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21:28:39 | 移动端: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XX市工商局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一、XX市工商局抓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主要做法

1、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

我局十分注重《食品安全法》的教育宣传,以提高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和广大市民的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出安全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我局先后采取日常巡查时上门指导、组织食品经营户培训学习、设立街头宣传点接受咨询、发放张贴食品安全宣传资料、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送法进校园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Y年来,共组织各类培训5场次,开展现场咨询1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累计约1700人接受培训和咨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五、六月份,在AAA中心小学、BBB小学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给学生上形象生动,形式活泼的食品安全课。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达到了宣传法律的效果,又提高了广大中小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受到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2、严把市场准入,加强市场监管

我局严格执行《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安徽省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实施意见》的规定,对内严格程序,对外严格标准,把好食品市场的准入关口。在此基础上,以网格化监管为依托,进行地毯式摸底排查,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食品经营主体资格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经营的违法行为。同时强力推行“票证通”系统,进一步完善进销货台帐、食品查验和备案制度。为规范票证通的使用,我们印制了票证通封面,无偿地发放给经营户;为规范散装食品的销售,我们依据《食品安全法》的五项要求,印制了统一规范的《散装食品标签》,发放到各商场、超市和食品经营户。今年以来我局共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566份;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9起;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9份;下达限期办照通知书15份;收缴种类问题食品55.1公斤;查处食品安全案件51起。有效地规范了食品市场的经营秩序。3、强化食品质量监测,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为确保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我局加大了食品抽检频率和范围。做到每月有抽检计划、有送检内容、有检测结果;每周各所有快速检测方案、有总结、有汇报。抽检的范围也从一般食品扩大到米、面、油、糖、干果、酒类、乳制品、水产品、调味品、果、保健品、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节日性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等。为提高抽检效率,我局先后与XX市技术监督局、AA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BB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CC生物药业研究开发中心、DD市省农业标准化技术中心、EE市质检所、FF测试等七家监督检验机构建立起“信息直通道”,对重大紧急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上半年我局共完成十大类八十二个批次的食品抽检和利用快速检测设备进行了六十九组食品的快速检测,投入各类检测资金近二十万元。4、利用专项整治,推进日常监管

上半年来,除正常的日常巡查和监管以外,我局还开展了“地沟油”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节日市场整治等五次专项执法行动,以“地毯式清查、轮番式轰炸”等形式,对辖区食品经营行为进行一遍一遍的梳理,力争将各类食品安全问题化解在未然之时、各类食品安全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利用专项整治时人力、物力、财力相对集中之机,较好地解决了监管人员少、监管片区大等问题,有效地消除了日常监管的死角。象农村偏远地区、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市场都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

二、XX市流动摊贩现状及整治建议为进一步加强对流动摊贩的监管,根据上级要求,我局牵头组织召开了由卫生部门、食药监部门、质检部门、城管执法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并逐项落实各项任务,一是将法规、政策宣传向经营户解释到位。我局将印制的《致广大食品流动摊点业主一封信》发放到每一位食品流动摊贩,宣传食品安全法规和市政府开展集中整治的重要意义,让食品流动摊贩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促使经营户服从管理、自觉整改;二是做到摸底调查到位。借宣传之机,一一走访了全市的经营预包装、散装食品、小吃、早点和卤菜等食品流动摊贩,对照《XX市流动摊点整治登记表》的要求,逐项登记填写到位,并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在摸底调查过程中还重点登记了摊点业主及雇工的健康证明情况,督促其完善食品经营户自律制度,落实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义务,要求他们不得占道经营,要对照“基本要求”逐步加以规范。

截止目前,共摸底登记食品流动摊点204户;其中早市流动摊点155户,夜市流动摊点经营户29户,长市20户。从业人员273人;其中下岗人员13人,无业人员260人。从业人员执有健康证18份。期间我局共发放《致广大食品流动摊点业主一封信》880余份。

通过本阶段的摸底调查,我们感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现场食品加工时产生的污水和废弃物存在随意倾倒的现象,无有效的排污设施,对环境污染较重。

2、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未按规定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的不到从业人员的7%;基本没有按规定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和口罩。

3、防尘、防蝇、防虫设施简陋,大多数经营者未按规定将生熟食品分开,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难以达到无毒、无味、清洁的标准。4、占道经营现象比较严重,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5、基本没有建立进货台账,进货索证索票制度没有落实,原料来源难以进行有效监管。

6、从业人员成份主要是无业人员和下岗工人,经营食品流动摊点是其主要生活来源。严格按标准规范,难以达到;全部取缔,易引发社会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我局建议:

1、政府规划流动摊点经营区域,并完善该经营区域内的给、排水系统,做到清水使用和污水排放。

2、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牵头对流动摊点的设备、物品摆放进行统一的设计和规划。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牵头指导、帮扶经营户达到《食品流动饮食摊贩基本要求》;对符合《食品流动饮食摊贩基本要求》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核发《临时占道经营许可证》,经营户凭健康证明和《临时占道经营许可证》向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3、对不符合《食品流动饮食摊贩基本要求》且仍占道经营的,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依法予以取缔。

三、XX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及思考

我局在结合日常监管工作基础上,对我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摸排梳理,感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食品加工小作坊、流动食品摊贩的监管上,缺乏积极的手段和有效的措施。一边是食品安全的责任问题,一边是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如何去把握,怎样合理合法地解决,地方政府应明确立场,牵头负责。不能仅仅是发个文件,指定由哪个部门负责,然后是追究责任,就算是解决问题了。这既不是科学的方法,也不是负责任的态度。2、食品抽检经费严重不足。流通环节的食品抽检,没有标准经费的依据,地方政府给多少是多少。而上级业务部门却要求加大抽检频率,拓宽抽检品种。二者之间矛盾突出(201*年、201*年市财政拨款均为五万元)。

3、食品安全监管的人员编制不够。各县工商局食品科的人员只有1至2人,应付各类报表和信息数据已是力不从心,更别说具体监管和指导了。

4、食品安全工作存在文山会海现象。各类阶段性、临时性、突发性的数据、报表、汇报、总结等资料的上报严重制约了基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造成基层思路紊乱,疲于应付。

扩展阅读:201*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201*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深入推进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建设,201*年,商务部组织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全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全面系统调查。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共调查了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商务主管部门、1919家城市市场、1835家农村市场和9329位城乡消费者。调查结果表明,流通领域市场秩序逐步改善,上市农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市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后,食品流通法制建设明显加强,城市市场食品安全管理不断提升。但违规使用非食品添加物带来的新问题,使食品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心不足,农村市场食品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仍未根本改观,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一、市场秩序逐步改善,初级农产品质量总体好转

近年来,三绿工程等工作深入开展,加强了市场准入把关和规范管理,有效地推动了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也间接促进了初级农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

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调查显示,农产品市场建立准入制度的比例快速上升,81.8%的批发市场和90.3%的农贸市场建立了协议准入制度,对入市经销商和商品索证比例逐年稳步提升,已达

-1-

94.4%和93.4%。

对入市经销商索证对入市商品索证201*年/24.70%201*年/43.30%201*年/80.4%201*年96.41%92.04%201*年94.40%93.40%表1:农产品批发市场索证率调查结果显示,农产品市场质量检测能力明显改善。超过7成的市场拥有质量检测室,并基本有效使用检测设备。批发市场平均每天检测入场交易车辆28车次/市场,检测率为25.7%,平均每天检测入场交易产品20种/市场,检测率为21.1%。

批发市场农贸市场201*年42.6%/201*年49.57%33.00%201*年56.10%50.30%201*年65.00%62.29%201*年73.90%75.6%表2:农产品市场检测室拥有率50%40%30%20%10%0%批发市场农贸市场80%以上39.70%42.40%60-80%46.10%49%40-60%7.10%4.30%40%以下7.10%5.60%图1:农产品市场检测设备使用率

调查还表明,自检已成为市场产品质量检测的主要形式。以自检为主的批发市场比例为64.7%,其中,东部地区自检率为71.1%,比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高出19.4和5个百分点。以自检为

-2-

主的农贸市场比例为62.4%。北京市5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食品自检室,57家大型连锁商场、超市的食品配送中心建立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

可追溯制度逐步推进。调查显示,分别有36.5%和27.7%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设了独立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有48%的批发市场配了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平均2.9人/市场,有54%的农贸市场配了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平均2.2人/市场。

60%50%40%30%20%10%0%独立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批发市场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农贸市场

图2:农产品市场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及人员配置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农产品批发市场场地(厂)挂钩、经销商管理、不合格食品退市、商品购销台账等制度逐年完善,已基本建立。其中,63.6%的批发市场实现了电子化台账,28.1%实行统一结算。农贸市场的各项管理制度也逐年完善。福建省已有1239户食品批发企业实行了电子台账管理,实施率为89%。宁波、南京等地的农产品市场IC卡安全追溯管理系统、上海的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均取得了明显效果。北京在奥运会期间启动了奥运食品安全监控和追溯系统,目前全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已初步建立。

-3-

场地(厂)挂钩制度经销商管理制度商品购销台账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201*年17.50%/36.10%/201*年38.40%71.80%39.60%63.10%201*年53.70%75.34%78.20%89.90%201*年52.86%73.88%81.42%90.20%201*年77.90%88.70%88.70%93.30%表3:农产品批发市场可追溯制度建设率冷链建设受到重视。调查结果显示,近两年来城市农产品市场开始重视冷链建设,已有5成以上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拥有气调库、冷冻库等保鲜、贮藏设施,7成以上城市农贸市场拥有陈列冷柜、空调等基础设施。另据调查显示,有34.9%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产品运输前进行预冷,有18.6%的市场拥有制冰和储冰设施,平均每天制冰量达42.2吨,平均储冰量达81.9吨。在调查的经销商中,有45.6%的经销商使用冷藏车运输果蔬。据被调查市场反馈,冷链系统建设目前存在资金投入过大,运营成本过高等困难,亟需政府支持。

70%60%50%40%30%20%10%0%201*年201*年201*年201*年38.56%38.30%58.00%51.70%

图3:农产品批发市场保鲜、冷藏设施建设率

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好转。近年来,通过加强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生产监管,严格市场准入把关,初级农产品质量保持

-4-

在高水平上逐年稳步提升。

年份201*年201*年(第4次监测)201*年201*年蔬菜(农残)生猪(瘦肉精)96.3%95.3%93.0%91.5%98.6%98.4%98.5%97.2%水产品(氯霉素)94.7%(总体合格率)99.8%98.8%97.5%表4: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调查结果还表明,农村市场周边污染源连续两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201*年和201*年仅分别有12%和10.3%的农村市场附近存在可能给进场交易农产品带来二次污染的水泥厂、垃圾场、化工厂等场所。

60%50%40%30%20%10%0%201*年201*年201*年201*年12%10.30%48.80%48.40%

图4:农村市场周边污染源存在率

各地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狠抓落实,是促进初级农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宁波市对菜篮子重点商品实行市场准入制,狠抓蔬菜基地源头管理,为市级蔬菜基地各乡镇(街道)配备了15套残留农药速测仪,对产地蔬菜实行产地抽样检测,检测超标的蔬菜不准收割上市。近几年,还对市级蔬菜基地和特色蔬菜基地每年补助100万元,推广新农药、有机肥料和无公害标

-5-

准化蔬菜生产。

二、食品安全新问题凸显,消费者认同度下降

违规使用非食品添加物带来食品安全新问题。三鹿集团为了虚增婴幼儿奶粉中蛋白质检测值,在生鲜乳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的工业原料三聚氰胺,严重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消费信心,也使整个乳品产业遭受严重损失。截至201*年12月2日,全国因此事件累计报告因食用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29.4万人,住院患儿52019人,死亡6人。三鹿奶粉事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等事件在近年也时有发生(见表5)。

问题食品爆发时间问题物质危害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201*年9、10月鸡蛋(虚增蛋白质检测值)疾病,严重者可致死甲醛大量食用可导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螃蟹、银鱼201*年10月(防腐保鲜)长期食用可致癌孔雀石绿长期大量摄食,既会产生耐药性,也多宝鱼201*年11月(杀菌、延长存活时间)存在致癌可能硝基呋喃代谢物大闸蟹201*年10月致癌(杀菌、延长存活时间)瘦肉精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猪肉201*年9月(提高瘦肉率)心跳,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表5:我国近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违规使用非食品添加物带来的食品安全新问题日益严重,使得食品安全控制越来越困难,市场准入已无法把关。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心回落。调查显示,消费者高度关注食品安全,城市消费者关注度高达95.8%,农村消费者关注度比上年增加8.4个百分点,也达到了94.5%,与城市消费者几乎持平。卫生质量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头号因素,城市和农村消费者关注率

-6-

分别为76.5%和67.9%。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消费者的信心不足。

100%90%80%70%60%50%201*年201*年201*年201*年58.10%78.90%82.60%97.20%86.10%城市消费者农村消费者95.80%94.50%图5:消费者食品安全关注度

消费者满意度下降。调查显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满意度仍欠佳,分别有20.2%城市消费者和18.3%的农村消费者认为当前食品安全形势“问题太多,令人失望”,45.3%的城市消费者和36.6%的农村消费者对目前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满意”,比上年分别增加了15.1和7.6个百分点,甚至在出现有重大影响的食品安全问题后,部分消费者表示媒体报道的信息要比政府公布信息及时、全面,更可信。有超过10%的消费者给当前食品安全状况打“不及格”分数。60%50%40%30%20%10%0%城市消费者农村消费者100分1.70%1.60%99-80分35.00%37.70%79-60分51.80%50.20%60分以下11.50%10.50%

图6:消费者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的打分情况调查还显示,消费者最不放心儿童食品。仅有15.8%的城市消费者和15.1%的农村消费者对儿童食品表示“放心”,却有27.6%的城市消费者和27.5%的农村消费者明确表示“不放心”。30%25%20%15%10%5%米、面蔬菜、油农村消费者2.00%5.60%城市消费者3.10%8.40%0%禽蛋4.20%5%豆制品水产品8.70%10%糖果、儿童食奶制品酒类糕点品28.00%10.50%2.30%9.00%8.90%14.10%27.50%熟食肉水果14.70%10.30%14.70%13.70%3.60%11.80%10.20%14.20%27.60%图7: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不放心比例消费者对待食品安全问题不够理性。调查显示,当某产品被曝光有食品安全问题时,超过50%的消费者表示坚决不再购买此产品,有约40%的消费者表示不会在问题解决前购买所有同类产品。调查发现,媒体资讯是影响消费者最终购买的重要因素,影响率达88.6%。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51.9%的城市消费者和60.4%的农村消费者不愿意向有关部门投诉,最主要原因是“投诉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调查还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要求是“零”风险而不是“可接受风险”。-8-

100%80%60%40%20%0%影响率媒体资讯88.60%品牌51.70%88.60%51.70%48.30%33.50%28.40%15.30%0.40%个人经验店内宣传专家建议专业书籍48.30%33.50%28.40%15.30%其他0.40%图8:影响消费者最终购买的因素60%50%40%30%20%10%0%不知道如何投诉认为投诉不能解决问题投诉需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城市消费者农村消费者图9:消费者不投诉主要原因

三、农村流通环境逐步改善,市场基础建设有待加强三绿工程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工作,推动了农村现代流通组织和经营方式的发展,逐步改善了农村流通环境,提升了农村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但仍需下大力气加强农村市场基础建设。

自发集市数量进一步缩减。调查显示,农村自发集市数量连续4年缩减,目前仅占农村市场比重的7.8%,同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连锁农家店迅速增加,食品安全隐患得到一定程度缓减。201*年全国新增农家店7440家,自201*年来累计达269322

-9-

家,覆盖全国80%以上县市。截至201*年7月底,宁波市连锁超市门店总数已达185个,乡镇覆盖率达100%,在全市农村建立连锁便利店已达1070家,行政村覆盖率达40.3%。

业态固定集市/年份201*年201*年201*年201*年圩场53.6%43.1%36.1%56.8%自发集市/圩场12.0%11.1%8.3%7.8%超市15.4%20.8%29.6%16.1%小卖部(食品店)13.4%18.7%19.9%9.3%供销合作社5.7%6.3%6.1%2.1%表6:农村市场业态构成变化小作坊进货比重明显下降。调查显示,批发市场、生产厂家已成为农村市场进货的主渠道,占比达66.1%,通过小作坊进货的比重明显下降,仅为8.8%。以肉品为例,农村肉产品11.4%来源于当地农户,比去年降低了16.6个百分点,71.9%来源于定点屠宰厂,比去年提高了16.3个百分点。

商品渠道年份201*年201*年201*年201*年当地小作坊流动送货商33.3%33.1%30.6%8.8%23.6%25.1%22.5%25.1%生产厂家15.6%17.9%17.9%24.5%批发市场27.5%23.9%29%41.6%表7:农村市场各进货渠道进货比重-10-

散装食品销售比重大幅减少。调查显示,销售无贴牌或散装食品的农村市场比例为61.7%,比去年下降了20.7个百分点,并且80%以上市场销售的无贴牌或散装食品占其食品总销量的比例都在40%以下,比去年下降了14.7个百分点。近4年调查结果还显示,市场销售的散装食品种类已逐步集中到糕点、熟食、豆制品3大类产品。

商品年份201*年201*年201*年201*年散装酒80.5%36.8%42.4%25.2%散装糕点52%散装熟食56%散装豆制品52.4%散装酱油39%散装醋/32.6%28.5%18.4%散装干果54.5%54%71%/53.2%52.7%58.3%36.5%61.7%59.1%61.1%32.6%39.8%44%41.5%19.3%表8:经营散装食品的农村市场比例降价销售处理不合格食品比重逐年递减。调查显示,94.7%的农村市场都对不合格食品采取了相关处理办法,采取退货和销毁处理的比重显著提升,采取降价销售方式处理的市场逐年递减,已降至5.8%,大大减少了安全消费隐患。

-11-

70%60%50%40%30%20%10%0%201*年201*年201*年201*年降价销售退货销毁

图10:农村市场不合格食品处理方式

农村市场基础建设有待加强。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市场数量偏少且分布不均,亟待加强规划布局,以保证农产品有序流通和质量安全。如东部地区的宁波市,共有固定农村市场81个,平均每个乡镇有1个市场,仍有11个乡镇连1个市场都没有;西部地区的宁夏自治区,共有固定农村市场119个,平均每个乡镇有0.6个市场,仍有33个乡镇连1个市场都没有。

调查发现,农村市场基础设施普遍落后,特别是检测等设施设备严重缺乏,市场准入无法把关。仅有33.6%的农村市场配了农残速测仪等初级设备,而且其中只有21.8%的市场的有效使用率在80%以上。以湖北邵东县为例,全县35个农贸市场都没有质量检测室,也没有专业技术检测人员和必要的检测设备。

-12-

假冒伪劣产品18.00%注水肉、病害肉13.2%食物中毒6.80%无标签、标识18.40%散装食品卫生27.90%过保质期15.60%注水肉、病害肉食物中毒散装食品卫生过保质期无标签、标识假冒伪劣产品图11:农村市场时常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调查还发现,农村市场监管不到位,散装食品卫生、食品无标签标识、假冒伪劣产品、过保质期等问题仍是农村市场时常出现的最主要食品安全问题,生熟食品不分区销售,钱币和食物不分开,卖鲜肉的案板2-3天才清洗一次等仍是常见现象。

四、建议

针对当前流通领域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尽快出台《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条例》,并确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用性地位。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改善农产品市场硬件设施,降低市场正常运行成本。三是加大市场秩序规范力度,推进市场信用建设,严把市场准入关,大力惩戒违法行为。四是加强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大力培育绿色市场等安全放心购物场所,并加强农产品市场与生产基地对接。五是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强化对消费者、生产者、从业人员的全面培训与教育。

-13-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调研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调研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调研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4261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