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基层反映: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亟待加强

基层反映: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亟待加强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20:43:15 | 移动端:基层反映: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亟待加强

点击查看更多:基层反映:当前基层代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反映: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亟待加强

基层反映: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亟待加强

面临四大问题:一是工资待遇低问题。防疫员年工资3600元,加上乡、村补贴500-1000元不等,总计不到5000元,而防疫工作量却不断加大(如201*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列入强制防疫对象等),工作积极性面临大问题。二是社会保险费用问题。根据新《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政府部门)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五险一金),按照目前防疫员的3600元年工资计算,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缴纳1218元社会保险金(不包括工伤事故);如按全省职工平均工资标准缴费,则费用将更大。三是防疫员调整问题。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解取劳动合同时,要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标准给予经济补偿;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劳动者有权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得无故解聘。如果村级防疫员,服从乡镇政府管理,按照防疫质量要求,认真开展工作,不发生重大错误,农村散养户防疫工作将由他们一直开展下去,这样一来,不利于竞争机制的形成,也给政府增加了财政负担,而且给动物防疫工作和政府留下了隐患(可能引起向原来老兽医存在的养老保险问题纠纷)。四是养殖方式改变问题。规模养殖比重的提高,散养畜禽量的快速下降,使村级防疫员面临即没有能力给规模养殖场开展防疫工作,在农村又没有什么散养防疫对象的尴尬的局面。

建议:一是提高待遇。农村散养户动物防疫工作,继续采用目前的方式方法,用人单位除支付防疫员工资外,还给防疫员缴纳社会保险金;另外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加强对村级防疫员的进一步管理,组织岗位培训,保障防疫质量。

二是实行防疫承包。由村级防疫员组建防疫队,由现有技术好、业务能力强、负责任的村级防疫员自发组建防疫队,开展农村散养户的防疫工作,同时对规模养禽户实行免疫注射工作;乡镇政府将防疫任务下达给各行政村,由行政村将防疫任务发放承包给防疫员,形成季节性用工,按照防疫质量要求和考核情况支付防疫经费,形成市场化动作。

扩展阅读:基层动物防疫员技能培训讲义

基层动物防疫员技能培训讲义

1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概述

1.1建立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意义

1.1.1是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我省是一个以生猪、家禽饲养为主的畜牧业大省,畜牧生产的管理工作也逐年增多。

1.1.2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动物防疫工作是畜牧业发展的“保护神”,而且动物疫情日趋复杂、变异株和新发病不断出现,强制免疫病种由原来的2种增加到了4种。

1.1.3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1.1.4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需要:201*年春季D阻击战,201*年的“高热病”疫情,突出暴露了动物防疫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薄弱环节也在基层。

为适应畜牧生产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我省从201*年开始,在全国率先以启动基层动物防疫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组建了乡镇动物防疫站,每乡定编3-9人,由省市县(区)分担,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县(区)乡共管,以县(区)管为主”的管理体制。但在繁重的工作面前,人员不足仍是制约工作特别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迫切需要尽快建立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为此,国家、省都安排了专项经费来建立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并从201*年开始免费实施强制免疫。1.2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主要职责

1.2.1负责责任片区内常年性的动物免疫注射、佩带畜禽标识,填写并建立免疫档案和免疫台帐,保证畜禽强制免疫密度达到100%、牲畜标识佩带率100%,并确保免疫质量。

1.2.2负责如实统计责任片区内动物存(出)栏数、免疫数、以及动物发病、死亡等情况,并按规定的格式上报。

1.2.3负责责任片区内动物疫情报告、疫情普查,建立疫情巡查、动物发病情况档案,配合各级动物防疫机构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

1.2.4根椐工作需要,经动物卫生监督所批准,协助开展动物产地检疫申报工作。

1.2.5协助动物防疫机构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防控知识。

1.2.6完成上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1.3乡镇动物防疫站的建设要求

根椐娄底市畜牧水产局下发的《娄底市乡镇动物防疫站建设标准及考核验收办法》(娄牧渔[201*]8号)和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切实搞好乡镇站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完善社会化服务的总体要求,一是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以项目为主(从201*年开始,全市现列入项目建设的有55个乡镇站,到201*年止,我区已完成7个乡镇站的建设),基层配套,同时搞好站容站貌和精神文明建设;二是加强乡镇动物防疫站管理,实行“区乡共管,区管为主”,“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分离”;三是健全各项制度,

落实岗位责任制;四是强化内部管理,建立了规范有序的内部管理机制,资金管理、物质管理清楚,档案资料齐全;五是各项工作按照上级的要求落实到位,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终有考核、总结和评比。

2动物疫病基础知识

2.1动物疾病的分类:根椐疾病的性质分为三大类:2.1.1传染病:细菌病、病毒病、真菌病、支原体病等。2.1.2寄生虫病:蠕虫病、吸虫病、原虫病等。

2.1.3普通病: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等。又可分为营养缺乏病、中毒病及消化、呼吸、生殖等系统疾病。2.2动物传染病(工作重点)

2.2.1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也就是三个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发生。

2.2.1.1传染源:包括患病动物和病原携带者。

2.2.1.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的途径。有水平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空气、饲料、饮水、土壤、活媒介等)和垂直传播(胎盘、卵等)两种。2.2.1.3易感动物:对某种病原体缺乏抵抗力的动物个体或群体。2.2.2流行过程中的表现形式

2.2.2.1散发性:散在发生或零星发生。

2.2.2.2地方性流行:在一定地区或群体中流行,流行范围较小并具有局限性传播。

2.2.2.3暴发性流行:在局部范围的一定群体中,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病例的现象。

2.2.2.4大流行:来势凶猛、传播快、受害动物比例大、波及面广的流行现象。几个省甚至几个国家。2.2.3动物传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达到提高畜禽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2.2.3.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动物抗病力。2.2.3.2坚持自繁自养,防止外疫传入。

2.2.3.3加强动物检疫,防止疫情传播,发现染疫动物或产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2.2.3.4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消毒制度。2.2.3.5定期进行免疫接种,提高特异抵抗能力。3疫苗基础知识3.1疫苗的种类

3.1.1活疫苗:是指用通过人工诱变获得的弱毒株,或者是自然减弱的天然弱毒株(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或者异源弱毒株所制成的疫苗。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疫苗。

3.1.1.1优点:A:免疫效果好;B:免疫时间长;C:接种途径多:滴鼻、滴眼、饮水、口服、气雾等。

3.1.1.2缺点:A:可能出现毒力返强;B:贮藏、运输要求条件高(-15℃);C:免疫效果受免疫动物用药状况影响。

3.1.1.3品种:猪瘟活疫苗、鸡新城疫活疫苗、仔猪副伤寒活疫苗等

3.1.2灭活疫苗:是指选用免疫原性良好的细菌、病毒等经人工培养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死(即灭活),使其传染因子被破坏而保留其免疫原性所制成疫苗(简称死苗)。根椐所用佐剂不同分为氢氧化铝佐剂、油乳佐剂、蜂胶佐剂等灭活疫苗。

3.1.2.1优点:A:安全性好;B:只需2-8℃贮藏和运输;C:受母源抗体干扰小。

3.1.2.2缺点:A:接种途径少,一般为皮下或肌肉注射;B:接种剂量大,产生抗体所需时间长,一般为2-3周;C:疫苗吸收慢,注射部位易形成结节。

3.1.2.3品种: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口蹄疫O型灭活苗等。3.1.3新型疫苗:如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活疫苗,仔猪大肠埃希氏菌病K88、K99双价基因工程疫苗等。3.1.4类毒素:如破伤风类毒素等。3.2疫苗的贮藏和运输

疫苗是一种特殊商品,它的贮藏、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要求有低温条件,否则会使疫苗效价降低,甚至完全失效。入库时仔细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的规定进行贮藏、运输和使用。

3.2.1温度要求:活疫苗一般要求零下15-18℃,如果在0-8℃保存的话,有效期将缩短一半。灭活疫苗一般要求2-8℃,不能低于0℃,不能冻结,否则疫苗将失效。细胞结合型疫苗如马立克氏病血清I、

II型疫苗等必须在液氮中(-196℃)贮藏。

3.2.2贮藏和运输:疫苗贮藏和运输需要专门的冷冻库、冷藏库或双温冰箱、冰柜,按不同的疫苗分类设定温度并分类、分品种贮藏,同时不能存放畜禽产品及其他污物,防止疫苗污染。动物防疫员要配备足够的冷藏包(箱),必须冷藏携带3.2.3建立疫苗管理台帐:要求分类别、分品种建立台帐,详细记录疫苗的出(入)库日期、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有效期等。4免疫接种和免疫程序4.1免疫接种

4.1.1免疫接种的类型:

4.1.1.1预防接种:是指平时有组织、有计划地给健康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如春防、秋防

4.1.1.2紧急接种:是指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传染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首先从安全地区开始,以形成一个免疫隔离带,然后再到受威胁区,最后再到疫区。

4.1.1.3临时接种:根椐运输途中和目的地传染病流行情况进行的免疫接种,一般是在引进或运出动物时进行。4.1.2免疫接种的方法: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方法,不能随意改变。具体操作按商品疫苗使用方法进行。4.1.2.1滴鼻、点眼:

此法是使疫苗弱毒病毒从眼粘膜或呼吸道粘膜进入体内的接种方法。有比较好的免疫效果。新城疫IV系苗、传染性支气管炎苗、传染性法氏囊炎苗等可采用此方法。可用滴管、空眼药水瓶或5毫升注射器(针尖磨钝)。4.1.2.2饮水免疫

主要适用于家禽,是将疫苗混于水中,使鸡2小时内饮完。新城疫IV系苗、传染性支气管炎苗、传染性法氏囊炎苗等可采用此方法。这种方法省时省力并可以减少应激,但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如饮水量有多有少,免疫效果参差不齐。4.1.2.3注射免疫

有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其特点是剂量准确、效果确实,但耗时费力、应急较大。

皮下注射:一般多用于幼禽,选在颈背侧后1/3处,针头方向应向后向下与皮肤呈45度角刺入皮下0.5-1厘米。

肌肉注射:一般选择在肌肉丰满,血管少,远离神经干的部位,注射器刺入肌肉以后,要回抽一下针芯,如无血液,可注射。大家畜(马、牛)宜在臀部或颈部;猪宜在耳后、臀部或颈部;羊、犬、兔宜在颈部;鸡宜在腿肌或胸肌,调试好连续注射器,确保剂量准确,注射器与胸骨成平行方向,针头与胸肌成30-45度角,在胸部中1/3处向背部方向剌入胸部肌肉,腿肌以无血管处为佳。4.1.2.4此外还有刺种、气雾免疫、穴位免疫等4.2免疫程序

4.2.1制定免疫程序需要考虑的因素:

世上没有一成不变而又广泛适用的免疫程序,因为免疫程序本身就是动态的。因此每个养殖场应根椐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并确保动态执行。在选用、制定或改进免疫程序时需要全面考虑以下因素:

4.2.1.1免疫要达到的目的:不同用途的畜禽,其免疫要达到的目的不同,所选用的疫苗及免疫次数不同。

4.2.1.2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当地没有流行的疫病没必要免疫。4.2.1.3母源抗体情况:当母源抗体水平高且均匀时,推迟首免时间;当母源抗体水平低时,首免时间提前;当母源抗体水平高低不均匀时,需加大免疫剂量。

4.2.1.4免疫间隔时间:根椐免疫抗体的维持时间决定。一般首免主要起到激活免疫系统作用,产生的抗体低且维持时间短,与二免的间隔时间要短一些;二免作为加强免疫,产生的抗体高且维持时间长,与三免的间隔时间可以延长。

4.2.1.5疫苗间的相互干扰: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疫苗不能在同一天接种,更不能混在一起接种,最好间隔一周。如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后,紧接着免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都会严重干扰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

4.2.1.6疫苗的搭配使用:活苗的优点是抗体产生快,免疫应答全面;灭活苗的优点是产生抗体高且维持时间长,不受母源抗体干扰;二者联合使用可以使动物机体产生强大的保护力。

免疫程序最终还是要根椐免疫效果检测和临床使用效果,及时调整,才制定科学、有效的免疫程序。4.2.2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程序:4.2.2.1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程序

规模养殖场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散养家禽实施春秋集中免疫,每月对新补栏的家禽要及时补免。4.2.2.1.1种鸡、蛋鸡免疫

雏鸡7日-14日龄时,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初免,也可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进行初免。在3-4周后可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开产前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进行强化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免疫一次。4.2.2.1.2商品代肉鸡免疫

7日-10日龄时,用禽流感或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初免,2周后,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加强免疫一次。

4.2.2.1.3种鸭、蛋鸭、种鹅、蛋鹅免疫

雏鸭或雏鹅14-21日龄时,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初免;间隔3-4周,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一次。

4.2.2.1.4商品肉鸭、肉鹅免疫

肉鸭7-10日龄时,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免疫即可。

肉鹅7-10日龄时,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初免,初免后3-4周,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加强免疫。4.2.2.1.5散养禽免疫

春、秋两季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各进行一次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

4.2.2.1.6鹌鹑、鸽子等其他禽类免疫

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或参考鸡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剂量根据体重进行适当调整。4.2.2.1.7调运家禽免疫

对调出县境的种禽或其他非屠宰家禽,要在调运前2周进行一次禽流感强化免疫。未进行强化免疫的(1周龄内雏禽除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4.2.2.1.8紧急免疫

发生疫情时,要对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家禽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家禽可以不强化免疫。4.2.2.2口蹄疫免疫程序

规模养殖场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散养家畜在春、秋两季实施集中免疫,对新补栏的家畜要及时补免。有条件的地方,要根据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使用疫苗种类:牛、羊:口蹄疫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疫苗。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

4.2.2.2.1规模养殖家畜和种畜免疫

仔猪、羔羊:28-35日龄时进行初免,免疫剂量分别是成年猪、羊的一半。

犊牛:90日龄左右进行初免,免疫剂量是成年牛的一半。所有新生家畜初免后,间隔1个月进行一次强化免疫,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4.2.2.2.2散养家畜免疫

春、秋两季对所有易感家畜进行一次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规模养殖家畜和种畜免疫程序进行免疫。4.2.2.2.3调运家畜免疫

对调出县境的种用或非屠宰畜,要在调运前2周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未进行强化免疫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4.2.2.2.4紧急免疫

发生疫情时,要对疫区、受威胁区域的全部易感家畜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家畜可以不强化免疫。4.2.2.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程序4.2.2.3.1商品猪

仔猪断奶后初免。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初免后一个月加强免疫1次。4.2.2.3.2种母猪

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1次。

4.2.2.3.3种公猪

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1次。4.2.2.4猪瘟免疫程序4.2.2.4.1规模养殖场免疫

商品猪:20日龄初免,6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

种猪:20日龄初免,6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4-6个月免疫一次。

4.2.2.4.2散养猪免疫

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4.2.2.4.3紧急免疫

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和受威胁地区所有猪进行一次强化免疫。5畜禽标识和免疫档案

为了规模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建立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制度,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部于201*年6月制定了《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畜禽标识是指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耳标、电子标签、脚环以及其他承载畜禽信息的标识物。5.1家畜耳标

5.1.1耳标形状、颜色、编码:牲畜实行一畜一标,耳标形状、颜色猪牛羊各异。编码具有唯一性,由激光刻制。

5.1.1.1猪耳标:编码在主标正面,排布为相邻直角两排,上排为主编码(第一个数字为“1”,代表猪,后六位数代表县行政区域代码),

右排为副编码(动物个体连续编码)。

5.1.1.2牛羊耳标:编码在辅标正面,排布为上下两排,上排为主编码(第一个数字为“2”,代表牛,第一个数字为“3”,代表羊,后六位数代表县行政区域代码),下排为副编码(动物个体连续编码)。5.1.2佩戴时间:新生家畜出生后30天佩戴,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之前佩戴;从国外引进的,在达到目的地10天内佩戴;耳标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重新佩戴。5.1.3佩戴位:首次在左耳中部,需要再次佩戴的在右耳中部。5.1.4免疫信息录入:每次动物免疫后,通过移动识读器,输入免疫相关信息。

5.1.5回收和销毁:在屠宰环节由屠宰企业剪断收回,交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得重复使用。回收后的耳标由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统一组织销毁。

5.1.6免疫公示表:张贴在农户家里明显位。5免疫档案(养殖档案)5.1免疫档案的作用

免疫档案在疫病预防、控制和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承担着免疫工作记录、信息传递、规划制定、决策分析、效果评价、疫病控制和追溯的作用。5.2免疫档案的内容

有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包括畜主姓名、畜禽种类、数量、年(日)龄、免疫日期、耳标编号、疫苗名称、疫苗厂家、生产批号、

接种剂量、防疫员及畜主签名等信息。春秋集中免疫结束后,要做好整理归档和汇总上报工作,要按照全市统一的表格建立免疫台帐,乡镇站、县站各存一份。5.3养殖档案

规模养殖场按照农业部的要求,逐步建立养殖档案。包括养殖场布局、免疫程序、生产记录、饲料记录、兽药记录、免疫记录、消毒记录、检疫监测记录、诊疗记录、死亡和无害化处理记录等(详见农业表格)。

6免疫副反应的处6.1免疫副反应的概念

疫苗接种动物后,除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外,有时还可能因疫苗质量、使用方法,或者极少数动物处于某种特定的病理生理状态及特有的遗传因素,产生有损于机体的不良反应,这种在机体产生有益的反应的同时或之后发生了与免疫接种有关的对机体有损害的反应即免疫副反应。

6.2免疫副反应的主要表现

6.2.1较轻免疫副反应:个别动物会出现轻微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如注射部位轻微肿胀、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等。这些均属于正常现象,不经任何处理或稍加对症治疗,1-3天后,上述症状会自行消失,不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

6.2.2较重的免疫副反应:动物表现在注射进行中或注射后几秒钟、数分钟内,突然发生晕厥,或过敏性休克,动物倒地,口吐白沫,极

度呼吸困难,知觉丧失,大小便失禁等,数分钟内自然康复或死亡。或者表现为接种某种疫苗后诱发潜伏期内的其他疫病,从而导致动物死亡。

6.2.3免疫副反应的处:

免疫接种后,要注意观察动物的反应,对个别动物发生过敏反应特别是反应严重的,应及时抢救,可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1毫升,消除副反应。出现免疫副反应,要及时收集疫苗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副反应情况,同时应区别正常副反应还是异常副反应,出现较大规模的异常免疫副反应时,要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到现场调查,分析副反应原因,应立即上报,及时做好善后处理,防止不确实情况发生(如虚报等),对消毒不严交叉传染、疫病潜伏期等非免疫副反应原因引起的死亡要认真对待。发生副反应时要登记清楚,包括畜主姓名、联系电话、畜禽健康状况、副反应发生的时间、数量、死亡数、疫苗品种、批号、生产厂家、免疫剂量和方法、防疫员姓名等,并拍照留念,及时上报。每年5月、11月上报应急情况材料。6.2.4减少免疫副反应的措施

6.2.4.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抵抗能力。

6.2.4.2免疫接种前进行一般性检查,患病、体弱动物暂缓接种,特别是要注意处于疫病潜伏期的动物。

6.2.4.3免疫接种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操作。6.2.4.4冬天油苗要预温,减少冷刺激和副反应。6.2.4.5添加抗应激药物,如VC,多维等

7动物疫情报告7.1动物疫情发现:

7.1.1建立动物疫情巡查制度:日常巡查由动物检疫员或协检员进行。定期巡查:村级动物防疫员负责责任片区内动物饲养场户的定期疫情巡查,每周不少于一次。在国家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期间、冬春季节等疫病高发季节要增加巡查次数。

7.1.2建立动物疫情测报制度:基层动物防疫人员配合县级以上动物疫情测报机构开展疫情测报工作。如报表、采样等。7.2动物疫情报告制度:

按农业部《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有关文件规定的内容、时限和程序,以报表形式上报。7.2.1动物疫情分类报告制度:

分为必报动物疫病(也称快报动物疫病,即一经发现必须立即报告疫情,包括一类或疑似一类疫病疫情、二三类暴发流行时、新发现的疫病、已消灭又发生的疫病)和应报动物疫病(这类动物疫病在发现后按规定的期限报告,一般分为月报、年报。主要指二三类动物疫病)。7.2.2动物疫情逐级报告制度:

建立县、市、省、国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级疫情报告系统。“快报表”县级以上报,又分为疑似快报表和确诊快报表,一般为重大动物疫情,须以机要电报或机要传真形式上报。“月报”乡动物防疫站对辖区内发生的动物疫情,于下一个月的3日前报县疫控中心,县5日前报市,市10日前报省,省15日报国家疫控中心。“年报”

乡于1月8日前报县……8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8.1重大动物疫情的确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派出两名助理兽医师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临床诊断,对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或病理解剖特征相符者,可以判定为可疑疫情,应立即采取隔离、消毒等控制措施,同时采集病料送实验室进行确诊,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的内容和程序,以快报的形式,逐级上报动物疫情。一般经历临床怀疑、疑似、确诊、确认四个阶段。8.2重大动物疫情处

处原则为“早、快、严、小”。疫情发生后,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封锁、隔离、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8.2.1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8.2.2发布封锁令,封锁疫区:一是设立临时检疫消毒站;二是关闭疫区或受威胁区(发生D时)内畜禽及产品交易市场;三是隔离疫区内未被扑杀的易感动物,观察一个潜伏期。8.3扑杀

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疫点或疫区(发生D时)内染疫动物、疑似染疫动物、及易感动物进行扑杀。扑杀工作实施前,一是要制作疫情处理决定书,并经指挥长签字同意;二是要对扑杀动物进行详细造册登记,评估扑杀损失。

8.4无害化处理

8.4.1深埋:选址、深度、焚烧、消毒、填土等。8.4.2烧毁:大型焚尸炉等。8.4.3发酵:饲料、粪便等。8.5消毒

8.5.1封锁期间消毒:在发生疫情后到解除封锁期间,为了及时杀灭由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进行的反复多次的消毒。消毒的对象为污染的圈舍、场地、用具、物品及排泄物、分泌物等。

8.5.2终末消毒:是指疫区解除封锁时对消毒对象进行的一次全面的大消毒。8.6紧急免疫接种

接种对象是疫区内未被扑杀的易感动物和受威胁区内的易感动物。一是提高这些易感动物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保证不发病或少发病;二是建立免疫隔离带或免疫屏障,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和蔓延。8.7解除封锁

疫区内最后一头发病动物死亡或扑杀,经过一个潜伏期以上的监测(W、L为14天,D为21天),未出现新的病例的,经终末全面消毒后,经上一级疫控中心按照疫区解除封锁规范验收合格,出具疫区解除封锁验收意见书,由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向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县以上人民政府发布解封令。8.8善后处理

表彰和奖励;责任追究;恢复生产;扑杀补助等。

201*年10月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基层反映: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亟待加强》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基层反映: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亟待加强: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点击查看更多:基层反映:当前基层代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基层反映: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亟待加强》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18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