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201*历史高考备考经验总结

201*历史高考备考经验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6 21:23:43 | 移动端:201*历史高考备考经验总结

201*历史高考备考经验总结

清水县第六中学

201*高考历史备考经验总结

历史学科组

张锋

201*年文科综合(新课标全国卷II)历史部分试题分析

一、201*年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结构和题型基本保持去年风格

题量、分值不变:今年的历史试题仍为18道。其中,选择题12道,每题4分;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两道共37分,第40题25分,第41题为开放性试题总分12分;选做题共四道,分值均为15分,考生选择任意一题作答即可。

选择题方面,针对材料的选项设置迷惑性大,有一定的难度。由于非选择题侧重世界史,所以选择题有8道属于中国史,有4道属于世界史。选做题的命制延续了传统风格,但仍然没有摆脱难易度差异明显的困局。四道试题中,第47题继续保持了选修三一贯的难度,难在要大量结合所学知识、难在知识取舍的角度。

二、201*年历史试题体现的特点:

1、选材凸显主干知识,重点内容反复考,尤其注重考查历史概念。考查内容皆为历史主干知识,部分为往年常考知识点,如中央集权制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雅典民主政治进程、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等。

也加强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历史概念它源于史实,具有确定不移的时间、空间和历史特征,即它的具体性;另一方面,它又高于史实,揭示了史实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构成了体现历史发展线索和规律的基本因素。如25题对土地兼并、33题对联邦制和邦联制及共和制的考查等。

2、注重对历史方法和历史理论的考查、注重新史观的理解、史论结合的原则的考查。

今年历史试题体现了重视多角度多视角对历史问题认识的考查,如第24题对历史文献和口传史料的认识;其次体现了遵循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得考查,如第29,30、33题的考查;

历史学科考查也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当前的社会,知道世界发展的潮流,从而感悟人生的意义、明确个体的责任”。也会涉及学术界研究的前沿问题,反映主流史学理论、史学观点和现代意识的。如第40题通过爱因斯坦热在东西方的兴起,以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和古今贯通的方式,考

查考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第41题以中国古代皇帝和英国国王和首相的官邸为主题,通过文明史观的角度和中外关联的方式,考查了考生论证和探讨历史的能力。

3、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201*年历史试题以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为核心,考查思维的灵活性如第25、26题;以试题的综合性,突出对历史思维深刻性的考查,如第30、31题;以答案的非唯一性,考查思维的创新性和开创性,如第41题。

4、201*年历史材料解析题出现新变化是一大亮点

首先,总体看阅读难度降低,学科素养、学科思维能力、理论方法要求提升;侧重中外关联、古今贯通考。

其次,关注人类在历程中的科技与文化成就成为新的命题热点。今年的试题延续了201*年试题第40题的风格,通过爱因斯坦热考查中西科技成就与差别;第41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一是材料形式完全是图片,二是设问由评论改为比较分析。12分评论题改变的原因可能是,评论题已经失去了考查的意义。今年的12分题,无需评析,只需比较分析,相对难度会下降。但对学生而言,由于考场时间紧、学生紧张,有个别同学考场应变能力差,影响了审题能力的发挥,对成绩会有一定的影响。

二、备考经验总结

为了做好201*年的高三复习备考工作,提出了本届高三复习备考总的指导思想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求实高效,打造亮点。复习备考的操作原则是:落实基础方法,构建知识框架,准确把握考点,训练思维品质,不断总结反思,确保有效复习。

一、备考复习的具体方法及要求(一)、特别注重了教学研究

1、研究考纲及近三年的新课标高考试题和全国高考试题:

①、认真学习考纲,认真分析研究近三年的新课标试题以及201*年201*年的有关省市试题,把握各考点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能力要求、出现几率、命题

走向,然后针对各单元情况分类归纳,从中精选出一些题目用于课堂教学,以确保教学针对性。

②、重视对教材中重点知识的研究,深入理解知识的来路去脉,从教材中挖掘考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落实考点要求。

比如中国古代史已进入第一轮复习阶段时,老师在授课中需要指导学生采用知识点比较联系、阅读古文材料、反复记忆等多种方式,为高三的历史专项复习打下基础。

首先,知识点比较联系。较之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来说,中国古代史由于年代久远,朝代多变,人物繁多,因而呈现出知识纷繁复杂的特点,这也就对学生的记忆力提出了挑战。但这并不代表对其束手无策,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古代史中西北地区的民族关系问题,汉、唐、元三大朝代均在西北地区休养生息,那么当我们复习到唐朝的民族关系时就要与汉代进行比较,依次类推,进行元与唐的比较,元与汉的比较;各个朝代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等知识点也可以采用此种方法,从而最终达到记忆的目的。其次,古文材料的阅读。古代史的复习,自然少不了古文的阅读,而且通过对历年高考历史真题的研究,不难发现古代文献材料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老师在此方面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充分理解课本中所有的古文材料是第一步,再者就是对所做过的历史试卷中一些材料进行分析。那么如何加强古文基础呢?这就要与语文的复习相结合,语文考试中因为有文言文阅读这类题型,所以对文言文的复习也就成为语文整体复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因此要求学生应该好好把握这个机会,攻破历史古文阅读难关。

第三,重复记忆与回忆。由于古代史知识点比较散乱,所以需要大量记忆,一劳永逸是绝对不可能的,想要将知识点记忆牢固,重复记忆才是解决此问题的最好办法,千万不要怕麻烦。比如在复习第二专题时,再对第一专题的内容进行一次重复记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再有就是回忆,与前者不同的地方就是,这次要同学们在空闲的时间内合住书去思考去想老师讲过的内容或者需要背诵的内容,这种方法是老师尤其需要提倡的,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可以采用此方法。

2、加强对学生的学情研究

分阶段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学习历史的障碍所在,以及对本学科教学的合理化建议,以促使自己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现分层教学和有效教学,实施个别化教育方案;要注意和学生建立起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复习备考中的教学辅助资料研究

对资料的使用要做到,服务于教学但不冲淡教学,对其中的题目,备课时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精选其中能够训练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能力且适合学生实际情况,对高考有很强针对性的适量题目安排给学生。在选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题型、方法和覆盖面。总之,在拥有众多资料的情况下,必须要清醒头脑,有的放矢做好复习备考工作。

4、关于复习中对学生历史答题习惯培养的研究

在认真分析研究201*年和201*年各省历史考题的基础上,今后复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①如何审题?②如何形成解题思路?③如何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④如何防范错误?⑤如何规范表达过程?⑥如何合理分配考试时间?等等。通过合理引导、准确示范、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习惯。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要始终体现在每一节的教学中,每一份试题中。在认真研读教材、考纲和考题变化的基础上,对复习的内容要进行“二度消化”,要重在落实基础,准在落实考点,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应侧重于同步教学的内容,但对历史学科整个教学内容从一开始复习的时候就必须有所覆盖。在起初阶段,对还没有复习到的内容的题目可以力求常识性、基础性和工具性,随着复习的深入进行,再逐步过渡到接近高考难度的程度上来。如此长期训练下来,才能有望在201*年高考中有所突破,再创新高。

扩展阅读:201*历史科高考备考心得

201*届云浮市高三一模历史科质量分析会学习心得

高一历史杨强

201*年3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云浮市在郁南西江中学举办的“201*届云浮市高三一模历史科质量分析会”。在一个下午的学习中,我聆听了省内知名学科专家刘老师的精彩报告,这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高考后阶段复习的有效性具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研讨会由云浮市教研室教研员高飞老师主持,其主要内容包括:云浮一模试卷分析、成绩分析、高三教研活动、高一高二备课等,这些丰富的学习内容让我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备考和备课方法,也让我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下面我简单地谈谈这次学习后的一点感受。

刘老师首先对云浮一模考试进行了试卷分析。这次云浮一模考试的试题采用了珠海的试题,刘老师也有份参与出题,他首先对这份试卷作了评价。这份试卷的质量不是很好,特别是在选择题方面,有两道选择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另外在云浮市和珠海市的平均分方面,云浮市平均分为44.7分,珠海市平均分为53.2分,从这里可以看出云浮市在高考备考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跟珠三角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备考方面,刘老师介绍了历史学科模块复习下的专题复习,现在高考复习已经开始进入第二轮复习了,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运用新情景新材料,培养学生审题解题能力,引导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要通过分析解释现象得出本质,找出主线,解答问题。在练习方面,他主张我们要精讲精练,不要进行过多的题海战术。其次,刘老师还对教研活动安排进行了介绍。他主张整个高中的历史教研活动要统筹安排,要纵观整个高中来看,比如高一高二的备课教学就要为高三打好基础,让整个高中历史教学连接起来。他还提到了珠海市的做法,就是高一第一学期因为时间较紧,所以有两个专题的内容不讲,期末考试也不考试,留到第二学期才讲,因为珠海市在高一第二学期就进行分科分班学习的,所以在第二学期有足够的时间来讲完教材的内容。到了高二,要把选修内容结合放进必修内容一起授课,让学生对历史有个宏观把握。最后,刘老师还针对现在高三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回答,比如说要让高三学生尽量地阅读一些原始材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拓展他们的视野,给学生今后的解题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经过学习和思考后,我觉得我们的高三复习,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我们的复习计划更需要注重过基础关和能力关。以下是个人的几点建议:

1、坚守教材阵地,夯实基础知识

学科思维能力的形成概以基础知识的落实为前提条件。坚定守望教材,夯实基础知识,始终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冲刺阶段更要强化梳理中外历史知识,把握历史发展线索,构建历史网络体系,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形成点、线、面立体框架知识结构,理解能力提高了,记忆负担减轻了,复习效率也提高了。

2、重视能力训练,掌握解题规律

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是提高能力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考试水平的必然要求。

3、关注开放试题,突破解题难点

此次高考备考研讨会,时间紧迫,内容充实,但对高考后阶段复习的指导意义是巨大的。希望借鉴学习他人的经验方法,结合自身的实际,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当然我也深知,我现在还在高一级教学,没有上过高三,还提不出真正有水

平的建议,因为我觉得真正的学习提高还要到实践中去,要上高三,要到高三课堂上去体会总结提高,所以现在就要对自己高规格、严要求,加强学习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向老教师学习、也向年轻教师学习不断地积累和储备,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自己、锤炼自己、提升自己,踏踏实实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201*-3-5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历史高考备考经验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历史高考备考经验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历史高考备考经验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4793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