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3:31:35 | 移动端: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次会议,政府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3、开国大典:时间:10月1日下午

4、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

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

5、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

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侵略朝鲜。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组织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2、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3、中国人名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4、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他在一次战斗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

5、邱少云:在上甘岭战役同时,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他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6、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7、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停战决定》第3课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解放前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土地改革的内容:1950年,中央任命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配出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于1950年冬实行)

3、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时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结社准备了条件。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

3、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单打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4、在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时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第5课三大改造

1、农业合作化:实质: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亲到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气体化合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形式: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完成时间: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意义:农业合作社促使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推动了手工业的的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公私合营:实质: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司双方共同经营企业,供港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完成时间:1956年

4、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其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4、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石油工业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5、模范人物:王进喜:大庆石油工人,“铁人”邓稼先:两弹元勋焦裕禄:县委书记

6、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2、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

3、林彪、江青、康生、张春桥等利用“文革小组”名义,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那时候,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公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

3、“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1967年2月前后,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为“二月逆流”4、林彪和江青分别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

5、1970至1971年间,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政变。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6、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周恩来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随后,邓小平也出来工作.

7、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

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5、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第9课改革开放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3、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4、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沿海15个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重心和金融中心。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民族团结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香港回归:1984年中英谈判完成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3、澳门回归:1987年中葡谈判完成

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4、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交接仪式上,江泽民主席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5、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的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军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2、周恩来在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在中、印、缅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955年,众多非亚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讨论共同关系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2、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只承认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在26届联合国大会时,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4、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1、“两弹一星”: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2、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4、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德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1、863计划: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1这一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扩展阅读: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知识总结

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上册)

一、元谋人

北:P2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P3-P4)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一)河姆渡遗址:

北:P9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石器,还用动物骨骼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

北:P7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石器。

P9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北:P12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P14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5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北:P15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考试说明]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夏朝建立的史实

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二、禅让到王位世袭的演变

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代替了禅让。三、西周分封

北:P28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分封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分封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P29分封的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四、商鞅变法1.主要内容

北:P43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编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推行县,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2.历史作用或影响

北:P44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考试说明]统一国家的建立一、陈胜、吴广起义

北:P66陈胜、吴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二、张骞通西域

北:P81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P82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三、丝绸之路

北:P83《丝绸之路示意图》

P83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P84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北: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P6972,P71《秦统一文字表》和《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分为分为36郡,郡下设县。思想上:焚书坑儒(小字部分)

经济、文化上:车同轨(统一车辆形,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是六尺),书同文(统一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推行隶书),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军事上:修万里长城

作用: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度。五、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北:P7476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主要措施: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上: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加强监察度。在中央设司隶校尉,在地方在13个州部设刺史。军事上:出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

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对外交往:开拓了丝绸之路。

作用: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六、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及评价秦始皇、汉武帝[考试说明]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北:

P102官渡之战,P103赤壁之战,P105《三国鼎立形势图》魏、蜀、吴建立

220年,曹丕,魏,洛阳221年,刘备,蜀,成都222年,孙权,吴,建业

二、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南方比较安定。

三、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北:P115改革内容:(1)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2)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改革作用: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如胡食、胡服、胡床、胡乐、胡舞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下册)

一、隋唐科举度:

北:P20科举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度。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二、武则天

北:P13-1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断续发。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北:P15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四、唐与吐蕃的交往:

P28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一)遣唐使

北:P3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二)鉴真东渡

北:P33鉴真到达日本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斩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识图P34鉴真东渡示意图)(三)玄奘西行北:P35玄奘是唐朝的高僧,为了求取佛经精义,他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玄奘西行示意图)

六、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略[考试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北:P64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两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北:P75-76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为元世祖。

[考试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一、清朝设驻藏大臣

北:P110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史实

北:P110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设伊犁将军,加强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三、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略。

四、戚继光抗倭:明朝时戚继光抗倭。

P104-105(1)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倭寇到到处烧杀抢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2)戚继光训练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多次挫败倭寇的进攻,声名大振,号称“戚家军”。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后又开赴福建和广东,东南沿海抗倭寇基本肃清。五、郑成功收复台湾

北:P105106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在当地高山族人民的帮助下,顺利地在台湾登陆并迅速包围了入侵的荷军。1662年,荷兰总督被迫签字投降,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和其他国家也起到保护作用。六、雅克萨之战

北:P106107沙俄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帝决定用武力捍卫祖国边疆,1685年,清军围攻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军队,俄军战败投降。1686年,清朝再次出兵雅克萨,重创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签定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七、郑和下西洋

北:P127-128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P128-129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来往,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废止。

八、“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历史影响

北:P129闭关锁国并非完全断绝对外往来,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上。

北:P130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考试说明]科学技术一、司母戊鼎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二、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共同点:

(1)华佗擅长外科手术,成全身麻醉药剂“麻费散”。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23895.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