真安排,团场党委在资金和人力上给予大力支持,21个单位全力配合,选拔出文艺骨干,由专人策划、编导,认真排练。大年二十八在团场文化活动中心为各族职工群众奉上了一道文化大餐。这十四个文艺节目,充分反映了团场人热爱生活,勤劳质朴的良好精神状态。

2、201*年2月1日,223团文联和工会联合举办了美术、书法和手工艺作品展览活动。许多美术、书法和手工艺爱好者精心准备和选题,创造了设计新颖、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多彩的270多幅(件)文艺作品,在团场办公楼前展览后,吸引了各族职工群众前来观看,不仅丰富了团场职工的文化生活,而且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同时,对评选出的50余幅(件)优秀文艺作品给予表彰和奖励。

3、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结合第十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暨第十五个三德教育月开展活动。一是与“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相结合。3月7日,由223团政工办、文联、工会、团委、计生联合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分成医疗、修理和法律法规三个小组,走上街头开展了健康、有益的便民、利民活动,得到了该团各族职工群众好评。这次免费看病300多人次,送药价值800多元,修理各种车50多辆,发放法律法规宣传单380份。3月13日,223团学校组织30余名团员和少先队队员,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义务为居住在该团绿园社区的两位孤寡残疾老人打扫室内外卫生。3月15日,该团学校800多名中小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自带工具对团场主干道和市场进行了彻底清扫,使团部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二是与弘扬兵团精神,传承屯垦戌边光荣使命相结合,组织老军垦演讲团进机关、进社区、进连队巡回演讲,聆听的干部职工达1000余人次,使兵团精神深入人心。

4、6月初,223团文联结合“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和“唱响兵团精神、牢记历史使命、实现跨越发展、促进长治久安”宣传教育活动,在中小学和幼儿园举办了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活动。通过这项活动,使广大中小学生和幼儿对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未来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5、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6月29日,223团文联组织全团干群与库尔勒监狱民警同庆党的生日,在该团文化中心双方演员以满怀的激情,用歌声和舞蹈等表演形式,歌唱伟大的党、抒发党的情怀。演出中,舞蹈《十送红军》让在场的观众想起了当年军民之间的情深;歌曲《人民军队忠于党》更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嘹亮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使整场联谊活动产生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这次联谊活动,进一步加深警民之间的交流和鱼水之情。6、各协会成效凸现。今年以来,223团文联在上级部门的直接领导下,与场宣传科联合举班了为期三天的新闻、文学写作和摄影培训班,并组织参加培训的学员深入到田间地头,职工家中开展采风活动,创作了近60多件(幅)作品。截止目前,223团在各级报刊(网络)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40余篇(首)。美术书法协会积极联络会员开展创作,向师文联选送作品5件参加兵师各级书法展览。音乐舞蹈协会:在重大节庆期间,积极参加由师和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类文艺演出活动。在今年6月7日,223团文联选送的舞蹈《十送红军》参加农二师老干局举办的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活动获得三等奖;7月1日,223团文联组织的百人演唱队,在农二师举办的唱红歌比赛中获得优秀奖。

总之,201*年度223团文联在抓有影响的活动,抓文艺队伍的建设和作品的创作上狠下功夫,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明显不足,各协会骨干潜力将进一步挖掘,创新力度不大。对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改进和提高,力争使团场文联各项工作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二三团文联

201*年11月二二三团二0一二年文联工作计划

一、抓好团场文联各协会会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加强对党的十七届六中会会精神,以及兵师文联等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的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全面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准确把握正确宣传舆论导向,多出精品。

二、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展览、培训、采风、交流活动等。1、举办两次新闻写作、文学创作、摄影知识培训等;2、举办建党91周年文艺汇演、诗歌、散文朗诵比赛等;3、组织一次采风活动,邀请师文联领导参加和指导。三、大力加强文联硬件建设,积极向上级部门和领导取得关心支持,解决人员少和设备落后等问题。

四、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再接再厉,使我团文联工作在新的一年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二三团文联201*年11月

扩展阅读:201*文联论文集—红梅稿件

百年探索呼唤突破:《青史演义》研究综评

包红梅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蒙古族第一部历史小说《青史演义》的学术研究从国外发轫到国内兴盛,至今已度百年春秋。倾注了几代学人的心血,茁壮成长的学苑奇葩《青史演义》研究拥有曾经的收获,也面临着当下的瓶颈。综评课题开创者们的学术高度,意在展望我辈学人新的跨越,新的突破。

关键词:《青史演义》研究百年综评突破

一、蒙古文学首部历史小说《青史演义》

近代之前,蒙古族书面文学以文史交融的史传作品以及僧侣诗歌作品为主。自十三世纪到十七世纪,蒙古文学史上先后出现了《蒙古秘史》、《诸汗源流黄金史纲》、《大黄册》、《蒙古源流》、《古代诸汗源流及立国政道黄金史》、《恒河之流》、《水晶念珠》以及《阿拉坦汗传》、《内齐禅师传》等大量的史传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以文学手法记载民族的历史,形成较为固定的结构模式。直到十九世纪,蒙古族文学的传统结构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著名文学家尹湛纳希创作的历史小说《青史演义》,在继承蒙古族传统史传文学的基础上,借鉴汉族历史著作和文学著作,为蒙古族文学文史不分的古老传统画出了鲜明的分界线,以一种新的叙事文体揭开了蒙古族文学史的崭新篇章。

当然,这种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并不是自然而然发生,从其实质而言是对传统进行的一次选择和重构。这种转化更需要创作者具备新的思想、新的眼光。因此,尹湛纳希和他的《青史演义》一经发现即成为研究近代蒙古族文学、文化思想的重点对象,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内蒙古学者那木吉乐舍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留学蒙古国期间撰写的学位论文《研究》揭开了《青史演义》学术研究的序幕。至今,经过一个世纪几代学人的努力,《青史演义》研究已经茁壮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课题。

二《青史演义》研究百年历程

奠定尹湛纳希近代启蒙思想家地位的历史小说《青史演义》,早在1892年,就以手抄本形式在国内外广泛流传。但从学术的角度介绍和探讨《青史演义》则始于1909年,至今已度百年春秋。综观《青史演义》研究百年历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91979)《青史演义》研究的开创起步阶段

最早从中国境外揭开序幕的《青史演义》研究在其第一阶段呈现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1909年蒙古学专家札木萨诺夫最早向世界公布了彼得堡图书馆收藏有十五卷《青史演义》抄录本的消息。法国巴黎藏有北京图书馆所收内容残缺十八章十二卷《青史演义》手抄本的影印本。丹麦的哥本哈根图书馆里收藏着二十九章十五卷手抄本《青史演义》的影印本。1923年蒙古国出版的小册子《圣祖成吉思汗纪念本》中选载了《青史演义》的部分章节。1937年,又将《青史演义》的第三和第四两个章节选入蒙古国中学教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匈牙利蒙古学家路易斯李盖提撰写论文《内蒙古初游记》,介绍了最早版本北京版《青史演义》。1943年,德国著名的蒙古学学者瓦尔特海希西在北京天主教大学发刊的丛书第八期上发表了题为《关于重现元朝蒙古人历史的青史(演义)的几点观察》的论文。1964年,他又出版专著《蒙古历史与文化》一书,介绍了后来被我们称之为异文本《青史演义》的版本状况,并着重描述了《青史演义》在当时蒙古地区所起的提高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加强民族凝聚力等积极的社会效用。

1960年,蒙古学者札木苏荣加卜发表论文《论尹湛纳希的长篇小说》,分析了《青史演义》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尹湛纳希的创作手法。俄罗斯学者СЮ涅克柳多夫撰写论文《蒙古古代散文中叙事散文的的形成过程》,内容涉及《青史演义》的结构和情节。美国学者杭锦贡布扎卜从1963年起着手研究《青史演义》,并把八篇《青史演义纲要》翻译成英文,向西方世界介绍了这部蒙古人自主创作的文学巨著。

国内,1938年,由王寅侯的北京蒙文书社将《青史演义》的前十二章分五册石版印刷出版,并定名为《元朝史》。开鲁蒙文学会在1939年将全部六十九章《青史演义》连同序言和纲要分十三册石版印刷出版。1944年,张家口首席长官印刷处将六十九章《青史演义》的前十八章连同序言和纲要合为一本铅版印刷出版。这部较完整的六十九回开鲁本《青史演义》的出版,是蒙古族文学史上的一件幸事,为后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资料保障。1957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就在原开鲁本的基础上,参照其它版本和手抄本分三卷铅版出版了六十九回本《青史演义》,并在1979年经过部分改动后予以再版。作为比较完整的版本,六十九回本《青史演义》成为后世学术研究最可靠的文本材料,受到学术界重视至今。1985年,黑勒、丁师浩又将该版本翻译成汉文出版发行。⑴

但是,《青史演义》研究第一阶段具有实际学术深度和系统性的新气象是从内蒙古学者那木吉乐舍旺开始的。他在1955年至1959年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通过较充分的田野调查⑵撰写的学位论文《〈青史演义〉研究》,从《青史演义》哲学内涵、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以及民族特性等四个角度逐层论证了《青史演义》的文学性、思想性和民族性等关键属性问题。

纵观那木吉乐舍旺自19581988年相继发表的多篇议题明确、观点独到的学术论文⑶,总结他从事《青史演义》研究的四十年历程,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盖棺定论,赋予他开创者的荣誉上。为了《青史演义》研究的未来发展和后辈学人的增进突破,更需要我们具体梳理他昨日的艰辛和贡献。

贡献一、首次明确论证了《青史演义》的文学性质。

那木吉乐舍旺是第一个论证《青史演义》文学性质的学者。他在学位论文《研究》中,从理论上区分了史传作品与历史小说的各自特性,并通过解析原作者的思想动力和作品的艺术手法,从本源上去论证了《青史演义》的文学性质,确定其体裁为历史演义小说。

一部文学作品,尤其像《青史演义》这部被原作者一再强调为“正史”的著作,确定其文学性质在学术上具有界定研究范围,明晰发展方向的重要意义。

那木吉乐舍旺在研究中敏锐地意识到《青史演义》中的成吉思汗形象在整个课题研究中的特殊意义。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如何评价成吉思汗形象是事关如何正确评价《青史演义》乃至尹湛纳希历史地位的核心问题。那木吉乐舍旺通过比

较《青史演义》中的成吉思汗形象与历史人物成吉思汗之间的区别,明确提出尹湛纳希笔下的成吉思汗是一个负载作者现实理想的文学典型形象,是凸显历史小说特色的功能化的艺术形象。

历史小说中的人物与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研究领域深受关注的理论命题之一。那木吉乐舍旺的论证,明确了小说《青史演义》中成吉思汗形象的文学性质,打消了读者的欣赏困惑,从理论上凸现了这部历史小说的审美价值。

贡献二、首次论证了尹湛纳希寄托《青史演义》所表达的近代启蒙思想,肯定了作品的时代进步意义。

那木吉乐舍旺在学术追求中明确提出“文学作品的思想是文学作品的命脉”⑷的观点,并围绕这一理论命题展开了《青史演义》的研究。

他把《青史演义》内容与近代蒙古社会现实背景相联系,逐层解析,具体论证,纵深发掘了《青史演义》所寄寓的时代进步意义。他曾撰写数篇旨在论证《青史演义》思想性的专题论文,明确指出:《青史演义》的批判锋芒是直指近代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民族矛盾;尹湛纳希针对时弊用心良苦,用文学作品来揭发佛教的虚幻性,呼唤民族的振兴,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反对封建专制,反抗民族压迫,呼唤民族平等的思想追求;尹湛纳希是民族文化的“启蒙者”,他的思想追求在中世纪终结时期的蒙古地区具有重要的民族文化启蒙意义。

贡献三、通过《青史演义》的研究,首次对作者尹湛纳希做出了文学家、文论家和民族思想家的准确定位。

那木吉乐舍旺是最早发掘尹湛纳希的文论思想,并予以系统论述的学者。他从1958年开始发表《论尹湛纳希在文艺方面的理论观点》、《研究》等论文,主要从《青史演义》的艺术手法和《青史演义纲要》中所体现的文学观点两方面着手梳理出定位尹湛纳希为文学家、文论家的事实依据。如今,我们根据尹湛纳希针对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创作者的文采和创作能动性以及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所表述的诸多精辟论断,评价他是近代杰出的蒙古族文论家、文学家。毋庸赘言,这也归功于最早发现尹湛纳希这一闪光点的前辈学者那木吉乐舍旺敏锐的学术眼光。

青史演义序前的八篇纲要不仅是理解《青史演义》创作初衷的窗口,更是解

开尹湛纳希思想宝库的一把钥匙。那木吉乐舍旺是最早发现《青史演义纲要》的价值,并从中努力发掘尹湛纳希哲学思想、社会思想的学者。

他从《青史演义纲要》中提炼出尹湛纳希“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意识、“有”“无”并存的辩证观点以及万物无恒,变化不止、自然和社会各有规律,万物之灵的人能够掌握这些规律等等认识论思想。那木吉乐舍旺根据这些哲学内涵,评价尹湛纳希为“虽然没有受过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但是已深谙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是个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的人。”⑸

显然,尹湛纳希的哲学思想属于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范畴。那木吉乐舍旺对尹湛纳希哲学思想的研究在当时虽然没有达到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他的发现和认识仍不失为一项开创性的学术研究,为后辈学人纵深挖掘尹湛纳希哲学思想奠定了基础。依据这些多角度的论证,他认为“尹湛纳希不仅是文学作家,在文论和哲学方面造诣颇深,是当时蒙古族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⑹这一评价对确定尹湛纳希在蒙古族文学史和蒙古族哲学史上的地位而言无疑是个准确而恰当的定位。

贡献四、最早关注《青史演义》蒙汉文化交融的特色,倾力肯定了《青史演义》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方面的积极意义。

1960年,那木吉乐舍旺发表了题为《论历史演义小说的民族形式》的学术论文,从《青史演义》散韵结合的叙事形式、韵文诗歌的民族特色、活泼生动的民族语言、丰富精彩的民间传说故事和《青史演义》所体现的民族风俗、宗教意识、民族经济形式以及民族文化思维等多层面、多角度挖掘了《青史演义》文体形式上的民族性问题。他认为,《青史演义》继承了“蒙古民族从历史中选取文学题材的古老文化习惯”⑺,“发扬和发展了蒙古族自13世纪以来文史交融的创作传统”⑻,是“蒙古民族文史交融传统的巅峰之作。”⑼

众所周知,在文学中,文体不是一个简单的技巧问题,而是一部作品的话语体式,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征。文体能反映出作者把握与表现生活的艺术方式和对文化传统的理解方式。因此,那木吉乐舍旺从《青史演义》的文体入手,论证作品的民族性,探究其民族文化的传统本源,无疑是针对《青史演义》的文化归属所进行的积极努力。

尹湛纳希、《青史演义》研究中,我们不能回避蒙汉文化交流问题。纵观那

木吉乐舍旺近40年的《青史演义》研究历程,不可否认,对于《青史演义》中汉文化的借鉴问题着墨不多。仅在论文《尹湛纳希撰著历史小说的艺术特色》一文中,惜墨如金,用短短的千余字谈及有关《青史演义》学习和借鉴汉族文化的问题。他认为,尹湛纳希在《青史演义》的创作中“学习和借鉴汉民族的古典小说”是为了丰富作品的艺术手法,增强作品的文学魅力。如,《三国演义》中有诸葛孔明借助大雾草船借箭,《青史演义》中有木华黎趁着风高月黑出奇兵得铁箭无数;汉族的古典小说有龙门阵、天门阵、长蛇阵等兵术记载,《青史演义》中也有骏马阵等精彩描述。因此,尹湛纳希“借鉴和引用汉民族古典小说的某些故事情节”,经过再创作,融入自己的作品,不仅毫无唐突造作之感,更是借力发挥,加强了作品的民族文化特色。⑽

对比后辈学者们围绕尹湛纳希、《青史演义》在蒙汉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问题进行的既有深度又具广度的研究而言、前辈学者那木吉乐舍旺把《青史演义》中汉文化的影响问题仅仅局限在艺术手法的丰富性上,从研究角度而言不无狭窄之嫌。但是,这并不表明他缺乏正视和接纳《青史演义》中汉文化影响的学术胸怀。因为在该论文的结尾处他写道:“从较高文化水平的民族借鉴不足为奇,奇的是要看如何引来为我所用”。⑾从这句适用于一切文化交流的点睛之语,可窥测那木吉乐舍旺对不同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思考轨迹。

民族文化只有在他文化的参照下才受到高强度的关注和提倡。那木吉乐舍旺投入毕生的精力,发掘和论证《青史演义》的民族性,探究生成这部蒙古民族第一部历史小说的文化本源,也是间接地突出了这部作品中不容回避的汉文化影响问题之重要性。这一点也是做为前辈开创性研究者为后辈学人留下研究线索,留下探索空间的意义所在。

第二阶段(1980201*)《青史演义》研究繁荣发展阶段

前辈学者们的开创为基础,《青史演义》研究的第二阶段在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上均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喜人局面。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内众多学者聚焦尹湛纳希和《青史演义》。他们不断拓展研究领域,研究的角度和方法更是日趋丰富和完善,使得《青史演义》

研究成为当时“国际尹湛纳希研究”大课题中最具声势的中坚力量。

1981年,学者贺宝音巴图出版专著《论尹湛纳希及其〈青史演义〉》⑿,系统论述了《青史演义》的所有相关元素。尤其是,他从《青史演义》中提炼出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改良主义,评价其为作者尹湛纳希进步思想的精髓。这种对尹湛纳希及其《青史演义》创作思想进步性的积极肯定与第一阶段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相呼应,表现出研究思想可贵的承继性。

1990年,学者德斯来扎布出版了专著《论与十部史书的关系》⒀。他针对尹湛纳希如何利用历史著作的问题,依据《青史演义纲要》中所提到的“《盛世青史》、《无敌圣主之源》、《蒙古圣主传》、《皇子简史》、《达赖喇嘛所著青年之婚》、《金婚之乐》、《成吉思汗散史》、《成吉思汗传说》、《大元朝正史》、《朱子通鉴纲目》”等十部书,分别突出一个研究焦点,一一与《青史演义》进行了对比研究。如,在与《盛世青史》的比较中突出了《青史演义》对传统史学精神的继承。在与《无敌圣主之源》的比较中,论述了《青史演义》在思想内容、故事情节、语言艺术方面与它存在的实际联系。德斯来扎布先生的研究,不仅论证了《青史演义》与历史著作之间实际存在的影响与接受关系,更是在研究角度上对确定《青史演义》的文体性质、文化所属具有究根溯源的意义。

1991年至1994年间,学者扎拉嘎相继出版了两本学术专著:《尹湛纳希年谱》⒁和《尹湛纳希评传》⒂,为尹湛纳希研究整体框架树起了两个重要的支架。《尹湛纳希年谱》中,经过全面梳理和严密考证有关尹湛纳希的现有资料,第一次系统提出尹湛纳希家世、生平的详细脉络和主要作品的创作年代,将关于尹湛纳希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和作品创作背景的研究推进到新阶段。《尹湛纳希评传》对尹湛纳希的生平和作品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析。扎拉嘎先生在研究的总体思路上,视尹湛纳希的创作活动为他全部生活历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尹湛纳希作品的创作年代进行总体性考察。他在研究中,从尹湛纳希的家世、生平、创作道路和具体历史环境着手汇集各种点滴资料,通过互相印证,衬托尹湛纳希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尤其是,他系统地汇集有关尹湛纳希生平的各种史料和尹湛纳希所处特殊历史环境相关的资料,更使尹湛纳希研究趋于系统化和进一步的完善,把尹湛纳希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扎拉嘎先生的研究不仅把尹湛纳希放置在近代中国的时代大背景中,纵深挖掘其思想内涵的闪光点,更重要的是,他

把尹湛纳希作品的研究与蒙汉两种民族文化的交流相联系,以详实的材料论证了尹湛纳希作品与汉文小说之间的借鉴与创新关系,明确指出尹湛纳希在蒙汉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他通过分析汉儒家思想对《青史演义》的审美取向、思想内涵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肯定了尹湛纳希用文学创作的方式加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漠南蒙古与内地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联系以及在推动蒙汉文化交流的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扎拉嘎的研究成果从三个点上把尹湛纳希、《青史演义》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从蒙汉民族文化交流的多元语境中探讨尹湛纳希的文学作品,以详实的论据明晰了尹湛纳希作品与汉文小说之间的借鉴与创新关系,肯定了尹湛纳希在蒙汉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从中国近代社会宏观背景中探讨尹湛纳希的文学创作,定位其《青史演义》等蒙古文作品为打破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小说创作总体沉寂状态的真正具有思想价值的小说,肯定这些作品是多民族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篇章。

(三),从《青史演义纲要》中提炼出尹湛纳希有关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关系问题的思想追求,肯定了尹湛纳希近代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的历史地位。

随着《青史演义》研究逐渐升温,国内各院校逐年培养出多名从事尹湛纳希、《青史演义》研究的高学历年轻学者,使跨世纪的《青史演义》研究呈现出队伍年轻化,内容纵深化、方法多样化的可喜局面。如,伍月的专著《尹湛纳希及其作品研究》、包红梅的学位论文《论蒙古史传文学向历史小说的转型〈青史演义〉与相关历史著作的比较研究》、吴塔娜的学位论文《〈青史演义〉文献史科学研究》以及扎拉嘎的专著《比较文学:文学的平行研究》、哈日夫的专著《蒙古文学叙事学》⒃等诸多学术作品标志着本世纪《青史演义》研究在文学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三结语

我们仰望课题开创者们的学术高度,缅怀他们论证《青史演义》文学性、民族性和思想性所付出的艰辛,用意在于激励我辈继续充实和拓展《青史演义》研

究的学术新领域。

当下,经过百年的探索,收获了前两个阶段丰硕成果的《青史演义》研究正处于发展的“瓶颈”困惑中,急需开创具有跨越性、突破性的研究新阶段。有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青史演义》研究的新阶段需要我们跳出纯文学的界框,从更广阔的人类文化宏观语境中纵深发掘《青史演义》的文化意义。譬如,已往研究所忽略的尹湛纳希《青史演义》及其它作品中的民俗、民风等民间文化内容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尹湛纳希在蒙汉文化交流中的文化选择与文化意识所潜藏的民族文化交流的本质规律等等。这些新的线索、新的视野许是今后尹湛纳希、《青史演义》研究课题的突破所在,也是我们学人的展望所在。

参考文献:

[1]参见包红梅:《论蒙古史传文学向历史小说的转型〈青史演义〉与相关历史著作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1*。

[2][3][4][5][6][8][10][11][16]楚鲁注释整理:《那木吉乐舍旺文集》Ⅰ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62页,49页,335页,340-341页,341页,72页,277页,277页,15-17页。

[7][9]楚鲁注释整理:《那木吉乐舍旺文集》Ⅱ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388页。

[12]贺宝音巴图著:《论尹湛纳希及其〈青史演义〉》(蒙古文)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

[13]德斯来扎布著:《论与十部史书的关系》(蒙古文)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0。

[14]扎拉嘎著:《尹湛纳希年谱》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15]扎拉嘎著:《尹湛纳希评传》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4。

InitiatetoBreakthrough:ReviewtheHundredyear’sStudyon"The

RomanceoftheBlueHistory"

InmemoryofNaMujleshewangwhowastheinauguratorofthestudyon"TheRomanceof

theBlueHistory"BAOHong-mei

(InnerMongoliaacademyofsocialsciences,Hohhot010010,China)

Abstract:AsthefirstMongolianhistoricalnovel,"TheRomanceoftheBlueHistory"hasbeenstudiedformorethanonehundredyearsfromthebeginninginforeigncountriestotheprosperityinChina.Itembodiesthepainstakingeffortsofseveralgenerationsofscholars.Althoughgreatprogresshasbeenmadeonthestudyof"TheRomanceoftheBlueHistory",itisalsonowconfrontedwithmanydifficultiesinthedevelopmentofthisstudy.Byrecallingtheacademicachievementstheresearchinauguratorsmade,wenewgenerationscholarswouldmakeaqualitativeleapandbreakthroughinthestudyof"TheRomanceoftheBlueHistory".

Keywords:initiate;breakthrough;studyon"TheRomanceoftheBlueHistory";onehundredyears;review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联系电话:13947150651

作者简介:包红梅女(1972)内蒙古通辽人。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

比较文学、文化人类学。

登载处: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第三期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23团201*年度文联工作总结011》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23团201*年度文联工作总结011: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23团201*年度文联工作总结011》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2154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