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实验动物总结(201*压缩版)

实验动物总结(201*压缩版)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3:35:08 | 移动端:实验动物总结(201*压缩版)

实验动物总结(201*压缩版)

实验动物总结(小月压缩版)(201*级硕士队)

实验动物考前总结(201*-11-20)

1.

实验动物(Laboratoryanimal)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学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鉴定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简单记忆:人工培育、来源清楚、用于科研的动物。2.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animal)用于实验的动物统称为实验用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和野生动物等。3.

实验动物科学(LaboratoryAnimalSciences)是研究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新兴科学,是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生物特性、饲养繁殖、遗传育种、质量控制、疾病防治和开发应用的科学。任务是研究怎样从优质的实验动物和精确的实验方法,使动物经实验处理后能获得良好的反应重复性。研究范畴包括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具体包括实验动物遗传学、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动物医学、实验动物比较医学、实验动物方法学和实验动物生态学。4.实验动物营养学:营养是满足实验动物正常生长和繁殖的基本要求。

5.

比较医学:研究实验动物与人类的基本生命现象,特别对人类疾病进行类比研究,建立各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人类相应疾病,了解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认识人类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期找到治疗人类疾病的有效药物和治疗措施。6.

实验动物分四级:一级动物(普通动物)二级动物(清洁动物)三级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四级动物(无菌动物)7.

3R原则:Reduction(减少)是指在科学研究中,使用较少量的动物获取同样多的试验数据或使用一定数量的动物能获得更多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Replacement(替代)是指使用其它方法而不用动物所进行的试验或其他研究课题,以达到某一试验目的。或者是使用没有知觉的试验材料代替以往使用神志清醒的活的脊椎动物进行试验的一种科学方法。Refinement(优化)是指在符合科学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条件,善待动物,提高动物福利;或完善实验程度和改进实验技术,避免或减轻给动物造成的与实验目的无关的疼痛和紧张不安的科学方法。8.

实验研究的四大基本要素(AEIR):A:Animal(动物),E:Equipment(设备),I:Information(信息),R:Reagent(试剂)。9.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以2号令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目前执行的是201*年,科学技术部与卫生部等七部(局)联合发布《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

10.普通动物(Conventionalanimals)又称一级动物,是微生

物学控制上要求最低的动物,它要求不携带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11.清洁动物(Cleananimal,CL)又称二级动物,除普通动

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队动物危害大和队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12.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ecificpathogenfreeanimals,SPF):

又称三级动物,是指是指动物体内外均无寄生虫和特定病原菌,但又不是绝对的无菌动物。

13.无菌动物(Germfreeanimal,GF):是指在无菌条件下,

用无菌饲料、饮水饲养的动物,或经腹部取胎后,转移到无菌条件下饲养,体表及肠道内均不能检查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14.无菌动物的特点:消化系统:无菌动物盲肠的总重量是普

通动物的5~10倍,且盲肠膨大,肠壁菲薄,常易发生肠扭转导致肠壁破裂而死亡,当无菌动物被梭菌、类杆菌等单独感染后,盲肠就会变小。血液循环系统:心脏相对变小,白细胞数少,且数量波动范围小,与病原体入侵无关。免疫系统:胸腺中网状上皮细胞体积较大,且胞浆内泡状结构和溶酶体少。免疫功能处于原始状态,应答随度慢,过敏反应、对异体移植物的排斥反应一以及自身免疫现象消失或减弱。无菌禽类生长率高于同种普通禽类,无菌大小鼠与普通鼠差不多,无菌豚鼠和无尽兔子生长率比普通者慢。代谢:血中含氮量少,肠管对水的吸收率低代谢周期比普通动物长。营养:无菌动物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估易产生这两种维生素缺乏症。无菌动物的抗辐射能力强。寿命长于普通动物。

15.悉生动物(Gnotobioticanimal)也称已知定菌动物或已知定

菌丛动物(animalwithknownbacterialflora)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的微生物的动物。

16.近交系动物(InbredStrainAnimals):经至少20代的全同

胞兄妹交配或亲代与子代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20代以上近交以后,个体有98.6%以上的渔船位点是纯合的。

17.近交系亚系(Substrain)的形成:可能由于残余杂合性合

突变而导致部分遗传组成的改变。亚系的命名:是在原品系的名称后加一道斜线,斜线后标明亚系的符号,如DBA/2、C57BL/6J等。

18.近交类型:①纯交(Incross)AaxAA②回交(Backcross)

AaxAa③互交(Intercross)AaxAa

19.近交衰退(Inbreedingdepression)近亲交配所产生的后代

常常出现生长、成活、生育、抗病、适应环境等能力减退的现象。

实验动物总结(小月压缩版)(201*级硕士队)

20.引起近交衰退主要的原因:①隐性有害基因的暴露。②破

坏多基因的平衡。

21.常用的近交系动物有:BALB/c、C3H、C57BL、TA1、TA2、

615、DBA/2小鼠、F344、SHR、LEW、ACI大鼠等。22.近交系动物的特征:⑴遗传基因位点纯合性

(Homozygosity)概率高。⑵遗传组成的同源性(Isogenicity)。⑶长期遗传稳定性(Stability)。⑷遗传特征的可辨性(Identifiability)。⑸表型一致性(Uniformity)。⑹对外界因素的敏感性(Sensitivity)很高。⑺遗传组成的独特性(Individuelity),品系遗传独一无二。⑻生活力(Vigour)较低。⑼国际分布(Internationaldistribution)广泛。⑽背景资料(Backgroundcost)清晰。⑾生产饲养成本(Productioncost)较高。

23.近交系动物的命名:普通近交系命名一般用1~4个大写

字母表示,有些品系可由大写字母为首结合数字,非正规但已经被国际广泛认同的,也可以保留,近交代数表示用“Fn”n即代表代数。

24.近交系动物优点:⑴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表现型也一致,

所以其反应是一致的,实验结果正确、可靠。⑵各品系均有其独特的特征,根据实验目的可选用不同品系来作实验,实验重复性好,所用动物少,实验周期短、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⑶国际分布广泛,不同国家的科研单位由于使用同一近系动物所得结果是相似的,便于学术交流和实验重复。⑷疾病模型、致癌品系、抗癌品系、白血病等。⑸遗传背景明确,其生物特性、生理生化特点,常见疾病等都有系统研究,便于选择应用。

25.封闭群(Closedcolony)不以近交形式进行交配,也不引

入任何外来血缘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从而保持了群体的一般遗传特征,又具有杂合性,称为封闭群,也称远交系。

26.封闭群动物的特点:⑴保持一定的杂合性。⑵保持相对稳

定性。⑶个体差的大小取决于祖代。⑷繁殖力、抗病力强。⑸群体中存在有模型价值的突变基因。

27.封闭群动物的命名:除了一些由历史原因已广泛使用的名

称(如:NewZealand兔、DunkinHartley豚鼠)外,一般应该用2~4个大写罗马字母进行命名(如NIH小鼠合ICR小鼠),还有一般在大学字母之前加上由一个大写字母合1~3个小写字母构成的培养者或者保持者的符号(如N:NIH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保持的NIH小鼠)。冒号即是封闭群动物和近交系动物命名中最显著的差别.28.常用的封闭群动物有:昆明种(KM)小鼠、NIH小鼠、

LACA小鼠、ICR小鼠、Wistar大鼠、SD(Sprague-Dawey)大鼠、DunkinHartley豚鼠、大耳白兔、青紫兰兔、NewZealand兔。

29.杂交群动物:两个近交品系之间进行有计划交配所获得的

第一代动物,简称F1动物。如AKR和DBA/2小鼠交配后的第一代动物为AKD2F1,其遗传组成均等的来自两个近交品系,属遗传均一。

30.杂交群动物的命名:习惯写法是把亲代母系符号写在前边

以“x”链接,后边是父系,再写上F1。

31.杂交群动物的特征:⑴具有杂交优势。⑵遗传和表型上的

均质性。⑶具有同基因性。⑷国际上分布广泛。32.杂交群动物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⑴干细胞研究,⑵一

致免疫的研究,⑶细胞动力学研究,⑷单克隆抗体研究,⑸做某些疾病的模型。

33.突变系动物(MutantStrainAnimals):通过自然突变和人

工定向诱导突变的方法,使正常染色体基因发生了变异的,并具有各种遗传缺陷的动物

34.免疫缺陷动物:是指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

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35.免疫缺陷动物分类:自发性、诱发性免疫缺陷动物36.裸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先天性无胸腺,裸体,母性差。由

于无胸腺,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上皮,这种上皮不能使T细胞正常分化,因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B细胞正常,但功能欠正常。NK细胞活性正常。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M,只含少量的IgG。

37.裸大鼠的生物学特性:只有胸腺残体,无淋巴细胞。T细

胞功能丧失。

38.性连锁免疫缺陷小鼠(XID)的生物学特性:B细胞功能

缺陷。XID来源于CBA/N品系,其B细胞功能减退,T细胞功能没有缺陷。

39.Beige小鼠为内源性NK细胞活性缺乏,缺乏细胞毒T细

胞反应。

40.严重免疫缺陷小鼠(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t

mice,SCID小鼠):位于16号染色体的单个隐性突变基因所致。VDJ重组酶缺陷,而使编码Ig和TCR的基因发生异常改变,导致淋巴细胞分化被阻止在T、B前体阶段。T、B细胞数量大大下降,造成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缺陷,但非淋巴性造血细胞、NK细胞和LAK细胞呈正常状态。41.渗漏现象:少数SCID小鼠在饲养过程中可出现极少程度

的免疫功能恢复,此为SCID小鼠的渗漏现象。42.人体肿瘤裸鼠移植瘤的生物学特征:(1)保持原发瘤的病理

形态学、染色体特征、肿瘤标记物等特点。(2)多数肿瘤呈结节状生长,周围有膜包裹,极少可有局部侵润和远处转移,其组织形态、超微结构等均保持移植前肿瘤的特征。(3)传代的移植瘤能保持肿瘤的机能。如原发肿瘤的分泌特性。AFP,HBsAg,CEA。(4)裸鼠不能再现人体原发瘤的

实验动物总结(小月压缩版)(201*级硕士队)

全部特征及其遗传学上的不稳定性。(5)裸鼠对移植瘤的反应

43.裸鼠肿瘤移植模型具有以下优点:(1)裸鼠体内免疫缺陷机

制恒定,其它鼠类需另加去免疫措施,其条件恒定性受个体差异的影响。⑵可以控制肿瘤的致癌性,使人体肿瘤移植后良好生长。⑶接种成功的瘤组织具有原肿瘤的结构特点,有利于体外培养的瘤细胞株的鉴定。⑷研究肿瘤在体内的生长行为与过程,探讨肿瘤与宿主免疫间的相互关系。

44.裸鼠肿瘤移植模型缺点:①由于雌性裸鼠(nu纯合子)的不

育性,导致生育率低下。②不能完全接受异种移植物,例如人体肿瘤和淋巴组织,而且不同起源的人肿瘤在裸鼠身上的可移植性差异很大。

45.遗传性状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目前遗传检测方法主

要用于近交系。

46.遗传检测主要的方法:(1)质量遗传性状:①形态学检查,

常用检测方法是毛色基因检测,即利用毛色的表型分离可以推断近交系的毛色基因。②生物化学检查,常用生物化学标记基因检测法,选择一些在品系间具有多态性的同工酶和异构蛋白作为生化标记,它们的基因即为生化标记基因。③免疫学标记检测,常用检测方法有免疫标记检测法、皮肤移植法、混和淋巴细胞培养法、肿瘤移植法和血清反应法。④细胞遗传学检测,常用染色体带型。⑤分子生物学检测,常用方法有RFLP、STR、DNAfingerprinting,RAPD和SNP。⑵数量遗传性状:常用下颌骨测定法和生物学特性检测法。

47.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animals)是通过基因工程对DNA

进行体外操作,添加或删除一个特殊的DNA序列,然后导入早期的胚胎细胞中,所产生遗传结构得以修饰的动物,其改变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48.小鼠的特性:①对外来刺激极为敏感,适应性差,强光或

者噪声刺激时,可能导致哺乳母鼠神经紊乱,发生食仔现象。温度过高或过低时,生殖能力下降,严重会发生死亡。小鼠无汗腺,尾有四条血管,静、动脉各两条。小鼠胃容量小,约1~1.5ml。小鼠交配后10~12小时,雌鼠仔阴道口形成一个白色的阴道栓,这是受孕标志。

49.小鼠的主要品系:近交系有C57BL/6、C3H/He、BALB/c、

DBA/2、AKR、TA1和TA2。封闭群有KM、NIH、ICR50.小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有药物评价和毒性评价、肿

瘤学研究、传染性疾病的研究、遗传学和遗传性疾病的研究、老年病学研究、计划生育研究和免疫研究。51.近交系小鼠自发性肿瘤发病率很高,如AKR小鼠白血病

发生率可达90%,C3H小鼠乳腺癌发病率达97%,严重

免疫缺陷小鼠,如裸鼠、SCID小鼠可接受各种人类肿瘤细胞的植入。

52.大鼠的特性:嗅觉发达,味觉很差,对营养缺乏非常敏感,

特别是维生素A和氨基酸供应不足时,可发生典型的缺乏症状。对饲养环境中湿度极为敏感,相对湿度低于40%时,易患环尾病,还会引起哺乳母鼠食仔现象发生。大鼠汗腺极部发达,仅在爪垫上有汗腺。无胆囊,无呕吐反应。无扁桃体、眼角膜无血管。肝脏再生能力强。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发达,应激反应灵敏。垂体脆弱地附着于漏斗下部。心电图中没有ST段

53.大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内分泌研究大鼠垂体-肾上

腺系统发达,应激反应灵敏,适宜作应激模型。大鼠对营养缺乏比较敏感,是研究营养学的首选动物。大鼠对化学致癌物质敏感,可复制成各种肿瘤模型,是肿瘤实验研究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大鼠肝再生能力强,切除60~70%的肝叶仍有再生能力。大鼠无胆囊,可从胆管直接收集胆汁,可用于胆道疾患、消化功能及急性肝功衰竭模型。大鼠血压和血管阻力对药物反应敏感,适合研究心血管药物的药理和药物筛选。大鼠踝关节对炎症反应敏感。54.大鼠常用品系及其特点:近交系常用SHR,其自发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对降压药物有反应,可用于降压药物筛选的动物模型。封闭群常用(1)Wistar:对营养物质敏感,垂体肾上腺系统发达。(2)SD:自发乳腺癌高。突变群常用白内障大鼠、肥胖症大鼠。

55.豚鼠的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①对抗生素极为敏感

(青霉素、四环素)。②晚成性动物,即母鼠怀孕期较长。③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④耳窝管敏感,便于做听力实验。⑤对一些细菌、病毒敏感。⑥易引起变态反应。56.豚鼠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在免疫学研究方面,豚鼠血

清中含有丰富的补体,免疫学实验中所用补体多来源于豚鼠。在传染病研究方面对许多病原微生物都十分敏感,尤其是结核杆菌高度敏感,感染后酷似人类的病变。在药理学研究方面,豚鼠皮肤对毒物刺激反应灵敏,并近似于人类,可用于局部皮肤毒物作用的实验。在营养学方面,豚鼠体内部能合成维生素C,对其缺乏十分敏感,是研究实验性坏血病和维生素C生理功能的理想动物模型。在耳科学方面,常用于听觉和内耳疾病的研究。

57.地鼠的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①颊囊。地鼠颊囊缺

少腺体和完整的淋巴通路,因此对外来组织部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可用于异体移植。②生殖周期短,妊娠期平均为16天,为啮齿类动物妊娠期最短者。③熟睡时,全身松弛,如死亡状,不易弄醒。

58.地鼠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肿瘤学研究方面,地鼠的颊

囊可移植正常组织或肿瘤的组织细胞,最适合诱发支气管

实验动物总结(小月压缩版)(201*级硕士队)

肺癌和肺肿瘤。生理学研究方面,地鼠成熟早、妊娠期短,人精子能穿透金黄地鼠卵子的透明带。还可作老化、冬眠、行为、内分泌的研究。营养学研究方面,维生素缺乏症的研究。牙科研究方面,广泛用于龋齿研究。

59.兔的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家兔属于恒温动物。有

食粪癖。胸腔内构造与其它动物不同,纵隔将胸腔分左右两室,互不相通。暴露心脏时,动物不需做人工呼吸。颈神经血管束中减压神经易于分离,其末梢分布在主动脉弓血管内,属于传入性神经。耳大,血管清晰。眼球巨大。对体温变化十分灵敏。兔是反射性排卵的动物,交配后10~13小时排卵。

60.兔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免疫学研究;生殖生理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眼科研究;热源质实验。61.兔的常用品种有中国本兔、青紫蓝兔、新西兰白兔。62.犬的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嗅觉、听觉灵敏。神经

系统发达,能较快的建立条件反射。观察力和记忆力很强。嗅脑、嗅觉器官和嗅神经极为发达。汗腺很不发达。胰腺小并且是分离的,易摘除。视觉较差,红绿色盲。正常犬鼻尖呈油状滋润

63.犬的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实验外科学、基础医学实验

研究、人类传染性疾病研究、药物学和毒理学研究等。64.犬的常用品系有比格犬、四系杂交犬、纽芬兰犬等65.猕猴的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体内缺乏维生素C合

成酶;颊囊;对痢疾杆菌和结核杆菌极敏感,并常携带有B病毒;猕猴有发达的神经系统性皮肤;猴的大脑发达,具有大量的脑回和脑沟;视觉较人敏感;猴也有色觉,能分辨物体各种颜色,它还具有双目视力。

66.猕猴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在生理学研究方面,可用

于脑功能、血液循环、血型、呼吸生理、内分泌、生殖生理、神经生理等研究。在传染病研究和疫苗试验中,非人灵长类是某些人类传染病病原除人以外的唯一易感动物。在制造和鉴定脊髓灰质炎疫苗时,猕猴是唯一的实验动物。

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杂食性动物,舌体味蕾能感觉甜味;猪和人类的皮肤组织结构和上皮修复再生性很相似;猪的脏器重量近似于人;猪的胎盘类型属上皮绒毛膜型,没有母源抗体;猪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营养需要、骨骼发育以及矿物质代谢等与人的情况极其相似;猪的贲门腺占胃的大部,故其食量大。

67.猪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小型猪的皮肤与人类非常相

似,故小型猪是进行实验性烧伤研究的较理想动物。乌克坦小型猪(墨西哥无毛猪)是糖尿病研究中的一个很好的动物模型。小型猪的冠状动脉循环在解剖和血液动力学方

面与人类很相似,因此小型猪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很好的动物模型。无菌、悉生猪还能提供心瓣膜供人心瓣膜修补。68.实验动物设施按国标分为普通环境(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

要求,适用于普通级动物),屏障环境(适用于饲养清洁实验动物及无特定病原体实验动物),隔离环境(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持无菌或无外来污染的状态,适用于饲养无特定病原体、悉生及无菌实验动物)。

69.

动物实验设施环境(静态)指标要求见下表:重要的人畜共患病:⑴狂犬病,⑵流行性出血热,⑶脉络丛脑膜炎,⑷B病毒病,⑸弓形虫病(猫),⑹沙门氏菌病,⑺钩端螺旋体病,⑻结核分支杆菌,⑼鼠痘,⑽兔出血热,⑾仙台病毒,⑿小鼠肝炎,⒀支原体,⒁巴氏杆菌,⒂呼肠孤病毒III型,⒃球虫病,⒄犬瘟热,⒅犬细小,⒆传染性犬肝炎。

71.实验动物所需营养种类50余种,其中最主要的为七大类: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以及纤维素。

环境因素对动物实验效果的影响: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常导致哺乳类实验动物性周期的推迟,而温度超过30oC时,雄性动物则出现睾丸萎缩,产生精子的功能下降;雌性动物出现性周期紊乱,泌乳能力下降或拒绝哺乳,妊娠率下降。在高湿的情况下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长繁殖,垫料与饲料容易发生霉变,对动物健康不利。在低湿情况下,大小鼠的哺乳母鼠常发生拒哺乳或吃仔鼠现象,甚至仔鼠发育不良;低湿使室内灰尘飞扬,容易引起动物呼吸道疾病。

自发性动物模型:是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人工处置,在自然条件下自然发生的,或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保留下来的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总结(小月压缩版)(201*级硕士队)

扩展阅读:实验动物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

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进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一切可以用于实验的动物。

区别: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养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2、按遗传学控制标准即基因的纯合成度,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3H、突变系-裸鼠、杂交群-F1、封闭群-昆明小鼠

3、实验动物标准化:对动物的质量,繁育条件,实验条件等方面规定的统一技术标准。内容: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控制;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控制;实验动物设施环境标准化;实验动物饲料营养标准化;

4、突变系动物:指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具有一种或多种遗传缺陷的动物。5、医药研究中动物选择的原则:(1)选择与人的机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2)选择遗传背景明确,得到良好微生物控制,具有模型性状显著且稳定的LA;(3)选择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LA;(4)选择靶器官效应好的LA;(5)选择科研、检定及生产中传统使用的LA;(6)选择具有特殊反应性的实验动物品种(系)。

第二章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1.1、相同基因类型动物:指所有个体的遗传背景相同或相近的实验动物。主要指近交系动物,其中包括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重组近交系和杂交一代动物。

1.2、不同基因类型动物:指所有个体的遗传背景具有较大差异的实验动物,主要是指封闭群。1.3、品种、品系具备的条件:A.相似的外貌特征;B.独特的生物学特性;C.稳定的遗传性能;D.共同的遗传来源和一定的遗传结构。

1.4、近交系:指至少连续20代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且近交系数达98.6%以上遗传物质高度纯合和稳定的遗传群体。特征:基因纯合性;同基因性;遗传稳定性;可识别性;表现型一致性;个体性;资料的可查性;国际分布的广泛性。

1.5、近交衰退:指近交使生物个体的生活力、生产性能、群体均值、抗病力、适应环境能力等都减退的现象。原因:(1)有害隐性基因的暴露;(2)多基因控制性状平衡被破坏。控制方法:(1)控制近交系数F;(2)严格淘汰。

1.6、特殊类型的近交系A.同源突变近交系:指某个近交系的某个指明位点的等位基因发生突变而分离出来的近交系亚系,它与原近交系的区别只是突变位点的基因不同而已(如:裸鼠)。

B.同源导入近交系:指通过杂交-互交或回交等方式将一个差异基因导入到某个近交系中,由此形成的一个近交系,该近交系与原来近交系只是一个很小染色体片断上的基因不同。

C.重组近交系:由两个高度无关的近交系杂交产生F2代后,再从F2代中随机选择个体配对,连续进行20代以上全同胞兄妹交配而育成的一个近交系列动物。为重组近交系提供亲代的两个近交系称为祖系。特点:具有其双亲品系的特征;具有重组后一组内和每个重组近交系的特征,并具有新的多态性基因位点;和近交系一样具有极高的纯合性。

D.杂交一代(又称F1代):用2个基因型不同的近交系动物相互交配产生的第一代动物,即为F1代动物。(杂交F1代动物不是一个品种或品系,因为它不具有育种功能)。特点:具有遗传和表型一致性;基因型一致;与近交系相比具有杂交优势;国际分布广泛;F1代动物品质的好坏完全取决于2个亲代。

1.7、封闭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的血缘条件下,以非近亲交配的方式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群体。特点:A.封闭群动物避免了近亲交配,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生活力;B.封闭群动物具有类似于人类群体遗传异质性的遗传组成;C.封闭群动物中存在有模型价值的突变基因,通常可导致动物某些方

-1-

面的异常;D.封闭群动物的遗传组成具有很高的杂合性;E.封闭群动物因其携带大量的隐性有害基因,可用于估计群体对自发或诱发突变的遗传负荷能力。

2.1、按微生物学标准分级(4级五种):国际分三级(普通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我国分四级(清洁动物)。

普通级动物:指饲养在普通环境中,在微生物控制上要求最低的动物,它要求不携带人兽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清洁动物:除不带有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不应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无菌动物:指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悉生动物GN: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

2.2、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危害:引起实验动物的疾病和死忙;干扰动物实验结果;人兽共患病;影响生物制品的质量。

2.3、主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5和烈性传染病的临床症状2

流行性出血热EHF:人感染表现高热、低血压、少尿、多尿与恢复期五期临床特征;实验大鼠和野鼠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无病理变化。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LCM:鼠出现症状与毒株、鼠龄、品系和感染途径有关,可表现为大脑型、内脏型和发育不良型,但一般为隐性感染;人感染后表现为流感样症状或脑膜炎,预后良好。

狂犬病:狂暴型可分三个时期(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麻痹型全身肌肉麻痹,始见于头部肌肉,表现吞咽困难,随后四肢麻痹,最终全身麻痹而死亡;病理学表现为非化脓性脑炎和神经炎。

猴B病毒病:猴感染B病毒后,初期在舌表面和口腔粘膜与皮肤交界的唇缘有疱疹,最后形成溃疡表面,有纤维素性坏死痂皮,7-14天自愈,不留疤痕;人感染后症状非常严重,主要呈上行性脊髓炎或脑脊髓炎,死亡率高。

结核TB:猴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严重时可见咳嗽、消瘦,呼吸困难,听诊有音,体温升高不明显,X线检查可见明显的结核阴影;淋巴结肿大、脾和肝肿大,形成弥散性的黄白色干酪样病灶;皮肤可出现结核性结节,有渗出物。

鼠痘:急性致死型:多见于初次发病的鼠群,患鼠于4-12小时死亡;病理变化可见肝坏死严重,脾、肠也有坏死灶。亚急性型-慢性经过型:出现皮疹,溃烂、坏死,以四肢、头尾最为严重。无症状耐过型:动物外观健康无病变,但在小鼠体内有病毒增殖。

兔出血症RHD:急性型: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有时鼻腔流出血性分泌物。亚急性型:食欲骤减,体温高达41℃以上,呼吸困难,鼻腔流出血性分泌物。慢性型:一般发生在流行的后期,病兔精神欠佳,病程较长,最后衰弱而死或耐过而恢复,成为带毒者。

3.1、实验动物环境:指实验动物生长发育、繁殖交配、实验处理等赖以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气候因素、理化因素、生物因素、居住因素、营养因素)

3.2、根据微生物控制程度的不同将动物设施分为三类:

普通(开放)环境: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育教学等用途的普通级实验动物;该设施内空气与外界环境相通,但有必要的防野鼠、蚊蝇设施。

屏障环境:适用于饲育清洁级及无特定病原体(SPF)实验动物;进入系统的空气应经过初、中、高效三级过滤;空气的洁净度达到万级;进入设备的动物、饲料、水、垫料、实验用品均需有严格的微生物控制;人员须经淋浴、更换灭菌服方可进入室内。

隔离环境: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证无菌或无外来污染;隔离装置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为无菌,动物和物料的动态传递须经特殊的传递系统;该系统既能保证与外环境的绝对隔离,又能满足转运动物时保持与内环境的一致;该设施适用于饲育SPF、悉生及无菌动物。

3.3、感染动物实验设施生物危害程度分级(四级):

危害等级Ⅰ(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生物因子。

-2-

危害等级II(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

危害等级III(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传染性不强,有有效的治疗药物。

危害等级IV(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引起人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在人与动物间相互传播。

3.4、人员、物品进入屏障设施的流程

人员:更衣-淋浴-更灭菌衣-洁净走廊-动物实验室-污染走廊-洗消室-更衣-外部。物品:双扉高压蒸汽灭菌器-带紫外线消毒的传递窗-盛满消毒液的不锈钢渡槽。

动物:引入的动物应为相同的等级;引进的动物需有明确的动物品种/系、性别、数量、出生日期和质量合格证及遗传背景资料等;动物到达后应先检查运输盒的密封材料的完整性;验收后,按以下顺序将动物传入:动物(专用包装盒)-传递窗-检疫室-清洁走廊-饲育室或实验室-(实验后或生产供应)(经包装)污染走廊外部。

3.5、实验动物环境空气洁净度要求:普通环境(无)、屏障环境(1万)、亚屏障环境(10万)、隔离环境(100)

4.1、营养素:指生物体为了维持生命而从外界以食物形式摄入的必需物质。

4.2、营养需要:为满足动物维持正常生长和繁殖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根据动物的品种、年龄及生理状态将其营养需要分为生长、繁殖和维持三种。

4.3、饲料常用消毒法:干热法(80~100℃烘烤,营养成分损失多)、高温高压法(121℃

60

/1.0Kg/cm2/15min,营养成分损失少,但维生素破坏多)、Co照射法(营养成分损失少,费用高)。

在饲料学中,赖氨酸被称为第一限制性AA,蛋氨酸则被称为第二限制性AA。

第三章常用实验动物的特性

属于啮齿类动物的有:大鼠、小鼠、地鼠、豚鼠属于食草类动物的有:豚鼠、兔

不能自行合成维生素C的有:豚鼠、猴子无胆囊的有:大鼠、中国地鼠有颊囊的有:地鼠、猴子刺激性排卵的是:兔1、小鼠生物学特性:(1)全身被毛,面部尖突,尾部被有短毛和环状角质鳞片;(2)体型小,生长快,易于饲养管理;(3)性情温驯,胆小怕惊,对外界反应敏感;(4)成熟早,繁殖力强:一般雌鼠在35~45日龄、雄鼠在45~60日龄性成熟;一般每胎产仔数6~15只,1年产仔胎数6~10胎;寿命2~3年;(5)喜欢光线较暗的安静环境,昼伏夜出;(6)喜群居并喜啃咬。

【A.小鼠的下颌骨的喙状突较小,髁状突发达,运用下颌骨形态的分析技术,可进行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B.小鼠灌胃给药的剂量一般不超过1.0ml;C.成年雌鼠交配后阴道口有白色的阴道栓,这是受孕开始的标志;D.小鼠为全年多发情动物,发情周期可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休息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阴道黏膜均发生典型变化,通过阴道涂片可判断处于哪个阶段】

2、小鼠的应用:(1)药物研究;(2)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病学研究;(3)肿瘤学研究;(4)遗传学研究;(5)免疫学研究;(6)其他

3、大鼠生物学特性:(1)外貌与小鼠相似,但体型较大,尾上覆有短毛和环状角质鳞片;(2)昼伏夜动,杂食;(3)性情较凶猛,尤其是哺乳期容易咬人,成年大鼠抗病力较强;(4)对空气中的灰尘、氨、硫化氢极为敏感;(5)对噪音敏感;(6)对营养缺乏非常敏感;(7)对湿度要求严格,如湿度低于40%时,易发生环尾病;(8)肝切除60%~70%后可再生,无胆囊,不能呕吐。

4、大鼠的应用:(1)大鼠是肥胖研究的模型动物;(2)大鼠是高血压研究的模型动物;(3)大鼠是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模型动物;(4)药物研究。

5、豚鼠生物学特性:(1)豚鼠体形短粗,无尾,四肢较短,耳壳较薄,上唇分裂;(2)性情温顺,

-3-

胆小易惊,喜群居和干燥清洁的生活环境,听觉较发达;(3)对抗生素极为敏感;(4)牙齿能终生生长;(5)出生被毛。

6、豚鼠的应用:(1)免疫学研究;(2)微生物感染试验;(3)局部皮肤毒物作用的实验;(4)药物研究;(5)耳科研究(听力特别敏锐);(6)营养学研究:研究维生素C生理功能的重要动物模型;(7)复制典型的急性肺水肿动物模型;(8)豚鼠缺氧耐受力强,是缺氧耐受性和测量耗氧量研究的首选动物。

7、地鼠生物学特性:(1)属啮齿类动物,雌鼠比雄鼠体型大;(2)有颊囊,尾短,嗜睡;(3)金黄地鼠成熟早,妊娠期短,气温在8~9℃时出现冬眠;(4)中国地鼠无胆囊,染色体数目少。

常用品种品系:金黄地鼠;中国地鼠(易自发糖尿病)8、地鼠的应用:(1)肿瘤学;(2)生殖生理研究;(3)遗传学研究;(4)传染病研究;(5)糖尿病研究。

9、兔的生物学特性:(1)属兔形目,具有夜行性;(2)胆小怕惊,嗅觉、听觉灵敏;(3)喜独居,厌湿喜干,耐寒怕热;(4)属草食动物,有食粪性;(5)肠道有圆小囊,后肢的淋巴结较大;(6)有眶下腺,甲状旁腺较分散;(7)颈部减压神经独立行走,胸腔结构特殊;(8)体温反应灵敏,耳大,血管清晰;(9)属刺激性排卵动物

常用品种品系:日本大耳白兔、新西兰兔(最常用的实验兔)、青紫兰兔(用于某些生物制品的检验)、中国白兔(主要用于教学实验)

10、兔的主要应用:(1)发热研究和热原实验;(2)免疫学研究;(3)皮肤反应试验;(4)眼科学研究;(5)心血管疾病和肺心病研究;(6)生殖生理及胚胎学研究

11、犬的生物学特性:(1)喜近人,易饲养,归家性强;(2)喜食肉,春秋两季发情;(3)嗅觉、听觉灵敏;(4)无精囊腺,前列腺发达;(5)汗腺不发达,鼻尖湿润;(6)有5种血型,4种神经类型;(7)视力差,红绿色盲;(8)寿命为10-20年。

12、犬的应用:(1)实验外科;(2)基础医学研究;(3)慢性实验;(4)药理、毒理学研究13、小型猪生物学特性:属偶蹄动物;猪和人的皮肤结构很相似;猪和人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相似。

主要品种:西藏小型猪、西双版纳小耳猪(近交系)3、贵州小型香猪14、小型猪的应用:(1)皮肤烧伤的研究;(2)心血管病的研究

15、猕猴的生物学特性:属灵长类动物,喜群居;属杂食性动物,有颊囊,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视力好,听觉灵敏,嗅觉差;各器官系统与人相似,有月经。

常用品种:恒河猴

16、猕猴的应用:传染病学研究;生理、药理和器官移植研究17、实验动物的妊娠期与性周期

小鼠:性周期为4~5天、妊娠期一般为19~21天,哺乳期一般为20~22天大鼠:雌鼠性周期为4~5天、妊娠期为19~23天豚鼠:性周期为13~20天,妊娠期长达65~70天

金黄地鼠:性周期30-32天,妊娠期14-17天,是妊娠期最短的哺乳类实验动物兔:性周期约为15-16天

第五章动物模型

1、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指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所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性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意义:A.避免了在人类身上进行实验所带来的风险;B.临床上少见的疾病可随时进行复制;C.可以克服人类某些疾病潜伏期长、病程长和发病率低的缺点;D.可以严格控制实验的条件,增强实验材料的可比性;E.可以简化实验操作和样品采集;F.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本质。

分类:诱发性或实验性动物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阴性动物模型、孤立动物模型2、动物模型设计原则:相似性、重复性、可靠性、适用性和可控性、易行性和经济性

3、诱发性动物疾病模型:指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

-4-

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引起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人为地诱发动物产生类似人类某种疾病。

优点:制作方法简便,实验条件比较简单,其它因素容易控制,在短时间内可以复制大量的动物模型。

缺点:诱发动物模型与人类自然产生的疾病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

4、自发性动物模型: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人工处置,在自然条件下所发生的疾病或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保留下来的动物疾病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以遗传疾病和肿瘤居多。

优点: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类相应的疾病很相似,均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疾病,应用价值很高

缺点:种类有限,饲养条件要求高,尚不能普遍应用

5、转基因动物模型:是指染色体基因组中整合有外源基因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

6、制备转基因动物模型常用技术: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动物技术、基因打靶技术、体细胞克隆技术。

基因打靶是指外源DNA与受体细胞染色体上的DNA靶序列之间发生序列依赖的同源重组,替代靶序列并整合在预定的特异位点,从而改变细胞遗传特性的遗传操作方法。

7、遗传工程动物:人为地运用转基因技术、基因敲除、转基因体细胞核移植技术、ENU大规模诱变技术等,有目的地在基因水平改造动物的遗传物质组成,导致动物新性状的出现,并使其能有效地遗传下去,形成新的可供生命科学研究和其它目的所用的动物模型。

主要用途:A.遗传工程动物与基因功能研究;B.遗传工程动物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C.遗传工程动物与生物活性物质生产;D.遗传工程动物与异种移植器官的生产。

8、模式生物:作为实验模型以研究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或研究人类健康问题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9、免疫缺陷动物:是指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

分类:先天性免疫缺陷动物(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裸鼠;B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CBA/N小鼠;NK细胞功能缺陷动物:Beige小鼠;联合免疫缺陷动物:SCID小鼠)、获得性免疫缺陷动物(AIDS模型)

10、裸小鼠主要特征:(1)无毛、裸体、无胸腺;(2)随着鼠龄增长,皮肤变薄,头颈部皮肤皱褶,发育迟缓;(3)细胞免疫力低下;(4)无接触敏感性,无移植排斥;(5)粒细胞数量比普通小鼠少;(6)成年裸鼠NK细胞活性高于普通小鼠,幼鼠低于普通小鼠;(7)B淋巴细胞数量正常但功能发挥有所限制;(8)抵抗力差,易患病毒性肝炎和肺炎;(9)纯合型雌裸鼠受孕率低,乳腺发育不良;(10)实验用裸鼠年龄选择:4-8周龄

11、SCID小鼠的基本特征:(1)外观与普通小鼠无异,体重发育正常,但胸腺、脾、淋巴结的重量一般均不及正常的30%,组织学上表现为淋巴细胞显著缺乏;(2)胸腺没有皮质结构,仅残存髓质;(3)脾小体无淋巴细胞聚集;(4)淋巴结无明显皮质区,副皮质区缺失,呈淋巴细胞空脱状,由网状细胞所占据;(5)骨髓结构正常,外周血白细胞较少;(6)T、B细胞大大减少,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均缺陷;(7)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LAK细胞功能均未受影响,呈正常状态。

12、SCID-hu小鼠:由于SCID小鼠缺乏有效的免疫系统,通过移植人免疫组织或免疫细胞,使SCID小鼠具有了人类部分免疫系统,称为SCID-hu小鼠。

第六章动物福利

1、动物福利:指人为地给动物提供适宜的物质条件以保证动物在健康舒适的状态下生存、生理和心理愉快的感受状态。对象:实验动物、野生动物、娱乐动物、经济动物等,不包括害虫。

2、动物享受的五大自由: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享有无恐惧和悲伤的自由;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折磨的自由;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

3、3R原则及意义:优化:使用新的有效的镇痛剂、麻醉剂或改进实验程序、优化实验操作,从而减少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痛苦。

-5-

减少:选用恰当实验动物进行规范化动物实验、提高实验动物利用率,以减少动物使用量。替代:应用微生物或细胞、组织、器官,亦可用低等动物代替,甚至计算机模拟代替整体动物实验。

“3R运动”的推进,将使实验动物的使用量逐渐减少,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断提高。4、安死术:即安乐死术,是指以人道的方法处死动物过程。在处死动物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动物的惊慌、焦虑,使其安静地、无痛苦地死亡。

第七章动物实验设计

1、动物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对照的原则、随机化原则、重复的原则、一致性原则、弹性原则、最经济原则。

2、常用动物实验设计方法:单组比较设计、配对比较设计、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正交设计。

3、实验动物选择基本原则:

相似性原则:利用动物与人类某些机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的相似性选择实验动物。(猪-烧伤实验;犬-药理毒理学、营养学、行为学、外科学研究;猕猴-避孕药;家兔-避孕药;齿式-猪;遗传性高血压大鼠、糖尿病小鼠、猴对痢疾杆菌敏感)

特殊性原则:是指利用不同种系实验动物机体存在的特殊构造或某些特殊反应选择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和要求的动物。(大鼠无胆囊;家兔对体温变化敏感;豚鼠不能合成维C;大鼠垂体肾上腺功能发达)

标准化原则:指选择和使用与研究内容相匹配的标准化的实验动物。规格化原则:指选择与实验要求一致的动物规格。

经济性原则:指在不影响实验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最易获得、最经济、最易饲养管理的动物。

-6-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实验动物总结(201*压缩版)》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实验动物总结(201*压缩版):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实验动物总结(201*压缩版)》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2424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