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孔乙己》教学反思

《孔乙己》教学反思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0-12-13 10:56:19 | 移动端:《孔乙己》教学反思

《孔乙己》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前15分钟观看由小说《孔乙己》编排的话剧,熟悉文本,标注自然段序号。同时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

《孔乙己》教学反思

  1. 本文围绕孔乙己讲述了哪些事情?

  2. 在你心中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人物写谈一谈。

  3. 文中写了几次笑,有何作用?

  4. 9-13自然段四次出现“还欠19个钱呢”,是否啰嗦,有何作用?

  5. 文末“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

  6.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7. 到死是谁杀死了孔乙己?

  中间15分钟,独立自主思考黑板上的七个思考题。

  最后15分钟,就近小组合作讨论以上思考题,出乎意料学生们讨论得异常火热,在转圈指导的过程中,还听到了一些很有思考性的问题,比如:“孔乙己是一个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

  第二、三、四、五课时:

  根据第一节课提出的7个问题,逐一解决。

  1. 本文围绕孔乙己讲述了哪些事情?

  一女生自主上台为大家梳理文中关于孔乙己的主要事件,同学们补充完善,整理得出:

  ①酒客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②插叙孔乙己的品行

  ③酒客奚落孔乙己没有进学

  ④孔乙己教小伙识字

  ⑤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

  ⑥孔乙己被打折了腿

  ⑦孔乙己最后一次去咸亨酒店喝酒

  这名女生再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把文章的主要时间口述一遍,进一步熟悉文本。

  2. 在你心中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人物写谈一谈。

  一男生上台,讲述了自己的观点,说孔乙己是一个自命清高、死要面子、可怜之人。其中前两个关键词引得了两位女生的反驳。为此争辩了很久,虽然课堂上笑声连连,但是耽搁了太多课堂时间。鲁迅的文章有深度,每一个细节都能深挖,洞见天地。只能及时按下了暂停键,我来带着学生们逐段来细读。

  从第四段孔乙己出场。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说明了孔乙己穷困潦倒的经济状况和低下的社会地位;“穿长衫”说明他虽穷但又不愿意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受封建文化教育毒害很深,不屑与“短衣帮”为伍,表现了他虚荣心十足的性格特征:“唯一”说明在酒店里只有他一人是这样,既被上层统治阶层排挤,又不容于下层劳动人民,预示着他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他身材很高大;(表明他体质好,有力气,原本具有谋生的条件。)青白脸色,(说明他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也是不肯劳动的结果。)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他饱受生活折磨,常遭欺凌侮辱。)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点明他已经衰老,精神萎靡颓唐,正是风烛残年。)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长衫是读书人身份的象征,说明他迷恋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读书人身份。)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迂腐可笑)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地位低下、微不足道)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众人寻开心的笑料)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摆阔气、炫耀,深层揭示穷酸的本相)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自尊心受伤害,为自己辩护)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第五段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做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好喝懒做)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从不欠钱)

  第六段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骄傲、自负、自命清高)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揭开心灵伤疤,戳痛自尊心)

  第七段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绝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境遇凄凉、内心极度孤独)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社会地位低,店小二都瞧不起)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炫耀毫无用处的学问,深受封建教育的毒害)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第八段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善良、纯真)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穷困)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第九段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他人的笑料)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可有可无的被戏弄者)

  第十段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第十一段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可怜)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死要面子,保持读书人的架势,深受封建教育的毒害)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贫困不堪)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第十二段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卑微到了极点,只记得十九个钱)

  带着学生细读文本之后,我们不难得出孔乙己是一个自命清高、可有可无、迂腐可笑、死要面子、贫困不堪、虚荣、孤独、可怜、可悲的落魄读书人。

  3. 文中几次写到了笑,有何作用?

  第一次 被笑偷书(第四自然段)

  第二次 被笑不是秀才(第六自然段)

  第三次 被笑穷、迂腐(第八自然段)

  第四次 被笑打断腿,最终死亡(第十一自然段)

  学生为“笑”组词,可以是嘲笑、讥笑、取笑、哄笑、奚笑、耻笑

  作用?(学生多次讨论后得出)

  ①凸显出了当时世人的冷漠。孔乙己本是一个可怜、可悲之人,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非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在他们劳累而苦闷的生活中寻求片刻的快乐,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见一斑。

  ②批判了封建教育、封建科举制度。旧社会的读书人都有一个信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这样思想的指导下,孔乙己瞧不起“短衣帮”,反而自己没有生存能力,说着一些“之乎者也”旁人听不懂的话,知道“茴”字的四种写法——这种毫无作用文化知识。封建教育并没有给像孔乙己这样的读书人安逸幸福的生活,并没有锻造出高尚完善的人格,他时常为了生计偷东西。

  ③抨击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发出笑的人有:短衣帮、掌柜、温酒的、小孩……被笑的人:孔乙己、短衣帮。从中会发现笑话他人的人也在遭受着他人的嘲笑,“短衣帮”笑话孔乙己,孔乙己又打心眼里不认同“短衣帮”,不肯与他们为伍。这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环境,一种人际生态环境。而这种环境是畸形、薄凉、冷漠、无情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孔乙己的人生悲剧注定是一种必然,只能走向死亡的命运。

  ④笑不单单是笑,更像戳在孔乙己灵魂上的一把匕首,像活生生撕开孔乙己精神伤疤的手,也像撒在伤口上一把又一把的盐。在孔乙己身上留下种种伤害之后,徒剩一颗淌着淋漓鲜血的心。如:孔乙己如此痴迷执着读书人的身份,可是众人偏偏嘲笑他偷书,众人讥笑他读书人既然“学而优则仕”,竟然连半个秀才都捞不到。或许造成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杀死孔乙己的不单单是凶残的丁举人、不单单是困苦的人生窘境,更可能是众人冷漠的笑。一声声笑化身为凶手,杀死了这个社会底层的可怜人。

  ⑤作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正可谓是“以乐景写哀情意倍增其哀”。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苦人和弱者。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这是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了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

  总结:孔乙己在众人讥笑中蹒跚走来,在众人的哄笑中无声死亡。在这样一个世态炎凉、自私冷漠的社会,孔乙己只有死路一条。孔乙己从笑中来,又从笑中去,笑声中裹着伤、掺着泪、渗着血。笑声未散,合上书卷的那一刻,留下的是不尽的思索和叹息。

  4. 9-13自然段反复四次出现“还欠19个钱呢”,是否啰嗦,作用?

  讨论结果:不啰嗦

  这句话四次出现,都是源于掌柜之口。是咸亨酒店的掌柜在不同的情形下说的同样一句话。这句话是人物的语言描写,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了掌柜的人物形象。从这样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掌柜是一个唯利是图、冷漠无情的人。孔乙己这样一个可怜可悲之人,在接近死亡的边缘,掌柜没有伸出援手。在孔乙己死后,唯一记得的就是“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他的眼中一个人的生命都无足轻重,他唯一在乎的就是兜里面的钱。

  再联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吧”“羼水也很为难”勾画了当时的世情,掌柜对长衫主顾唯恐侍候不周,对短衣帮则能欺就欺,媚上欺下的形象特点可见一斑。

  同样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孔乙己是一个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学生下课后找到我补充说,她认为“还欠十九个钱”这句话反复出现,还暗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这一句话和前文第五段当中“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相矛盾,从不欠钱的一个人,一直欠钱不还也预兆他的死亡。)听到学生的补充后很高兴,说明这篇课文引发了她的思考,这一个问题的设置也是有效的。

  5. 文末“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

  讨论结果:不矛盾

  “大约”表示估计推测,因为没有人确切,因为没有人说起过这件事,没有确凿的根据,只是估计。“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仲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的确”是因为在那样冷酷无情、麻木不仁的社会环境中,孔乙己只有死路一条。

  同样,最后小伙计得出的这样一个结论,也流露出小伙计对孔乙己的同情。

  6.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①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在小说中有两个读书人,一个是孔乙己,另一个是丁举人,这两人都是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产物。

  孔乙己(失败者)生活贫困潦倒;道德不完善,爱偷东西

  丁举人(成功者)生活富足;精神贫瘠,凶狠、残暴

  在封建科举制度之下,像孔乙己这样无比执着迷恋“读书人”身份的底层人民,在封建教育文化思想的驱使下,变得迂腐可笑,丧失了生活能力,最终走向了死亡。像丁举人通过读书谋得官位的人,虽然物质条件富足,但面对贫弱的孔乙己却如此凶狠残暴。所以,无论是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孔乙己,还是通过“学而优则仕”的丁举人,他们在接受封建科举文化教育后,并没有得到一个完满的结果,相反,他们都是残破的,我们就要追思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②批判封建社会。小说中有这样一些人:掌柜(唯利是图、冷漠无情)看客(愚昧麻木、冷酷无情)丁举人(凶狠残暴)小孩(天真)孔乙己(可怜、可悲、可笑)。

  人与人的关系组成了社会,小说不单单写的是孔乙己,更是以咸亨酒店为背景的小社会,它是封建社会的微观缩影,是众生相。由掌柜、看客、丁举人、孔乙己组成的一个世态炎凉、自私冷漠的社会,可以预料得到,天真的小孩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变成掌柜、看客、丁举人、孔乙己。在这种社会中,小人物找不到自己的出路,最终要么放弃自己,在庸碌麻木中度过余生,要么在无望中垂死挣扎,最后在绝望中毁灭。这篇小说写的不仅仅是孔乙己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7. 到死是谁杀死了孔乙己?

  讨论得出:

  ①迂腐的自己。因为执着痴迷读书人的身份,不屑与“短衣帮”为伍,虚荣、好面子最终丧失生存的能力,小偷小摸为生。

  ②凶残的丁举人。丁举人打断了孔乙己的腿,受重伤又无钱医治,最终死亡。

  ③吃人的世道。冷漠、黑暗、无情的封建社会使孔乙己的死成为一种必然。

  ④无情的笑声。讥笑、嘲笑、奚笑、哄笑……来自不同方向的笑声一次又一次地挫伤孔乙己的自尊心,这些笑声如锋利的匕首,从精神上杀死了孔乙己。

  上述的都是凶手,他们奋力地一刀又一刀捅向可怜无助的孔乙己,还在黑暗中发出狰狞的笑,孔乙己这个孱弱的生命终于消失在了深不见底封建社会里。

  结语

  鲁迅说,“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却无路可走。”

  鲁迅还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但我们还是要坚信,“无穷的人们,无穷的远方,都和我有关。”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孔乙己》教学反思》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811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