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精选好文 > 关于学生学习五老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学生学习五老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2-02-26 15:38:51 | 移动端:关于学生学习五老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简称“五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发挥“五老”余热,在教育、引导、关爱、保护青少年方面发挥了独特优势,为培育“四有”接班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生学习五老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学生学习五老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一】

  通过学习体会如下:

  1、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3、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幅教书育人的重担。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

  其次,要热爱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会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爱不应该是挂在嘴上,也不应该是肤浅的凡事包办,而应该深入到思想落实在行动上。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我们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爱护下和教育下健康的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向优秀教师那样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献为荣。积极进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探索,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他人宽容一些,多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做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立足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学生学习五老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二】

  在深化“爱与责任”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集体学习了孟二冬、李振华、马祖光、王守奇、叶本翠、王生英、曾少平等十几位全国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使我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我深深地被他们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吸引着、感染着、震撼着,他们不愧是育人的模范、师德的楷模、我们的榜样。在他们身上,谱写了一曲曲爱岗敬业的时代最强音。

  “心中有爱”是他们共有的品质。他们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弯下腰来做实事、搞科研,以惊人的毅力,站在三尺讲台上传授智慧和科学知识。以优秀的人格魅力和崇高品质感染着一代代学子,影响着身边的我们。

  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安贫乐教,自愿到最需要的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老师放弃了进大城市工作生活的机会,扎根在山区讲台。他们安于清贫,乐于奉献。对自己,生活俭朴,精打细算;对他人,慷慨解囊,不求回报。

  他们关爱学生。说他们“爱生如子”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孩子,象李振华老师为了不耽误给学生辅导高考,让功课最好的儿子放弃了高考复习的机会,代他回乡尽孝。他们关心孩子胜过了孩子的父母。象李振华老师骑自行车,翻山越岭为学生拿饭、与男学生同吃同睡。留守孩子的“代理妈妈”钟之花老师的所作所为,岂是一个母亲轻易能做到的。而王生英老师用残疾之躯在大山深处如一枝傲雪凌霜的红梅,默默地绽放,她从以校为家到以家为校,谱写了一曲爱生胜子的赞歌。

  他们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以优秀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

  这些优秀教师,以扎实的师德表现为我们铸就了丰满的师德形象,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从这些优秀教师身上所散发出的撼人心魄的师德魅力,必将召唤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奋发进取,以忘我的精神献身教育。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做到: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无私的爱心、高度的责任感、人格的魅力和渊博的学识。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培养教育学生,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其次,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小事做好。为学、为人、为师,都要高度集中;平凡、平淡、平常,都要务实创新。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找一个理由为他喝彩,在平常的日子里、在平凡的小事中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鼓励与温暖。及时送给他一缕“爱的阳光”,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赞扬中快乐的成长。

  从优秀教师身上,我重新领悟了“人民教师”四个字的真正含义。“人民教师”就是一种责任,一种乐于奉献、勇于承担的精神,如同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向优秀教师学习,以热心对待事业,以爱心对待学生,以真心对待家长,以诚心对待同事,以虚心对待荣誉,做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教师。

关于学生学习五老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三】

  夜晚,华州区高塘镇街道一处小小的院落,柔黄的灯光透过窗户轻轻洒向后院,隐约可见伏案者的剪影。长久,长久,一个姿势,执著而又认真。这个人就是华州区高塘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讲学团团长张书经。

  每天晚上,不管多忙,张书经都会把一天的工作学习、所见所闻、感悟、体会记录在日记本,23年从未间断。退休之后到了高塘镇关工委工作,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起来,记日记就成了习惯,真真正正成了日日记,天天写。

  日记,最早记录在台历上,后来记录在大大小小的本子上,有塑料皮,有牛皮纸皮,有铜版纸皮,时间长了,有的纸质已发黄,可见时间之长,也可见时代的变迁,流行元素的不同。一两个月用一个本子,一年大约8个本子,共200多个本子,100多万字,其中2014年的一个本子就有15万字。

  打开日记本,钢笔书写,字迹工整,一笔一画,没有涂抹痕迹,可见其认真细心之程度。从中可以看出,张书经的作息时间,常常早上5点起床,晚上11点休息,每天记录一件事,或者四五件事。从中可以看到,张书经如一个上足发条的钟表,不停歇的转动。如他说:“忙得寻事干,找事干”,“发挥余热余光,夕阳更比朝阳红”。他在2009年3月13日的日记中写道:“我们的工作就是让晚霞映红青少年的心灵,就是要教育在校的、资助失学的、关心残疾的、培训回乡的、帮助失足的,使失学、失业、失足青少年健康成长。”

  有些同志开玩笑说:“你退休了比在岗还忙,下了台比台上还忙,不当官比当官还忙,真是个大忙人。”

  从日记中,来看看善于搞调研工作的张书经。

  2015年8月,在东阳初级中学和师生交流中,张书经发现家长对孩子教育中存在3个不良倾向:孩子在学校义务劳动打扫卫生,有的父亲问孩子,你这么干给报酬不给,不给报酬就不要干;有的孩子喝酒醉卧教室,老师打电话叫家长,家长正在打麻将,说等我把这场麻将打完了就来学校,家长来到学校后说,我娃没吃饭,要是吃了饭就不会醉成这样子;有个孩子经常吸烟,家长当着孩子及老师的面说,只要我娃考出好成绩,我就给娃买高档烟。

  面对这种现象,张书经用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家长,不要误导孩子;和孩子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老师说,家校一起共同教育孩子。

  张书经,爱记日记,也肯学习。

  每天,张书经不论上班时间还是在工作之余,都能抓紧学习,订阅的一些党报党刊,《陕西老年报》《陕西农村报》等认真学习。就这还不够,还经常去区图书馆学习充电,一坐就是大半天,学习着,记录着。

  他的学习笔记本,基本上是统一模式,左右翻页,封面是牛皮纸皮,上面印有“笔记本”三个字,写着起至时间。一般一两个月用一个本子,一年七八个本子,23年就是200多个本子,70多万字。

  笔记本上的内容,大多是摘录报刊杂志上的时政、政策,好文章、好篇段,新观点、新提法。

  打开2015年8月25日的笔记,摘录有:“在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会成立25周年,习总书记做了重要指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首先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五老’精神是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等内容,指导关工委工作的开展。

  翻开2017年6月1的笔记,让孩子要向英雄学习。“一个个少年英雄的名字,从未远去。说到底,敬仰英雄既因为英雄的言行、品格超越常人,更是人们追随效仿、挣脱‘小我’的愿景,这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与人心向善并行不悖。”

  善积累,勤思考,常总结,又长期生活在基层,工作在基层,在村、组,校、班的走访调研中,一篇篇精心构思的宣讲稿问世,一般每年两三篇,共60多篇,50多万字。同时还编写了20多首诗歌、30多首快板、10多首顺口溜,有的用在宣讲稿中,有的单独发给孩子们歌唱。

  编写的诗歌《“五爱”教育歌》,分为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爱他人、爱祖国5部分。其中爱祖国前两句是“升旗仪式多隆重,肃穆唱歌要立正。国旗先烈血染红,祖国牢记在心中。”朗朗上口,孩子易记易学又爱唱。

  编写的快板《家乡面貌大变化》,反映改革开放30年巨变。有衣、食、住、行、用、婚、情7个方面。说到衣,“过去衣服破烂,今日穿戴大变,新衣已很普遍,款式新颖常换”。以此为宣讲内容,教育孩子,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

  在走村入户中,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一篇篇有针对性有启发性的好文章见诸报端。有《正确处理关教工作中的六个问题》、《为老同志寻事干叫好》、《关注农村贫困儿童》等调研文章;有《家长别误导孩子》、《让孩子在阳光下成长》、《攀比之风要不得》、《_教育难密码,让孩子健康成长》、《救救孩子》等热点调查。

  生命不息,笔耕不止。关心下一代工作,已成为张书经老年生活的全部,用他的话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定要活到老干到老,为党的事业奉献余光余热。”

关于学生学习五老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四】

  今早,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常德市优秀教师武陵区工农小学校长谢英、安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陈红喜、湖南省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澧县银谷国际实验学校教师李远仿、石门县雁池乡中心学校教师王怀军、津市市翊武中学教师杨美慧、湖南省特级教师(“湖南省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汉寿一中教师马云等老师的先进事迹的视频.他们无私奉献、辛勤耕耘,把爱洒在教坛中,为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更增添了几分熠熠的光彩.他们立志于教育和科研事业务实敬业,不畏困难,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献身精神、他们做学问严谨务实、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教学生言传身教,厚以载德,他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甘为人梯,无怨无争地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他们对工作的负责、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使我深受感动同时也引起我无限的遐思,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人员,到底应该身处一个什么样的境地呢?我该演绎一个怎样的角色?怎样才对学生最好呢?是否像有一句话说的“教师是国家辛勤的园丁.”而我要做学生的“机器人”,在他们需要关爱的时候给他们关爱,在他们需要知识的时候给予他们知识,在他们任何需要我的时候立马出现?

  显然不是这样的,安乡特殊教育学校的陈洪喜说的一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是漫画《圣斗士》中一句话,伤疤——男子汉的勋章.人就是要在不断的磨练中才能得到成长,伤疤越深刻,成功越发显得耀眼.在这些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的启迪和鼓舞下,我将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一、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世界上所有的不幸,需要老师用爱去感化.”我们要像爱自己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健康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比如当学生身体不适时,我们要想亲人一样去关心他,嘘寒问暖.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活到老,学到老.”一句恒古不变的真理名言.时代在进步,创新对于老师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尽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就如树干,不仅哺育了一茬又一茬的花朵和果实,同时也充实壮大了自己.

  三、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学生

  懂得换位思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前的教学大部分都是老师喂一口,学生吃一口,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被淘汰了,教师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就像艘船,在一片汪洋的大海中,需要我们的指引才能到达彼岸的方向.学生又如小鸟,需要在一片自由的天空中翱翔,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爱人者,仁恒爱之”——我们是幸福的,我将在爱与被爱的暖流中默默无闻的奉献我的青春、把我满腔热血撒播给我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发光发热.

关于学生学习五老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五】

  近日,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代表党中央,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和关工委干部致以诚挚的问候。广大“五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富矿。党员干部要汲取“五老”力量,为自身成长“定向铸魂”,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力量。

  汲取“五老”至诚深厚的爱国力量,定“许党报国”之向,铸“明心立志”之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至诚报国,壮心不已。至诚至信的忠诚之心、执着深厚的爱国热忱是“五老”身上的鲜明标识,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也是一种融进血液的基因。在他们身上,爱国是具体的、可感的,是奋发的、实践的,是闪光的、生动的,落在他们担当的言行中,贯穿于他们以身许国的人生历程。为国家事业鞠躬尽瘁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用身体搅拌泥浆的铁人英雄王进喜,再到为革命胜利出生入死的国之脊梁张富清,感人的事迹和动人的精神无不铭刻着始终不渝的爱国之心。爱国的力量是伟大的,也是接力的、传承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将“五老”口中的故事、切身的感受和人生的经历作为“活教材”,转化为至诚报国的实际行动,在忆往昔中看今朝、听故事中树远志,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接下党和国家递交的“接力棒”。

  汲取“五老”负重行远的意志力量,定“艰苦奋斗”之向,铸“刚健不息”之魂。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五老”们都历经了时代不寻常的历练,也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们不畏艰难、自力更生的顽强意志为党员干部提供了榜样的引领力量。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在我们的耳畔响起,一帧帧励志的画面在我们的眼前呈现:山高水远无所惧、手举马灯过五岭的林伯渠,在科技强国道路上躬身向前的黄大年,为航天事业发展劈石筑路的钱学森……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信念如磐、意志似铁,惊涛骇浪中逐涛驱浪,风急雨啸中战风斗雨。“五老”是党员干部接续奋斗、勇往直前的领路人,党员干部要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涵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境界,锻造更强健的筋骨、更硬朗的肩膀,涵养“咬定青山不放松”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意志品质,心有天地宽、肩扛使命担、足有千钧力,发挥自身的优势所在和青春力量,让青春之花绽放坚韧不拔的绚丽光彩。

  凝聚“五老”奉献到老的人格力量,定“锤炼本领”之向,筑“为民服务”之魂。“五老”活到老学到老,学的是为民服务的本领,坚守的是为民奉献的初心。他们乐业更敬业、退休不退岗,饱经沧桑而初心仍在,尽尝风霜而本色不改,在一言一行和一点一滴的奉献中彰显勤恳务实、兢兢业业的人生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党员干部,“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五老”身上闪耀的人格光辉就是党员干部最好的学习范本,党员干部要乐做时代“活雷锋”,树立乐于奉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避免年轻气盛与心浮气躁,避免眼高手低和急于求成,对待学习如饥似渴、提质增效,对待实践潜心成长、增强脚力,在本领塑造和实践沃土中成长成才,锻造奉献群众、奉献社会的扎实本领,以强烈的使命担当立学修身、砥砺前行,以“手中本领”实现为民服务的心中梦想,铸造青春最美品格与最强力量,用青春与汗水为人民群众做实事,为人民幸福出力量,做奔涌不息的后浪。

  孔子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惑。”“五老”无疑是时代的“知者”“仁者”“勇者”,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掌灯者与领路人,引领着党员干部成为时代风潮的奋进者与搏击者,为自身成长“定向铸魂”。

关于学生学习五老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六】

  教师“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满腔热血,培育栋梁”,被人们誉为“红烛”,她照亮了教育事业,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教书育人作出了无私奉献。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县有1489名老教师离退休了(其中离休22人),这1400多支“红烛”,曾在我县城乡各个教育岗位上发过强烈的光亮,

  现在已染鬓霜,本应享受天颐之乐,但作为“五老”队伍中的老教师,在离退休之后,仍有一大部分老教师活跃在我县各个领域,如今还是“红烛”高照,继续发光。(一)在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领域

  我县有相当一部分老教师自觉参加“关爱”工作,特别是当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后,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许多老教师认真学习,拍手称快,认为这是一场及时春雨,灌溉幼苗。越溪乡的退休老教师张荣乾就迫不急待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他居住城区,但不辞辛劳到越溪乡协助中小学校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一月数次与小朋友谈理想、讲道德,除此之外还向中小学生进行“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安全宣讲,宣传道路安全,以及怎样预防雷击、火灾、游泳等意外事故的自我防护。在职教师说,老教师给学生系上“武装(思想)带”与“安全带”。

  桑洲镇退休老教师夏方丁、章思滚等积极参与桑洲镇老干部宣讲团,这个宣讲团名扬省市,老教师是宣讲团的骨干力量,编写宣讲文稿、印发宣传资料、组织各校师生听讲等等,2014年以宣讲《若干意见》为重头戏,在桑洲镇各村各校已家喻户晓。

  强蛟镇退休教师王成恕,学习了《若干意见》后,深感对青少年加强民族精神、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教育必须引起重视。王老师认为当前学校还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枷锁,放松道德教育,忽视了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教育。王成恕老师担任了强蛟镇中学与中心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他积极协助学校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举办了“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优良传统”的讲座,讲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及近代革命斗争史,向学校建议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唱一首歌颂民族精神的好歌,读一本颂扬民族精神的好书,做一件继承优良传统的好事,使学校将这一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王成恕老师不但在当地开展教育活动,而且不顾盛夏酷暑,应县关工委与园丁社区之邀,专程进城,为园丁社区未成年人暑期活动班义务讲课,王老师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讲述了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的政治课,深受社区青少年的欢迎。

  县教师进修学校离休教师龚怀源1991年9月办好离休手续后,即到县关心下一代协会(县关工委前身)工作,在县关工委担任办公室工作,在这十三年中,他为我县青少年健康成长倾注了满腔心血。为了呼吁全社会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他撰写整理了各种文稿百余篇,他编写的各种内容的宣讲稿供宣讲团成员宣讲百余场,约近三万人次的青少年接受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他还十分重视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曾多次随县关工委负责同志去杭州、宁波等地的少管所,对宁海籍失足青少年进行面对面帮教,回来后又写了百余封规劝信,寄往大墙内,勉励他们改过自新;对回归社会的失足青少年来访,总是热情接待他们,跟他们交朋友,鼓励他们重新撑起生活的风帆。

  黄坛中学退休老师胡开法,为了使青少年了解历史、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他戴着老花镜撰写了黄坛古镇始末:《腥风血雨五十天》一文,曾刊载《今日宁海》与县退协的《夕阳》,供广大青少年阅读。自己亲身到黄坛中学、黄坛镇中心小学向千余名中小学生宣讲,使黄坛镇青少年了解1941年4月至1945年6月日军、伪军在黄坛的暴行,不忘国耻,教育青少年爱憎分明。

  观澜小学退休老教师薛国路,退休之后为该校义务讲师,他经常向学生宣讲道德品质、法制等教育,为了使学生爱听、效果好,他常深入学生了解思想现状,做到有的放矢,贴近生活,用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述,深受师生的欢迎。薛国路老师曾向五年级4个班近二百名学生,讲述了自己在1949年就读宁波三一中学时亲身经历的故事,今昔对比,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发奋学习,立志成材。

  一市镇的退休老教师叶可欢、顾训育、应可欢、王家祥、褚宗汉等组成讲师团,分别在镇内各中小学校巡回宣讲“解放宁海的战斗历程”,宣讲中国近代史,宣讲理想信念,宣讲革命传统。老教师宣讲形象生动,使青少年听得津津有味,报以阵阵掌声。老教师们在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又在鸣锣开道,深得师生欢迎。

  许多老教师还关爱贫困学生,如张荣乾老师结对帮困二位女小学生,杨象富老师出资1000元帮助贫困学生,成为青少年的贴心人。

  (二)在著书立说、为青少年提供宝贵的精神食粮领域

  老教师离退之后,他们能集中主要精力和时间,坐下来著书立说。具有48年教龄的中学特级教师杨象富从宁海中学退休后,著书立说,前后已出版了《名师帮你学数学》、《读题与做题》等48本教学著作,这些

关于学生学习五老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七】

  在华州区高塘镇13所中小学校,总能看到张书经坚强的身影,总能听到张书经铿锵的声音,一场场宣讲,一次次报告,一年又一年,坚持了__f年。

  宣讲长征精神、荣辱观、十七大及十八大精神、我的中国梦。

  宣讲抗震救灾、奥运会、五爱、三爱一守三节、孝亲敬老、家风家教与修养。

  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5题问答、争当知党爱党听党话跟党走的好少年、当好优良家风传承人等。

  高塘镇初级中学政教办主任,九年级班主任马强说:“我是听着张书记的报告长大的,在高塘,人们不一定认识高塘镇的书记,但一定认识张书经。”

  高塘人眼中的张书经是:待人随和,做事认真。天热了,白衬衫,蓝裤子;天冷了是蓝帽子、蓝休闲服,蓝裤子。总是骑着自行车,前头挂个公文包。

  自行车从加重型到轻便型,换了5辆,骑了多少路,连张书经自己也记不清,总之从早到黑跑个不停。

  黄家村小学,是高塘镇最远的学校,离高塘镇40多公里,离洛南县洛源村10多公里。每次,张书经从高塘镇去黄家村工作时,先骑行10多公里,把自行车放在当地群众家里,再步行翻越秦岭。从岭北到岭南,树木茂密,杂草丛生,找不到小路,不时被石块绊倒、水泥滑倒,爬起来,又高一脚低一脚地摸索着向前走。单程得6个多小时,只能是第一天去,第二天宣讲。黄家村小学的校长黄耀来说:“张书记每年至少到学校来一次,年年都来。张书记不光到这个村工作 ,每来后都要到学校了解情况,和老师们谈心,向同学们作报告。还为黄家村用电一事与商洛供电局多次联系,得到大力支持,很短时间内解决了用电一事,使山村小学用上了电。”

  还有多少次,下雨了,挽起裤腿子,继续前行;还有多少次,泥糊得自行车推不动,路边找根树枝捅一捅,骑一骑;还有多少次,风雪扑面,迎风难行,但说好的时间,一定得赶到。年复一年,高塘的山山水水留下了张书经的足迹,高塘的师们生期盼着张书经再为他们送去丰盛的思想道德教育大餐。

  张书经的宣讲,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师生爱听。张书经说:“要拿现实生活搜集的事例给娃娃讲,娃娃才爱听。”张书经总结自己的宣讲风格是:“四个善于”。

  善于用典型事例震撼青少年的心灵。汶川地震第3天,张书经用抗震救灾“小英雄”的事迹教育学生,许多同学边听边流泪,当场表决心、献爱心,掀起向灾区捐款活动。

  善于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深刻道理。“一碗米蒸成米饭两元钱,包成四五个粽子就是五六元,酿成酒又是一二十元。”在讲价值观时,张书经引用“一碗米”不断增值来引导学生不断提高人生价值,一个人要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要通过不断努力来“加工”并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拓展自己的价值空间,讲明白只有付出努力,自己的价值才会越来越高,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生的正能量,也才能让自己出彩,最终干出一番事业来。

  善于用身边事、身边人说明事理。宣讲改革开放30年,张书经编写歌词、快板、顺口溜等,形象地反映翻天覆地的变化:“想当初,路又远、水又深,手扳辘轳骂媒人;媒人媒人你没良心,逼我嫁到缺水村;看如今,做饭用电炉,吃水开龙头,清水哗哗流,心里喜洋洋,婚嫁不再愁,永在这里留。”

  善于用自身体会,循循引导青少年。在宣讲《中国梦?6?1我的梦》时,张书经说:“解放初,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概念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我们唱着‘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的歌,强调要艰苦奋斗。”讲到这儿话锋一转,直奔主题,进一步引导青少年,“今天我们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也必须像老一辈那样,做到‘梦在心中,路在脚下,努力拼搏’。”引起师生阵阵掌声。

  大家还有一个共识,张书经的宣讲富有激情,具有感染力。其实,这就是实力,这实力来自长期的积累,知识的沉淀,生活的阅历,信息的汇集。更是一种责任感,一种使命感,一种真情的注入,一种无私的奉献。

  在宣讲孝亲敬老时,张书经把古典秦腔剧《三娘教子》中歌词“自古道养儿一尺五寸真正难,日日夜夜受熬煎;无有奶乳用粥灌,可怜儿一尿一大滩;左边尿湿右边换,右边尿湿换左边;左右两边齐尿遍,抱在娘怀娘来暖……”讲给同学们听,感动得不少学生流下了热泪。

  高塘中学的学生郭素萍,娇生惯养,样样事都得靠父母,听了报告后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一下子懂事了。每天下午放学,步行一公里多回家,做饭、蒸馍、熬药,照料生病的母亲。一天,村里来人收土鸡蛋,郭素萍婉言谢绝:“我妈有病,我把鸡蛋留给我妈补身子。”郭素萍心里明白,母亲的病花了很多钱,父亲为了母亲和她在外打工,“我再也不使性子耍脾气了,我要好好侍候我妈,我要报答我妈的养育恩情。”村上人都夸郭素萍变化快,是个孝顺女子。

  在宣讲当好优良家风传承人时,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讲到《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再讲到唐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告诉学生,家长的苦心,父母的耕作之苦,教育学生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涧峪口中心小学的学生盛帅听了报告后,舍不得吃鸡蛋,悄悄装回家给奶奶吃。更多的学生,吃多少买多少,不再随意扔馍倒稀饭。

  张书经有独道的讲法,学校也有配合宣讲的拿法,每次张书经讲完后,学校就会组织学生班会讨论,然后写听后感、写体会。北村小学六一班的班主任杜鑫莉说,她听了张爷爷9次报告,不说远的,就说今年听了当好优良家风传承人报告后,她班的刘晓东同学不但学习成绩快速提高,而且主动提水倒垃圾,帮助同学。

  一场宣讲,教育一批孩子;一场报告,启迪一次心灵。__年来,听众涉及广大师生、机关干部、农村青少年,累计作宣讲报告200多场次,受教育10万多人次。

关于学生学习五老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八】

  秦岭北麓,华州境内,树木茂盛,山青水秀,这里便是渭华起义的发源地——高塘镇。

  1935年,桂花飘香的季节,张书经出生在高塘镇的一户穷苦人家。家里6个孩子,张书经是老大。山沟沟,靠天吃饭,地又薄,一亩地只能打几十斤粮食,远远不够家用,父亲只好外出打零工、打胡基、担木炭,挣些小钱,母亲在家省吃俭用,粗米淡饭维系家中生活。

  13岁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困,难以度日,父母托人让张书经去华州城里一家裁缝铺学缝纫,没想到五个月后,裁缝铺倒闭关门,张书经失业回家。

  14岁的时候,父母又找熟人,让张书经去高塘镇北村的启文女校做工友,就是侍候老师,干着上下课打铃的事。白天,张书经提着马蹄钟打铃后,跟着老师进教室,老师讲课,他就用心旁听。晚上,当老师休息后,张书经点上煤油灯,一个人在教室里学习。

  冬天,寒风嗖嗖,张书经忘情地学习着,身上的衣服又单又薄,手脚冻得又红又肿。校长白春花看到这一情景,不声不响,为张书经赶制了一件粗布大衣。穿上校长白春花一针一线缝制的新衣服,张书经感动得流下了热泪。校长白春花拍着张书经瘦小的肩膀鼓励道:“好好学习,你的成绩不错。”简短的话语,和蔼的笑容,温暖着张书经的心,鼓励着张书经继续前行。张书经哽咽着说:“白老师,我一定不辜负您的希望,下功夫学习,报答您的关心。”高塘启文女校是当时高塘塬区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每逢五、九集会,白雪亭等地下党员利用集会时间进行学习、联络活动。校长白春花的父亲白雪亭就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秘密联络点的负责人。

  在革命的环境中,红色的种子在张书经心中播撒、发芽。张书经暗暗对自己说:“党啊,我衷心地感恩您,我要努力学习,回报您!”

  两年之后,经校长白春花推荐,品学兼优的张书经来到高塘中学读初中。靠着助学金,张书经步行从家里到学校5公里,3天背一次馍。冬天,玉米馍冻得硬邦邦的,他在灶上舀一碗开水,泡着吃。夏天,馍很快就发霉了,在馍布袋上一擦,将就着吃。

  靠着顽强的毅力,3年学习期满,勤奋上进的张书经考入渭南师范学校。由于学习优秀,表现突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天,对张书经来说是崭新的一天,他满怀激情而又信心坚定地对自己说,“旧社会使我失学,新社会让我复学,成了共产党员,我将会把我的青春年华,把我的聪明才智,把我的全部生命奉献给中国共产党。”

  同年,张书经被保送到陕西师范学院上大学,并担任团支部书记。他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做标杆,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职守。

  1957年,23岁的张书经以优异的成绩被择优提前分配,他主动要求去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学校让他去榆林,作为带队的学生队长,他带着30多名同学搭乘大卡车去报到。路上,有五六个榆林的女同学哭哭啼啼,说那个地方太荒凉,不想回去。他做思想工作,“我们都去建设你们陕北,让荒芜变成美丽”。到了榆林,组织又分配他去子洲县周家崄中学任教。他坐着驴拉的架子车,来到这个穷乡僻壤的初级中学任教。在校期间,因他喜爱写作,3年后,被调到子洲县广播站,后又调到宣传部任副部长,革委会政工组副组长、宣传组组长,这一干又是14年。

  这时,组织又找张书经谈话,让他去榆林地委宣传部工作。也在这时,爷爷病重,母亲患病,孩子生病,一封家书接着一封家书从渭南华县(今华州区)飞往榆林子洲,张书经的心纠结得不行。一方是调动,一方是家况,张书经无奈而又无力地对组织说,“我请求回渭南”。

  1974年,张书经回到了阔别17年的渭南,来到华县广播站做站长,后来又抽调到落实政策办公室、选举办公室工作。

  1981年,根据组织安排,张书经被调到高塘公社任副主任、主任,镇长、书记,直至1995年退休。

  刚一退休,还没有停歇,张书经受友人之邀,受聘于西安市公安碑林分局柏树林派出所,搞宣传工作;后又到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当班主任。

  2004年,华县高塘镇关工委讲学团成立。张书经毅然辞去西安的高薪应聘,回到高塘镇搞关工委工作,担任常务副主任,讲学团团长。

  有人问张书经,为什么放弃西安的高收入,甘愿回到高塘镇义务为青少年作思想教育工作?

  张书经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年少时他的校长曾帮助过他,鼓励他做一个有用的人,是党救了他,他才有今天的好生活。二是在西安碑林分局柏树林派出所工作期间,有一位学生家长来报案,孩子因和母亲发生争执,跳楼自杀。这让他感觉到现在的孩子太脆弱,没有抗压能力。三是放假期间回到高塘镇,他看到街道上有人晒了一大席馍,问后得知,是从学校拾来的,学生扔馍现象很普遍,每天在学校都能拾一大笼,浪费很大,非常可惜。这些,让他深深地意识到,思想道德教育得从娃娃抓起。

  从退休到做讲学团团长10年,再到现在13年。两个阶段23年,张书经骑着自行车,跑遍了高塘镇13所学校24个村子,义务为青少年服务。张书经坚定不移地说:“为家乡服务、为青少年服务,只有进行时,永远在路上。”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学生学习五老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news/15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