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关于全国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任务工作情况的总结

关于全国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任务工作情况的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9:56:21 | 移动端:关于全国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任务工作情况的总结

关于全国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任务工作情况的总结

关于全国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任务工作情况的总结

最近,环保部等4个部委联合公布了201*年全国污染物减排的完成情况:与十五末期的排放量相比,环保考核的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分别下降6.61%和8.95%。

十一五“规划中环保任务是,到201*年我国主要污染物要比201*年消减10%。如果照201*年的

减排速度,我国不仅能在”十一五“末期首次完成环保任务,而且有可能提前一年完成二氧化硫的减排任务。到201*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得到控制,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确保核辐射环境安全。

从201*年下半年起,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首先,污染减排被明确为地方长官的责任;

其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减排的考核文件,玩不成减排的官员不仅要被问责,还要向国务院作出说明;不仅如此,环保部门还将对此地区实行区域限批,暂停当地新建项目的环评审批。环保部重新制定了计算方法,地方提供的数据只是参考之一,关键还要看当地的环境质量有没有改善。

目前我国环保工作开展制约因素是,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暗藏着污染反弹的可能。

金融危机改变了宏观经济的大形势。对污染减排工作有喜有忧。一方面,很多企业停产或关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国家为扩大内需向环保领域投入3500亿元,会使很多地方的环境基础设施和环保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对节能减排来说是机遇。另一方面,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如果资金再次投入到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中,可能会导致产业结构出现”逆向调整“,这种潜在的可能性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目标是一大挑战。

首先,保持这种良好的污染减排形势需要政府的强力推动。实践表明,在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

展矛盾和冲突相当激烈的今天,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履行责任,对推动污染减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污染减排必须促进环境质量逐步改善,这是政府不能推卸的责任。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

新道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深入研究主要污染物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着力把污染减排与改善环境质量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减排目标,着眼环境质量,减排任务、立足环境质量、减排考核依据环境质量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

第三,污染物减排需要强化政府的监管责任。污染减排任务完成进度赶上时间进度,标准着前一段时期采取强力行政手段推进污染物减排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今后污染物减排工作要进入严格规范平稳推进的发展期。加强监管减排效果,必须让各级人大、政协及新闻媒体等参与污染物减排监管,形成污染减排监管的综合模式,使企业及地方政府不能、不敢放松污染物减排工作。

污染物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1*年都实现了下降,并且201*

年首次实现污染减排任务完成进度赶上时间进度。这为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为取得这样的成绩而高兴,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减排工作任重道远,国家政策要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环保部201*-01-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进入一个社会结构变动急剧、思想文化冲突增加、社会矛盾相对活跃的时期。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矛盾发展到激烈程度的一种极端表现。从近年来的情况看,由社会矛盾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数量增多、涉及面广,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发生群体性事件,往往是因为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直接原因主要是企业改制、城市拆迁、农村征地等工作中存在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以及司法不公、干部腐败等,政策因素也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某些地方和单位的个别政策不稳定、不连续、不合理,导致特定群体利益受损。部分群众为了引起重视、尽快解决问题、以极端方式上访请愿,以过激行为制造影响,以违法形式表达诉求,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

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各种社会矛盾进行合理疏导、科学化解,抓住基本矛盾,达到纲举目张,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坚持科学发展,注重源头预防。要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注重调解,综合调处,贴近基层,源头化解,还要及时化解矛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方面,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从根本上说,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要把发展作为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的根本出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蛋糕”做大,为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把统筹兼顾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力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协调发展,平衡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群体的利益差别,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发展的着力点,重点解决好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重组改制、环境保护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切实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健全经济领域中各种法律、法规,建立起不同利益表达机制和社会矛盾的法律调解机制,预防和化解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把各种矛盾和冲突控制在适度范围内。通过法制、法规形式建立健全社会道德养成机制、奖惩机制、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要教育和引导人们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办事、依法律己,约束不道德行为,尤其要加强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的法规约束。

化解社会矛盾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得重要保证。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矛盾化解不了,社会就难以稳定,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更加要

重视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更加重视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证国家能源安全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经济持续发展,重、化工业比重急剧增加,能源需求迅速攀升,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然趋势。由于能源需求增长过快,能源供应不能满足需求,造成能源紧张。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必须致力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掘已有能源潜力,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这是针对我国能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实际提出的重要战略方针。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都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有利于发挥地区间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能源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必须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全方位、多层次地大力推进能源节约,促使经济增长由能源消耗向依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变。大力推进技术节能,在各行业内全面推广。推进管理节能,全面加强能源生产、运输、和消费各环节的制度建设和监管管理。

坚持煤炭资源为基础。我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由此决定了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这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因此,要优化煤炭的二次能源结构,提高发电用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重,把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情节生产作为中心任务,发展煤炭液化、气化。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煤矿的生产能力和集中度。这是保证能源供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遏制煤矿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坚持多元发展。这就是要在坚持煤为基础的同时,大力开发其他能源资源。实现“油气并举”,加强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积极进口境外天然气。支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加强电网建设,发展特高压输电,扩大西电东送规模。

政府要加大在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提高能源研发投入所占的比例。根据终端能源需求选择国家关键技术,动员产学研各方的力量组织攻关。通过建立能够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不断推动企业创新的有效激励机制,使技术创新步入良性发展得轨道。

能源安全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大局,保障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今年来,能源供应紧张,石油需求迅速增长等问题一直困扰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只要我们将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必能保障能源安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兼顾效率和公平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对于收入差距的问题,小平同志曾高瞻远瞩的指出,这个问题“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我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巨大发展得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收入差距的鸿沟在扩大,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低收入阶层产生“相对剥夺感”,心理失衡严重将导致仇富、报复社会等行为,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将使社会两极分化严重,不能实现公平竞争和资源有效配置,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

造成收入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所存在的诸多不公平现象,直接导致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在内的“机会不公平”,是造成贫富差距过大这个“结果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受教育机会、健康机会、迁徙机会、进入市场机会等等机会不公平,主要是社会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存在缺陷以及一些腐败现象造成的。

由此可见,必须兼顾发展得效率和公平,才能够逐步的缩小收入差距。

公平与效率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评价社会经济制度优劣的两大基本尺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如何处理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进行了认真探索,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了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意公平。”并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经验时提出:“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要准确把握十七大这一重要精神,全面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要调整初次分配,制度反垄断法配套法规,清楚企业进入市场壁垒。解决商业贿赂问题,建立可行的劳资利益谈判机制。

要强化政府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要大力压缩行政开支,尤其缩减是占财政的30%以上“三公”支出。要加大税收调节力度,调低增值税和企业所有税税率,减少企业负担。此外,还应加快完善保障制度。还应推进社会三次分配,积极发展100多万慈善机构的发展,加快统筹城乡改革,实现在城市就业农民工的稳定转移,加快宏观产业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扩展阅读:南平市环境保护“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要点

南平市环境保护“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

要点

“十一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环保基本国策,按照建设海西绿色腹地战略部署,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方针,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十一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市环境质量保持相对稳定,局部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1*年辖区建溪、富屯溪和闽江南平段(3条水系共设置26个省控水质监测断面,其中交界断面4个)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1*)评价,Ⅰ--Ⅲ类水质比例为100%,比201*年的91.7%提高了8.3个百分点。水域功能达标率为100%,比201*年的90.3%提高了9.7个百分点。我市闽江送往宁德市黄田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各县(市、区)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85%以上。南平市区空气环境质量总体为二级“良”,邵武、武夷山、建阳的空气环境质量为一级“优”,建瓯市的空气环境质量为二级“良”。南平市区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为100%。全市城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平,空气质量主要指标与上年同期相比保持稳定。完成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摸清了我市污染源现状。201*年,南平市环保局、建阳市环保局、顺昌县环保局被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环保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农业部评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我市环保系统有22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二、环保工作扎实推进

1、环境保护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综合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市委、市政府加强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提出了在经济建设过程坚守“三条底线”(生态、安全、合法)和“三个一律”(没有经过环评的企业一律不得开工、没有通过环保验收的企业一律不得投产、污染治理没有达标的企业一律关闭)管控措施,强调绝不以牺牲环境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代价发展经济,并把闽北定位为海西绿色腹地,作为长期坚持的发展目标。市政府相续开展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生态市建设、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水能资源开发管理整治、节能减排、整治违法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整治行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加强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调控和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向的引导。认真贯彻实施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制度,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各级各部门政绩考核的内容,实行环保一票否决。环保部门在社会经济规划、区域开发、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的调控作用地位日益突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日趋完善,成效显著,为海西绿色腹地跨越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2、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是:201*年比201*年化学需养量(COD)削减3.8%,二氧化硫(SO2)削减11.2%。201*年来,认真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三大措施,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到201*年COD和SO2两项指标持续实现双下降。201*年比201*年COD下降3.04%,SO2下降10.49%。201*年减排指标可望完成,结果需待环保部核查核算后确定。

3、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201*年以来,按照南平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南平市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南政201*综185号),实施第二轮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对规模畜禽养殖业污染、沿江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生态整治

(包括电站项目清查,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水土流失、“青山挂白”)等进行治理。201*年5月,省政府实施重点流域实施综合整治。我市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抓落实。市政府成立了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下发了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南政综[201*]132号),南平市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关于南平市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办法(暂行)。加大了治理资金投入,201*年闽江流域专项资金项目安排1205万元,闽江流域因素分配专项资金安排2022万元,共计3227万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得到了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方面。201*年8月底前,各县(市、区)全面按要求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适度养殖区的划定工作,并张榜公布。201*年12月,全市禁养区内共需拆除搬迁125家养猪场(其中拆除94家,搬迁31家),拆除、搬迁面积86.83万m2、存栏数12.1万头。全市禁建区完成整治生猪存栏2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503家(其中需拆除15家、治理488家)。禁养区外的规模养殖场加强标准化建设,采取沼气发电和粪便生产有机肥等循环经济模式,推行生态立体种养和“零排放”养殖技术。严格禁止投饵类、施肥类网箱养殖,严禁使用电、毒、炸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污染水体的方式进行捕捞。工业污染治理方面。完成造纸企业深度治理21家,完成制药企业深度治理4家,关停了浦城县3家氟化工企业,关闭了建阳麻沙明珠纸业有限公司、建瓯临江造纸厂等7家造纸企业。建筑饰面石材企业污染治理方面。全市建筑饰面石材矿山企业和加工企业55家,其中矿山企业21家,加工企业23家、矿山兼加工企业11家。实行差别电价政策41家。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方面。全市7个省级工业园区(武夷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部委托环评。根据省上部署,完成了工业园区落后产能淘汰的调查摸底和上报工

作,实施工业园区企业清洁生产计划。园区污水集中处理深入推进,浦城县南浦工业园区一期污水治理工程已完成并经过环保验收,闽北经济开发区、邵武工业园区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已布设污水管网,201*年底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生活污染治理方面。全市已建成投产污水处理厂12个,在建污水处理厂1座,污水处理厂总规模日处理20.5万吨,厂区共完成总投资3.32亿元。浦城、光泽、松溪、政和、顺昌五个县污水处理厂已进水试运行,实现县县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全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总长492.55公里,总投资6.34亿元。垃圾处理厂建设。建阳垃圾焚烧发电厂201*年底主体工程基本建成。政和、浦城、顺昌垃圾卫生填埋场201*年底基本建成,邵武、松溪垃圾卫生填埋场201*年11月底开工建设,武夷山、建瓯垃圾压缩转运站正在进行征地工作,201*年11月开工建设。饮用水源保护方面。认真实施“水源保护与生态环境整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辖区建制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和县级饮用水源地整治。各县(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均制订了应急预案,对二级保护区上游10公里的主要污染源进行了登记造册、分类治理。拆除了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与供水设施和水源保护无关的设施,光泽县闭了5家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企业,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安丰溪水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安丰溪流域整治工作,采取市、区联动,部门协作,村企参与,“防治建迁”并举的工作措施,加大了对安丰溪水环境的治理力度,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违章建筑拆除、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业企业污染深度治理。综合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流域卫生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流域水质有所改善。十一五期间,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共安排204个项目,投入补助资金12861.36万元。

4、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我市为全省唯一以设区市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单位,201*年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以来,4项基本条件,6大生态建设项目,26项指标全部达标,达到了国家环保部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考核验收一类标准。201*年12月26日,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组初审验收,并上报国家环保部查核验收与命名,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为海西绿色腹地跨越发展奠定的坚实的基础。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南平市形成了可供借鉴的模式和特点:一是充分发挥亚热带山地立体气候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创建了“山田水林路统筹治理,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的山地主体综合开发模式。二是充分利用山区农业多样性优势,走农工商结合之路,创建了以长富的牛、草、沼、肥、加和以光泽的鸡、沼、电、肥、加为代表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构建了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管理产业链。三是利用山地生态屏障和“武夷双世遗”资源,把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四是立足“建绿色南平,创绿色效益”的生态立市战略,遵循循环经济原理,整理绿色产业园区,构建绿色产业链,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实现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的生态工业模式。五是加强领导,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强化责任,落实到位。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通过国家初审验收后,我市立即开展生态市建设工作,南平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提交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201*年底,10个县(市、区)都完成生态县(市、区)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当地人大常委会审议颁布实施。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家园清洁行动,总投资1.08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投资90%,地方配套10%),推动5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片建设:(1)延平区西芹水厂水源地周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片、(2)武夷山市星村镇九曲溪上游农村环境连片整治、(3)建阳

市麻阳溪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片、(4)建瓯松溪流域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片、(5)闽江流域邵武市富屯溪沿岸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各县(市区)已全部完成本行政区域县(市)域乡镇垃圾治理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沿溪乡镇均列入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重点治理对象,农村垃圾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已完成乡镇垃圾处理场98个,村庄垃圾池及简易处理959个。绿色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结合“四绿工程”建设,截止201*年底,全市有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乡(镇)25个,省级生态村29个。有国家级绿色学校2所,省级绿色学校39所,市级绿色学校172所,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个,市级环境教育基地6个。有国家级绿色社区2个,省级绿色社区(小区)7个,市级绿色社区(小区)27个,县级绿色社区(小区)74个。

5、环境监管和环保热点难点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每年,南平市环保局、发改委、经贸委、监察局、工商局、司法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南平电业局等八个局(委)都联合开展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先后在全市开展了溪河倾倒弃土弃渣、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建设项目环境违法、矿山、钢铁、涉铅、造纸行业环境安全专项检查等执法专项行动。5年来专项行动共出动人员13963人次,行政处罚违法企业191家,罚款280.53万元,对82家环保问题严重的企业实行挂牌督办。专项行动有力地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整治了一批老大难环境污染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加强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坚守“三不”底线(不生产假冒产品、不污染环境、不违反安全生产和城市规划)和“三个一律”管控措施(没有经过环评的企业一律不得开工、没有通过环保验收的企业一律不得投产、污染治理没有达标的企业一律关闭),严格把好

项目准入关和选址关,对不符合规划和环境功能要求的项目坚决予以否决,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201*-201*年市本级共办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900项,其中报告书154项、报告表480项、登记表266项;共办理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手续260项。市本级先后否决了延平区南山镇大坝瓦椤纸厂等52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规划和选址不合理、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的项目。

6、环保监管机制日益完善,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环境监管制度建设,市政府还于201*年3月印发了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福建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市环保局先后建立完善了预警通报、建设项目审批准入、环保责任追究、环保“一票否决”、规范县级审批工业项目报备工作程序、规范建设项目环保审批会审程序、规范环评市场管理等制度,加强了对环保行政准入、责任追究、监察预防、审查程序等方面行政行为的规制。这些制度的贯彻实施,进一步规范了环保系统行政监管行为,有力地督促地方政府、有环境保护监管职能的部门和污染源单位加强监管,履行环保职责,落实环保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环保工作。同时加强了区域环保协作。建立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环境保护协作机制。201*年5月12日,闽、浙、赣、粤四省20城市代表(温州、金华、衢州、丽水、上饶、鹰潭、赣州、抚州、汕头、梅州、潮州、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三明、龙岩、宁德、南平)在武夷山环保协作会议上,签订了海峡西岸经济区20城市环保协作武夷山宣言,在全国率先建立地方区域环保合作机制。

7、环保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环境保护监管机构有所加强。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南平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南平市减排工作联席会、南平市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南平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加强对部门之间和重点、专项环保工作的领导、

协调和联系。南平市环保局行政机构有所加强。201*年8月局机关污染控制科加挂辐射环境管理科牌子(南委编办[201*]84号),201*年7月增设行政审核审批科(南委编办[201*]115号),201*年4月增设自然生态保护科(南委编办[201*]47号)。201*年7月中共南平市委编办和南平市环保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监察机构队伍建设的通知(南委编办201*101号),促进了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南平市环境监察支队、建阳、邵武、武夷山、建瓯市环境监察大队标准化建设先后通过了省环保厅的验收,南平市环境监察支队201*年7月实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环境监测机构建设也有长足的发展,南平市环境监测站、建阳、邵武、武夷山、建瓯市和顺昌县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先后通过了省环保厅验收,全市环境监测站全部通过计量认证。南平市环境监测站增设辐射监测室,增加财政核拨事业编制2名(南委编办[201*]99号)。201*年4月南平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经费渠道由自收自支改为市财政核拨。二是环境监控能力建设逐步完善。在201*年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规模,监测监控能力进一步加强。201*年以来先后投资200万元,对已有监控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南平市环境监控中心现有面积100平方米(机房35平方米、监控室65平方米),形成了包括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监控、交通噪声显示、音视频会议、网络等五大监控系统。到201*年11月,建成国控重点污源在线监控24个点(其中水17个点,气7个点);建成省控重点污源在线监控11个点(水6个点,气5个点),全部安装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并按规定要求与省市两级监控平台进行联网。201*年,投资20万元建设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监控系统,根据省政府要求,有18家水电站安装了最小下泄流量监控装置,并与省市两

级监控中心联网。全面完成省环保厅要求的11家国控企业15个点位8家省控企业在线监测仪器的验收和有效性审核。

三、存在的问题

5年以来,我市环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局部水域污染有所加剧。局部流域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如武夷山九曲溪上游,由于上游违法违规建设和开发,造成九曲溪水质下降。闽江南平段局部库弯出现水葫芦封江情况,给水下生物生长造成威胁。部分饮用水源存在污染隐患。二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三是企业主体环保责任不够落实。一些企业环保意识淡薄,环保“三同时”执行不到位,污染物达标排放率低,偷排和超标排放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四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不够到位。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还不到位,延平区禁养区6家规模养牛场尚未做到零排放,9家规模养猪场尚未搬迁,禁建区规模养猪场污染治理设施大部分未经环保验收。五是基层环保机构薄弱。特别是环境监察、环境监测队伍偏弱,监管力量严重不足,无法适应当前环境监管和服务需要。

四、“十二五”工作要点

“十二五”期间环保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海西区绿色腹地和推进生态示范市建设这两个中心任务,把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根本出发点,以削减污染物总量、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为着力点,以环境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推行工业污染全防全控,环保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环保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生态市建设,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为建设海峡西岸的生态优美之

区,为201*年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

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认真组织实施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加大生态县(市、区)建设力度。着力构建生态市六大体系(一是着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二是着力构建资源保障体系;三是着力构建城乡人居环境体系;四是着力构建农村生态环境体系。五是着力构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六是着力构建科教支持与管理决策体系)。加大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力度,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认真抓好“三清”示范工程,持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加强自然保护区管护,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加强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监管,抓好重要流矿产开发、土地开发建设的环保监管。

(二)持续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面推进污染减排

积极推进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减排。加快提升造纸、纺织印染、酿造、化工、制革等重点行业产业技术水平,减少污染物新增量。继续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提高行业污染治理技术水平,促进工业企业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加快县城和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治污设施环境绩效。继续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将农业污染源纳入污染物总量减排体系。巩固电力行业减排成果,推进二氧化硫全面减排。推进电力行业和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控制。

(三)加强污染风险防范,确保环境安全

抓好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一是加强对矿山、化工、造纸、电镀、油气贮存库站等行业,以及环境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的重点企业的排查。二是加强对集中饮用水源地、居民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

胜区等敏感区域,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环境安全隐患集中的工业园区的排查。三是加强对下游有居民居住,建设不符合要求,存在溃坝、泄漏隐患的矿山尾矿库的排查。四是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等环节事故隐患的排查。积极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确保环境安全。

(四)推进流域综合整治,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突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从严控制工业污水排放,加强流域涉水重点排污单位持证排污和在线监控设施运行监管。进一步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实施建设和运行监管,确保出水达到排放要求。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确保稳定运行。加快工业园区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推广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引导畜禽养殖业有序发展,全面禁止在禁建区新、扩建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生猪散养户聚集地村庄、区域要建成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禁止在重点流域进行投饵类、施肥类网箱养殖。加强水电站下泄流量监管和湖库型水源地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工作。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建设并完善农村人口聚居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建筑物,依法整治水源保护区污染源,确保饮用水安全。健全和完善饮用水源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贮备,不断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五)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优化生态工业经济的空间布局。根据南平市城镇发展布局要求,依托市本级的闽北产业集中区、南平工业园区和荣华山产业组团等三大组团,以及邵武经济开发区、建瓯中国笋竹城、浦城工业园区、光泽金岭工业园区等县(市)工业平台,加快工业“退城进园”步伐,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完善生态工业经济的空间布局。推进产业整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限制和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积极发展资源节约、生态友好型的低碳

产业。加大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力度。按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高效率、高效益、可循环、可持续、可再生的原则积极扶持低碳经济发展。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按照上规模、高标准、高环保的生态循环型要求,建立生态工业链,发展低碳、绿色工业,努力创建环境友好企业。大力推进企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程,构建生活垃圾发电、工业固废生产建材产品等循环型产业链,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推行清洁生产审核,重点抓好印染、电镀、皮革、医药、化工、造纸、建材等高资源消耗、高污染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升级工作。全面推行重点工业企业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至201*年,全市重点工业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大力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

(六)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推进城市废气、噪声、粉尘等主要污染源防治,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禁止新建小型燃煤锅炉。加强油烟污染治理,引导餐饮业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减少油烟对居民的影响。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有效抑制扬尘。推广使用环保型公共交通车辆、控制道路和施工扬尘等手段,降低空气中汽车尾气、PM10等污染物的含量,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加强娱乐场所噪声防治,禁止在居民楼和以居民为主的综合楼新(扩、改)建产生噪声、振动污染的娱乐业。重点整治交通、施工、娱乐等扰民噪声。推进绿色社区与绿色学校创建,力争到201*年底,我市辖区内50%的社区达到绿色社区要求。

(七)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全面落实“以奖促治”政策,筛选一批群众积极性高、基础条件较好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强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加大乡村工业污染防治力度,推进

“家园清洁”行动,加快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建立高效、持续、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鼓励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生产,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

(八)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推进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全市环境监察机构力争达到全省对应的标准,全市环境监察人员编制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以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技术装备为基础的常规监测和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改善监测实验和行政用房条件,全面推进各级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力争201*年达到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要求。推进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建设全市县级以上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平台),实现对辖区内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实现连续在线监控监测。加强环境科研能力建设,完善科研基础条件,提升环境基础性问题研究的层次和深度。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的现实生产力。提升环境信息与统计的支撑能力,改善环境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条件,构建连接省、市、县三级环境信息网络与网络安全体系,建立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工作机制。完善环境信息管理机构和人才配置,提高环境管理人员信息化素质。逐步推进环境宣传教育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照全国环保系统环境宣传教育标准化建设标准,结合我市实际,从人员编制与构成、经费、设备配置和业务用房等方面逐步推进标准建设。提高环境宣传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提高环保宣传教育的总体水平,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参与环保有效机制。推进全民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环保基础教育,着力弘扬生态文化,不断

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关于全国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任务工作情况的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关于全国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任务工作情况的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全国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任务工作情况的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14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