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白涧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情况汇报

白涧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情况汇报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22:03:35 | 移动端:白涧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情况汇报

白涧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情况汇报

白涧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情况介绍

我们白涧镇现有19个行政村,农户5172户,常住人口20202人。按照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总体安排,我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涉及到18各村,其中:新建17个,改扩建1个,总体造价为210万元。为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镇党委、政府把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抓了五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宣传发动。10月17日,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了由镇机关全体干部和各村主要干部参加的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动员大会,宣布了《白涧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原则、建设任务、建设标准、资金政策和建设时限,对我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深化了镇村干部对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思想认识,鼓足了干劲。

二是抓好建设选址。针对我镇存在的建设用地紧张等实际问题,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在镇动员大会后三天内走遍了全镇各村,逐村听取选址情况,逐村进行实地勘察,并根据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要求,帮助村级解决实际困难,提出选址意见,取得村级干部群众大力支持,逐村现场敲定建设选址,使卫生室选址既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又符合有关国家土地政策,使每一个行政村设置一所卫生室,服务半径不超

过1.5公里,真正做到“合理布局、方便村民、便于管理”。

三是抓好工程发包。为实现迅速启动、全面开工、赶在上冻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的目标,镇政府将18个卫生室建设工程逐个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参加竞标的单位必须具有国家三级以上建筑资质。经过我们广泛发动,精心组织,18个卫生室建设项目分别由万事兴等10个建筑单位承建,工程截止时间一律不晚于11月30日。同时,为减轻镇财政压力,我们采用由承建单位垫付建设资金的方式,待工程完工后,镇政府分两期拨付工程款,即:县级验收合格后拨付50%,市级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剩余的50%。

四是抓好施工标准。镇政府与承建单位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规定:建筑单位必须按照县下发的《村卫生室建筑设计施工图》设计标准和工程用料严格施工。改扩建的卫生室要布局合理、统一标识;选址新建的统一房型、统一标识,建筑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设立诊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资料室,其中:治疗室不少于10平方米,观察室不少于15平方米,配备供水、供电、取暖、降温等设施。镇政府聘请了专业工程监理人员,按照设计标准,对各村卫生室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工期。

五是抓好督促检查。镇以片为单位成立了4个督导组,各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每天都要亲临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指导。从10月25日开始,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每天召开一

次包片领导会议,逐村听取工程进展情况,并经常深入各村进行检查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目前,在我镇18个新建和改扩建卫生室项目中,有15个村卫生室建设已基本完成,3个村卫生室正在紧张有序施工当中,到年底之前可全面完成各项配套准备工作。

201*年11月29日

扩展阅读:兴平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汇报材料

兴平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汇报材料

兴平市人民政府(201*年10月22日)

尊敬的王主委,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中共兴平市委、兴平市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市检查指导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情况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兴平各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兴平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兴平市是陕西省仅有的3个县级市之一,全市总面积507平方公里,人口56万人,城区居住人口20万人,辖7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223个行政村,45个居委会。

近年来,兴平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带领全市人民凝心聚力谋发展,攻坚克难求突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开创了兴平经济社会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在201*年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位居第15名。在兴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把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作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的要求,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跑部进省筹措资金,加强农村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设施,强化队伍管理,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方便、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截止目前,已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44家,总投资642万元,其中改建85所,新建59所,占全市应建卫生室223个行政村的65%。

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措施健全。市委、市政府领导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改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素质,是统筹经济社会和城乡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我们及时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计划、财政、城建、国土、卫生、药监等部门负责人和乡镇长为成员的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为村卫生室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分管副市长还经常召集卫生、计划、财政部门开协调会,分析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我们将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列为市政府201*年为民办实事之一,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定期进行督促检查,确保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快速推进。

二是精心部署,认真落实。为确保该工作的有序开展,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工作,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和兴平实际,按照综合考虑地理交通等因素,合理设置布局,提升其服务能力,使农村居民能够就近获得有效、便捷、价廉的医疗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原则,制定印发了《兴平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利用两年时间完成223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设任务,201*年完成60%建设任务,201*年完成剩余40%。同时,把村卫生室建设工作任务纳入各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内容,实行“月考核、季讲评”制度,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使各项工作任务得尽快落实。

三是严格标准,整体推进。严格按照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要求开展工作:在村医配置上,乡村医生按每千名服务人口11.2名比例配备,乡医必须取得《乡医执业证书》或《助理医师证书》以上执业资格;村卫生室业务建设用房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诊断室、治疗室、输液观察室、药房独立设置,室内布局合理,陈设整齐,门窗防盗,通风、采光良好;药房必须具备防尘、防潮、防鼠条件。在医疗设备上,具备《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中村卫生室规定的基本设备和与开展诊所科目相适应的诊疗设备,与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相适应的设备,具备急诊急救、疫情报告、业务转诊的联系电话等。在药品上,保证质量,价格低廉,西药品种在80种以上,中药有常用的饮品和中成药,药品成本不少于5000元。在制度建设方面,做到“五制八统一”(五制:职责及基本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培训考核;八统一:标识形象、规章制度、用药目录、人员培训、设备配置、业务指导、检查考核、信息资料)。

四是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对村卫生室设置上,我们因地制宜,对能集体建的集体建,能个人建的个人建,能联合建的联合建,确保每个行政村都设置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目前,我市村卫生室承办形式有三种:①村委会集体建设;②村医自主建设;③红十会援建。建筑类型有三类:①新建、改建三间型;②新建、改建二间型;③新建、改建多间型。建设选址有三种:①村委会所在地或村委会广场;②村委会划拨新址;③村医庄基地等。通过这些办法,有力地促进了村卫生室建设。建成后的卫生室将启动门诊合疗报销业务,为广大村民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

尽管我市在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一是资金投入不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卫生投入要重点向农村倾斜,各级人民政府也逐年增加了卫生投入,但由于村组财力有限,对村卫生室这个公共设施基本不投入,致使一些村卫生室基础建设滞后,加之,随着各级高度重视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对村级卫生室提出了更高的建设标准,许多村医即使负债进行建设,许多必要设备无法添置,不能满足就医需求。二是村医整体素质不高。目前,大部分村医学历偏低,我市中专以下学历占60%,加之,村医培训提高的机会缺失,适应新医学模式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够,特别是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欠缺,对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埋下隐患。

几点建议:一是建议上级政府加大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投入。我市今年新建的59家村卫生室平均投资在8万元以上,其中最高的店张办东北村卫生室投资24万元,而省上奖励资金只有1万元,咸阳配套资金仅有1000元,省、咸阳的这些补助资金与村卫生室建设的实际投入相差甚远。因此,恳请省农工民主党能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鼓与呼,建议省咸阳市加大投入,减少县级和村级投入,减轻村医负担,确保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快速推进。二是建议上级对村卫生室的设备进行统一配套。随着农村税费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债台高筑,无力对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投入,同时又由于上级在村卫生室建设方面以奖代补资金的标准太低,村医在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后,已无力更新医疗设备。恳请省农工民主党能建议省上出台相应的政策,由省或咸阳市进行集中采购,配发标准化村卫生室,从而尽快将村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三是建议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由于村医受自身知识、技能等方面所限,服务农民群众卫生需求的能力亟待提升。恳请省农工民主党建议省政府建立村医教育培训机制,并列支专项经费,对村医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满足农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

市政协提案委员会调研组

7月中旬,提案委员会调研组按照主席会议关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专题调研的统一安排和要求,集中一周时间,着重围绕如何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方面,先后在朴席、新集、新城三镇开展调研,其间还专程去邗江区有关镇村进行考察。通过与一些镇村组干部的讨论座谈,同部分卫生院、卫生室卫技人员及村民代表的接触交谈,向百户农民家庭的问卷访谈,对于村卫生室的建设和发展,我们主要有三点感受和四条建议:

第一点感受,“就医方便、药品价廉、疗效看得见”的特色,使得村卫生室成为农民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首选“医院”。调研中,每每聊起“农民一般得病会去哪个医院”这一话题,无论是问卷还是座谈,无论是干部还是农民,“只要不是大病重病,当然到村卫生室”几乎成为唯一答案。究其原因:村民的说法是,到卫生室

方便,一年四季,白天黑夜,随喊随到,随到随看,药一拿走路,针一打走家,不像上医院不说挂号拿药走东跑西的,动不动这个化验那项检查,小病当作大病治,既跑冤枉路,又花大头钱;找村医生放心,本村本土的,熟人熟事的,能看好不拖不误帮你除病,看不了不糊不骗叫你转院;看小毛病省钱,不花挂号费,不收诊断钱,不下大剂方,不开贵价药,就是差个几十块,还能欠个好几天。村医的想法是,都是农村人,看的常见病,运作成本低,不像卫生院,一不上缴,二不上税,钱多钱少随便把,赚多赚少无所谓,心黑人不来,瞎来缺良心,图个名声,落个小钱。村干部的看法是,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那时起,村里就建起了卫生室,这些“赤脚医生”行医至今几十年,对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很有临床经验,有的还有点特长专技,他们和村民天天见面,对村里家家熟悉,有乡情感,有亲和感,村民对他们也“知根知底、知面知心”,有信任感,有安全感,既能迎合农民“看小病不能多花钱”的求医心理,也是符合“小病不出村”的农村基本医疗保健的服务方向。事实也正是如此。据统计,目前一个村医平均每天的门诊、出诊在10人(次)以上,多的有20人(次)左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一年360天,就是3600人(次),而一个有45名职工的某镇卫生院统计资料反映,近5年来该院的年门诊量最高年度为3.6万人(次),最少年份只有2.5万人(次),其每年接收住院治疗的也未超过500人(次)。难怪一些卫生院院长在座谈中深叹“大病看不了,小病看不到,天天在为工资发愁”之无奈。基层这些反映,虽然朴素平淡,缺少理性的升华,却在展示出这样一个无须争辩的事实农民的基本医疗保健离不开村医;村医这一岗位,虽然普通平凡,没有专家的效应,也同样明示着这样一个无可辩驳的结论村卫生室是农民问药求医的前沿诊所。

第二点感受,“执业资质、以家代室”的烦恼,长期困绕着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的运行发展。“执业资质”包括“两证”,一是村卫生室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二是卫生室的从业人员必须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其他相应证书。据座谈反映,新城、新集、朴席三镇现有的36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卫生室,有的还多达2-3个,但几乎都未领取《执业许可证》,连运作较好的土桥卫生所也不例外,挂名的近百十个村医中约有10%没有《执业证书》,造成农村医疗机构鱼目混珠,带来医疗市场管理混乱。一方面使得自“赤脚医生”时代沿袭自今、正而八经的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似乎在“不合法”运行,另一方面使得“无证行医”有空可钻,如某镇两个集区间沿途的个体诊所竟达10余家,有的甚至公开打着“村卫生室”旗号门诊行医。“合理的如何合法,非法的何时取缔”,这是镇村干部和“在册”村医强烈反响的共鸣话题。“以家代室”指的是一些村卫生室无专门用房而“居家坐医”的现象,正如有关部门指出的那样:“我市村级医疗机构从1980年开始,因失去集体经济的支撑而逐步解体,村卫生室房屋或被收回,或破损后不再维修,乡村医生以家代室,自谋生计”。村上无策,村医无力,村民无助,“卫生室不卫生”的散乱差环境一直难以改观。除此而外,还有药物的购销监管、村医的后顾之忧两大难题。药品和医用耗材的自行购销看来是普遍存在,但多半或在医药公司或从正规药店择价而进,他们“不看广告看疗效”,且多对常见病症下药,加上村民对这些常用药品的正常价位虽不是了如指掌却也打听得到,“价高”的问题基本未闻,反而普遍觉得比起等级医院级差越大价格越低。由于村医的生存也靠“以药养医”的“低差价”维系,从药贩中、到周边药材市场等非正规渠道购药和使用过期药品、轻微霉变药品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由此而来的医疗安全隐患虽未及致命却使得基层难以防范。至于村医的后顾之忧,一是来自医生的,主要是那些当初与“民办教师”享有同样待遇的“赤脚医生”,约占现有村医的70%以上,如今他们已接近或超过退休年龄,既未能“转正”,又没有实行养老保险,一旦停止医疗活动,今后生存怎么办?二是来自干部的,村医队伍面临老化,后继无人怎么办?现在连乡镇卫生院都感到招留不住卫生技术人才,这个担心不是多余的而是现实的。

第三点感受,“小诊所大作用、网底职能不可替代”的理念,正在呼唤和引起基层组织对村卫生室的高度重视。作为市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目前村卫生室不仅担负着“小病不出村,方便老百姓”的基本医疗服务,同时参与着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的公共卫生义务,预防接种有他们的足迹,传染病普查跟综治疗有他们的身影,一些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有他们的心血,在沿江圩区血吸虫病的防治还有他们的汗水,尤其是抗击“非典”的全民防控网络更显现出了村医卫士的一线辛劳和功劳。随着医疗服务体系健全率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体系中有着硬性指标的规定,以办好卫生室为基础的村级卫生医疗服务,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实事项目,已经摆上镇村党政组织的议事日程,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的高度重视。按照市里关于开展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建设的试点要求,新城、新集、朴席这三个镇都在着手村卫生室的设置调整规划。新城镇按照“一村一室”的原则,计划将全镇卫生室由24个调并为13个。新集镇部分村已经进入服务站撤并选址和村医组合的筹建阶段。其中,新集村在村里支付卫生室用房年租金1.2万元、两名村医年基本工资各1800元、垫付药本4000元的基础上,提出“对得起老百姓,再对卫生室搞些投入”;凌东村在村负债务20万元的情况下,欲将村里租用的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房腾出两间无偿提供卫生服务站使用;长春村计划由村里负责用地、动员村医投资建新站;方桥村在一个月内连续召开几次会议商定新建卫生服务站事宜,先从现有4名村医中民主推荐出村卫生室负责人,后又实地学习、借鉴毗邻的邗江区唐湖村经验,新站筹建正在积极推进。朴席镇土桥卫生所作为一个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多年来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和赞誉,其现有规模、档次在全市乃至扬州地区范围内屈指可数,创建人、所长陈宝璋被授予201*年度“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的光荣称号,土桥卫生所的发展如何更能体现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又如何以此推动全镇各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从镇领导到村干部都在积极思考,拟定计划方案。总之,无论是对圩区三镇的实地调研,还是综合其他调研组的交流情况,都听到基层有这样一个共同的呼声:村级医疗卫生网站的职能不可替代,加强村卫生室或者叫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势在必行,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惠农实事之举,也正是村民百姓日益增长的医保需求之急。

第一条建议,整顿现有布点。整顿就是对“散乱差”服务环境的整治改善,整顿就是对现有卫生室布局的规划调整,整顿就是对那些无证执业、非法行医等扰乱农村医疗市场秩序的隐患和行为的治理打击,一句话整顿就是要积极推行“卫生室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构建新型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顿要果断,规划要先行,布局要合理,部署要从快。一是点数的确定,以一村一站为宜,一可整合利用现有的医卫资源,二可减少新站建设的基础投入,三可便于村级组织的行政管理。二是新点的择址,与村部同处为好,既是对大多数卫生室现有场所和多方习惯的顾及,也是对将来“组通村”道路通达后就医交通都能便捷的考虑。三是场所的改建,按有关方面的《建设标准》达标到位,其中用房问题是首个难题,基层感到“头疼”,却也提出了不少解决办法:已由村部提供的包括集体的公房、租借的闲房延续下去;环境条件较好、就医地点适中、不是一般概念的“以家代室”继续保留;需新建的只要有人投资村里负责解决用地;对于那些实在无能为力的经济薄弱村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实事工程、扶贫项目筹资助建。四是进度的把握,应先易后难,尤其是“室改站”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牌子更换、标识更新,更不能急于求成,切实做到整顿一个是一个,符合一个挂一个,改建一个成一个。

第二条建议,明确功能定位。目前村卫生室在方便农民就地就医、配合公共卫生服务中的独特作用必须肯定,也深受农民发自内心的钟爱和感激,但由于管理机制上、自身能力上的环境缺位,造成了“就医应诊的多,就病治病的多,就家为室的多,就技谋生的多”的功能缺位。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借鉴邗江区等外县市的经验做法,无论是现在的村卫生室还是改建后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功能定位:一是应明确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由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报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确认挂牌;二是要坚持以公益性为主,“进村入户服务,开设家庭病床,开展健康教育并进行简易的治疗”,即至少应为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为主”的“健康教育”加“小病不出村,大病转医院”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三是可申请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服务单位,允许参保农民在卫生室(站)就诊按规定比例报销,邗江区早在201*年就作出此项规定,并将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报销比例逐年提高,今年以来该区卫生服务站报销的门诊费用占全区已报医保总费用的23.5%。他们认为这不仅仅是对卫生服务站的一种政策扶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受着外部环境左右的“功能定位”,“引导农民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使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居民更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对于卫生室(站)的功能定位,还可简单概括为:它是一线网络体系的医疗机构而不是个体诊所,是一个分工合作的服务组织而不是个性行为,是一种综合功能的公益体现而不是个利追求。对此,应在基层的村组干部中、村民百姓中、医卫人员中广泛宣传,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以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其快速有序的、持续有效的建设和发展。第三条建议,放开办医主体。多年来,村卫生室的生存一直处于资金严重短缺或无投资主体的艰难困苦之中,场所要有屋,库房要有药,设备要添置,环境要整治,样样要钱花,事事花钱难,而完全依靠财政投入显然是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解决这一困境的办法唯有改革,正如省卫生厅有关文件所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是农村卫生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必须坚定不移地以改革为动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农村卫生室的建设和发展。通过改革,多渠道投资做文章,多元化办医找出路。放开办医主体,“红头文件”有精神,兄弟县市有先例,本地基层有行动。主要模式大致三类:一是由乡镇卫生院举办,二是由卫生院、村委会和村医个人“2+1”、“1+1”式的合作联办,三是由具有条件的乡村医生单独或联合承办。比如,省卫生厅作为“政策措施”明确提出:“鼓励乡镇经济组织资助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鼓励村民委员会支持农村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又如,邗江区改建成的1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由卫生院举办56个,卫生院、村委会、村医共同举办14个,村医联合承办46个,他们通过社会化筹资,共吸引社会资金860多万元,有效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每个服务站实用房屋面积均在100平方米以上、从业人员3人以上,部分镇还实现了镇域微机联网管理;再如,我市有朴席镇土桥村村医个人承办卫生所的成功典例,也有新集镇天安村村医个人掏钱7000元申建“合格药房”的投资举动。

第四条建议,强化规范管理。由于多年来村卫生室“名存实解”的无奈状况,造成村医常年处于“单打独钓”、“自由松散”、“少人问津”的无序状态。重在规范引导、贵在长效管理,是村卫生室重整旗鼓、健康运行的又一当务之急和重要保证。综合基层的反映和有关方面的看法,强化对卫生室(站)的规范管理,要突出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属管关系。现在卫生室究竟谁在管?有人说归村管,有人说属院(卫生院)管,村医说是自管,似乎谁都管而谁都不管,谁都问却不知问谁。讲规范管理首先要理顺管理关系。作为镇村组织,应侧重于规划布局、机构设置、站际流动、运作协调等方面的政务领导;作为将改建成社区服务中心的卫生院,则侧重于医卫支持、技术传教、骨干培训等方面的业务指导;作为卫生行业协会组织,当侧重于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的专题讲座、专业培训和行风建设、规章完善等方面的医务督导。二是运作秩序。也就是卫生室(站)的医务程序化、操作有序化,最起码要从“治疗有病历、配药有处方、收费有票据、转诊有记录”抓起,坚决摒弃那种“进门搭搭脉、打针拿拿药”看似删繁就简、实为不上“路子”的粗医草习,当然像不收挂号费那些“惠农医疗”举措则又是一回事了,应当继续提倡、坚持下去。三是药购渠道。虽然“医药分开核算”、“药品招标采购”等“平抑药价”的改革措施正在强力推出,但群众并未感到药品降价带来的实惠,药费在医疗支出中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而实事求是地讲,让村卫生室也来实行“统一招购”恐怕一时难以做到,能否可在“药购渠道”上作出规定,要么由取得合法证照的药品经营企业统一配送,要么由符合条件并经相关部门许可委托卫生院(服务中心)统一代购,而后者则应以不加价为前提,其实对于哪个地方的药好药丑、价高价低,尤其是常用药,老百姓心中“有数得很”。四是技能培训。一方面要结合卫生室的整顿整治和“室改站”的推行运作,凡未取得法定卫生执业资格包括那些祖传行医、自费学医的人员一律不得上岗、应聘,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全科医学的知识培训,通过轮岗轮训、鼓励自考、委托办班和实行等级医院或对口挂钩助医或定日派员带诊等多种形式,帮助在岗村医不断充实、提高临床诊治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人员、房屋、药品是村卫生室的三大基本要素。因此还要提及一下那些即将到龄或已超龄的“赤脚医生”的后顾之忧问题,这不只是出于对这一群体的同情,因为在“室改站”的进程中也将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希望能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注,邗江区“划出工龄期限(其规定为85年以前)、参照村级一般干部补偿幅度、镇村比例负担或一次性补助结算或适当补贴投保”的做法可以参考借鉴。

【兖州市】筑牢农村卫生的前站我市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纪实

201*-11-1216:06:07

访问次数:4

开阔的场地,浅绿色墙围,整洁的床位,诊断室、治疗室、输液观察室、药房“四室”分工明确,诊疗、疫情管理等主要规章制度上墙,还有时下肆虐的甲型流感、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栏,这是记者最近采访我市村卫生室建设留下的深刻印象。

在新兖镇孟村卫生室,我们见到了正在陪孙子输液的张桂枝大婶。说起村卫生室的建设,张大婶满意地对我们说:“以前村里人有个头痛脑热的,能挨就挨,病挨大了才去城里医院。你看,现在村卫生室条件这么好,吊瓶都能挂,有个小病小灾不用出村就治了。大病还能帮着转诊。”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民生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市政府为落实新医改精神,研究制定了我市《关于加强卫生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全市卫生事业尤其是农村卫生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将省级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纳入政府201*年为民所办十件实事。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布署,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订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施方案》,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对村卫生室建设进行集中扶持,重点突出业务用房整修、基本设备配置和乡村医生培训。同时,结合我市农村社区建设会战,将建设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大力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制探索和创新。

新医改方案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服务网络。根据这一精神,市卫生局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形成了《我市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现状及对策》,为市委、市政府科学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市卫生局根据省和济宁市关于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的统一要求,在各镇街初步规划意见基础上,与市财政局等共同编制出我市《村卫生室建设规划》,将242个村卫生室列入省和济宁市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范畴。同时,制定了我市《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对卫生室建设布局、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进行规范,提出了统一业务用房整修标准、统一基本设备、统一内外标识、统一业务工作和财务记录、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的“六统一”标准。对通过省验收的184个规范化村卫生室,及时落实以奖代补政策。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为各卫生室统一配置简易呼吸器、氧气瓶、无菌橱、治疗台等价值近万元的基本设备。同时,对所有采购物品均由卫生局和财政局联合验收,切实把好房屋建设、器械装备质量关,确保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规范。为支持省级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市政府对新建面积100平方米以上、改扩建面积80平方米以上的规范化村卫生室,经省验收合格后,每处分别给予2万元和1万元的补助,仅此一项今年市财政就投入资金221万元。

为确保农村卫生重点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市卫生局实行了重点工作督导制度。一是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落实。严格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对纳入项目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定期进行督导,并提请市督查工作办公室以督查专报的形式进行通报,有效建立起抓落实、抓质量、促进度的工作机制。二是实行重点工作项目进度月报制度,每月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分析汇总进展情况,积极协调镇政府、卫生院、村委会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促进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积极进行业务指导。由一名副局长带队,明确专门人员,对各项建设项目进行业务指导,确保顺利通过省和济宁市的验收。在不断完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市卫生局进一步强化了技术人才的培训,实施了市直医院帮扶镇卫生院、镇卫生院帮扶村卫生室的“卫生强基工程”。规定所有镇卫生院有责任指导帮助村卫生室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和计划免疫接种、妇幼保健,依法及时报告并协助处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坚持对所有乡村医生实行每年一培训,两年一考核。积极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截止目前,已对974名乡村医生规范培训4次、考核2次;已有500多名乡村医生参加了济宁市统一组织的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有效提高了乡村医生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目前,全市各村卫生室不仅要保证村民的就近医疗,还承担着上级部门赋予的区内预防保健、疫情管理报告等职责,真正成为了农村卫生工作的前哨。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新建的规范化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一般在100平方米以上,改建的规范化村卫生室也达到或超过了80平方米,并且都分别设立了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和药房,配备了听诊器、血压计、简易呼吸器、高压灭菌设备、50支以上一次性注射器、出诊箱、档案柜等基本设备,常备药品100种以上,《村卫生室处方制度》、《村卫生室药品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诊疗登记记录一应俱全,大部分村卫生室还安装了诊疗咨询、疫情报告电话,新兖镇、大安镇、兴隆庄镇一些集体经济发达的村卫生室,医用床位有的达到了十几张,大大方便了村民看病就医,深受群众好评。在刚刚通过省级验收的大安镇西葛村卫生室,来这里看病的不仅仅有本村村民,不少邻村的村民有病也都来这里打针拿药。记者随便查阅了十来张处方笺,发现最贵的一张处方也不过20块钱。一些患者感动的说,以前生点小病都得到镇上或市里看病拿药,药贵暂且不说,光功夫就得半天。尤其农忙时,老百姓哪有时间上城里看病?现在村卫生室条件这么好,又有上级监督,又省钱、又省事,又让人放心。上级政府及卫生部门的领导们真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

就今后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市卫生局主要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我市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按标准对242个村卫生室进行了规范化建设或改造提升,这在济宁市乃至全省都是领先的。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顶点定位、全力全速,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从而使全市农村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转”的目标。同时,我们将结合新农村社区建设,积极探索和创新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制和机制。在有条件的镇街、村居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使农村居民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建好村卫生室方便农民就医

发布时间:201*-08-17

来源:信阳日报

今天,那个“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的“赤脚医生”时代,跨越了时空,延伸到网络,不少网友念念不忘孩提时代被赤脚医生救助过的恩情。

的确,跟往昔相比,豪华的医疗模式超出了农民或者工薪阶层的支付能力,形成了新的医疗资源浪费,而这种浪费却又是出于医疗机构的利益需要。相形之下,当年的农村医疗条件可谓简陋之极,但人们至今仍要怀念“赤脚医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赤脚医生”最能满足其时贫民患者普遍的医疗需求,以及对当前医疗现状的无奈与不满。

但是,在今日的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信阳,百姓的无奈与不满已经被遍地开花的村卫生室消融了。“以前生病,大病进城上医院,小病靠偏方,很少去诊所。现在,村里有了卫生室,看病还能报销,再也不用为生病犯愁了。”在平桥区肖王乡许岗村卫生所门前,村民陈大嫂对记者说。平桥区平昌关镇庸墩村48岁的村支书米永强说:“有了村卫生室,大伙儿看病方便了,得到真实惠了。群众都说,这是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45岁的庸锐说:“以前,看病还得往乡里跑,现在家门口就有卫生室,不用跑恁远了。”胡店乡三道河村王一组的张红对记者说:“卫生室的治疗费用不高,还挺干净的”

息县项店镇则把高标准作为村卫生室建设的特色。他们不仅借鉴“平桥模式”,而且有了丰富与发展,实现了群众“小病就医不出村”的愿望。记者在项店镇曹集村卫生室看到,这个村卫生室足有300平方米,室前有庭院,室后是康复站。而该镇李楼村则与县卫生部门携手,将村卫生室完善成为村级康复站,以解决中老年农民慢性病患者康复难的问题。“上个月在大医院做的手术,回来住在这儿个把月了,条件还不错,我已经可以下地走路了。”李楼村脑血栓病患者张老汉说。

一片赞扬声中,记者切实感受到了什么是为民、利民和惠民。伴随着一个个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建设规范的村卫生室的拔地而起,一名名由政府出资、专家培训的乡村医生的满载而归,农民小病不出村的目标在信阳市已经成为现实。

室外骄阳似火,室内凉爽如春。村卫生室内,分设诊断、治疗、观察、健康教育、药房五室,还有水冲式厕所。院内,设有垃圾焚烧炉、公示栏。按设计者的话说,这样的标准,至少30年不落伍。“健康是最大的民生。建设好村卫生室,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需要,能够检验各级政府为民办事的能力。”置身乡村卫生室,记者耳畔似乎又回响起市委书记王铁掷地有声的话语。仅仅一年间,信阳市总投资4.5亿元,建设村卫生室2825个。这是信阳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具体而又实际的举措,是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一个缩影。“村卫生室,利国利民。”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堪称惠及民生的大基业!

县长杨明忠肯定了新县村卫生室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要落实整改。针对村卫生室建设存在的现有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及时兑现奖补资金。到期不能解决的,要严格划分责任予以严肃处理。二要规范运行。要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的“基础设施标准化、诊疗操作规范化、规章制度具体化、标识标牌统一化、卫技人员合格化、设备器械完备化、乡村管理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明确村卫生室工作职能、执业规则、诊疗项目,严格规范村医执业行为,确保村卫生室规范化运行。三要加强培训。继续利用县卫生进修学校与省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中心联建的优势,采用现代化的远程视频教学等多种形式,对全县在岗村医进行轮流培训。鼓励村医参加中等专业以上学历培训,逐步完善执业医师制度,大力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全面提升村医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职业素养,使村医成为农民看病的“贴心人”。四要严格监管。要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技术指导力度和日常监管力度,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进一步强化村卫生室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及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等服务职能,使村卫生室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职能。

全市1706个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全面通过市级验收

作者:akweishe…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284更新时间:201*-10-14

为了进一步加快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提高村卫生室综合服务能力,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农民群众健康需求。根据省政府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卫生厅的安排部署,按照统一标准、合理布局、分批建设、严格要求、确保质量、以奖代补的原则,截止201*年10月份全市已全面完成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1706个。

自省政府在南郑县召开村卫生室建设现场会后,市局积极行动,及时对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各县区高度重视,精心安排,真抓实干,整体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各县区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责任,明确了任务目标;二是市政府于8月在石泉县召开了全市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组织各县区领导参观了石泉县部分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情况,并交流了先进经验。三是市、县区财政对验收合格的规范化村卫生室实行以奖代补,每个补助资金3000元。四是在建设过程中,各县区均成立了村卫生室建设技术指导组,负责对卫生室建设的技术指导,按照要求,对村卫生室的定点选址、建设面积、室内布局、人员资质、规章制度、设备配备以及标识标牌等进行了规划设计和统一标准。五是各县区针对部分村卫生室缺乏合格资质村医的问题,采取了先建设,再通过派遣和考试补充村医的办法来解决有室无人的问题。对卫生室建设用地、资金短缺等问题,卫生、城建、土管、信用合作社等部门积极沟通,相互协调,全力支持村卫生室建设。通过这些保障措施,有效解决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确保了任务的全面完成。

在验收的过程中,按照卫生室申请,乡镇卫生院初验,县区卫生局复验后,提出请验报告,市卫生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培训,按照分级随机抽样对各县区进行验收,截止9月底,各县区自查自验了1706个村卫生室并申请市级验收,市卫生局共抽查了43个乡镇,129个村卫生室,其中:达标125个,占97%;基本达标4个,占3%。达标率达到100%。

通过规范化村级卫生室建设,大大提高了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使我市农村三级卫生网络的网底更加坚实,不断满足了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逐步凸显出小病不出村的发展目标,把村级卫生服务能力推向了一个新台阶。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白涧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情况汇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白涧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情况汇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白涧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情况汇报》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45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