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精选好文 > 《国家宝藏》个人观后心得8篇2022

《国家宝藏》个人观后心得8篇2022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2-01-03 12:12:44 | 移动端:《国家宝藏》个人观后心得8篇2022
  纵横东西千万里,悠悠上下五千年。文明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潜移默化、不断积淀、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宝藏》个人观后心得8篇2022”,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国家宝藏》个人观后心得8篇2022【一】

  最近,《国家宝藏》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文物,真的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了。

  《国家宝藏》堪称综艺节目的教科书,足以秒杀一切明星真人秀!节目打破以往文物节目中的枯燥乏味,以归纳史书人物和情景还原的方法去展示国家宝藏。新潮的方法,让大家理解中华文化;创新的表达方式,带来了不同凡响的影响力。

  《国家宝藏》节目的热播,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强大吸引力,也真正体会到了国人日益增长的文化自信。在我看来,节目真正做到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国家文物、民族文化并没有太多的实感,但当我们走进一段历史,了解一个个文物背后的故事时,总能感受到国宝之美和历史之厚重。我觉得,我们很需要这样有历史厚度的节目来滋养,来告诉我们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我非常喜欢这个节目。第一次感觉能在电视节目中这么直观的接触中国历史,接触中国文化,我感觉特别的新奇。其中的《千里江山图》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到博物馆里好好地参观一下这些国宝,这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重视自己的民族精神并以优秀文化传统来培育自己的人民尤其是青年人,就是强化民族团结、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历史一再证明,一个文化认同感强的民族,往往能够抵御外来侵略,保持民族和国家团结,不容易被外来势力所分裂!

《国家宝藏》个人观后心得8篇2022【二】

  最近,一部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瞬间刷屏。新颖的原创模式,豪华的嘉宾阵容,用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众人纷纷为其打CALL。节目不但有高颜值,还非常有内涵,且知识性特别强,有人总结这个节目是话剧版《我在故宫修文物》,文物版《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期节目主打故宫博物院推荐的三件国宝:千里江山图、各种彩釉大瓶和石鼓。每一件国宝都是那样的引人眼球,背后又有那么多曲折的故事。在请来的国宝守护人的讲述下,让我们既了解了国宝的知识,又看到基于历史合理虚构的国宝故事。有的故事风趣幽默,有的故事发人深省,除了那些明星国宝守护人,还有耗时四个月复制千里江山图的美院教授,有不怕繁琐,不畏艰辛的国画颜料制作人,有如数家珍的故宫博物院志愿者,有世代守护国宝的守护者。

  从千里江山图我看到了专注,认真细致对待每一个细节。临摹绘画工艺就有五项,层层叠加,细心涂染,才能达到如此精美效果。而颜料的制作更是让人惊叹,原来珍稀的宝石如绿松石、孔雀石、千年贝母化石,是拿来做颜料的,还必须要顶级的才可以,制作工艺更是耗时耗力。也正是这样,才能历经千年,而不褪色。

  从各种彩釉大瓶中我看到了创新。集各朝各代十七种名贵釉彩于一身,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集历代大成于一体,群英荟萃,是清代高超制瓷技术的代表作品。一反当时素雅,简单的观念,这就是一种创新。而烧制这件瓷器成功的概率仅有0.23%,由此可见x工匠的专注与耐心。志愿者如数家珍的解说,不也是一种专注与敬业吗?

  从石鼓中我看到了传承。石鼓共有十面,因石制型似鼓而得名,上面一共有600多个大篆,也被称为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中国方言众多,正是当年秦始皇的书同文使各民族,各个地方都能顺利沟通,让中国文化、文明得以传承。而守护者不仅世代守护着故宫的文物,年近七十的他还在故宫做着守护故宫文物的工作,1860000件文物就是被他用了七年的时间一件一件数出来的,不光是简单数数,还要登记诸多信息,这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而完成这件工程的信念来自于前世的传承,今生的守护,文化传承的责任。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生生不息,流传千古。

  这责任、传承、敬业、专注、创新,不正是我们正在提倡的工匠精神吗?只有拥有这种工匠精神,才能创造出国之瑰宝。同样,只要我们秉承着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光谷机电的一名料账员,我的工作就是负责公司自制成品与半成品入库和外购物料入库账务的处理以及不合格品移库账务处理,在工作中做到准确及时录入单据,保证相关数据的及时性,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还要有创新意识,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将这些运用到每天的工作中,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就是我对于这种精神的最好理解和诠释。

《国家宝藏》个人观后心得8篇2022【三】

  央视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很正,很有含金量。很高兴很激动看到综艺节目的文化属性越来强了!真好看。

  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很需要有人把文物,文化演活了给我们看,烹熟了给我们吃。如果不是这样一档节目,很多人是意识不到自己的文化饥渴和精神干燥吧。反正我觉得如降甘霖,非常好,央视邀请到的嘉宾,故宫博物院的志愿者们也都是非常专业和热爱文化工作的一些人,他们是当代的匠心代表,是真正用热爱,执着和梦想在活的人。

  文化的东西,需要这样一群真正热爱它的人守护,因为文化,历史很脆弱,又很重要,需要最温柔的爱来呵护。尤其是讲千里江山图时,那个现场磨颜料的老先生,感觉很奇妙的缘分,好像这辈子可能就这一次能和这些永远不会与自己的生活产生交集的人相遇了,而许多人的一生也根本意识不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之外,有人在做这样一件与文化有关,看似微小但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我觉得肃然起敬,很多人的工作,很有意义,却不为人知,我们大众其实需要参与和关注,给这些人一个舞台,让这些高冷的文化精粹走向大众,被看见和理解,被延续和传承。很感动,老先生现场示范做的一切,觉得很有意义很值得敬佩。他让我们知道古人是在用多么极致的精神在做一件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绝不仅仅是大宋的航拍中国这一层意义,更是中国画,颜料的登峰造极,这是封建时代才可能产生的一件瑰宝,这是只能在皇权鼎盛时期才能做到的一件事,今人想要做这种事财力,物力,审美,都不可能。听解说的时候,觉得王希孟如果真的是消失在大牢,而不是被处死该多好。天才,仅有一件传世杰作。为节目的小剧场打call,很好看,看到宋徽宗和蔡京的一天从互相拍马屁开始,觉得特逗,好萌,蔡京不论怎样弄权,之所以能做到这么高的位置,绝对跟他对艺术的赤诚分不开,他再怎么看不上王希孟这个小孩,但面对足够优秀的作品,还是会禁不住赞叹,这才是他跟宋徽宗灵魂上的最高契合点,对艺术的共同追求,热爱。从某个角度说,宋徽宗,大概是用艺术上的知己,人品上的小人在做宰相,就算他心里江山再大,也大不过艺术,所以他是投错了胎,用错了人。他的本质是艺术家,他的硬件和软件的悖逆的,他的灵魂是艺术家,他的身体生在了皇家,好像花朵的灵魂,却有大树的枝干,注定是脆弱,被摧残的。

  以前也不理解乾隆,不喜欢乾隆,和许多文化人对他的评论一样鄙视他,看完节目忽然觉得乾隆很单纯,很可爱,他的审美可能很不主流,但是他的心很赤诚,瓷母瓶的工艺价值大于审美,真正的艺术并不仅仅是以美打动人的,真也很重要,记录也很重要。瓷母,就是一种对传统工艺的集大成,美不美不重要,它就像一个活的釉彩工艺秘笈,记录着中国陶瓷文化的工艺巅峰,展示着那个时代的骄傲。要感谢乾隆的炫技,把这么珍贵的工艺作品保留下来了。

  另外,出于对乾隆的好奇,发现他真的很招黑,很孤独地在坚持自己的审美,感觉好想抱抱他,他的乾隆红很美!他就像乾隆红,是一朵彻底的男版红玫瑰!活的热闹,绚丽,美得喧嚣!谁说这样就不好呢?我不觉得乾隆审美很好(我觉得他的乾隆红很好,但有时候会审美会偏移?还不太了解,不能妄断!也许他的蝴蝶结审美是一种未成熟的蹊径,也许他的灵魂里住了一个现代人,西方人?),但是乾隆的心态很赤诚,很感动,虽然蝴蝶结,条纹瓶很像是像现代人仿古的拙作赝品,不好看,只能说明他审美不好。甚至,可能也不能说他审美不好,毕竟乾隆红又很出彩!只能说他审美很大胆,发挥正常时很棒,发挥不好会偏。

  感谢《国家宝藏》这个节目,很棒,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把高冷的文物介绍给大众,让许多人看到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我们这个时代很需要这样的节目。

《国家宝藏》个人观后心得8篇2022【四】

  12月3日起,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登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和综合频道。九大博物馆(院)的镇馆之宝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历史记忆、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彰显的大国气象,都浓缩在每期的90分钟里。以古人之规矩,开时代之生面,《国家宝藏》用时尚打开传统,“让文物活起来”。

  “纪录式综艺”让国宝开口说话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数据显示,尽管我国文博资源丰富,使用率却不算高,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而在欧美国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进博物馆三到五次。一方面,日益浮躁的社会心态让人难以沉浸其中感受文物魅力;另一方面,陈旧呆板的展陈方式和深奥晦涩的讲解让人难以心生亲近。如何打开博物馆里的“奇妙”,让它真正“鲜活”起来、“亲和”起来,《国家宝藏》正是借助电视综艺这一全民引领级别的传播载体,进行一种破题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国家宝藏》由央视和故宫联手,x博物馆、x博物院、x省博物馆、x博物院、x历史博物馆、x省博物馆、x省博物馆、x省博物馆等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领域进行深入挖掘。节目形态定义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属于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它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不难看出,《国家宝藏》试图通过一系列努力,打破文物的“静”,带来生动、流动和撼动。

  《国家宝藏》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九大博物馆每家推荐三件国宝,节目展示后交由公众甄选,最终每家选出一件;第二阶段,以《国家宝藏》为题举办一场盛大特展,展品即为甄选出的9件国宝。

  文化遗产崭新的打开方式

  “我们这个节目有多年轻?也就上下五千年。”《国家宝藏》001号讲解员张国立开场的这句话,打动了很多人。电视屏幕上,继“诗词热”和“朗读热”之后,蜂拥而至的文化综艺节目出现了严重的雷同趋势。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浩瀚如银河,璀璨如繁星,如此极大丰富的文化宝藏,为内容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今盛行的诗词歌赋和阅读赏析终究没有跳出“文学样态”,或许这正是《国家宝藏》立意的高远和深邃之处。

  “前世传奇”通过舞台戏剧的方式完成的微型历史剧表演,演绎一段基于大量史料合理联想的故事,让观众可以在生动活泼的感受中,触摸一件件国宝的历史温度。无论是《千里江山图》与宋徽宗、各种釉彩大瓶与乾隆,还是石鼓与司马池父子,节目都以戏剧表演的方式娓娓讲述,生动可感,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在“今生故事”部分,节目多角度选取和国宝产生当下命运关联的现代人物,讲述一个个关于“守护”的故事。这种“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对应对接的表达方式,正是创作者在传承中的手法创新。张国立担任001号讲解员,负责串联整个的讲解任务。九大博物馆馆长坐镇,适时点评、补强文物信息,将一件文物穿越历史的故事讲得可感可亲、有理有据。那些平日里在博物馆玻璃柜里安放着的静物,在《国家宝藏》的舞台上却充满活力,成了有生命、有温度、有故事、有性格的存在,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让国宝活起来”。

  作为承载信息极大丰富的民族基因宝库,文物并非扁平的、冰冷的物件,其所涉及的学科门类堪称包罗万象。它们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仅可以让我们触摸到那些或神采飞扬,或荡气回肠,或屈辱苦难的记忆,而且可以让今人回溯过去、找到认识自我的坐标;不仅蕴含有博大精深的智慧、巧夺天工的技艺,而且有领先世界的成就。这是一个厚重而广博的领域,也就注定了节目的格局更加宏大,视野也更为开阔。

  从历史中寻找文化自信

  同一件文物,用不同的方式来讲,传播的效果差异很大。身处互联网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作为电视产品,历史文化类栏目不能是阳春白雪的学术派,而应放下身段。《国家宝藏》力求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具有艺术观赏性的设计来为观众展出“国宝”,并对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历史进行充分解读。让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就像主题曲唱的:“一眼千年,沉默也胜万语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这光明似箭。”

  《国家宝藏》从一开始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努力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这一追求,从第一期节目即可窥见一斑。首期展现了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三件文物,每一件都有一段“前世传奇”与一个“今生故事”,还有跟它一起血脉相依的守护人。这一切,都能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这些文物历经风雨而来,每一个都是饱满的生命、岁月的传奇。

  文物不是尘封的古董,《国家宝藏》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眼千年”中日日流淌、从未褪色的文化自信。这档雅俗共赏的文化节目,是续接历史、让昨天与今天生动对话的过程,是把历史辉煌与当代文明融合的过程,是让国宝级文物从冰冷的橱窗里“走”出来,让人感知其澎湃生命力的过程。这样的节目,也是让博物馆里的宝藏真正生发其独特价值,引发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骄傲自豪的过程。如此格局开阔、气势磅礴的节目,值得我们继续期待。

《国家宝藏》个人观后心得8篇2022【五】

  12月17日晚,央视《国家宝藏》播出x博物院专题。x博物院三大镇院之宝贾湖骨笛、云纹铜禁、妇好鸮尊惊艳亮相,蔡国庆父子、雷佳音、刘涛分别担当护宝人,演绎国宝前世传奇。

  其中,雷佳音演技爆棚,得到网友广泛赞誉。

  但是,真正引起网友共鸣的是云纹铜禁的今生故事。这个强国梦故事让张国立和雷佳音也为之震撼。

  为何20xx多年前的“云纹铜禁”和强国梦产生关联?中国航发高级工程师吴庆辉作为这件国宝的今生故事讲述人给出了答案: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铸造的神秘基因就藏在云纹铜禁中。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所使用的熔模铸造,就是向中国古老的失蜡法学来的。

  他说:“中国现在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完全是我们自己的,中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四个能够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之一。”

  这些话燃爆全场,自豪感油然而生,网友也纷纷评论:太震撼!

  《国家宝藏》述说国宝历史、传承中华文化。为了更好的了解和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需要我们掌握扎实、丰富的知识。

《国家宝藏》个人观后心得8篇2022【六】

  《国家宝藏》从一开始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努力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这一追求,从第一期节目即可窥见一斑。首期展现了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三件文物,每一件都有一段“前世传奇”与一个“今生故事”,还有跟它一起血脉相依的守护人。这一切,都能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这些文物历经风雨而来,每一个都是饱满的生命、岁月的传奇。

  文物不是尘封的古董,《国家宝藏》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眼千年”中日日流淌、从未褪色的文化自信。这档雅俗共赏的文化节目,是续接历史、让昨天与今天生动对话的过程,是把历史辉煌与当代文明融合的过程,是让国宝级文物从冰冷的橱窗里“走”出来,让人感知其澎湃生命力的过程。这样的节目,也是让博物馆里的宝藏真正生发其独特价值,引发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骄傲自豪的过程。如此格局开阔、气势磅礴的节目,值得我们继续期待。

《国家宝藏》个人观后心得8篇2022【七】

  《国家宝藏》是“大型文博探索节目”,是一种全新的原创模式,即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属于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

  首先,《国家宝藏》用年轻人的语言和他们沟通

  在播出之后,很意外地在B站上火了,全集播放量为30万+,还有4万密集弹幕。要知道,B站上的用户大多都是95后、90后的年轻人,其中90%的用户是25岁以下。这样一个文博体裁的节目却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央视节目的年轻化,《国家宝藏》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和年轻人沟通,用年轻人关注的点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第二,《国家宝藏》用话题性引发热度

  节目播出后,热门话题也没有断过。第一期结束,#乾隆农家乐审美#又被玩坏了。

  在《国家宝藏》节目中,对于乾隆农家乐审美的调侃更是直接被演绎到了真人秀中,这可算是正宗的官方“吐槽”,直接戳中广大年轻受众的点,在网上又掀起了一波热度。而《国家宝藏》也通过这个引发网友共鸣的点,告诉了大家乾隆迷之审美背后的原因,现场科普道,“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而且它的烧制技艺可以说世间仅此一个。

  第三,《国家宝藏》用历史和文化引发共鸣

  在《国家宝藏》之前,《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和电影就已经引发了不小的热度,而此次《国家宝藏》更是让中国的年轻人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热爱达到了另一个顶峰。其实,现在年轻人的民族自豪感一定也不比老一辈少,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更是增加了年轻人对国家的自信心。

  《国家宝藏》正是想借此机会来引发年轻人对于国家自豪感的共鸣,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能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通过看《国家宝藏》切切实实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匠人精神,不是套话!真的看着看着就跪了!真正的磅礴大气!《国家宝藏》真的做到了,让我们觉得自己和自己身上流淌的古老血液一起沸腾,涣然新生。我才发现语言是如此的匮乏,除了说很好看,太好看了,竟然一时间想不出什么其他的`言语来形容。慢慢安静下来,细细品味。感觉到用演绎前世故事的形式真的让国宝活起来了,尤其是看那个千里江山图…太能激发民族自豪感了!

  没有娱乐圈的乌烟瘴气,没有当红小生小花的辣眼刷屏,透过《国家宝藏》,我们仿佛置身于多年前的净土,仿佛在与先人对话,一切都是鲜活的,一切都是有生命力的,正如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张国立说的,我们是一个年轻的民族!有多年轻?也就上下五千年!

《国家宝藏》个人观后心得8篇2022【八】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孙x先生的一句诗,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从大禹建立夏朝开始,我国历史序幕拉开,中间经历了无数王朝更迭。时代变迁,一转眼,我国最后一个王朝清灭亡,封建社会自此烟消云散,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如今,我们想探索历史的奥秘、古人的智慧,只能从一件件珍稀的文物中探寻些许。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国家宝藏》。其间的内容很快让我着迷。这个节目就让我打开了通往古代的穿越之门。

  中国九大博物馆强强联手,邀请了二十七位国宝守护人,为我们带来国宝的前世今生,看透背后的历史故事,了解中国古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细细观赏《千里江山图》中,它不仅诉说了北宋的大好河山,更体现了少年王希孟的惊人画技。透过壁画《阙楼仪仗图》,它能带我们一览大唐盛世的繁荣景象。而一枚小小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它见证了丝路文明,更是唐明皇和杨贵妃凄美爱情的体现。

  我最喜欢的是x省博物馆的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当年,曹植乘船行于洛水之上,在梦中遇见洛水女神宓妃,心生爱慕。但船身一抖,美梦破碎。曹植文兴大发,写就千古名篇《洛神赋》。百年后,东晋一代画圣顾恺之,用他的画笔,描绘出了这一凄婉绝伦的爱情故事。画中人物鲜活,跃然纸上。但是因为顾恺之已没有真迹传世,此乃“下真迹一等”。曹植与洛水女神最终因为人神殊途而终要分开,更是成为遗憾。一曲《仙才叹》流露出两人的难过与不舍,更是牵动着我们的心灵。“求不得,放不下”是人生中最苦之事啊!

  而在x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也是大火。当然,是跟着它的仇人吴王夫差矛一起火的。据说这两位在博物馆里还想打一场呢!越王勾践剑现代科技感也是十足,剑身上镀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身为君王剑的它,身上背负的责任重大。勾践剑在节目前世传奇中是作为勾践嫁女的礼品送到楚国去的。它历经两千四百年,依然寒气逼人,锋利无比,更是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剑”。

  而乾隆帝更是在节目播出后受到万众瞩目,因为这位皇帝“农家乐”的一面暴露在了阳光之下。他命令x的工匠们做一个精致的瓷瓶,集历代瓷器之大成,用了十几种方法烧制,但是成功率实在少得可怜,也就0.23%。但是奇迹出现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各种釉彩大瓶”横空出世了!古人的手艺与智慧是惊人的,一点也不输给当代。他是一个爱艺术的皇帝,但这明显不符合他们家族的基因。比如雍正帝时期的瓷器都是素雅的,他偏偏要用大红大紫等艳色,这才会被吐槽“农家乐”。

  看《国家宝藏》,我学习了许多关于历史的知识。我们从这一件件华丽而庄重、简朴而不失尊贵的文物中,窥探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冰山一角。身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历史长河一直滔滔不绝,从未干涸。它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

  如今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古文化已经消失,唯我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流传至今!中国古文明的灿烂,值得我们骄傲!千年国宝,一骑绝尘!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国家宝藏》个人观后心得8篇2022》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news/10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