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欣赏1500字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欣赏1500字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7:43:46 | 移动端: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欣赏1500字

沟通是我们向前一步、走进社会最基本的要素,没有沟通我们永远是孤独的一个人,而哪种沟通方式能为我们带来身心愉悦的效果呢?这是我们都在探讨的,谁也不希望每天都是很丧的一天。下面小编带来的是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欣赏1500字,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前段时间因为发现了自己在沟通方面存在较大缺陷,所以这段时间读了一本比较经典的沟通书籍《非暴力沟通》。读完后发现,这本书对我的用处特别大,书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在生活经常遇到的,也给出了解决方法。比如,孩子犯错时用什么方式沟通更好,是打,是骂还是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自己遇到让你愤怒的事情怎么办,是骂回去吗?

首先,“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化解生活,工作中因沟通问题引起的不信任,信息无法准确传达,甚至冲突的问题。

书中核心思想就是下面四点。

第一,不带评论的描述发生的事情。

第二,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三,说出自己的期望。

第四,提出自己的请求。

其中第一点是最重要的,他是“非暴力沟通”的基础,但是人们生活,工作中总是很难做到“不带评论的描述”。多数时候都倾向于用贴标签,批评,比较,命令和指责的方式,而不是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所以我们首先要区分观察和评论,可能你会说观察和评论不是很好区分嘛,还真不是的,如果这么好区分也就没有这么多沟通问题了。

举个栗子。

“你总是很忙”,这句话是观察还是评论呢。我既然把它例出来了,那它肯定是评论了。问题就出在“总是”这个词上,仔细一想就能明白,它是带着情绪的,而不是仅仅在描述“你很忙”这件事。

第二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一点中,我们一般比较容易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混在一起。并且我们大部分人也都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感受,特别是咋们中国文化更是不提倡表达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我们多数人时候都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了,只是习惯于考虑别人期待我们怎么做。

同样举个栗子。

比如某天你做错一件事,你感到很沮丧,但是你却说“我真没用”。很明显“我真没用”是想法而非感受。

第三点,说出自己的期望。这点看似容易,但是生活我们很多时候这往往把期望藏到了批评中。人对批评都会下意识的产生抵抗情绪,进而提出申辩甚至反击,这就会让我们的期望大打折扣。

再举一个例子。

丈夫回来的比较晚,妻子本来的期待是希望丈夫回来早点,但嘴上却说“你怎么老是回来这么晚,还要不要这个家了”。想想丈夫是什么感受,情商高点还好,低头认个错哄哄老婆也就没事了。如果丈夫情商不够,或者本来心情也不好,可想而知又少不了一顿争吵。

第四点,提出请求。那么请求越具体越好,不要含含糊糊。最好再和沟通对象确认下是否真的明白。因为每个人的表达能力不一样,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很多时候你以为对方明白了,其实对方理解的和你说的不是一回事,这样的情况我想我们都遇到过。当然如果是关系比较默契的,可能也不一定需要再次确认的做法,可能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大家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但这毕竟是特殊情况,另当别论。

还有一个需要要注意的是,区分清楚请求和命令。这里必须要引用下书中对“命令”这个词的重新定义,如果请求的人同时又批评和指责,那么这不是请求而是命令,如果请求的人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或同情来达到目的,那么这也是命令而非请求。这句话可以说刷新了我对关于请求的认知,而且也和前段时间在连岳公号里看到的一篇文章的观点不谋而合。文章大致是这样的,一个母亲一而再再而三采用各种办法要求姐姐救济不知上进,沾染赌博的弟弟,如果不,就用断绝关系来威胁。这位母亲的行为就不能算是请求了,而是命令,那么做为有自己家庭和生活的姐姐是否有必要服从这样不合理的命令呢。我想我们都已经有答案了。

当然上面这个例子比较极端,而不极端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也一样比比皆是。比如,我们可能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好好读书要听老师的话,要不然爸妈就不高兴了,就会很失望了,等等,这样的类似情景是否很多呢。

最后,看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和他人沟通什么事,我们的最终的目的是让沟通的双方比较轻松愉快(最少非暴力的情况下)的认识到对方的需求,从而达成一致观点或行动,形成双赢的局面。当然,书中提出的四点观点,看似容易,做起来非常不容易,慢慢修炼吧,与君共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欣赏1500字》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2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