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201*年度招生就业部工作总结

201*年度招生就业部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6 22:49:01 | 移动端:201*年度招生就业部工作总结

201*年度招生就业部工作总结

201*年度招生就业部工作总结

201*年,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招生就业部坚持以学校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育人为中心,以“让每一个人都成才”为工作原则,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为工作指导,以强化服务意识、水平为工作手段,以提高生源质量和“未毕业、先定岗,一毕业、即录用”为工作目标,全面展开招生、就业等各项工作,现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整体工作情况

招生就业部工作包括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分别是招生工作和就业工作。招生就业工作是学校的入口,就业工作是学校的出口,它们既是一个学校的“兴奋点”,同时也是一个学校的“关键点”。这两项工作有所不同,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情联系。生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就业,而就业的优劣又会直接影响到新一年的招生工作。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工作中我们努力地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1、招生与就业机构的有机结合。

2、招生与就业对教学水平反馈的有机结合。(加:招生与就业都是教学水平的“睛雨表”,举例突出招生对教学的影响,教学对就业的影响,就业对招生的影响)

3、招生与就业宣传的有机结合。

第二部分招生工作总结

招生就业部认真贯彻省市技工学校招生工作的精神,以让考生满意、让家长安心、领导放心为工作要求,以不断提高生源质量为目标,圆满地完成了201*年的招生工作。201*年我校面向粤东地区及市属二县二区招生,招生计划数275人,已报到人数287人(含60名扶贫生)。各班对新生整体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检查与总结。

一、招生工作思路突出两点:

一是分析当前生源之争,以及专业发展的预测,做好可持续发展。二是突出招生工作的严谨、有序的开展。二、招生的工作实施

1、充分利用我校“管理严、质量好、出路广”的办学特色,加大招生宣传,做到“早、广、快”。

2、以市场需求和办学条件为基础,以专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制定合理的招生计划。

招生计划是招生工作的起始点,从源头上科学合理的规划招生人数,合理的生源地域分布以及各专业的设置可以为提升生源质量创造条件。招生计划的确定分为研讨、拟定、修改、审批、报送、核对等步骤,每个步骤都要经过仔细的推敲、认真的研讨、及时的落实,最终形成201*年招生计划。

3、群策群力,万众一心,全校老师搭起招生桥梁。

辛勤的付出终有收获的季节。我校许多教职工为了学校的招生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放弃了多个休息日,顶着烈日,义不容辞地奔赴各个“根据地”挖掘生源。如学校的陈少群副校长、刘雄副校长潘柳伟招生顾问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今年的招生工作中,全校的教职员工都抱着为了学校多招生、招好生的共同心愿,他们群策群力,相互交流招生体会和经验,为学样的招生工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4、落实省校扶贫指标,认真做好扶贫录取工作。5、规范录取的后续工作。

做好09级新生的学籍规范化整理,学生录取审批表并送交省校招生科批准。三、招生工作的成绩:圆满完成了今年的招生任务。四、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学校招生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

全校师生参与招生宣传的热情还不高,学校在社会中、在考生中的声誉还需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还需要加强。因为,招生工作的时效性很强,有的工作需要在录取的同时同步处理,过期之后则无法实现。

第三部分就业工作总结

我校加强就业工作,开拓就业渠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就业环境,确保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一、就业工作思路:“未毕业、先定岗,一毕业、即录用”。二、就业的指导原则:(一)、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1、毕业生数量以及年终就业率

201*年我校共有毕业生120人就业,就业率100%。2、叫响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学校领导高度关注就业工作,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大事来抓。校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就业工作会议,动员全体就业工作者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开展就业工作。

3、重视就业指导在就业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

就业指导在转变学生、提高其择业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业部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工作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4、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

随着就业环境的严峻,本着“以学生为本”、“让每个人都成功”的就业理念,招生就业部下大气力为迎接毕业生积极有效地寻找就业途径,搭建就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选择,通过与用人单位联系,多渠道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毕业生专场供需见面会。

通过对供需见面会的回访,我们看出幼师、机电维修、市场营销、计算机与办公室管理等专业的需求岗位名列见面会前茅。。

5、重视调查反馈工作,不断促进就业工作的发展

从八月份开始招生就业部分别联系到市三环集团、汕头超声波集团等企业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工作表现等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收集了大量的相关信息,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料,为我校的教育和教学改革以及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6、加大对自主创业的宣传。(二)、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各技校的扩招,毕业生的人数越来越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是我校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扩展阅读:201*年招生就业处工作总结

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创新举措强化服务

----招生就业处201*年工作总结

201*年,招生就业处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和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高度重视,积极部署,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创新举措,强化服务,以“大招生就业工作”理念为指导,在执行招生计划、实施招生“阳光工程”、有效开展招生宣传“卫星工程”、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加大就业市场建设力度、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和西部就业、倡导毕业生自主创业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夯实招生就业工作坚实基础1、加强领导,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1+N”招生就业工作领导体系。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招生就业工作,通过科学整合资源,建立了“一把手工程”“1+N”招生就业工作领导体系。一是及时调整并成立了“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招生就业工作、分管学生工作和分管教学的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分别由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纪委、财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二级学院就业工作主要负责人担任,全面负责对招生就业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督促检查。二是建立“1+N”招生就业工作管理服务体系。“1”是指招生就业处,它是学校招生就业工作业务管理部门;“n”是指其它职能部门,是学校招生就业工作的协助部门。各二级学院既是“1”,也是“n”。在全校招生就业工作层面上,二级学院是“n”;在本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层面上,二级学院是“1”,对本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居处主体地位、负主要责任。“一把手工程”“1+N”招生就业工作领导体系的建立,不仅有效地整合了学校资源,也极大地提高了各学院招生就业工作的积极性。

2、明确目标,强化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为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的顺利实施,发挥各学院在就业工作中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就业率

和就业质量,学校结合各学院的实际情况对就业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并在学年年初由校长亲自与各学院院长签订“就业目标责任书”,同时依照《湖北师范大学就业工作奖惩办法》对各学院进行考核,对完不成就业目标任务的单位在学年度评优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3、科学评价,逐步探索并形成服务学校“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就业工作评价体系。以“招生就业一体化”理念为指导,《湖北师范大学招生计划编制实施办法》为参照,在制度建设、工作规范、招生宣传、第一志愿率、大类招生、特色招生、“三张网络”建设、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等为考核的核心指标上,形成《湖北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工作考核办法》,有效的促进了招生就业工作的科学发展。

二、有效执行、增加计划,确保各批次录取报到率

1、经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我校201*年招生计划执行情况如下表所示,生源分布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序号12345类别湖北师范大学本科湖北师范大学专科湖北师范大学外经贸本科湖北师范大学外经贸专科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合计

2、新生报考志愿分析

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声誉的不断提高,我校在省内外的生源情况比去年有了明显提高,传统、优势生源地区报考情况相对稳定,其余省份报考情况比往年有了大幅提升。借助学校“更名”“申博”的契机,我们大力加强招生宣传工作的力度,使学校在考生中的影响

原计划数录取数报到数350063013608302030835037318131510957203090413629437134480517397954报到率(按原计划)103.69%69.37%98.82%96.99%85.67%

力和吸引力明显提高,总体一志愿报考率比去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普通本科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投档线高出省控线,有部分省份的录取线都在该省重点线上。从录取分数线来看,今年的投档线和录取分数线较去年普遍提高。今年我校在湖北省二本(一)的生源状况非常好,且高分考生非常集中。大量优质的生源使得学校的整体素质整体提高。

湖北师范大学外经贸学院今年第一志愿考生生源充足,但为了全面保证三本的报到率,我们仔细核查我校的招生计划,制定了详细录取方案和循环给考生打电话的联系方案,为全部有效完成招生计划奠定了基础。

为了保障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的报到率和生源质量,我们及时与东湖校区沟通,按照打电话的方案想尽办法积极与考生联系,根据专业计划和考生报考意愿合理调整专业分配。有效提高了学校的生源质量,为学生的教学和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校今年的普通专科的计划全部是中外合作办学计划,每人每年学费1.7万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今年专科录取的难度,除此之外,中外合作办学计划较去年有了大幅的增加,通过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我们通过一二志愿为学校办学争取了最大的经济效益,为国际学院的健康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科学部署、阳光规范,实施招生工作“四大工程”(一)深入实施“阳光工程”政策,确保学校招生工作公平、公正严格执行教育部《2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和“六公开、六不准”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深入实施“阳光工程”政策,增强招生录取工作的透明度,对学校招生政策、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录取规则、录取结果、学费标准等信息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示,让考生周知。自觉接受教育纪检监察部门对招生工作的监督,公开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把“阳光工程”的精神和内涵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切实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利益。

1.领导重视,正确指导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招生工作,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做了重要指示,要求坚决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和规定,加强工作纪律。多次亲临招生录取现场进行指导,听取汇报,了解招生工作开展情况。

2.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管理政策

严格执行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所下达的计划数,按照各省级招办录取期间计划管理政策及时进行调整,保证招生计划充分利用。根据各省生源分布情况,科学合理地使用预留招生计划,保证生源质量。

3.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方便考生及时了解招生录取情况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校园网和学校招生信息网发布学校招生章程、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录取原则等,印发招生简章和宣传材料,及时公布录取结果,有力地保证考生及时了解到各类招生录取信息。

4.保证渠道畅通,为考生提供周到的服务

开通招生网络在线咨询栏目,安排专人及时回答考生的各类咨询问题;开通三部招生咨询热线电话,热情回答考生的问题及疑问,保证考生方便、快捷地了解到学校的招生信息。为了更好地为考生服务,方便考生顺利查询到自己录取通知书的投递状态,我校在学校主页和招生就业处网站设置“201*年湖北师范大学高考录取信息查询系统”,每个录取的考生登陆系统均可以查询到自己的录取专业和录取通知书的EMS号码,考生知晓EMS号后,可以通过中国邮政速递网站和邮政特服电话11185查询自己录取通知书的投递状态。

5.进一步完善招生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进一步修订学校招生章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将全年的主要工作按照工作程序制定成详尽的工作进度表和任务分解表,切实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6.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确保招生录取工作公平和申诉渠道畅通

学校纪委积极配合学校招生委员会的工作,从艺术类专业课考

试、招生宣传、招生录取、新生入学资格审查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协助学校招生办公室做好考生的各类申诉事件处理工作。

(二)实施“四大工程”,圆满完成201*年招生工作1.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

(1)按照“阳光工程”公开、透明的原则,我校在招生前发布了招生声明,实行招生政策公开、招生资格公开、招生计划公开、录取信息公开、申诉渠道公开、违规处理公开。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2)实施“阳光工程”,完善招生程序。我们在招生录取过程中严格按照《湖北师范大学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湖北师范大学表演类专业招生考试工作实施细则》、《湖北师范大学本专科招生工作实施办法》、《湖北师范大学本专科招生工作议事流程》、《湖北师范大学艺术招生考试实施办法》、《湖北师范大学本专科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等制度办事。

(3)主动接受学校纪委的监督。按照“严格程序、加强管理、接受监督”的原则,认真把好招生过程的每一关。

2.实施“网络工程”、保障录取工作顺利进行

(1)加强招生信息化建设。我们招生工作全部实行网上远程录取,坚持执行不退档、不换录、不补录的三不原则。

(2)利用招生信息化平台加强招生宣传,提高招生宣传的前瞻性和实效性。学校先后组织在教育部的阳光高校招生网、中国教育在线、湖北招生信息网(E21网)、校园网上开展招生咨询活动,同时在校园网等招生信息平台上开辟了“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咨询”、“报考指南”等栏目,及时发布学校的招生计划、招生政策以及最新的招生信息。

(3)利用招生信息化平台加强招生咨询。自招生信息平台开通网上答疑后,累计访问量已达到1083101次(截止到8月16日),网络上答疑2430次。

(4)利用网络发布最新的招生信息。我们在每个批次结束后,

在第一时间将招生录取信息上网络,考生可以第一时间查询自己的录取情况。

3.实施“卫星工程”,保障宣传效果

按照学校提出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有效、深入、广泛的宣传工作方案,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造势。

(1)今年我校共印制了九类宣传资料,前后共印制宣传资料56000余份,并且我们根据考生不同的情况来使用不同的宣传资料。

(2)主动出击,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和招生政策。选派30名处级干部以高考巡视工作为契机到地市州积极开展宣传工作;组织20人的招生宣传队伍到湖北省各地市州参加20余场的招生咨询会,在填报志愿的关键时间举办校园接待日,宣传学校。

(3)借助新闻媒体造势,明确目标群体。通过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等举办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现场直播活动;同时借《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长江商报》等颇具影响的新闻媒体宣传学校18次,在社会上营造了良好的招生宣传氛围。

(4)借力高考分数差分资讯卡,强化宣传目标。“201*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信息网上综合数据查询卡”是湖北考生查询高考成绩的“钥匙”,经过学校的争取,该查询卡由我校设计,并且在该卡封面上突出位置印有我校校名和主教学楼图案等主要信息。全省已经发放查询卡达到38万余份,全省52万考生中有84%的考生持有该查询卡。通过该卡的发行,使得我校的招生宣传工作与高考考生进行了零距离接触,强化了宣传目标。

(5)与E21联合举办湖北省高校招生咨询会,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30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参加了此次高校咨询会。由于咨询会头天湖北省刚刚公布高考成绩和各批次投档资格线,因此,前来咨询的考生和家长络绎不绝,现场一度出现“爆棚”场面。据粗略统计,两天时间前来咨询的考生及家长近10万人次。为了将这场高考成绩揭晓

后最大规模的咨询活动办好,我校此次派出了“强大”的咨询和服务阵容,为广大考生、家长及参会高校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服务。

4.实施“系统工程”,全面保障招生录取工作的圆满完成(1)贯穿始终的招生计划编制系统工程

①努力争取招生计划。在招生计划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招办克服困难,保证国际学院的计划不减少。

②科学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积极争取优质生源。我们认真分析各省前三年新生的分数段分布、院校志愿分布、专业志愿率、地区分布、各专业就业情况和专业的市场前景等各项数据状态,着重做好投放比例与招生地生源数量的结合、投放专业类别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专业“冷热”程度的结合,全面保障我校招生计划落实的实效性。

③充分利用招生计划。在录取工作中,按照校领导的指示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积极与各省招办提前联系掌握生源情况,在保证优质生源录取的情况下,争取更多的计划满足优质生源的专业需求,以分计划进行高分征集的方式提高生源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及时与不服从专业调剂的高分考生积极沟通,以热情友好的态度进行吸纳,保证更多更优的生源,为学生的教学和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④全面保障招生计划的实效性。我们在招生录取工作中广泛实行打电话策略。为了确认考生的报考志愿、保证报到率,学校在独立学院、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的录取工作中想尽一切办法与考生联系,把握规律,集中午休、深夜和清晨的“黄金”时间联系考生,基本上保证“一个计划对应一个考生”,把工作具体细化到个人,前后共联系考生达23000余次,总之不放过一个可以和考生联系上的线索,以最大的限度保证我校计划的实效性。

(2)系统的招生录取工作,保障招生录取工作圆满完成①在招生录取工作开始之前,学校召开了201*年招生录取工作动员暨工作部署会,强调了廉洁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所有工作人员均签订了招生工作责任书。

②招生工作组按照工作性质进行任务分解,共分为执行组、信息组、技术组和后勤保障组,工作任务分工明确并责任到人。在招生录取工作期间,做到每天一小结,每个阶段一总结。

③全体工作人员吃住在现场,如有紧急情况必须履行请假手续,经相关负责人批准后方能外出;工作人员在现场一律关闭私人通讯工具,未经允许不得与外界取得任何联系;

④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阳光招生”的时间和操作程序进行录取,重要环节坚持汇报制度和领导审核制度,以确保录取工作的严肃和公正。

5、严肃认真开展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工作。

根据湖北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关于做好我省201*年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结合实际情况,严肃认真地开展全校9000余名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工作。新生入学资格审查是为了维护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严肃性和保证高校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新生资格审核领导小组,并根据教育部和湖北省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详细的资格审查操作流程,对所有参加新生资格审核的老师进行了工作培训,同时请校纪委的同志全程参与到201*级的新生入学资格审核工作中。

四、创新措施,加强服务,搭好就业工作“三张网络”201*年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导致了我国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代表的制造业竞争激烈,也形成了学校严峻的就业形势。为积极应对、准确把握就业形势,学校党政“一把手”多次召开就业专题研讨会,并到各二级学院听取就业工作汇报,明确指出要按照“认清形势、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加强服务”的要求,提出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千方百计为毕业生寻求岗位,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参与国家建设和国防建设,营造稳定和谐就业局面的总体思路。同时从201*年10月份开始分别启动了“校园宣讲招聘服务月”、“网络市场招聘服务月”、“基层就业服务

月”、“自主创新服务月”、“安全文明离校服务月”等5个服务月,依托“就业服务信息网”、“就业市场关系网”和“就业技能培训网”为201*届毕业生及时、准确地提供求职招聘、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就业指导和帮扶等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就业服务信息网”实现了学校就业信息网、高校联盟就业网、行业协会、省就业指导中心信息网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

1、强化就业规范服务。

(1)全面完成201*届毕业生的生源核对、就业派遣等基础工作,并做好就业率统计、就业证明等的管理,完成毕业生数据的报送工作,严格控制就业违约率,及时、准确地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取向。

(2)根据就业政策以及高校毕业生的相关规定,编印《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南》发放给每名毕业生,从毕业生求职及面试、就业协议相关问题、毕业生离校相关问题、毕业生就业管理和相关温馨提示等为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指导。

(3)注重诚信教育。根据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社会涉及面广的特点,加强国家、省市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和规定,强化《湖北师范大学毕业生推荐表》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管理,维护协议书的严肃性,从学生和企业方面考虑,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尽量避免单方毁约现象的出现,强化了毕业生签订协议的责任感,增强了学校毕业生就业的诚信度。

2、建立“学校人才市场”信息网联动。

为让毕业生全面、准确、及时了解全国各城市的大中型招聘信息,利用“就业服务关系网”与长三角、珠三角、武汉市等各地人才市场联系,将各用人单位的信息资源与毕业生共享,满足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仅201*年在学校就业信息网站注册的企业用户达600余家,目前学校就业信息网点击量超过百万。

3、多项举措确保就业信息通畅。

在湖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被确定为就业指导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学校分别在南湖校区和阳光校区安装高校就业信息显示

屏共七块,与此同时,手机短信平台建设、就业信息电子显示屏、液晶电视显示屏、就业信息海报张贴、网站就业信息发布、就业相关问题热线咨询和网上答疑等形式,多渠道、广范围地进行就业信息发布,主要为毕业生提供最新的企业招聘、企业宣讲会、大型招聘会、公务员和“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等类别的国家项目招考和创业政策等信息,为毕业生就业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扎实的服务。液晶就业信息显示屏每天从8:00-20:00以“职场大视野”、“就业情报站”、“职业规划面面观”、“入职宝典”和“与法同行”五大栏目对学生在求职、应聘、法制和创业等方面进行引导;就业相关问题热线咨询和网上答疑主要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派遣方案、就业政策、就业信息、个人职业能力测评和咨询等信息;毕业班QQ群利用网络的优势与毕业生取得沟通,并准确将就业信息及相关情况进行发布。“五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信息网络集中力量对毕业生就业信息进行发布和传递,极大地提升了对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的服务能力。

4、全面启动201*春季校园网络招聘月系列活动。

3月1日5月31日,学校与中国高校就业联盟网联合举办“湖北师范大学201*春季网络招聘月”,提供了900余家用人单位和4500余个岗位的就业信息;利用91meeting大力建设远程面试、招聘、就业平台,并已与20余家企业成功建立了远程招聘渠道。

(二)“就业市场关系网”通过对学校与各二级教学单位进行市场资源整合,拓展政府、行业(服装、纺织)和校友关系网

1、构建“三张网络”,形成“学校搭台,学院唱戏”格局。为充分调动各二级院系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在201*年春、秋两季招聘会上,重点采取“用人单位学院对接活动”,积极促进了学院与用人单位的接触、了解。平均每次招聘会上均有学校的18个教学单位分别与参会的200多家用人单位在人才输送、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并有近半的单位达成了进一步交流的意向和初步合作意向,为毕业生实习、就业和科研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同时建立和长期良好的联系。

2、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初步形成“学校-政府-行业协会-校友-企业”工作新网络。

在举行招聘会的同时,专门组织人员到纺织服装行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了解就业信息,积极参加深圳及广州高交会、“百所高校宁波行”、“百所高校进常熟”、杭州人才市场洽谈会、福建晋江校企洽谈会、江苏校企洽谈会等活动,邀请江苏省常熟人事局、湖北省杭州市余杭区政府、湖北衢州市人事局、湖北省诸暨市人事局、石狮市人事局、绍兴市人事局、吴江市人事局等政府部门及当地的纺织服装协会就如何开辟校企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的改革以及在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科学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建立新的就业实习基地的同时签署了人才供需协议。

2月26日-3月2日,招生就业处联合校友会考察小组赴广州、佛山、中山、东莞、深圳等地开展校企对接,在湖北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驻深圳办事处进行“湖北师范大学就业实习基地”挂牌,并走访了法国迪卡侬集团等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充实就业信息库。3月17日-21日,考查小组在余杭、绍兴、常熟一线走访政府人事局、杭州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政府和企业,在人才推介模式上得到了创新,也从根本上提升了毕业生就业质量。

3、大力开拓就业市场,认真细致做好服务。

(1)根据学校“现代大学建设”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和优势,通过主动联系一些规模大、档次高的知名企业来学校选拔人才,并利用优势专业带动弱势专业就业的方式,积极“推销”毕业生。先后主动联系了雅戈尔集团、森马集团、广州溢达集团、富士康有限公司、香港金冠集团、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利郎(中国)有限公司、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国泰染整有限公司、法国迪卡侬、361°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特步(中国)有限公司等60多家企业来学校选拔毕业生。并以春、秋季招聘会大型招聘会为重点、各企业宣讲招聘会--中型招聘、用人单位网上发布信息小型招

聘会的“三阶”招聘格局,共为201*届毕业生举办了300余家企业的各类招聘会。用人单位基本覆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中部省市等地。

(2)制定用人单位信息库。对友好单位和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归纳整理并存档,目前共有省内外单位6000多家,为毕业生的成功签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4、建设带薪就业实习基地,积极促成学校就业工作前移的新局面。

(1)学校已与广州溢达集团、湖北迈亚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国泰染整有限公司、江苏景盟针织企业有限公司、东莞德永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雅戈尔集团、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诺奇股份有限公司、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签订了带薪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书,在201*年5月陆续开展针对201*届毕业生的暑期带薪实习推介会,以招聘宣讲的形式招聘大三“准毕业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两个月、提供1000-1500元/月的带薪实习,并于201*年初与考核合格的毕业生陆续达成就业协议。

此项举措进一步巩固了“协议--实习--就业”模式,开创了“实践、实习、就业”“三结合”模式,开拓了学校就业工作前移的新局面,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铺设道路,较往年的毕业生实习项目有了创新性发展。201*届毕业生中参加了带薪实习的人员中就有180人在201*年11月与企业成功签约。

(2)学校此举措受到了社会的关注,新华网湖北频道、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武汉晚报等10多家省市级媒体对学校毕业生带薪实习进行了报道。

5、多项举措做好贫困生就业帮扶。

(1)成立“国泰就业助学金”。学校与中山国泰染整有限公司合作,从纺织与材料学院和化学工程学院选拔优秀困难毕业生进行资助,给予每人每年6000元的“国泰就业助学金”,且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实习,毕业后免试到企业工作3年。201*届毕业生中有6名

毕业生毕业并顺利进入中山国泰染整有限公司。这种创新型的助学方式不仅仅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问题,更重要的还帮助他们更好、更快、更稳地走上了职业生涯道路。

(2)每个学院动员教职工关心就业困难毕业生。充分发动教职工,并要求让每位教职工主动包干两名就业困难毕业生,负责落实就业岗位。

(3)提供经济援助。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提供求职的路费,平均每个学院都为10余名困难学生提供了就业经济援助。

(4)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库,提供心理援助。对一部分因为家庭困难、求职技能欠缺、性格内向等心理健康存在严重隐患的学生进行摸底,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库,重点进行心理援助,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明确就业目标,并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做好此类学生的推荐工作。

6、开办光伏特色班,直接服务毕业生。电信学院依托“国家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的科研优势,免费为学院应届毕业生开办了“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教育创新特色班。聘请行业资深专家、企业高管、工程技术骨干授课,积极尝试构建“全面培养,个性发展,市场导向,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100多名应届毕业生积极响应,并有60名学生获得了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电信学院联合颁发的结业证书,其中30名优秀学生被武汉日新科技有限公司直接签约录用。

(三)“就业技能培训网”主要着力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开设网络课堂,加强学生对待就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意识培养和技能培训

1、做好创业指导,开拓“以创业促就业”新局面。

(1)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帮助大学生迈过创业门槛。学校拨付100万元专款,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通过社会捐赠、创业回馈不断增加本金,用于为学生创业提供启动资金和表彰优秀创业学生。同时,还专门制定《湖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办法》,

对于大学生创业立项范围、申请立项及审批、基金的管理使用等做了明确的规定,为大学生创业基金的使用指明方向。

(2)成立创业组织,构建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学校以“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为指导思想,成立了“大学生创业联盟”,积极招募一批学有余力且具备一定创业者素质的人才,设立公关部、实践部、人力资源部和创业小组等部门,联合学校团委积极开展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龙头的创业课程讲授、大学生创业典型事迹报告会、社会调查等创业实践活动,以此来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素质,形成创业氛围。学校根据“大学生创业联盟”的需要,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委员会”,由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团委及各二级学院负责人组成,负责创业联盟的全面规划和指导工作,并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申请进行审批和管理。

学校与市统战部、市工商联、市科技局和部分优秀企业共同成立了“湖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业辅导站”,并与10家企业代表签署了“湖北师范大学就业实习基地、创业见习基地”协议书,聘请了10名优秀企业家代表成为我校首批“湖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业辅导师”,从人员配备、基地建设和活动开展等软、硬件方面进行配备,为毕业生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3)多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学校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促进大学生创业紧密结合起来,以“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为载体,积极开展“年轻的心勇于挑战”系列活动。各专业结合自身特色,举办“光伏工程特色班”、“创业大讲堂”,邀请“大学生创业之星”给在校大学生作创业报告,走访大学生创业典型交流经验,依托“多媒体影视工作站”、“教育技术学663项目制”、“模拟法庭”等专业实战教育平台,大力开展和参与“赢在校园”大学生创业模拟商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鸿华爱驰”大学生创业大赛、“赢在起点”首届湖北省大学生创意企业未来之星选拔赛等创业计划大赛,创立“五维”广告工作室等项目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努力提升

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

(4)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构建长效机制。为鼓励充分发挥各学院及相关部门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积极性,落实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学校明确提出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奖励。在评定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奖励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在校毕业生创业项目数居前三名的,分别给予10000元、8000元和5000元奖励;在就业工作先进个人评选细则中明确规定,动员和指导毕业生自主创业,参加自主创业毕业生人数较多,毕业生自主创业实绩显著的给予1000元/人的奖励。

(5)依托服装特色优势,成立“服装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园”。旨在以培养服装艺术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着眼点,探索一条集教学科研、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能力、创业教育于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先后组织开展了多场高层次的学术论坛及讲座,普及专业知识,建立专业学习的第二课堂,开通服装设计师协会博客、形象设计师博客,成功举办了首届武汉高校服装设计全能大赛。与共青团湖北省委等部门联合主办“赢在起点”首届湖北省大学生创意企业未来之星大赛中,09届毕业生黄荣坤同学带领的“T度康健服装开发”创业团队成功晋级八强,且团体积分居各高校之首。

(6)大学生创业成果百花齐放。制度的革新、氛围的营造和技能的培训,先后涌现出了37个自主创业个人(团队),其中有身残志坚面对求职困境,毅然创办“创思”电脑维修点,如今已经发展到3家分店,5家加盟店,并成立“武汉创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回校招聘师弟师妹,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培养之情的何志雄;结合专业特长,与同学合伙投资一百多万元开办“辣阿婆”艺术主题餐厅,成就“我的自主创业之路”并返校选拔毕业生的艺术学院学生向凯;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做小店”,利用大学三年校外兼职、网上炒股作为开店资金,稳扎稳打从小店做起,如今已经拥有三家奶茶店、两家快餐店的人文学院学生边智飞;充分发挥对珠宝鉴定及编织艺术等知识充分了解的优势,开起了专门编织珠玉店子的张玲玲等一批创业典

型。

2、成立毕业生职业规划导师队伍。聘请专业教授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前景、职业发展方向的信息,进行专业求职技能、专业素养的培训,同时开展座谈、email谈心等活动,充分把握毕业生思想状态,以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及推荐就业。学校已有100余名专业教师投身于此项公益活动。

3、开设就业指导公共课,全面开展就业指导服务。

(1)学校面向大一、大二、大三开设公选课《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面向大四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共38个课时,2.5个学分,通过系统教学增强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2)为每位新生免费发放《赢在起跑线》。该书与湖北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共同编写,由“咨询篇”、“规划篇”、“专业篇”和“案例篇”四个篇章16个章节组成,用专业的指导思想、详实的案例分析、系统的内容安排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对新生进行全面指导,以此促进学校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树立。

4、建设网络指导模块,纵深推进就业指导教育。

积极利用湖北省教育厅拨付的80万资助费进行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已初步形成“职前教育网络课堂”、“朗途网上职业规划测评”、“就业信息网就业指导”等模块,为广大毕业生全方位、多角度提供学习、测评、咨询、指导、交流等就业指导服务。

(1)“职前教育网络课堂”提供专家讲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视频,内容涉及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培训、求职就业支持等3个大模块、8个小板块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大学生职前职业生涯指导体系。学生可以自主通过网络随时观看视频资料,获得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环境认知、求职礼仪与技巧、工作能力拓展、资助创业等方面的帮助。

(2)“朗途网上职业规划测评”是由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就业中心联合开发的职业规划测评系统,可以免费为毕业生提供职业测评服务,为低年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准确自我定位提供技

术保障。自3月份开始,招生就业处专门组织全体准毕业生们到职业测评室(南湖校区、阳光校区均有测评室)进行测评,为学生的自我认知提供了较好的指导性作用。

5、做好典型宣传,基层就业服务项目选招工作卓有成效。(1)举办巡回报告会。为积极贯彻落实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资教生选招的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学校“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宣传和动员工作,通过举行“播种希望与未来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巡回报告会,唱响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就业主旋律,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热烈欢迎和响应。201*年共有180名毕业生报名资教。

其次,毕业生通过对“湖北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选招、“西部计划”、选调生、公务员、研究生报考、士官选招、大学生入伍、自主创业等政策及公告信息发布,鼓励毕业生参与国家基层建设、国防建设和继续深造。201*年共有91名优秀毕业生参与国家、地方基层项目。

(2)通过选拔和推荐,对201*届515名优秀毕业生毕业生、171名优秀学士学位获得者给予表彰,其中对68名参与“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的毕业生给予了表彰和每人201*元奖励,以鼓励先进,树立典型。

6、开展毕业生后续服务,做好学校教育跟踪调研。

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改革建议的跟踪调研及相关后续服务工作,促进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和表达对毕业生的关心。

(1)积极开展资教生慰问,校党委副书记王金华教授、副校长曾庆福教授等先后带队前往资教生所在中小学送去学校的关怀和电脑、体育文化用品等,对他们无私奉献的行为予以表彰。其中人文社科学院毕业生、201*年资教生(201*年资教期满)胡惠因表现十分突出被录用为学校行政工作人员,实现了学校对有关农村资教政策的承诺。

(2)先后到广州中山、佛山、番禺、东莞等地看望了毕业生,对他们就业后的工作适应感进行了调查,还访问了部分优秀校友,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

7、开展“文明离校”系列活动,倡导毕业生文明离校新风尚。为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稳定有序的毕业离校氛围,抒发毕业生对大学生活充满眷恋的情怀,激发他们毕业后在各自的工作上努力奋斗的热情,以实际行动继续发扬湖北师范大学“勤奋、自强、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在5月中旬到6月下旬开展毕业生“激情飞扬,感恩回馈”、“追忆年华,放飞梦想”等文明离校活动,倡导了毕业生离校的新风尚。同时为毕业生离校手续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邀请邮局为毕业生统一办理行李托运手续,办理暑期户档改派等后续工作,为毕业生免除后顾之忧。

8、组织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1)为让各二级学院分管学生的副书记更进一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对毕业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招生就业处领导在5月初积极向学校争取并组织副书记参与了湖北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任课教师专业化培训班的学习,有效提高了领导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

(2)分别在5月中旬和9月,组织全体毕业生辅导员进行就业信息网的毕业生简历登记及审核、新闻发布、学院专业介绍以及“湖北省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进行详细学习,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力度。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度招生就业部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度招生就业部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度招生就业部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5830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