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精选好文 > 学生学习刘伯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例文

学生学习刘伯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例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2-03-03 11:47:43 | 移动端:学生学习刘伯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例文
  我们可能不能清楚地记住感动中国这20年来曾让我们落泪的每一个人,但是每次提起他们的事迹,依旧心存温暖。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生学习刘伯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例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学习刘伯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例文【一】

  6月23日,3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内的训练视频显示,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在节点舱内,进行舱外航天服首套安装与测试、服装尺寸调节等工作,聂海胜在舱内使用训练仿真软件,与操作台配合,进行第一次出舱前活动机械臂操控科目训练。

  7月4日,中国空间站两名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成功出舱,完成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首次出舱任务。

  时隔13年,中国人再一次在太空留下“中国足迹”。

  然而,刘伯明在那一次时曾遇到险情,当时甚至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9月27日,神舟七号出舱任务正准备执行。然而,就在出舱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第一次拉门,翟志刚和刘伯明使出全力,舱门却纹丝未动。第二次拉门,舱门拉出了手掌宽的缝隙,又迅速吸了回去。此时,两人的体力已经透支到极限。如果舱门打不开,神七的核心任务,出舱行走就无法达成。

  休息片刻后,刘伯明把一根撬棍递给翟志刚,两人利用杠杆原理艰难地撬开了舱门。就在两人准备出舱时,轨道舱中竟突然响起了火灾报警声。太空中一旦产生火花,轨道舱很可能发生爆炸。

  然而太空出舱活动即将展开,无数中国人都在翘首以盼,到底是排除警报,还是继续出舱,航天员们面临艰难抉择。

  刘伯明在采访中曾表示:“‘神七’这次任务是什么,就是出舱。只要我们出舱了,这次任务就顺利完成了,至于我们回不回得去,其实个人的生死,跟国家民族大义相比,轻如鸿毛。”按照出舱程序,翟志刚出舱后,首先要取回舱外一块固体材料的试验模块,然后再展示国旗。那天,三名航天员临时决定改变出舱程序——首先展示五星红旗。

  “我们执行任务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出舱,那么最具代表的,就是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证明我们来到了太空。”刘伯明说,“展示五星红旗,就是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学生学习刘伯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例文【二】

  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此次由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

  【聂海胜:3次出征,家人很骄傲】。

  聂海胜担任此次任务的指令长,他参加过神州六号、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聂海胜的家乡在湖北枣阳。据新京报报道,比聂海胜大7岁的三姐称想念弟弟时,就会打开电视看看他的身影。

  聂海胜侄儿聂建付回忆:叔叔读初中时还帮家里分担农活,高中毕业想参军得到家人支持。3年前聂建付曾到北京探望,叔叔聂海胜对他们非常亲切。侄儿聂建付和侄媳妇表示,祝福他圆满成功。

  【刘伯明:高中短暂辍学后发奋读书】。

  “神七”升空,刘伯明第一次随飞船进入太空,此次“神十二”是56岁的刘伯明第二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读高中时的刘伯明曾短暂辍学,到附近砖厂打工。

  刘伯明的家乡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

  据极目新闻报道,刘伯明的三舅证实,外甥刘伯明在高中时曾短暂辍学,到附近的一家砖厂推板车。

  “我到现在都记得,二弟伯明在读高中一年级时,曾经辍学一个多月到附近一家砖厂推板车拉砖,后来觉得还是读书好,就又回到依安县第一中学读书。”刘伯真说,从那以后二弟刘伯明读书更用功了。

  【汤洪波:母亲激动为儿子欢呼】。

  据潇湘晨报报道,在湖南湘潭,航天员汤洪波的母亲守在电视前,看到神舟十二发射圆满成功,她激动地站起来欢呼。

  此前,其初中校长盛先云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表示, “他招飞时的政治鉴定是我写的,那天还下着雨”,多年过去,70多岁的盛先云依然对这件事记忆犹新:因为他是个飞行员,他不是一般的兵。“他忠厚朴实,我们没料到他身体素质那么好,一直都很低调”,“他是我们中学的骄傲”。

学生学习刘伯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例文【三】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初中生刘倩婷紧张地守在电视机前,看着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的画面。“轰——”,橘红色的烈焰喷涌而起,神舟七号正以惊人的速度升入太空,此次神舟七号飞船上搭载了三名飞行员,其中一名就是刘倩婷的爸爸——刘伯明。

  那是刘伯明成为航天员的第十个年头,也是他第一次进入太空。在之前的十年里,他曾两次错过升空的机会。

  第一次是神舟五号的首飞任务,2003年,由于表现出色,刘伯明顺利入选了神舟五号备选梯队,但在发射筹备期间,他却因不小心扭伤了脚而错失良机。

  就在养病期间,刘伯明又遭受了一个不小的打击,老家突然传来消息,称刘伯明的母亲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后,刘伯明火速请假回家奔丧,当看到母亲墓碑的那一幕,刘伯明悲恸大哭。

  在外飞行多年,刘伯明陪伴家人的时间那是少之又少,对自小疼爱他的母亲,他感到十分亏欠。回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后,刘伯明一度意志消沉,足足花了半年多时间才走出母亲去世的阴影,因此也失去了首飞的机会。

  等到神州六号发射时,刘伯明依旧没有得到升空的机会,而是入选了备份乘组,在地面上陪着他的两位队友顺利完成了任务。

  虽然两次都没有入选,但刘伯明丝毫没有气馁,他相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此后的训练、学习中,他更加用心,还整理了6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

  十年磨一剑,2008年,刘伯明终于如愿以偿升入了太空。9月28号,在完成了为期三天的航天飞行任务之后,刘伯明顺利返回了地球。下午6点20分,随着一阵电视中主持人兴奋地解说,“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刘伯明和其余两位航天员景海鹏、翟志刚一起走出了返回舱。

  在这次飞行中,刘伯明不仅实现了太空行走,还和景海鹏、翟志刚一起将中国国旗插在了月球上,他的脚步踏在了偶像阿姆斯特朗曾踏过的月球上,同时他实现了自己梦想,成为了一名和阿姆斯特朗一样伟大的航天员。

学生学习刘伯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例文【四】

  刘伯明身体素质好,学习成绩也出色,在经过重重选拔后,他顺利通过了招飞考试,成为了一名飞行员。1985年秋天,刘伯明踏上了前往长春的火车,此次他的目的地是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在那里,他即将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

  临行前,刘伯明的父母和高中班主任张福林一起将他送到了车站,张福林叮嘱刘伯明到了部队一定要追求进步,“进步了就给我写信,退步了就不要给我来信了。”后来,张福林经常会收到刘伯明的来信。

  部队的训练强度很大,高空飞跃、花式转秋千、高空走钢丝等训练项目让很多跟刘伯明一起进部队的新生们吃不消,但刘伯明却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他是个在苦水里泡大的孩子,饥困交加的童年让他拥有了顽强的意志力和超乎常人的毅力。

  在学校众多的飞行学员中,刘伯明不是最聪明的那一个,但却是最努力的那一个。每次训练他都力求做到最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因此被教官称赞为“教科书式的飞行”,除此之外,刘伯明还坚持每天万米长跑,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1990年,也就是在他开始训练五年之后,刘伯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斗机飞行员,并于次年开始独立驾驶歼-8战斗机。

  在驾驶战斗机的这段时间,刘伯明没有松懈,反而更加努力地练习飞行技术,攻克驾驶飞行中的一个个重点难点。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刘伯明的努力都落在上级领导的眼里,1996年,刘伯明被推荐参加了航天员体检,并于两年后正式成为了中国第一批航天员。1998年1月15日,刘伯明和其他11位航天员一起去到了北京航天城报到。

  报到当天,面对航天城前飘扬的五星红旗,刘伯明庄严宣誓,要将祖国载人航天事业放在人生的第一位,而在那之后的20多年里,刘伯明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学生学习刘伯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例文【五】

  读书一天用一根蜡烛

  在刘伯珍的记忆中,弟弟伯明是个勤奋刻苦的人。“他上高中时,每天天不亮就上学去,晚上披着星星回来。那时候,家里经常停电,他就点蜡烛学习,头一天晚上燃掉半根蜡烛后睡觉,第二天天不亮就起来接着点蜡烛学习。说起来,当时一根蜡烛得花1毛多钱,一天用掉一根蜡烛还是挺贵的。”

  张福林是刘伯明在依安县一中念高三时的班主任。他告诉记者,伯明上高中时是班级里最能吃苦的。虽然家与学校很远,可他从来没有迟到过。“从家里到学校20多里地的路程大概得用40多分钟。尤其到了冬天,骑到学校时,棉帽子和棉袄后面全挂满了霜,整个人就像‘雪人’一样,看了都让人心疼。”

  “他平时话不多,但好学好问,学习比较有方法,在班里学习成绩一直在前两名。”张福林非常肯定地说:“即使不考‘飞’,伯明也能考上大学。可以说,是他这种顽强的毅力、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孜孜不倦的求知欲,让他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孩子走上了‘航天路’。”

  自古以来,齐齐哈尔市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城市,抗击沙俄侵略的寿山将军、打响中国武装抗日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在全国叫响的马恒昌小组、殉职的养鹤姑娘徐秀娟……在齐齐哈尔市历史画卷上续写下了一页页辉煌。这种厚重的城市文化底蕴所凝聚的英雄情结,无形中也在影响着翟志刚、刘伯明的人生轨迹:生在英雄的城市,更要拥有远大的理想,要踏着英雄的步伐向前迈进。

学生学习刘伯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例文【六】

  “二哥考‘飞’的时候,家里人问他怎么考这个多苦啊,当个乡村教师不挺好的。二哥说,我的志向可不止于此,我要走得更远一些,学得更多一些。”虽然和哥哥刘伯明相差10岁,但妹妹刘玉芝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小时候二哥曾告诉她,他的理想是像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一样能登上月球。

  刘玉芝说,后来才知道,因为高中英语教材里曾有一篇月球的课文,里面提到了人类登月一事,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那句名言“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给二哥极大的震撼。二哥很向往蓝天,他说也要像阿姆斯特朗一样登上太空、登上月球。

  因为丹顶鹤在毗邻齐齐哈尔市区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缔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让齐市有了“鹤城”的美誉。从北疆到长沙、澳门,到翱翔于黄鹤楼,丹顶鹤让“鹤城”美名传遍九州,也为这个实力城市赢得了“中国魅力城市”称号。这座魅力城市不断演绎的独特英雄历程,与翟志刚、刘伯明从报考飞行员到真正成为一名飞行员、再成为航天员一样,都是一飞冲天、越飞越高。

学生学习刘伯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例文【七】

  当航天员刘伯明乘坐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时,他的哥哥刘伯真正在西瓜地里忙着秋收。听到弟弟平安归来的喜讯,刘伯真非常高兴,连忙对着镜头为他送上了祝福。

  自1998年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以来,刘伯明一直是哥哥刘伯真的骄傲,也是家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的骄傲。

  依安县甚至还有一个以刘伯明名字谐音命名的小区——博明家园,这个小区对面就是刘伯明曾经的母校,依安一中,30多年前,刘伯明就是从这里辍学开始打工的。

  为减轻家庭负担,他毅然辍学打工

  和千千万万因出身贫苦而不得不放弃学业的孩子一样,促使刘伯明做出辍学决定的理由也不外乎是贫困的家境和巨大的家庭压力。

  当年19岁的刘伯明就读于家乡依安县最好的高中,依安一中,在学校里,刘伯明有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外号——“小雪人”。

  同学们之所以叫刘伯明“小雪人”是因为每天早上他到学校的时候身上总是挂满冰霜,头发、眉毛、眼睫毛都被染上了白色,远远一看,就像一个小雪人一样。

  那时候刘伯明就读的班级有52名同学,其中51个都是住校生,唯一的一名走读生就是刘伯明。刘伯明的家住在距离依安一中20多里路程外的东升村,每天天还不亮的时候,他就得从家中出发,使劲蹬近两小时的自行车后才能到达学校。

  每逢寒冷天气,刘伯明呼出的热气总会在他脸上凝成白白的冰霜,同学们总戏称他为“小雪人”,面对这个含有些许轻视意味的外号,刘伯明总是一笑了之,从来不会放在心上,因为对刘伯明来说,能够骑自行车来上学就已经很幸福了。

  在刘伯明刚上高中的时候,由于家庭贫困,刘伯明住不起校,家里又没有自行车,所以他只能选择每天步行到学校。整整20多里的距离,刘伯明每次都得走上好几个小时,为了不耽误上课,他总是在凌晨3点多钟就出发。

  因为每天长途跋涉,刘伯明的脚上磨出了很多水泡,看着儿子被草鞋磨得不成样子的脚,父亲刘志生咬了咬牙,掏出一百多块钱来给刘伯明买了一辆二手的白山牌自行车。

  从此,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从东升村到依安一中的必经路上总会准时出现一个骑着破旧自行车的清瘦少年。

  在依安一中学习期间,刘伯明的各科成绩都很好,但在高三的时候,刘伯明还是选择了退学。

  “三年我都没见过刘伯明穿过新衣服,每天中午也都是从家带点馒头咸菜吃,他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最能吃苦的一个孩子。”多年以后,刘伯明的班主任张福林曾这样评价过他。

  刘伯明能吃苦,但他看不得家里人吃苦,刘家共有六个孩子,刘伯明排行老二,其中有五个都要上学,家中的经济来源只有父亲当乡村教师挣来的微薄的工资。

  看着整日吃不饱饭的弟弟妹妹和即将到适婚年龄的哥哥,刘伯明下定决心退学,要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贫困的家境。

  空军招飞,他轻松过关成为飞行员

  把学校里的所有课本都带回家后,刘伯明便开始在县城里四处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年龄小、学历低,这都是横在刘伯明找工作路上拦路虎,找了一圈工作无果后,刘伯明无奈选择了去附近的砖厂搬砖。

  在砖厂里,刘伯明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人生丧失了希望,他机械地将砖头一块块放到小推车上,运到目的地后再一块块卸下,就好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一样。最终,他还是没有办法放弃学业,回到了学校继续学习。

  就在他回到学校后没多久,空军就到依安县选拔飞行员了,得知这个消息后,刘伯明瞒着家人义无反顾地报了名。在高中时期,刘伯明就是曾“迈出人类一大步”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粉丝,在了解阿姆斯特朗的事迹后,刘伯明曾对妹妹发出感叹,“读书上大学不仅为了生活,人生总得有点理想。”

  刘伯明的理想产生在无数个星光璀璨的夜里。那时候乡村的星星总是格外的亮,每当夜幕降临,面朝黄土一整天的刘伯明总会独自躺在竹床上畅想,阿姆斯特朗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那些看似渺小的星星的真实面貌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刘伯明想上天看看。

  直到到了空军到省城举办飞行员选拔初试那一天,刘伯明才向父亲刘志生坦白自己报名参加了飞行员考试。几乎是在一瞬间,刘志明立即明白了儿子的“良苦用心”,当飞行员花费低,能为家里省一大笔费用,看着懂事的儿子,刘志生感到非常骄傲。

  刘伯明身体素质好,学习成绩也出色,在经过重重选拔后,他顺利通过了招飞考试,成为了一名飞行员。1985年秋天,刘伯明踏上了前往长春的火车,此次他的目的地是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在那里,他即将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

  临行前,刘伯明的父母和高中班主任张福林一起将他送到了车站,张福林叮嘱刘伯明到了部队一定要追求进步,“进步了就给我写信,退步了就不要给我来信了。”后来,张福林经常会收到刘伯明的来信。

  部队的训练强度很大,高空飞跃、花式转秋千、高空走钢丝等训练项目让很多跟刘伯明一起进部队的新生们吃不消,但刘伯明却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他是个在苦水里泡大的孩子,饥困交加的童年让他拥有了顽强的意志力和超乎常人的毅力。

  在学校众多的飞行学员中,刘伯明不是最聪明的那一个,但却是最努力的那一个。每次训练他都力求做到最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因此被教官称赞为“教科书式的飞行”,除此之外,刘伯明还坚持每天万米长跑,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1990年,也就是在他开始训练五年之后,刘伯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斗机飞行员,并于次年开始独立驾驶歼-8战斗机。

  在驾驶战斗机的这段时间,刘伯明没有松懈,反而更加努力地练习飞行技术,攻克驾驶飞行中的一个个重点难点。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刘伯明的努力都落在上级领导的眼里,1996年,刘伯明被推荐参加了航天员体检,并于两年后正式成为了中国第一批航天员。1998年1月15日,刘伯明和其他11位航天员一起去到了北京航天城报到。

  报到当天,面对航天城前飘扬的五星红旗,刘伯明庄严宣誓,要将祖国载人航天事业放在人生的第一位,而在那之后的20多年里,刘伯明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从两次“备份”到两次升空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初中生刘倩婷紧张地守在电视机前,看着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的画面。“轰——”,橘红色的烈焰喷涌而起,神舟七号正以惊人的速度升入太空,此次神舟七号飞船上搭载了三名飞行员,其中一名就是刘倩婷的爸爸——刘伯明。

  那是刘伯明成为航天员的第十个年头,也是他第一次进入太空。在之前的十年里,他曾两次错过升空的机会。

  第一次是神舟五号的首飞任务,2003年,由于表现出色,刘伯明顺利入选了神舟五号备选梯队,但在发射筹备期间,他却因不小心扭伤了脚而错失良机。

  就在养病期间,刘伯明又遭受了一个不小的打击,老家突然传来消息,称刘伯明的母亲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后,刘伯明火速请假回家奔丧,当看到母亲墓碑的那一幕,刘伯明悲恸大哭。

  在外飞行多年,刘伯明陪伴家人的时间那是少之又少,对自小疼爱他的母亲,他感到十分亏欠。回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后,刘伯明一度意志消沉,足足花了半年多时间才走出母亲去世的阴影,因此也失去了首飞的机会。

  等到神州六号发射时,刘伯明依旧没有得到升空的机会,而是入选了备份乘组,在地面上陪着他的两位队友顺利完成了任务。

  虽然两次都没有入选,但刘伯明丝毫没有气馁,他相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此后的训练、学习中,他更加用心,还整理了6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

  十年磨一剑,2008年,刘伯明终于如愿以偿升入了太空。9月28号,在完成了为期三天的航天飞行任务之后,刘伯明顺利返回了地球。下午6点20分,随着一阵电视中主持人兴奋地解说,“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刘伯明和其余两位航天员景海鹏、翟志刚一起走出了返回舱。

  在这次飞行中,刘伯明不仅实现了太空行走,还和景海鹏、翟志刚一起将中国国旗插在了月球上,他的脚步踏在了偶像阿姆斯特朗曾踏过的月球上,同时他实现了自己梦想,成为了一名和阿姆斯特朗一样伟大的航天员。

  在顺利完成神舟七号航天飞行任务后的第十三年,刘伯明再次得到了进入太空的机会,但相较于上次为期三天的任务期,这次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的在轨时间则长达三个月。

  按计划,在神州十二号任务期间,航天员会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最长时间长达6小时。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任务,刘伯明开始了高强度的训练,尽管已经有了充足的训练经历,但此次刘伯明还是感觉有些吃力,“每次训练完了之后都只想睡觉,困得连饭都吃不下。”

  但正是高强度的训练才保证了航天员们良好的工作状态,在太空站的三个月中,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圆满完成了所有任务,顺利返回了地球。

  在此次飞行中,刘伯明还用毛笔写下了“理想”两个大字,用来激励所有中小学生,同时他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理想的力量。

学生学习刘伯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例文【八】

  2021年6月23日,与我们天地通话,赞誉航天员是“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无数奋斗者、攀登者的代表”。我们牢记关怀重托,把事业举过头顶、把使命扛在肩上,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勇做不负新时代的奋斗者攀登者。

  强固矢志不渝、忠诚使命的坚定信念。载人航天举国关注、举世瞩目,既是国家战略任务,更是重大政治任务,要求航天员不仅技术过硬能飞天,更要政治过硬最忠诚。回想三次飞行经历,印象最深的是出征仪式上总指挥长下达“出发”命令那一刻。那一刻,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党和人民的重托,焕发出征战太空的无穷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不断提升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境界和本领,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以献身航天、筑梦太空为毕生追求,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自觉行动,时刻听从党的召唤、时刻接受党的挑选、时刻准备为国出征,让浩瀚太空见证无限忠诚。

  赓续勇担重任、勇攀高峰的革命精神。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中国航天的创业史、发展史,是几代航天人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铸就的。白手起家的第一代航天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大漠戈壁搭架立塔,靠的是革命精神;以“两弹一星”元勋等为代表的英模群体,把最美的年华甚至宝贵生命都献给了航天事业,诠释的也是革命精神。征战浩瀚太空,会面对超乎寻常的风险和挑战。全体航天员始终满怀大无畏的英雄豪情和血性胆气,投身高强度训练、高压力备战、高风险任务,为中国梦插上腾飞的翅膀。作为国家科技成果的集大成者,载人航天能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关键在于一代代航天人潜心科研攻关、勇攀科技高峰。我们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迎难而上闯新路、奋力拼搏创一流,利用太空实验室开展大规模、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科学试验和技术实验,推动空间科学、生命科学发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以一往无前的勇气、以一当十的锐气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科技强国。

  锤炼矢志不移、追求卓越的创新品格。载人航天处在世界高新科技领域最前沿,是一项极具开拓性创新性的伟大事业。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短短18年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独立掌握空间建站技术的国家。艰难登天路,创新能铸就。唯有创新才能为筑梦九天搭建天梯、攻破天险、跨越天障。我们要不断强化创新精神,努力把创新战略变为创新举措,把创新口号变为创新行动,大力发展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颠覆性技术。科学统筹创新资源,大力改善科研试验条件,大胆走开跨单位联合创新、跨军地协作创新、跨领域融合创新的路子,力争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保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务实作风。载人航天飞行科技含量高、程序流程复杂,每一个操作、每一个细节都直接关乎任务成败。只有做到“分秒不差、毫厘不失”,才能实现所有环节操作无差错、状态无失误。我们每名航天员都要进一步强化“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理念,保持严慎细实作风,以百分之百的精细确保百分之百的成功,不放过任何细小问题,不留下任何细微隐患,不疏忽任何细枝末节,对存在的疑点逐一求证,对出现的问题逐项归零。压实合力制胜责任,牢固树立使命责任荣誉共同体意识,坚持天地一体、乘组一心,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人人负责、处处尽责、事事有责,以“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集体智慧奋力夺取新征程上的更大胜利。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生学习刘伯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例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news/1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