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小学数学课题学期总结

小学数学课题学期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6 23:21:31 | 移动端:小学数学课题学期总结

小学数学课题学期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实践与研究”课题学期总结

课改的主阵地在课堂,课改成败的关键也在课堂。因此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实实在在地抓好平时每一堂课的质量。首先根据课改要求制订了全新的《育才小学各科备课要求》,要求每一位教师做好“两改一记”,即“课前充分准备,对集体备课教案认真修改;课后根据教学反馈,对教案再度修改;同时,认真总结反思,坚持每日写好教后记。

校领导反复告诫教师:教学创新是课改实验的关键!每一堂课都要像公开课一样精心准备!课改领导组成员随时以“推门听课”方式进行调研。通过不断的指导和督查,我们欣喜的看到,课改的理念正在真真切切地融入课堂。

就数学学科而言,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也从中尝到了甜头。我们具体做法是: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1、减少对学生的约束和管制。

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统一约束和整齐划一的要求。无论是在课堂管理上,还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都应该把学生解放出来,减少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不要对学生约束太多。特别是不要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设置过多的禁区和限制,这涉及到能否从深层次上解放学生,激活课堂,鼓励创新。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要从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开始。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发问家。对儿童而言,整个世界就是由一个个问号构成的,所以他的问题很多。

在课堂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发表的意见,我们的教师都能够冷静地对待和思考,特别是对于那些跟教科书、跟老师设定的不一致的意见,教师一般都能慎重地给予解答,在不明确的情况下,一般是延迟作出判断。这样保护了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3、加深师生间的相互理解。

加深理解主要是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创新氛围的角度提出的。良好的理解状态,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建立一种新型的理解型的师生关系,对于课堂教学的创新,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二、改革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会创新、善创新;

1、着眼于进行指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一是改变数学教材的编排顺序,对教材进行重组。(如“2~5的乘法口诀”,我们改为从5的口诀讲起,因为5的口诀句数多,便于学生认识掌握规律后,自己去总结推导1-4的口诀。这样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较好地学会了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学习6-9的口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师教得自然轻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进行教材的二度开发,把例题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以此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如“成反比例的量”一节,把原长篇讲解内容改为只呈现几个成反比例关系的实例,提出一个计论题,让学生用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思想方法去分析数量关系,找规律,得出结论。

2、开放课堂,增强教学的弹性、灵活性选择性和价值生成性。就是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认识和基本过程的变革,使得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真实学习需要和学习状态,使教学向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和现实教学情景开放通过变革,尽可能改变教学的封闭、僵化和按部就班的固有特点,改变教学游离于现实学习之外的表演式的教学方式,实现课堂由教向学、由钢性体制向弹性体制的两个根本转变,使教学过程在动态、发展、生成、创造的过程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3、实施“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维,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

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起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注重创设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的情境或呈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引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我校一位老师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通过口算复习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然后抛问启思:“联系最近学过的知识,你能想到什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知识间的联系和沟通上,从而学生很自然地猜测分数可能和除法有类似的规律。4、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活动中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创新活力。如我校有一位教师执教“圆锥的体积”时,给每组学生都准备了同底等高、同底不等高和同高不等底的几组圆柱体杯子和圆锥形杯子,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中发现只有同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形杯子容积才是圆锥形杯子的3倍,从而自己发行了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5、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特征的思维。

我们的经验做法是: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利用互逆关系,训练逆向思维;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抓住猜想时机,训练灵感思维。6、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从用计算机演示辅助教学到计算机网络教学,我们一直在孜孜探索。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应是信息技术手段与静态的教学文本,动态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之间的完美结合,应做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资源的人文整合与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策略的有机整合。

三、改革评价机制,使学生乐创新、多创新。

评价改革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环节,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育才的教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学生成长历程的每一步轨迹。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即使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和细微的闪光之处,都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在课堂外则悉心观察每个学生的一言一行,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并有的放矢地采取教育措施,努力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

另一方面,精心设计了学生成长档案袋,较全面地记载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一份精致的作业,一件得意的作品,一张获奖的证书,一份调查报告,一条反映学生在家庭社区表现的信息;老师的寄语,同学的评价,一一收录其中。成长档案袋成了学生成长的加油站、助燃剂。

由于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用引导学生创新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因而我们始终完美地诠释着这句话“课堂因为学生而精彩”。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是活泼生动、富有朝气的,他们畅所欲言,喜欢提问和争辩,喜欢自己实践和探索,常有旁逸斜出但可贵的想法和灵感,并且这种思维的习惯还影响到他们的课后学习中。201*到201*学年中,发表于省级报刊上的各类数学调查报告、数学日记和数学小论文就达30篇。学校还专门出了一本学生《数学小论文集》,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出了两期专版。

当然,课改实验起步还不久,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用创新设计和新课改的理念武装自己,不懈地进取和努力,我们育才的新课程一定能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

扩展阅读: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直以来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始终困扰着每位数学教师,许多数学教师经常会说:“教学中,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总是发现我们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出现:不是看错数字,就是抄错数字;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或是把加法当减法,把乘法当除法等的错误;更有在作业本上有时用橡皮擦擦了一次又一次,用涂改液涂了一次又一次”因此我们就把“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体验”来作为这一学期教研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本学年教研工作的重点。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每位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计算课的教学。

以前,在数学教师的心目中总认为计算对于学生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而对于计算课的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对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计算问题也没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对于上述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么教师就简简单单归结为马虎,要么就是老师反复对学生说:“做题一定要仔细,做完认真检查”这样的话语,其结果是收效甚微。自从我们把“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的体验”来作为这一学期教研课题研究之后,老师们对于计算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从思想上有了足够的重视,计算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起色。

二、把研讨工作落实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这个学期我们教研组教师集体研修共组织的两大活动,首先是全组教师的听评课活动,在10月份完成了,此次活动展示了每位教师计算课的教学情况;其次是集体备课活动,在11月份中旬开始,12月初结束,通过这一轮的集体备课,既优化了每位教师的教学,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研讨能力。

在为期将近三个多月的分散研修过程中,每位教师通过读书,认真做好学

习笔记,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每位教师不断探寻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现在全组基本形成了这样的统一模式:上好计算课反思调整日常口算练习计算练习综合课阶段性总结改进再调整

三、教研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讨,每位教师的计算课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问题有了明显的好转,数学成绩有了一定提高。

总之,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希望通过自己认真的研究有更多新的突破,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学数学课题学期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学数学课题学期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数学课题学期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6219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