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 观《一个也不能少》后感

《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 观《一个也不能少》后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20-08-15 15:09:32 | 移动端:《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 观《一个也不能少》后感

  《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 

  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的剧情是: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只有十三岁、刚刚小学毕业的女孩魏敏芝被田村长从邻村找来代一个月课。高老师见魏敏芝年纪太小,认为她无法教书,不想要她来代课。村长告诉高老师,找这么一个人并不容易,让魏敏芝把学生看住,凑合一个月等高老师回来再说。水泉小学地处偏远乡村,教育教学设施条件极其简陋,学生的辍学情况非常严重,每年都有学生流失,现在只剩二十八个。高老师临走时再三叮嘱魏敏芝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不会上课,整天让学生抄课文,每天清点人数。学生们见她人小,不听她的话,甚至还故意捣乱,教室里乱哄哄。但她不闻不问,只是守在教室门口,不到时间不让便不让学生走。十岁的张慧科为了给家里还债,不得不辍学到城里打工。魏敏芝牢记高老师的叮嘱,一个也不能少,决心把张慧科找回来,独自一人踏上了进城寻人之路。

  开始观看的时候,被电影的一些情节惹得发笑,然而看到最后,被魏老师的行为举动所震撼。电影反映的是中国教育的昨天,想起我的小学时代,一切源于一个穷字。国家的教育事业能有今天的蓬勃发展,正是因为有像魏敏芝老师那样的坚守和默默奉献的人。看完之后我有几点印象特别深的是:

  有一股对教育热爱的倔劲。代课一个月就能得50元的工资,这是村长开出的条件。然而高老师许下诺言是:“一个月后,假如全班学生“一个都不少”的话,那我再给追加奖金十元。”就这一句话深深印在在魏老师心中。有了28个学生中有1个学生因为善于跑步,被县上老师看上要带她到县城上学的时候,为了实现一个也不能少,魏老师把学生藏起来的闹剧,当村长把藏在家里的学生找回来,开车带走的时候,她还不忘在车后苦苦追赶。正是这一股倔劲,后来因为家穷的张慧科到城里打工,魏老师才不惜一切代价到城里寻找他。因为她知道,前一个学生走了是因为村长原因,学生到县城上学,然而这位学生不能因为其他任何原因不来上学。为了张慧科,她不惜找村长;和学生一起到砖厂搬砖;和学生一起去混公共汽车到市里;花钱请人陪她找;花光身上的钱买写寻人启事的笔墨纸砚;在电视台的门口等待一天多的时间找电视台台长。

  立足实际,利用好身边素材进行教学。对于一个13岁的孩子来教小学,我都为她捏了一把汗。刚开始,魏老师也没有多少办法关注学生,抄课文就成了课堂的全部,老师抄课文在黑板上,学生把黑板上的课文抄在本子上。唯一能唱的一首歌还记不住歌词。看住学生就是她的全部,魏老师善于利用高老师的威信来镇住学生。后来魏老师能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进行数学教学,到城里坐汽车需要费用,让学生帮她想办法:如果要每个学生从家里拿,需要拿多少;如果去砖厂搬砖,需要搬多少匹砖。让学生上黑板自己演算。就这样得到村长的认可:“这老师不仅能教课文还可以教算术。”立足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知到所学知识有用,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正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电视台的宣传,不仅找到流浪在街头的学生张慧科,而且学校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电影的最后部分通过学生用捐来的粉笔书写自己想写的字,为了节约粉笔。每个学生找自己喜欢的彩色粉笔只写一个字,结果张慧科同学在黑板上破例多写了两个字:“魏老师。”从孩子不太规整的字上,但张慧科写得非常认真,可以看出在张慧科的心中:开始以为姑姑邻居家的姐姐,变成他内心认可的真正的老师。从魏老师满脸笑容中,读出了属于老师真正的幸福时光。

  一部反映中国教育的好电影,推荐给大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 观《一个也不能少》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80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