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反思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反思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0-10-28 10:09:51 | 移动端:《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反思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反思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子

  1

  单元解读

  《列夫·托尔斯泰》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自读课文,在学习了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与朱德总司令的《回忆我的母亲》这两篇回忆性散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列夫·托尔斯泰》这一传记,让学生体会、学习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反思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怎样才能上得更好?

  一、把握文体,学会取舍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篇自读课文,部编教材在自读课文中安排了助读系统——旁批。本课的旁批不仅有阅读提示,还有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如第二段的旁批是“为何用‘低矮的陋屋’来比喻外貌”?第三段的“这里为什么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第四段的“这已经是第三次出现‘天才灵魂’了。作者为什么再三强调这一点?”以及最后一段的“‘看透事物本质’,却会失去幸福。这似乎不合常理,其中有何深意?”

  以上这几个旁注提问,其实也正是该段所叙述的重点,这样的安排能够适时地提醒学生阅读该段时应注意的重点,带着问题驱动阅读,并在阅读中解决旁批所提出的问题。我想,这应该也是教材编订者在设计自读课文旁批时预设学生应做到的点。

  因此,如果用一节课把这篇自读课文讲完,那第一部分(1~5段)“托尔斯泰平庸粗鄙的外貌特征。”则应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在读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把文章描写托翁外貌特征的句子画出来。因为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找出作者所使用的比喻 、夸张句,教师最后带着学生归纳总结一下即可。总之,就是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学。

  第二部分(6-9段):“透过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表现其深邃的精神世界”的内容则应成为本节课应把握住的重点。

  第六段的分别用三个夸张式的比喻句来描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所运用的三个喻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锋利”,用这种夸张式的比喻来形容托翁的眼睛,说明他的眼睛十分的犀利。

  这三个句子应该是要带着学生一起赏析的,但课堂上由于时间紧迫,就放弃了请学生评析句子的这一环节。现在想来也颇感遗憾,故在备课的时候,我想教师不仅要进入课文里走个来回,还需要从课文抽出身来,高屋建瓴,学会取舍,把握课堂的教学重点,而不必做到面面俱到。

  二、合理规划,把握时间

  这节课的生字词比较多,在课上,我花了大概五分多钟让学生标注字音。

  而理想的安排应该是这样的:提前一天布置学生预习这篇课文,且这个预习要有明确的任务,而不是看过就完事。任务应该包括:

  1.标注好每个自然段。

  2.给生字词注音。

  3.试着给全文划分层次结构,并尝试自己去概括分别写了什么。

  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前就完成以上工作,那在课堂上就不需要在花过多的时间去处理这些基础知识,而教师就可以把时间更多地落实到文本探究解读上了。

  那如何保证基础知识这一块学生都能过关呢?我想,可以利用早读课,把较为生僻的几个字词挑出来,让学生读记,加深印象。这样一来,自觉性较高、已经预习过课文的学生,可以帮他们再温习一遍,而对于自觉性较差、没有做好预习工作的孩子,也能一起帮他们过一遍。

  三、抓住重点,循循善诱

  第七段的最后一句“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学生能够一眼几句看出这是一句夸张句,但让他接着赏析这句话,估计大多学生都答不上来。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这一段主要是写托翁的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那怎样个丰富法呢?

  原来上文有提到,“在优美动人音乐的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在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那什么情况下“它们会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呢?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经历去分析。当托尔斯泰看到贵族阶层的丑恶、虚伪与社会黑暗时,“它们就会变得冷酷犀利”,而也正是因为他的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他才能够那么敏锐、犀利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细致,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社会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第八段的最后一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他的心窝。”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也是可以带领学生联系上下文及托尔斯泰的经历来进行赏析。我们知道,托尔斯泰不仅能够揭露、批判社会,对于出身于贵族的自己,他也深刻地加以反思,正如他晚年为了救赎,会早晚进行祷告。而这也为后文的“缺少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埋下伏笔,正是因为他能够如此深刻、清醒地批判社会,甚至批判自身,他努力为大众谋取幸福,却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毕生努力想改变它,然而总是事与愿违,因而痛苦不已。

  四、延伸阅读,拓展视野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对托尔斯泰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候应该趁热打铁,让他们去读相关的篇目,如《世间最美的坟墓》,又或者可以选取托翁的著作精彩篇章、片段让学生阅读。贯彻落实“1+x”的阅读理念,不断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通过阅读获得美的熏陶,并且逐渐培养他们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小结

  总之,上好一节课除了需要教师做充分的准备以外,还要学会高屋建瓴,学会取舍并能在课堂上循循善诱,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个人的理想教学状态就是,让学生觉得语文课是蛮有趣的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想要达到这个目标,确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呀。

  加油鸭,争取每次课都能进步一点点!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反思》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808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