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城镇化“三化”协调发展工作总结12

城镇化“三化”协调发展工作总结12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5:49:54 | 移动端:城镇化“三化”协调发展工作总结12

城镇化“三化”协调发展工作总结12

新卫乡“三化”协调发展

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新东区建设机遇,进一步创新机制,着力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结构和城乡结构调整,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促进文化发展繁荣,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以农业现代化夯实城乡共同繁荣的基础,推动新卫乡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支撑新乡市东区建设和全市发展大局中发挥大的作用。

二、发展现状

新卫乡位于南城市东北部,所辖定国、吕村、孙庄、聂庄、秦庄、张村、万庄、上焦庄、堡上9个农业村和中原、黎明2个城中村社区共11个行政村,人口10500人,行政区域15平方公里。辖区内就业人口超过7000人。201*年辖区内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工业总产值达8.2亿元。辖区内企业40余家,较大企业有。。。。。。。。等。

三、经济发展

新卫乡财政收入截止11月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129万元,生产总值7.5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220元,增幅10%,工;粮食总产7810吨、增幅0.7%。耕地面积1150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0亩,共计农田面积9731亩。二三产业比重增幅20%、新增二三产业劳动力1129人,比重增幅136%。三、城镇建设

201*年新卫乡辖区城镇建设主要分2部分:1、107国道以东高铁站及站区建设。截止目前,高铁站售票大厅、上下站主体己完成施工,站前广场、站前一路、二路、规划路、建设路、荣校东路等基础设施正在施工建设。2、107以西,201*年共完成新五、新六、新七、新八、荣校东路,五条道路修建并己通车;总投资1.7亿,占地80亩的圣大国际与投资20亿,占地173亩的红星美凯龙两个较大项目均己开工建设。201*年新建成区面积30万平方米,建成新区新增人口460人。年度新增城镇基础服务设施投资4亿元。

四、社区建设

1、张万社区,整合了张村、万庄两村,目前现有人口1500人,村庄占地338亩;社区规划用地总面积100166平方米(约150亩),净用地9400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116平方米,绿地率36.88%。规划建设住房776套,其中四层400套,六层376套。

目前,张万社区已建成住宅56000平方米,入住171户,201*年新入住130户;已累计完成社区道路建设4.5公里,201*年新修道路1.1公里;新建污雨水网2.3公里,饮水管网1.1公里;新建电网1.3公里;社区新绿化面积15亩;新建社区幼儿园1200平方米已投入使用。

2、孙聂秦社区,整合了孙庄、聂庄、秦庄、上焦庄四个村现有人口2916人,村庄现有住户672户,村庄占地677亩,现有耕地约2400亩。社区规划建设住房1531套,绿地率36%,占地202亩,面积19.93万平方米。

孙聂秦社区201*年新增住宅建设8.5万平方米,己完成住宅建设10.3万平方米,建设户数644户;社区学校建设3000平方米已封顶;新修社区污雨水网4000米、安装箱变1座、电线1.公里。

五、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大型企业发展如:海宝电器、常青钢构、胜利物流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紧紧围绕辖区内大中型企业的原有基础重点抓上规模,上档次项目带动一批新项目、小企业加大辖区居民就业岗位。总投资50亿,一期占地530亩的电波科技城项目,土地征用到位正在施工建设;投资5000万的常青钢构二期己建成投入使用;投资2亿的牧野区标准化厂房项目正在施工建设。目前办事处工业总产值8.2亿元,产业增加值比重20%,新增二三产业就业人数891人;新开工二三产业四个本年度完成投资额3.4亿。

六、现代农业

把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建立粮食和农业稳定增产长效机制,夯实“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向农业深度和广度进军。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打破旧的传统生产模式,转变为生产高效,环境优美,无污染的新型有机生产方式,进而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改善人居环境。办事处201*年粮食产量7800吨,201*年粮食产量8010吨,增幅0.7%;辖区内有效灌溉面积9731亩,新增120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99亩。新增农机动力300马力,农业机械11台。

七、201*年工作计划

1、大力推进大型企业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紧紧围绕辖区内大中型企业的原有基础,带动一批新项目、新型产业的发展,加大居民就业岗位。201*年计划完成电波科技城一期占地530亩,投资15亿元的项目建设;完成牧野区标准化厂房项目一期建设占地150亩,投资2个亿的项目建设。2、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夯实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项目,201*年计划张秦线两侧,建设170亩,总投资100万的果树和有机蔬菜大棚种植项目。

3、城镇化进程

201*年上半年完成站前广场七路八桥的建设及投入运营,确保高铁上半年正式通车;总投资10亿的,站前城市综合体项目计划明年开工;投资1.7亿元的圣大国际与投资20亿红星美凯龙项目主体完工。

4、社区建设下一年计划

孙聂秦社区计划新增住宅建设8万平方米;社区学校建设基础设施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社区一期二期污雨水网、箱变社区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上半年全部修建到位确保秦庄、聂庄拆迁户顺利入住;完成聂庄、秦庄旧村拆迁面积复垦工作目标。

瑞明社区计划明年6月份开工建设安置房15栋楼20万平方米建设,争取年底前项目建设封顶同时启动吕村、堡上两村的旧村拆迁土地复垦工作。

张万社区计划201*年建设4栋1.2万平方80户安置房用于安置明天张村、万庄两村拆迁户;旧村拆迁复垦工作有明显成效,为丰富群众业务文化生活计划上半年把社区文化大院,健身器材等服务设置到位。

定国社区计划201*年8月份开工建设33栋约20万平方米,1500户村民安置住宅楼,用于安置定国村旧村拆迁农户。

八、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党工委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项会议,研究部署加快“三化”协调发展进程协调全局发展中的问题,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2、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紧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建设和“三化”协调发展项目库,积极谋划一批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形成续建、新开工、拟建、储备四种项目类型的梯次项目库结构。加大项目建设中沟通协调和督促落实力度,确保项目前期工作按计划进行,重点抓好千万元以上项目建设,明确责任人,细化落实项目实施环节责任制,狠抓资金落实、形象进度等关键亮点,争取项目早建成、早投入。

3、拓宽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整合上级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各类资金参与建设,形成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入机制。

4、强化落实措施。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细化年度目标任务,落实具体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化”协调发展事关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新卫乡以后要在思想认识上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产业发展上要有长期考虑,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开展上要有重点,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落实“三化”建设各项任务把新东区打造成具有潜力的产业发展平台和经济龙头,提升办事处整体形象,为我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作更大的贡献。

南城市新卫乡

201*年12月27日

扩展阅读:永城市三化协调发展情况汇报

永城市“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情况汇报

我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命脉,按照“四个重在”和“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现代农业化为基础,积极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全市呈现经济较快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效益继续提高、民生明显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主要做法

(一)以工业化为主导,加快优势产业集聚。立足农业和煤炭资源优势,紧紧围绕资源变资本,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新型产业,加快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聚。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煤化工、铝精深加工、食品加工、轻纺、装备制造、建材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全市工业经济总产值由201*年167.8亿元,增加到201*年的436亿元,年均增长21%,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具体推进中,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抓产业结构调整,促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资源能源优势,拉长“黑白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煤电铝、煤化工、建材、金属铸造等“黑色”支柱产业,做强做优面及面制品、肉及肉制品、白酒、纺织等“白色”支柱产业,突出发展旅游业、无公害特色农业、高科技产业等“绿色经济”,促使三次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二一三”优化调整为“十一五”末

的“二三一”,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4.4%。二是抓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集聚。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招商选资为路径,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采取合作、合资、融资等形式开展招商选资,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扩大了招商选资成果。目前,全市实际利用外资77.98亿元,到位资金37.86亿元,全市新建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3个。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7.51亿元,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6个,其中3亿元以上项目15个,入驻上市企业3个,外向型企业4个,从业人员2.15万人。201*年,实现营业收入209亿元,税收4亿元,被省政府评为201*年发展又好又快的产业集聚区。三是抓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水平。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组建谷物研究院、国家级面粉食品检测中心的基础上,搭建更多门类科研平台,加大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注重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提升纺织、面粉食品、建材、木材加工等产业水平,积极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始终把农业作为强基固本的基础产业,以创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为目标,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构建现代“大农业”发展新格局。一是抓粮食生产,增强粮食生产核心区的保障能力。大面积推广测土施肥、精量播种、

保护性耕作等实用新技术,推进粮食生产由粗放到精细、由优质到高效的转变,不断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201*年,小麦生产克服了5个月的严重干旱天气影响,小麦平均单产497.8公斤,总产达到17亿斤以上,实现了夏粮连续八年增产增收。二是抓农产品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用抓工业的理念来抓农业产业化,打造全国最大的县级面粉加工基地,延伸产业加工链,形成深加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市拥有面粉加工企业142家。其中限上面粉企业33家,年设计加工能力达38亿公斤。全市日产300吨以上面粉加工企业18家,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41家,日加工能力500吨以上的有7家。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45家,其中面粉33家、食品5家、饲料7家。三是抓农业合作社建设,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广泛推行“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加快推进蔬菜、林产品、瓜果、食用菌、棉花、烟叶、辣椒等7大特色主导产业群体并进,规模发展,建成了一批品质优良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201*年,全市新建现代农业种植小区10个,总数达到20个;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总数达到26个。四是抓品牌创特色,发展绿色生态经济。走特色路,打品牌仗,科学规划农业生产布局,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全市各类专业村累计发展到223个,现代特色农业经济收入占全市农民人均总收入的30%以上。已建成90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发展了茴村莴苣种植业小区、陈集蔬菜种植业小区、王集食用菌小区、条河西瓜种植业小区等10多个种植业小

区,以及薛湖本强养牛场等5蔬菜、棉花、西瓜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五是抓科技,推进农业产业化。把科技兴农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治本措施来抓,组织实施“送科技下乡”等活动,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科技含量。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学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实现由素质提升到发展成果的转变。六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石。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设施农业,大面积推广滴灌和喷灌技术,扩大机械作业面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机装备能力日益壮大。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69.51万千瓦。201*年,完成机耕面积168.4万亩,机耕率99%;机播面积260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4.3%;机收面积236.1万亩,占粮食面积的74.2%,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三)以城镇化为支撑,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把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局性举措和紧迫任务来抓,围绕打造经济强镇、区域重镇、文化名镇,以县城为中心,以中心集镇为支撑,以其它乡镇所在地为节点,全力抓好产业布局、抓好基础设施改造、抓好文化注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构建中心城市现代化、县域镇村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一是以四城联创为载体,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增强城市承载聚集能力。按照建设集聚带动作用强的中心城市的定位,围绕文明生态市建设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走持续发展之

路,形成“一带一核一区两城”的城市发展和建设格局。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4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44万,城镇化率38.5%,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6个多亿,新修道路36条,形成了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网络;建成了豫东综合垃圾处理厂,第四污水处理厂已经开工建设,城市功能趋于完善。投资1.2亿兴建了美术馆、群艺馆、图书馆、科技馆“四馆二中心”,投资1.17亿元在东、西城区结合部建设了体育馆,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提高城市品位。建成了沱滨风景带、雪枫河风景带以及体育公园,启动了生态景区为目标的东西城区间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城市环境明显改善。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相继获得了“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荣誉称号,目前,正朝着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冲刺。二是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突出工矿所在地、采煤沉陷区安置地、旅游景点所在地、乡镇政府驻地和一般中心村“五大重点”,将全市732个行政村3671个自然村庄规划整合为140个新农村社区。目前已开工建设103个,其中,工矿企业所在地11个,采煤沉陷区安置地11个,旅游景点所在地4个,一般中心村48个,29个乡镇政府驻地竞相发展。两年多来,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6.8亿元,新建社区房屋830万平方米,建成一批村级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和文化大院,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抓好土地综合整治利用,

扎实推进对农村空心村、废弃地的整治,鼓励土地复垦,提高土地产出,通过土地的有效流转,整理复垦出4万亩用地,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土地制约瓶颈问题。三是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注重实施“大交通”战略,统筹城乡交通发展,着力打造“一小时交通圈”。两年多来,共投资8000余万元,大中修国省干道111.8公里;投资4亿元,改建县乡道路300公里,桥梁390延米,通村公路150公里,创“文明样板路”300公里。目前,永登高速已建成通车,济祁高速永城段、邢商永铁路、郑徐高铁永城段及沱浍河复航工程等项目稳步推进,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省干线为连接,以县乡村道为支脉,以铁路、航运为补充的现代化交通立体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四是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提升城镇化水平。构建生态高效的现代城镇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项目带动的作用,用工业化的发展思路来推进城镇化,使城镇日渐成为投资成本的“洼地”、项目聚集的“高地”和企业发展的“福地”,在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使小城镇担当起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中心的角色,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同步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鼓励支持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切实解决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户籍、住房、社保、子女就学等问题,使农民变市民。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和地区行业之间

发展不均。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层次较低,新兴产业发展较慢,特别是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较慢,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重。农业现代化实验示范项目建设水平还不够高,有少数项目效益还不理想。农民整体素质有待不断提高,小农思想和封建迷信,民主法制意识比较淡泊,缺乏学习现代农业技术的能力,难以摆脱陈腐落伍的传统生活方式,制约着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优化升级任务重。全市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高耗能行业来拉动,传统产业和资源型产业比重高,高技术企业数量少,深加工产品比重低。自主创新能力弱,一些企业主要依靠简单扩大生产能力实现规模扩张,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和投入机制尚未形成。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未有效解决,资金短缺仍然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专业技工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与企业发展。

(三)城镇化进程缓慢,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征地拆迁进展慢,过程长,影响了施工进度。资金缺口大,建设用地紧张,审批困难,影响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制约着城镇化进程。供水需求矛盾突出,随着城区的面积不断扩大,一个水厂已经不能满足城市供水的需要,供暖供气方面还存在设计标准低,服务质量差的问题。

三、下步打算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发展新兴产业上取得

重大进展。大力发展以“黑白经济”为代表的循环经济,围绕产业链延伸上项目、搞生产,推进有色金属、煤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及高新技术领域的战略合作,加强与央企及500强企业的衔接沟通,积极参与全省战略合作行动计划。推进神火集团电解铝资源整合,以神火工业园为依托,以中高端铝加工项目的合资合作为切入点,与国内外大型铝业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开发高端精深加工产品,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链条,建设具有国内竞争力的新型铝工业基地。

(二)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重点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畜牧业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实现突破。千方百计挖掘潜力、拓宽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构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稳定和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推动城市交通、物流、商贸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三)突出小城镇建设特色,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以发展的、开放的眼光,高水平地构建覆盖全市、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目标明确、相互衔接的新型城镇规划体系,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营造优美的城镇环境放在首位,走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城镇发展与生态容量相协调的城镇化道路,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建立健全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和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城镇化“三化”协调发展工作总结12》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城镇化“三化”协调发展工作总结12: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城镇化“三化”协调发展工作总结12》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37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