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研究

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研究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22:57:51 | 移动端: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研究

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研究

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研究

郭会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搞好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保证。

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促进规模经营的出现和壮大,有利于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对农业为主要产业的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民来说,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是他们生产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农业农村面临的全新形势,还显得十分薄弱和落后,制约着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一、面临的问题

规划布局与发展要求矛盾突出。由于建设时经济水平不高、规划投入有限、乡域定位较低等方面的局限,缺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不够,设计不尽科学,导致建成的项目落后于现实发展的需要。农村乱搭乱建、挤占街道和公共用地现象比较普遍,这种现状,证明了原有的基础设施已完全不相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无法满足农村群众的需要,亟需重新进行定位调整。

建设需求与资金匮乏矛盾突出。虽然政府每年都有大量投资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但与群众对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相比,显得“捉襟见肘”、“杯水车薪”。随着市场经济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日趋深入和全面,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城镇建设等方面都将不断产生巨大的投资需求。与此同时,与资金总量匮乏相伴而行的是现有投资渠道来源少而散,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金匮乏与建设需求的矛盾。在目前比较单一的投资供给体制和筹资渠道下,这一对矛盾难以得到解决,导致很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处于“等米下锅”状态。

建管养护与实际效用矛盾突出。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建轻管现象十分普遍。比如农村公路养护上,由于管护体制机制不健全,农村公路建成通车后往往无人管护。由于长期失养,有的农村公路超时限使用,路面损坏,晴通雨阻,通行不畅;有的农村公路由于车辆增多、超限运输以及自然灾害的损坏,已经有名无实,有路不通。

现实状况与发展需要矛盾突出。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保障能力明显下降。不少干部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够,加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慢,“等靠要”思想滋生。而农民外出务工比较收益较高,不愿守着“一亩三分地”继续“苦干”。这种状况,也加剧了落后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要求和群众意愿之间的矛盾。

二、对策建议

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探索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群众意愿,从统筹规划、多元投入、优质建设和共建共管共享等体制机制入手,改革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

(一)探索创新统筹规划体制机制

规划是一切建设的前提和统领。有一个好的整体规划,不但可以保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分步有序进行,而且可以节约投资、提高利用效率。因此,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规划先行,对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系统开发。

(二)探索创新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解决投入问题。广泛开辟资金来源渠道,加快建立稳定有序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最关键的是,要将上级划拨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真正的落实到项目上去,杜绝截留。

(三)探索创新确保质量的建设体制机制

根据调查情况,现有农村基础设施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建设质量问题。由于建设监理机制的缺失,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

(四)探索创新灵活多样的经营管护体制机制

由于农村,尤其是在欠发达的农业区,如果没有群众的主动参与,仅仅依靠政府负责,基础设施的管护必定会成为一纸空文。在落后的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制度下,农民没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那么就没有管护的积极性,即便这关系着他们的利益。对农村基础设施,有必要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有条件的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由当地企业或农民承包经营,实行商业化运作,并在竞争的前提下,以克服垄断经营带来的低效率问题。

(五)探索创新社会帮扶参与体制机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性强,实践证明,在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广泛发动群众,要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拓宽社会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引导资金等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六)探索创新强而有力的组织保障体制机制

在当前的中国国情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保证具体工作有领导管,有具体人员抓。有必要建立根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基层政府干部考核的制度,约束乃至消除政府官员背离公共利益的行为趋向,推动地方政府树立公共服务意识。

201*年2月

扩展阅读: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金沟河镇党委书记宋才吉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了解我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摸清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更好地推动全镇农村经济发展。近日,按照县委统一安排和部署,我镇成立专题调研组,通过收集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调查、发放问计于民征求意见书和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我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作为一名乡镇领导干部,本人对实践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对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造福百姓,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产生了新的认知和看法,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农村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

金沟河镇距离县城3公里,交通便利,312国道、乌奎高速穿境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属典型城郊乡镇。全镇下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1.4人,实际耕地面积14万亩,人均耕地10亩,由汉、回、哈、维等10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占47%。近年来,国家、自治区和地县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并得到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1*年我镇完成工农

业生产总值3.23亿元,同比增长1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80元,同比增长16%。在国家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近年来,先后投资201*余万元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近年来,投资201*余万元修柏油路91公里,修农田砂石路34公里,修建防渗渠43.8公里,共修建抗震安居房1201栋;完成14个村“三室一场”配套建设。新建沼气池近100个,新修卫生厕所600户,新修砖墙28公里。投资25万元完成北头道河子村、兴奋村标志性大门建设,完成了南吾宫2.5公里防洪坝工程建设;投入400余元,完成了学校宿舍楼等工程;有10个村均设立卫生点,配备乡村医生,农民的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提高。

(一)农村道路

全镇现有道路200余公里。其中15个村“通达工程”已全部完成,客运通车率达100%,建成了城乡一体的道路网络。村村通柏油路工程:全镇投资500余万元修柏油路91公里,修农田砂石路34公里,占全镇道路的70%,目前只有北头道河子村、沙河子村、兴奋村、宋圣宫村4个村完成了村内巷道摊铺,占全镇的26%,农村道路能基本满足农户的生产生活需求。(二)农田水利设施

近年来,我镇积极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现拥有机井144眼,修建防渗渠43.8公里,有效灌溉面积83000亩;安装实施节水滴灌50000亩,占全镇总耕地的54%;安全饮用水方面,近两年,完成11个村自来水改造和镇区改水工程建设,基本解决了居民饮水困难问题。

(三)信息化

金沟河镇正逐步建立起县、镇、村三级信息联网服务平台,努力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完善的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网络,农村信息化建设成绩较为突出。电视和电话的普及率都相当的高,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视机124.8台,安装电话66.7部,电视和电话在农民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换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

二、当前我镇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金沟河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整体推进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问题

1.农村道路质量不高,规划相对滞后。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道路的硬化率仅为47%,硬化率相对不足。硬化的道路主要是连接相对集中居住村落的村道,而没有硬化的道路多是通往农田机耕道。大型农机一般无法通过2米-2.5米宽的未硬化机耕道进入农田作业。特别是遇上雨天,道路泥泞现象非常突出,通行不方便,影响了我镇农业机械化生产活动,农户对此颇有怨言。此外,多数农村道路是由村组织农户进行修建的,随意性较强,缺乏统一的规划,道路多蜿蜒曲折,堵塞问题突出,通行效率低下。

2.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超期运行、设备老化、效率降低。许多河道淤积,防洪排涝能力减弱,保障能力明显下降。比如泉水沟村,机井运行时间超过10年。机井老化,渠系长,有加之有些渠道堵塞、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农田灌溉用水。

3.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民群众现在接受和交换信息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电视和电话,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电视通光纤率较低,电视信号质量不高,电视传播的信息有限。另外,通过报纸在农村传播信息进展缓慢,一是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二是农民也不愿承担经常买报纸的费用。互联网用户还是很少。农民普遍认为宽带费用高,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4.农村电网改造需要继续完善。目前,我镇农网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大部分村已经完成了农网改造,仅有部分村由于资金、施工安排等方面的原因改造没有完全完成。但是,现在农网的负荷在农村用电高峰时期(晚上7-9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进入广大农户家中,农村的用电也将呈上升趋势,农村电网的压力也会也来越大。(二)主要原因

1.资金投入不足。与国家、自治区、县委、县政府每年投资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相比较,投资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则相对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另外,农民投工投劳下降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原因之一。过去,“义务工”等措施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现在,规定的“义务工”形式已经全部取消,“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也有很多困难,存在“有事不议、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等问题,农民对农村公益事业的劳务投入总量下降。

2.缺乏管理,效益低下。农村基础设施“重建轻管”,随着基础设施的增多,其运行管理工作不足日益显现。农村教师、

医务、科技人员待遇低,人才流失日趋突出,严重制约着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管护责任不落实,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老化失修严重,难以长期发挥效益。农村基础设施多是由政府、村集体建设,村级管理,产权不明晰,管理主体缺位,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低下。

3.缺乏统筹规划,设计不尽科学,布局不够合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纳入发展统筹规划,建筑设计水平低下,随意性突出,乱搭乱建、挤占农用地、公共用地现象比较普遍。

三、建议及对策

为使我镇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与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一)努力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三清一包”、“林权制度改革”、“土地整合”、“机井折旧”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更好服务于农村基础设施。只有村级集体经济有了发展,集体收入有了提高,公益事业投入力度才会加大。沙河子村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在村干部选择方面,要优先于一些有头脑、有干劲、有能力、有集体观念的人,好的领导才能找准发展的方向。其次,要完善村集体资产的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村集体事务的监督,让村民对村委会和集体经济树立信心,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最后,找准本村优势,发展适宜经济。地质资源丰富的村可以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规模化的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如北头道河子村通过“以地生财,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大力招商引资办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围绕群众生产生活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培训和教育农民,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的作用。结合实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入手,围绕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优先考虑直接关系全村农民利益和方便的公共基础设施并且优先建设,做到村村有重点、有特色,杜绝面面俱到,泛泛而抓。要突出主攻方向,重点做好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行路、饮水、垃圾处理、用电、农村卫生点、新村规划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农村学校、幼儿园、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文化站等农村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解决设施不足、设施简陋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三)多种形式进行鼓励,充分发挥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加强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时,政府可通过直接补助资金、补助原材料等方式给予鼓励,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要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路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要解决投入问题。在投资方式上,要改变由政府、村集体大包大揽的做法;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引导、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参与机制。把国家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以物抵资等方式,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如泉水沟村、柳树沟等村鼓励农户自己出资打井,统一按照村上用水制度进行管理、收费,这样一来,一方面有效

解决了农民浇水难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解决村集体无钱打井的困难。要进一步放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强化政府支农资金的引导职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采取税收优惠、贴息等措施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体和农民应各尽所能,按照谁受益、谁出钱(或出工)的原则和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体大户或富裕的农民以独资或股份制的形式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项目业主化、筹资方式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局面。

(五)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体制。要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加大改革力度,明晰产权,明确责任,对现有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可实行市场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可以通过产权拍卖、租赁、以及建立各种协会等,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加强建后管护,实现良性循环。如沙河子村、曹家坡村采取机井拍卖方式,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和用水管理难等问题,有效解决农民用水难问题。

四、调研启示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今后我镇定会朝着预定的“目标”迈进:

1、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积极发展设施农业,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

收入。

2、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3、村镇文明化:结合我镇实际,创新开展“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活动,切实转变农民观念,提高认识,加大对村级道路、文化设施、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建养殖小区进行规模化养殖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帮扶机制和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5、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强力完善和推进“议事卡”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研究》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研究: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研究》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4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