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加强项目资金整合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项目资金整合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22:57:40 | 移动端:加强项目资金整合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项目资金整合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项目资金整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中共洪湖市曹市镇委曹市镇人民政府

近几年来,我们紧紧抓住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机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切实加强项目资金整合,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得农业生产条件较快改善,农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据粗略统计,三年多来全镇累计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7亿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高产农田建设3万多亩;疏挖沟渠106条87公里(其中衬砌河渠19公里);新修通乡联村公路80多公里;解决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设沼气池1850口、垃圾池680个,拆除破旧废弃房层1.8万平方米,新建晒场4万平方米,填塘平坑65万立方米,植树30多万棵,基本实现了国土整理、沟渠整治、通乡联村公路、农村安全饮水和村庄环境整治等“五个全覆盖”,让广大农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带来的实惠和深刻变化。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科学规划,精心描绘发展蓝图

我们按照《仙洪试验区总体规划实施纲要》的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高起点、高标准地完成“一主四子”(即总体规划、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土地利用、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引领了各项建设的高效有序推进。一是在规划编制前期,先行试点示范。早在201*年,我们就选择了“锦绣梅园”这一群众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进出交通方便的区域先行试点,为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二是在规划编制之中,广泛征求意见。在规划编制中,我们组建专班,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基本情况。通过走访群众、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以及向部门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印发初稿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充分集思广益。特别是对于涉及民生根本利益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必须取得广大村民的一致同意。三是在规划实施之时,及时修订完善。如我们抓住被纳入全国农村土地连片整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双试点县市机遇,及时加大了国土整理和村庄环境整治力度。这样通过反复修改、不断完善,使得规划充分体现了专业水准、地方特色和群众意愿,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行动指南;规划编制过程也成为统一思想、发动群众、集中智慧、推进发展的过程。

二、坚持多元投入,广泛筹措建设资金

新农村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入,但完全靠政府大包大揽也是不现实和不可取的。因此,我们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有效破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加大政府投入。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投资重点向“三农”倾斜和设立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力度。几年来,仅“锦绣梅园”项目区,就共争取财政、交通、国土、农业、水利、卫生、林业等部门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二是引导农民投入。通过规划带动、项目引导和政策激励,充分调动农民投资建设可直接受益的“家门口工程”的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如我们对修建通修建晒场每平方米奖励10元,拆迁违章建筑的每平方米奖励60-150元。几年来,共带动农民投入建房、修路、改水和环境整治方面的资金3000多万元。三是吸引社会投入。三年多来,通过采取市场的办法,发挥资源优势,吸引民营资本、社会资本等共201*多万元。如我们与市内一家林业公司签订十年的承包河道边坡植树的合同。镇里不用掏钱,村里不用掏钱,农民不用掏钱,用十年的承包款来投资疏挖扩洗。通过这种办法共疏挖扩洗河渠61公里。通过修路以后,路两边的土地增值了,我们采取公开拍卖、吸收民间资本用于交通建设。同时通过国土项目实施迁村腾地,增加了耕地面积,村集体的机动地又可以进行公开招租,从而增加村集体收入,全镇以此筹措资金150万元,新增耕地500多亩,增加集体收入30多万元。

三、坚持项目整合,实施集中连片建设

抓好项目资金整合,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核心和关键。我们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以项目为载体,以整合为手段,按照“各出一道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打破单一项目独进的格局,实行多项捆绑,全面治理,从一村整治到一个区域全面建设转变,充分发挥资金聚集效应和项目示范作用。一是加强源头对接。在建设之初,我们根据各村规划实际,积极将具体建设计划与部门资金项目实行对接,确保将各项建设计划落到实处。二是实行捆绑使用。坚持小项目靠近大项目、移动项目靠近固定项目、后规划项目靠近先规划项目,同类项目相互衔接,实行集中捆绑申报,审批后分块实施的办法,加强项目资金的整合。三是坚持连片建设。我镇新农村建设就是先行在“锦绣梅园”项目区的天井、梅桥等五个村试点,然后到拓展到周边15个村,最后扩大到全镇范围的。目前,我们正抓紧推进以穴堤、吴口等村为重点的“锦绣梅园”项目区四期建设,主要包括硬化沟渠6.2公里,实施国土整治2万亩,开展“一建三改”200户等项目。通过加强项目整合,实现了“三个最大化”:第一个最大化就是项目效益的最大化。项目整合到一块后,项目之间互相配套、互相支持;第二个最大化就是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把资金整合到一块以后,既可以减少当地政府配套的需求,又结合统筹建设把资金使用得更加合理有效;第三个最大化就是群众参与的最大化。通过项目整合,路修好了,河渠疏洗了,“一建三改”建好了,从而调动了群众大力支持、直接参与的积极性。四、坚持长远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渠道疏挖好了,沼气池修建好了,农户房前屋后的环境整治好了,村民活动场所和设施配套好了,如何进行管理,使其更长久地发挥效益?这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我们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建立公益服务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如“一建三改”项目中,原先也建过沼气池,但使用效率不高。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市场服务体系。我们补贴资金购置配送车辆运输猪粪,从而解决了沼料供给问题,一般猪粪50元一车,加点桔杆发酵,50元可管6个月,1个月的成本只要10多块钱;同时,每500户建立了一个服务站,农户交20元钱用于维修,配置了一个吸料车免费收集,清运沼料,解决出料难的问题,群众对建沼气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建立村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在村庄环境卫生问题上,我们在配齐垃圾池、清运车等硬件设施外,采取政府投一点、农户出一点的办法,每村配备6-10名垃圾清扫人员,定时清扫,确保环境卫生整洁。三是建立农民自主发展、民主管理的自治机制。我们坚持把推进民主政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注重发挥村民理事会以及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坚持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的制度,普遍实行了政策、政务、财务“三公开”,对村里每项建设,采取“五民工作法”的方式,即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筹、民事民建、民事民管,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从而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

曹市镇作为仙洪试验区首批进的试点乡镇之一,虽然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和经验,但与全省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下段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现5-7年大变化的目标,认真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再鼓干劲,再

添措施,力争把仙洪试验区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为全省新

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效示范。

扩展阅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及整合专题(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及整合的调研报告

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力的最基本要素,是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资本”。因此,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制度创新研究,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十一五”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成效

“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加大投入,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着力推进农村民生工程,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促使全省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一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突出成效。五年来,全省总投资XXX亿元,其中中央投资XXX亿元、省级及地方自筹投资XXX亿元,重点开展了XX、XX、XXXX等32个大型灌区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开展了XX十万亩、XX水库等中型灌区和山区万亩灌区配套改造建设,在建和建成了25个节水灌溉示范区,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30万亩;实施了10个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水利骨干工程建设项目;启动了25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项目。二是全省新增粮食产能工程扎实推进。自201*年开始,全省共投入XX亿元着力开展XX个产粮大县(市、区)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旱涝保收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全面加快。三是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五年来,全省总投入XX亿元,支持建设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县级防疫站XXX个、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XX个、乡镇兽医站XX个,一个向广大农村提供动物疫病测报、预防、控制的综合防控体系基本形成;建成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XX个,建成畜禽良种场、原种场、扩繁场共XX个,为稳定全省畜禽肉食品市场供应,保障“菜篮子”工程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顺利实施一批农业血防项目,完成血吸虫病重疫区水改旱面积XX万亩、养殖灭螺XX万亩、家畜圈养XX万头,主要疫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观。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全省总投资XX亿元,建成部级棉花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X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X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XX个。五是不断加快垦区农业发展。五年来,累计为垦区争取涉农资金投入XX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XX亿元。六是农业气象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省整合面向基层台站和农村地区投资XXX亿元,有效提高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五年来,全省林业涉农总投资XX亿元,全省森林面积达到XX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XX%提高到XX%,森林蓄积达到XXX万立方米,年均净增XXX万立方米;天然林面积净增XX万公顷,人工林面积净增XX万公顷。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林业血防林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共计完成人工造林XXX万公顷、保护天

然林XXX万公顷;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XX个、保护小区XX个,保护面积达到XXX万公顷;新建湿地公园XX处,新增湿地保护面积XXX万公顷。大力实施水土保持与生态保护工程,累计完成投资XX亿元,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XXX平方公里,组织开展了第二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工作;XX、XXXX等河湖水生态修复工程陆续启动并取得明显成效。

(三)农村交通、饮水、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加强。到201*年底,农村公路累计完成投资XX亿元,建设总里程XX万公里,比“十五”新增XX万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县道为主骨架、乡道为支撑、通村公路为延伸的农村公路网络。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总投资XX亿元,受益人口达到XX万人,提前五年完成了XXX万人农村饮水安全的规划任务。投入XX亿元实施农网完善工程和“户户通电”工程,全面结束了涉及全省XX个市州、XX个行政村,XXX户无电户,XXX位无电人口的无电历史;累计投入XX亿元,重点实施了XX个县(市、区)的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新增农村水电装机XX万千瓦,解决了XXX户农民的小水电代燃问题。全省农村沼气建设总投资约XX亿元,累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达到XX万户,普及率达到XX%,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XX个百分点,其中有XX个县(市、区)的普及率达到XX%以上。

(四)农村市场建设步伐加快。五年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近XX亿元,重点支持XX水果蔬菜农产品交易大市场、XX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等XX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升级改造了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大城市销区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支持XX冷链及物流配送中心、XX水产品冷链物流等XX个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加快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了市场功能和农产品流通效率,初步形成了综合市场、特色市场、专业市场和便民市场相结合的商品交易市场网络。

(五)农村教育、文化、卫生、扶贫等公共事业全面改观。五年来,全省累计投入XX亿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新增农村校舍建筑面积XX平方米,累计投资XX亿元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建设项目XX个。累计投入XX亿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成XX个乡镇卫生院、XX个村卫生室;累计投入XX亿元建设近XX个农村体育建设工程项目。累计投入XX亿元建成XX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五年来,我委帮助XX个贫困县(市)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预算内投资XX亿元,直接带动社会投资XX亿元,扎实推进各项扶贫开发工作,提高了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主要经验启示

五年来,我省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基础、管长远”方面确实实现了新跨越,各地各部门也在加强项目资金整合,打好组合拳,集中力量办大事方面摸索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为我们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更好地发挥投资综合效益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我们到XX、XX农村进行实地调研考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程项目。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基本前提,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

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对具体项目的实施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为项目的建设提供可靠的指导,确保项目建设成功,发挥应有的效益。

(二)坚持资金整合,多渠道投入项目建设。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把项目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与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相结合、与血防灭螺相结合,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相结合,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聚合资金,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力争综合效益最大化。

(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促进农民增收。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在注重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化经营;在注重农业开发,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在注重粮食增产和农业增效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民增收。

(四)坚持政府主导,引导群众参与建设。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结合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际,积极研究、储备、包装上报项目,争取上级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扶持,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可持续的投资保障。积极鼓励社会参与,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和投资参与建设,形成政府扶持、社会支持、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的工作格局。尊重农民意愿,发扬民主,大力推行项目公示制,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透明度,激发农民自觉自愿筹资投劳。

(五)坚持建管结合,确保项目发挥效益。严格按照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

工程监理制,认真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做到工程实施管理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建设资金的跟踪监督管理,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工程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安全运行,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确保项目如期建成并发挥最大化效益。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管好用好已建项目,落实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杜绝人为破坏的行为,确保项目持续发挥效益,保障农村安全生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上述经验在我省XX试验区的建设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从201*年5月启动算起,我省XX试验区建设工作从规划目标制定到重要建设项目推进走过了两年多的历程,在中央驻X单位的鼎立支持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合力推动下,XXXX市县按照“深化农村改革的试验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行区”的要求,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奋力拼搏,使试验区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农村民生明显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主体作用凸显,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加强。特别是在土地整治、环境建设等方面,主要得益于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环保部等国家相关部门的鼎力相助与协同支持,再加上省直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与相互配合,才得以把分散的资金聚集起来,把分类的项目统筹起来,有效实现了投资倍增效应,给力于试验区的巨大发展变化。

三、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我们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反映最集中、最突出的情况看,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问题。一是规划普遍缺失或滞后。目前,受习惯思维和多方面因素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没有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基层普遍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空虚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甚至根本没有规划的现象,被老百姓戏称“铁匠无样,边打边相”,即使有制定的规划也大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没有长远考虑和谋划,造成规划严重滞后,无法适应农村的新形势、新变化。二是规划对接脱节缺乏统一性。当前各个涉农部门都在制定各自的涉农规划,五花八门,从中央到地方又都有大规划、中规划和小规划。从目前实施情况看,基本上都处于“各扫门前雪”的状态,规划之间严重缺乏无缝对接,造成具体实施工作中存在“三大难”:统筹布局难、协调配合难、发挥最大效益难。三是规划责任不清缺乏权威性。在规划编制出台以后,往往会出现少人落实甚至无人落实的尴尬局面,规划就成为“鬼话”。即使实施了的,也经常会出现目标逾期不能实现,规划任务没有按时完成或者没有依照规划完成的情况,但却没有规划实施效果评价机制和规划实施问责机制,导致规划难落实、难见效。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问题。中央涉农投资一直呈现多头分配管理格局,也相应影响和规定着地方政府支农投资的分配、管理和使用,这就造成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多龙治水”的不合理现象。由于在管理机制上,缺乏有机整合,难以对区域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性进行全盘考虑,资金使用分散、投入重叠或缺位现象较严重,导致有限的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众多涉农部门大多维护自身利益,都想“花开万朵,各表一枝”,各行其道,难以自觉自愿地有机协调配合,在项目布局和资金分

配上往往易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协调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为一件事开十几次会议都属正常,内耗比较严重,大量浪费人力、物力,贻误工作“战机”,有些工作和好项目因此不得不一拖再拖,甚至搁浅。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问题。从财政体制框架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事权主要落在低端层级,而由于分税分级财政体制在财税配套改革后迟迟未能在省以下实质性地贯彻到位,地方财政普遍困难,无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机制看,农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采取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办法,存在“有事不议、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等问题,而农民对农村包括基建设施在内公益事业的劳务投入总量持续下降。在取消了农民“两工”(即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和农业税的大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就像XX市XX镇XX村支部书记XX同志描述的那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很不相适应”。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后管护问题。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建轻管现象十分普遍。建设时轰轰烈烈,大干快上,验收后作为政绩上报,建成后的运行管护却少人问津,导致基础设施建成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很快报废的现象十分突出。由于国家、集体、受益农户三者的职责和义务没有明确界定,导致建设、管理、使用三个环节脱节,具体表现为:一是国家管理不到。在资金安排上,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专项资金基本都投入到新建项目,对设施的后续管理和维护却没有相应安配套排资金。二是集体管理不好。县乡基层政府由于财政困难而无力承担。由

于没有维护资金,基层没有负责维护基础设施的机构。三是农户管理不了。因为是公共设施,所以村民很少有足够的动力自觉维护,加上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导致农村公共产品大家用却无人管的困境。因此,老百姓针对农业基础设施老化、损毁严重的现象有非常形象的总结“八有八不”,即有沟排灌不流水、有路行走不快捷、有桥路过不安全、有渠供水不到位、有涵过水不通畅、有闸开关没作用、有泵关键时刻不能用、有水灌排不随人愿。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效率问题。虽然目前农村各项文化活动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但大都是“虚有其表”,农村社会事业方面的基础设施使用效率非常低下。比如:虽有图书室,可书却寥寥无几;虽有篮球场,却没一个篮球,更不用提村级文体活动的开展;有些村卫生室设施简陋,村医疗队伍结构严重老化等。同时,村民很少有机会能用到村级文化设施,究其原因,一是没人组织,二是村民的活动积极性不高。农民传统的生活模式仍然没有改变。与此同时,我们在调研过程中还注意倾听了基层和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企盼和呼声,主要是“五盼”:一盼国家强农惠农政策长期稳定,二盼农业年年旱涝保收,三盼身体岁岁健康不生病,四盼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福利待遇,五盼进一步深化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四、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和困难,根据调研过程中基层干部群众提出的政策建议和合理诉求,结合全省发展实际,必须进一步廓清加强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和方向,一定要以规划为纲领,物质投入为基础,整合资金为抓手,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建后管护为保障,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主

导、社会支持、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多方共同努力的长效工作机制。主要政策措施建议有:

(一)尽快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和有关规划立法工作。目前,要有效解决“多龙治水”的格局,消除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就是要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立法工作,制定《固定资产投资法》,进一步明确划清项目投资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资金管理部门的职能界限,强化和明晰“会计”与“出纳”的部门分工职责,让“水”从一个“龙头”出,杜绝资金分散使用和重复浪费。与此同时,建议加快制订《规划法》,把规划上升到法规层面,加强各类规划之间的“无缝”对接,切实增强规划的统一性、约束性和权威性,对规划实施的主体责任和实施效果进行监管和追责,确保规划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二)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步增长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严格落实财政支农“三个高于”的要求,即确保每一年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高于上年。要在增加投入的同时,坚持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确保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更多地投向新农村建设,使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中。

(三)切实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建议采用“两头并进”的整合思路,一头自上而下:中央一级尽管研究建立相关部门涉农投资的规划、计划衔接和信息沟通制度。在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加强沟通、搞好协调、形成合力。同时出台政府年度投资指南,明确各类投资项目安排原则、总体

布局、建设内容和管理要求,指导地方从项目规划和立项阶段就加强统筹和协调,避免交叉重复。一头自下而上:县级政府是各级支农投资的最终实施者,最有条件实施资金整合。坚持“资金性质不变、来源渠道不变、监督管理不变”的原则,以县为主、规划引导、项目带动、集中投入,对涉农资金进行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对各类资金实行项目直达,严格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四)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公共设施运行维护机制。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好后,如果没有稳定的资金渠道和定期维护,年久失修,就会逐渐失去效用。要研究如何在各种公益事业建设和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比如水厂经营,可否选择一些单位招标,每个中标企业管若干个镇,提高规模效益。垃圾处理可否由受益农民共同出资,雇请专人负责。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公司,专门提供各种社区服务。要进一步探索农村基础设施产权改革的办法。对农村沼气、小型水利、基本农田等单个农户直接受益的项目,可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明确国家和省补助标准,项目建成后产权归农户个人所有。对供水、节水灌溉等受益人口分散,产权难以分割的项目,可在明确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承包、租赁或组建管理协会等形式,维持所有权不变,实现经营权转让。对人口集中地区的农村水厂、水电、环卫等具有一定受益、适合市场经营的项目,可通过拍卖,转让使用权和所有权。

(五)建立完善责任机制。明确国家、地方、农民的责任。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政府。政府必须给予必要的扶持,制订规划和政策,但不能包办代替。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明确规模、范围、标准和程序,量力而行,防止增加农民负担

和财政负担。

(六)进一步深化乡镇综合改革。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切实做好取消农业税后的相关工作,妥善处理好农业税尾欠问题,完善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机制,继续开展乡村债务化解工作,严禁增加新的债务。加强对农村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稳步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整合机构,创新机制,构建新型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乡镇“以钱养事”新机制。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加强项目资金整合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加强项目资金整合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加强项目资金整合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49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