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提高小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1

结题报告提高小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1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22:18:24 | 移动端:结题报告提高小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1

结题报告提高小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1

《提高小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结题报告

王法山张改华蔡群丽耿艳芬安庆玲

课堂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随意练习、机械重复、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精心设计课堂作业,提高课堂实效,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本组研究成员的教学业务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新课程标准》为数学的整体深化指明了方向,也引领和提升了作业设计理念,纵观目前作业现状:传统作业设计种种缺陷有目共睹,学生终日陷入“题海”之中,苦不堪言就,身心发展受到抑制,教师们对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感到困惑,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弊端,

本课题旨在分析这些低效作业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进行研究和验证,从优化作业的有效角度摸索出可推广的对策。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3、《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理念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课堂作业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方法。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初步总结对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操作方法。总结出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相关评价指标。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力争使课堂作业有效、高效,为促进小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

广泛收集、阅读、研究有关“小学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教育教学文章和新课程的理论专著,并灵活地运用于课题研究之中,使研究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背景上。2、调查研究法。

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3、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

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4、经验总结法。

用科学的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成果,用论文的形式汇报科研成果。五、研究时间及步骤

准备阶段(201*.10201*.11)为研究的酝酿、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选定实验班,做好信息收集、实施计划。

研究阶段(201*.12201*.11)对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对学生进行心理分析,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丰富作业内容。

总结阶段(201*.12)初步总结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策略,全面反思、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结题。六、课题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从各个环节摸索了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方法。从精心设计练习题,改革批改作业的方法,对学生作业的有效评价策略并上好作业讲评课,以及练习后做好反思和总结等,基本上实现了研究的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通过研究,我们逐步探索总结出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相关评价指标。这对于如何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作业设计提供了依据。

3、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既体现在量上,也体现在质上,而且是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但最终应反应在学生身上。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学生在成绩上有所提升外,学生的学业负担真正得到了减轻,从而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4、初步形成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一个特色。通过研究与实验,全体教师和学生对作业布置环节的管理由理解到支持,由被动完成到主动参与,同学校集体备课活动一样,已基本形成了一种习惯,也初步成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一个特色。

5、提炼并撰写出了相当数量的案例、心得和论文等。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本着认真、扎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开展研究与实验,摸索了一些好的做法,也提炼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体会,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资料和素材。七、成效分析

通过两年的实验与研究,《小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成果显著,已经在全校推广,即将在全联校推广。(一)对学生复习习惯的养成作用

复习是学习行为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率第一天高达55.8%,战胜遗忘最有力的手段是及时复习。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生课后复习并不理想,而且学生的平时复习是隐性的,教师很难进行监督。“课堂作业”却解决了这个问题,对批阅结果和学生的反馈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绝大多数得分低的学生没能做到及时复习,甚至有时会出现一向成绩较好的学生得低分的现象,经了解得知,由于其它作业过多,来不及而影响了复习。看来,“课堂作业”是一个不错的监管学生复习的方法。如果能持之以恒地的对学生复习行为进行监管,将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提供保障。

(二)对学习动机的激发作用

学习动机能够产生学习行为,“课堂作业”把要求放在低起点,小步子,渐进式。由于每节课内容有限,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也就把学生学习的挫折频率降低至最低限度,每个人都可能得100分或得第一,也可能不及格。自己的分数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会出现某位同学独领风骚的局面,符合“成功教育”原则,学生自尊心得到了满足,自尊心是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基础,是学习的潜在力量。试验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学习主动性也明显加强,学习氛围更好。

(三)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作用

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业负担,二是心理负担。其中,学业负担是有形的,学业负担主要是作业负担。当前的学生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重复做题严重,教辅材料中的习题大多是你抄来我抄去,重复做题、搞“题海战”,耗掉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通过学生的阅读、听讲和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只要有适当的训练来加深记忆就可以;三是忽略了个体差异,不管学生有无掌握,都要做同样的作业,这就造成学生个体的重复做题。当然,就目前而言,学生面临升学压力,作业也是一种手段,家长和老师都担心减少学生作业也减掉了学习成绩,减掉了教学质量。当然并不是说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错的,关键是能做到减量不减质,这方面教师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课堂作业”的一个目标就是当堂内容当天巩固,让学生做到及时复习。如果学生掌握了当天的学习内容,学生的作业就可以少做一点,以后,只要将学生容易遗忘、难于掌握的内容再复习一遍即可,如果能减掉不必要的重复做题,减轻作业负担又不减学生成绩完全是可能的。实际上,作业负担减轻后,效率提高了,学生学得轻松,心情也好,心理负担轻了,成绩反而上升。

(四)为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学生的个别辅导提供依据

“课堂作业”是一种作业的延伸,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是在课堂学生短时间内独立完成。因此,对“课堂作业”中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非常实用,一是对教师本人的课堂教学情况的及时反馈,以便教师能迅速作出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修改教学方案;二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特别是为发现学生个体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依据。针对不同的学生,“课堂作业”几乎都能发现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及时而有效的个别辅导。

(五)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增强教师效能感

教师阶段性地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分析,获得了学生学习的最直接的材料,特别是对学生普遍性的错误进行分析,能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作出自我评价和反思;有时教师会发现在判断学生进步程度时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对作业分析的结果推翻了原先以为学生正在取得预期进步的想法,促使教师不得不重新考虑对学生的教学,这些都有助于教师确定使自己的教学满足学生需要的专业发展目标。同时,由于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而课堂上不出现的问题也不是一定不重要,“课堂作业”就能弥补课堂教学的这种不足。

八、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加强课题的管理,特别是课题过程的管理,注重原始材料的积累,以便于不断地提炼、反思、总结,更好地促进课题的研究。

(二)、今后应继续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指导。实验教师要学中研,研中学;做中研,研中做;写中研,研中写,增强课改专家就是你我他的自信心。同时希望得到教育专家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扩展阅读:《提高小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堂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

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随意练习、机械重复、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精心设计课堂作业,提高课堂实效,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本组研究成员的教学业务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作业设计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活动”的改革之路,所以提出“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与实践”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3、《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理念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方法。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练习和活动结合起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学会在学习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创新,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形成获取知识的技能,促进素养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素质基础。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为促进小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业的练习设计研究:①、学生提高作业练习的设计;②、学生实际应用作业的设计。2、课堂练习中,对学生评价的研究:①、学生情感体验的研究;②、学生练习实效性的研究;3、课堂练习中教师的地位和怎样辅导。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

广泛收集、阅读、研究有关“小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教育教学文章和新课程的理论专著,并灵活地运用于课题研究之中,使研究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背景上。2、调查研究法。

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3、个案研究法

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4、经验总结法。

用科学的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成果,用论文的形式汇报科研成果。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10201*.11)为研究的酝酿、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健全学生学习教育网络,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1*.12201*.9)初步研究阶段。收集资料、信息,进行文献研究,选择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第三阶段(201*.9201*.9)研究阶段。课题组成员上研究课,运用自然观察法,跟踪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得相关资料。运用课堂测量法对课堂学习效果作出客观评价。课后课题组成员聚在一起探讨,进行反思,调整和修改研究策略。

第四阶段(201*.9201*.12)总结阶段。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各种资料,全面反思、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结题。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通过研究,从各个环节摸索了练习设计的有效方法。从精心设计练习,改革批改作业的方法,对学生作业的有效评价策略并上好作业讲评课,以及练习后做好反思和总结等,基本上实现了研究的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练习环节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如作业批改与否以及批改的质量和学生的整体进步有密切相关,为后进生转化和临界生的管理找到了一种合适的途径。

3、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练习的有效性既体现在量上,也体现在质上,而且是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但最终应反应在学生身上。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学生在成绩上有所提升外,学生的学业负担真正得到了减轻,从而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4、初步形成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一个特色。通过研究与实验,全体教师和学生对练习环节的管理由理解到支持,由被动完成到主动参与,同学校集体备课活动一样,已基本形成了一种习惯,也初步成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一个特色。

5、提炼并撰写出了相当数量的案例、心得和论文等。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本着认真、扎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开展研究与实验,摸索了一些好的做法,也提炼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体会,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资料和素材。八、研究反思与设想(一)收获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究和实验,除了取得上面的成果为,我们觉得还有以下收获:

1、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了教师教学观念,巩固并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拓宽了教师对教学方式改变的思路,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2、促进了教学相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密不可分,同样,教师的督导和学生督促缺一不可。良好的习惯在相互监督和相互学习中逐步养成。在作业检查过程中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习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校本研究的思想,本着从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让教师们从行动研究中尝到了甜头,利于今后真正做到教与研的有机结合。

4、结题不息题。尽管我们这一课题按计划结题了,但我们仍要坚持本课题研究内容,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把研究的成果、好的做法加以巩固与推广,并准备往下延伸。

(二)主要问题和今后设想

纵观整个操作过程,应该说要求明确、措施得力、反馈及时、教师和学生均反映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分层教学的落实较为困难,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各科教师从资料的征订、标准的制定、练习的难度、数量和要求上,均体现了分层教学的要求,效果良好。但是,在一个班级内,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差仍很明显,教师对这种情况的分层却体现不够。虽然年级一再要求,也多方面和备课组长及教师交流沟通,但收效甚微。另外,教师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如:应试教育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的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成败在教师,今后应继续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指导。实验教师要学中研,研中学;做中研,研中做;写中研,研中写,增强课改专家就是你我他的自信心。同时希望得到教育专家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主要参考文献有:

1、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N].中国教育报.201*-5-25日,第6版2、王鸿钧.《数学思想方法引论》人民教育出版社.3、孔企平.《论学习方式的转变》201*.

4、顾钟锦.《中国教育研究论坛》中国世界语出版社,201*年版.

《提高前置性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201*-10-1608:59:04)转载标签:分类:课题研究前置性作业杂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让学生更自信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我校数学教研组教师本着问题即课题思路提出了《提高前置性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二、课题提出的意义

前置性作业的有效设置是为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准备的,具有相当强的目的性,它就是要达到让学生在课前能够对新知识进行感受、进行初步理解、自主寻求解决办法等目的,起到对课堂的导入、甚至贯穿整个课堂的作用。有效的前置性作业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给我们的课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让学生更自信,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也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广阔的空间和学习乐趣。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一)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他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重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刚刚在发展的过程。因此,弄清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将大大促进教学对发展的作用。前置性学习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二)现代建构主义理论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数学并不是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他的,而是他本人主动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认知结构进行的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任何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一样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而是带着他独特的数学现实开始新的学习。前置性学习是一种主体积极的活动,其价值在于使学生在个体主动思维活动中首先获得“有意义的经验”,然后经过课堂学习将经历的模糊、疑难、矛盾的情境转化为清晰、确定、和谐的情境。(三)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前置性策略研究就是要通过学生课前的观察发现、生活探究、动手操作、调查访问等多种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体现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前置性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具体,针对不同的年级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侧重于自学习惯的培养,对他们在新授课的前置性作业用不着面面具到,也不能多,只需要弄清一两个或两三个主要知识点为主,每周设置两次前置性作业为宜。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他们的前置性作业可以把这课时的教学要求比较全面具体地提出来,可设计一些动手操作实践研究的内容,让他们能通过自学掌握知识要点,课堂上再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反馈,交流,把课堂全部还给学生,学生会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针对不同的年级如何把握好前置性作业设置的度。

数学学科的前置性作业的设置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本班的学生情况而定,老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前,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地备好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只要每次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能围绕教学目标就行了。(二)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三)教师养成逐渐树立了问题及课题的研究思路,提高研究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理论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有关自学能力培养的理论及实验做法。(二)问卷调查法:针对前置性作业的设置调查学生喜欢的程度。针对试验过程,随时做出调控。

(三)个案研究法:针对个别失败的前置性作业的设置,究其原因,采取措施。(四)实验总结法:对实验中的得失及时的进行过程性总结,(课题三次阶段总结)以便于更好的开展课题。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年9月201*年10月)申报课题,确定研究思路,搜集有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实施阶段:(201*年10月201*年2月)开展实验,深入探讨,不断总结,撰写论文。3、总结阶段:(201*年2月201*年7月)资料搜集整理,撰写研究报告和发表论文、撰写结题报告。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一)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具体做法1、教师层面

(1)首先进行理论学习,通过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上明确教学实验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进一步明确学生是如何进行学习的。

(2)、教师做到精心备课、深挖教材,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针对不同年级,对前置性作业提出不同的要求。2、学生出现问题

(1)学生对前置性作业不够重视。(2)不能深入地进行研究,浮于表层。3、分析改进措施

我们召开课题研究会针对这种现状,结合具体的前置性作业如“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案例设计,查明原因:一是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太过具体,没有研究的价值;二是问题范围较广;学生无从下手。如何是前置性作业浅入深出,更具有研究的价值?结合实例,针对前置性作业“真分数和假分数”问题过于具体不利于引发学生思考的现状,我们对前置性作业提出本着简单、低入、开放的原则,更应针对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做到趣味性、可操作性;高年级具有可探究性。这样便于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二)课题研究第二、三阶段具体做法1、针对学生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分析

在实验的第二阶段,我们明显的感受到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严重性。在进一步调查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既有教师的个人因素,如:教师新课改理念把握不到位,课堂出现低效的状况;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明确,往往以最高的要求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这样一来,一大部分学生难以达到教学要求,人为地造成了学生两级分化的产生。

从学生因素说,学生本身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一年级刚入学,各个学生就存在着差异,学生的智力能力水平、教育经历、生活经验、家庭环境差距很大。而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展开。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有的学生有相关的生活经验,而有的学生却没有。小组中个别学生参与、发言、质疑的机会很少。久而久之,在小组中越来越差。2、解决措施

(1)领会编者意图,把握教材重难点。

对于新教材,教师要努力吃透、悟透,努力领会新教材编排的

特点与意图,把握新教材的脉络,能深“潜”进去,更能高“跳”出来,这样便能活用教材,教活教材。而且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该点到的要点到,该总结归纳的要总结归纳,避免各册教材之间出现知识的盲点。(2)把握好教学起点,选择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方法

进行教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好教学进度,教学中对比较困难的学习内容可以适当放慢教学速度,让学生多一点时间去思考、交流、操作、探究、巩固。(3)采取了捆绑式的小组激励评价制度。低年级采取星级评价,高年级采取积分卡评价。采取每天一小评,每周一大评,每月一汇总。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低年级识字量达不到的现状,我们采取一周一次前置性作业,低年级学生可采用涂画的方式,也可以是学生口述,家长带写。此项评价让大家懂得只有你行,我行,大家才都行。学会与他人如何相处、合作。3、第二、三阶段课题研究深入

(1)课中我们设置前置性作业,创造性地把思维导图引入课堂,利用抓点、连线、成面、构体的四部立体式教学,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螺旋上升的知识,从而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激活学生思维,完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全面提升数学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逐渐树立了问题及课题的研究思路,提高了研究能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前置性作业与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

为了能够学以致用,我们设置了实践性前置性作业。此项前置性作业的设置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们体会到知识就在身边,感受到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九、课题研究成果教师层面

(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前置性作业的实施,使教师教学观念产生极大的变化。教师由原来的只关注教材,转向既关注教材,又关注学生。教师由原来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点拨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在具体的教育情景和日常生活中建构知识。(2)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注重引导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课堂中的权威。

(3)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实验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对教学中的问题及困惑及时的进行总结、归纳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逐渐实践,由实践经验逐渐上升到理论层面。真正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由原来被动的教学思考逐渐走上主动思考,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4)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欠缺,我们所拥有的一桶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现状迫使我们应是“源头活水”,不应是一桶“死水”。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更新的重要方法就是读书,就是学习。在学校读书吧的引领和课题实验的带动下,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一种需求。(5)教师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

一年以来的课题实验,教师们在实践中逐渐把自己的实验困惑、实验体会,教学案例进行梳理,吸取教训,推广经验。留心积累,勤于动笔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职业习惯。学生层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

经过老师的精心培养,学生掌握了“前置性小研究课堂交流、汇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的学习大路,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学生亲身感受到自主学习的成功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学生的自信心增强。

前置性作业的设置使小组中学生之间更好的互帮互助,同学之间有的是“你不会,我来帮”,“有困难,大家上,”“只有你行,我行,大家才行”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学习自信心明显增强。(3)学生思维开阔、视野开阔。前置性作业的设置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向困难挑战,寻求求异思维的习惯,学生思维广度更宽,深度更高。同时通过课外的学习,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阔,丰富学生的课内学习,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4)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

前置性作业的设置使学生在课前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自学研究,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如何解决疑难问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小初衔接做准备,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5)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

前置性作业的实施,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课前学生是研究者、探索者,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中成为主流。(6)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

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缩小两端学生的差距,双方都能获益,尤其对后进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小组讨论学习的气氛有助于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并且小组的集体智慧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利用好小组合作的方法也为他们多创造了一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能体会到学习中成功的乐趣。同时对提供帮助的同学来说也是一次锻炼。双方都会有合作成功的喜悦感,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大大增强。十、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在《提高前置性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虽然取得了点滴成绩,但也遇到很多困惑。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进行分层设置前置性作业?如何把学生的前置性作业与数学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虽然课题困难重重,但我们会一如既往的走下去,因为我们找到了一条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成功之路。

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内容摘要: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随意练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结题报告提高小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1》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结题报告提高小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1: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结题报告提高小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1》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46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