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纪实文学《梁家河》读后感

纪实文学《梁家河》读后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6-13 22:12:29 | 移动端:纪实文学《梁家河》读后感

点击查看更多: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读了纪实文学《梁家河》,时而想起《舜发于畎亩之中》。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题目又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年教授讲解这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时,仅仅教导我们务必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而只字未提孟子被误以为“迂阔”而不得志,此文便是他“发愤抒情”的杰作。

后来我想,这并非教授不知孟子“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这两句话,直接导引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创造极重要的一条美学创造原则的形成——“发愤抒情”。因而短短一百七十字,广征博引,层层递进,娓娓警策,不庸不妄,势如排山倒海,堪称古今说理散文一绝。教授只想我们写好文章,却不料如此教导我们的结果是,如我等学生就连一篇短文都写不好。

要说史上文坛大家,都对该文好评如潮。如唐代柳宗元《敌戒》道:敌存灭祸,敌去召过。如宋代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如清代吴闿生《重订孟子文法读本》云:通体盘旋,为末二句蓄势,章法极奇,贾生《过秦(论)》。所自出。千盘百折,厚集其阵,纯用劲折,无波磔痕。其实《史记》也明显带有“发愤抒情”的成份,所以它既是史书,又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今读《梁家河》,不妨读读孟子“发愤抒情”这一古代文学的先声。

点击查看更多: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纪实文学《梁家河》读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6351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