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法院2018学习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学思践悟十九大 不忘初心跟党走

法院2018学习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学思践悟十九大 不忘初心跟党走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0:42:46 | 移动端:法院2018学习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学思践悟十九大 不忘初心跟党走

学习十九大精神,做共产党的优秀接班人。我们的要紧跟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向我给您参考。

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十九大报告中重点阐述的“8个明确”“14个坚持”的主体内容之一,论述精辟,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认识、新概括,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思想、新理论。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的核心是,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方略发生历史性变革和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以“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为题,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重要成就:“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同时又指出工作还存在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其中就有“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习近平深刻分析并指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主要矛盾的解决需要法治建设协同跟进,需要依法治国予以保障。法治的作用在于凡事都预设规则。法律作为稳定、明确的社会规则,能够为国家稳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为社会有序发展提供规范框架,为中华民族持续发展提供确定空间。由此也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深厚的实践基础和严密的逻辑思路,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对执政使命的决心和担当。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个环节,涉及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各个层面。正因为法治内容丰富,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才更加重视法治的体系建设,“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14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有54处提到了“法治”,可以说是通篇融汇了深厚的法治精神,并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科技创新与产权保护、对外开放与合作、环保与生态建设、乡村治理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治理格局、人权保障乃至国家安全保障、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建设、从严治党、惩治腐败、国家监察等各方面推行“法治化”,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他要求全党同志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充分运用“法治思维”,支持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为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提供“法治保障”。他还要求加强“法治理论”研究,提升全党的“法治理念”,在全社会培育“法治文化”,实现“法治中国”的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描绘了依法治国宏伟蓝图,还为我们制定了路线图,指明了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强调“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这是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法治建设思路的总体阐述,可以概括为“一个必须、三个坚持”。习近平的论述极大地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根本路径和努力方向。这个论述也完整地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大政方针和方法途径,并由此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总思路。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在“三个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三个一体建设”上用劲,做好结合文章,完善统一机制。

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自己深觉在新时代里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一是做一名新时代优秀法官要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利益格局的多元化,近年来社会矛盾激增,人民群众对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期待也越来越迫切,要求也越来越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我们在司法活动中始终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司法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六难三案”问题,因地制宜推出更多便民、利民、亲民司法举措,努力做到“法官多费心”,“群众少跑腿”。要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法官工作室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基层行政机关、村组干部等调解纠纷的优势,让更多的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诉前,对于简单民商事案件充分发挥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制度优势,做到“简案快审、难案精审”,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2

二是做一名新时代优秀法官要坚持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实现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既是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的殷切期待,也是检验司法体制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中,对于审判权运行机制的改革,其目的就是要消除影响审判权运行的各种障碍、藩篱,同时,实行办案责任制,强化内部责任监督,坚持放权不放任,真正让“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以此倒逼司法公正。作为一名法官,我们要始终心存对法律的敬畏、对人民群众的敬畏,坚定法律信仰,自觉接受监督,围绕“维护人民权益、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的价值取向,确保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司法公正。

3

三是做一名新时代优秀法官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司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定位,也是事关全局战略的重要考量。作为法官一定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历史定位,只有准确把握这一历史定位才能更好地切准新时代的脉搏,才能深刻理解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在司法改革有序推进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转变思维,把握新时代下的司法工作规律,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深刻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势必从宏观上影响法院面临的纠纷形态和案件类型。因此我们要在深刻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纠纷形态的新变量,准确把握司法规律,不断探索审判工作新思路、新方法。

4

四是做一名新时代优秀法官要坚持以创新推动法院工作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配套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当前解决案件质量和效率问题是司法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司法改革的目的就是兴利除弊,建立实现司法公正的长效机制,员额制法官、审判权运行机制、审判团队组建、专业法官会议等等改革举措的终极目的就是要着力提升案件的质量和效率问题,提升司法公信力。改革越往前推越是涉深水,越是要啃“硬骨头”,作为一名法官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工作进展,要从有利于案件质量效率提升,有利于分工协作的角度进一步优化审判团队运行,形成办案合力,在当前案多人少的现状下,只有充分发挥好“人”的作用,才能解决好“案”的问题。要主动适应信息化对审判工作的新要求,坚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现代科技应用相结合,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信息化在审判工作中的应用,主动推进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庭审语音识别系统开发应用,全面推动信息化在内部监督管理、司法责任制落实等方面的深度应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法院2018学习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学思践悟十九大 不忘初心跟党走》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5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