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生物重点

生物重点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21:17:28 | 移动端:生物重点

生物重点

第五单元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目前已知动物有约150万种,100多万种是昆虫。

可分为两大类:无脊椎动物(昆虫类)脊椎动物(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鱼在水中生活的特点: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鱼的体表常常备有鳞片,用腮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腔肠动物:海葵、珊瑚……软体动物:章鱼、扇贝……甲壳动物:虾、蜘蛛蟹……陆地动物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也可保护身体内部);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器官(一般);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气管和肺。(昆虫为气管);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蚯蚓的活动是通过肌肉的收缩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蚯蚓的身体是有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构成的,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的,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具有胎生和哺乳的特征,因而属于哺乳动物。兔的体毛光滑柔软,有保温作用。兔用肺呼吸。它的心脏的结构与人的一样分为四个腔,血液循环也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哺乳类和鸟类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属恒温动物。其他动物的体温会随周围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变温动物。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犬齿(撕裂食物)。兔有发达的大脑和遍布全身的神经,以及发达的四肢。鸟有9000多种,绝大多数鸟都善于飞行。鸟适于飞行的原因:1、外形为流线型(梭形)2、前肢特化为翼3、胸肌发达4、双重呼吸5、骨骼轻而薄,长骨中空,有骨愈白6、双翅张开为扇形7、翅膀和尾部有正羽8、消化能力强,食量大,直肠短不能储存粪便。(与肺相连有9个气囊)昆虫有100多万种,有三对足两对翅,属无脊椎动物。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外骨骼上。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有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幼体在水中生活,用腮呼吸,成体后在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1、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骨连结:(1)直接连结(最结实、坚固)(如颅骨)(2)半活动连结(如脊椎)(3)活动连结(如关节)

骨起杠杆作用,骨连结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2、关节:(1)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2)关节软骨;

(3)关节囊(致密的结缔组织);(4)关节腔(内有滑液)

3、骨关节、肌肉的协调配合:(1)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2)肌腹(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有肌细胞构成,肌腱(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由致密的结构构成。(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校性行为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两类行为的定义:(1)动物生来就有的,有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2)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称为学习性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1、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定义: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当某些

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动物与生物反应器:

定义: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就是生物反映器。

如:乳房生物反应器,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产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为转基因技术)

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1、动物与仿生

如:长颈鹿与宇航服、蝙蝠与雷达

定义: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观察菌落:

(1)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2)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2)观察菌落:用培养基:制作步骤:

1、制作培养基;2、高温灭菌(杀灭杂菌);3、接种;培养(放置在保持恒定温度中或室内温暖的地方)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第二节细菌

1、细菌的发现

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了多种微小的生物。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真菌的一种),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他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生活的。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相同。所有细菌都是单细胞的。细菌的结构:DNA集结体(未成形的细胞核)、(鞭毛)(起运动作用)、细胞质、(荚膜)(起保护作用)、细胞壁、细胞膜。

细菌没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细菌的生殖

形式:分裂生殖(适宜温度下20~30分钟分裂一次)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和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的特性:快速繁殖、形成芽孢。乳酸菌、醋酸杆菌是有益细菌。第三节真菌

包括:酵母菌(单细胞、含液泡)、霉菌、真菌。都是异养方式生活

1、各种各样的真菌

蘑菇:顶端为菌盖,菌盖下为菌褶(含孢子为褐色)、菌盖下为菌柄(支撑)、底部为菌丝(吸收营养物质)。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它们都是多细胞生物,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青霉和曲霉的水平线以下是营养菌丝(摄取营养)以上是直立菌丝(顶端是孢子))。

孢子呈不同颜色,用来判断种类。(青霉孢子呈扫把状,曲霉孢子呈球状)孢子可排列不同的形状。真菌有单细胞种类,如酵母菌。

2、真菌的繁殖

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在青霉和曲霉直立状态的菌丝顶端,就分别生有绿色、黑色的孢子。孢子可飘散到各处,每个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都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蘑菇也是用孢子繁殖的。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温度适宜、氧和养料充足时,出芽生殖。条件不适宜时进行孢子生殖。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的作用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3、与动植物共生

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如:地衣(植物界的开路先锋)是真菌与藻类共生而形成的。

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乳酸菌含有的酶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制醋要用醋酸菌,制酱要用多种霉菌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食品的腐败主要是有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因此视频保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腐。防腐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中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的生长和繁殖。3、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止细菌和真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但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如:从青霉菌中提取的青霉素可以治疗:肺炎、脑膜炎、淋病等。可以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4、细菌与环境保护

一些杆菌和甲烷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利用细菌来净化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

第六单元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分类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1、植物的分类:

在被子植物中,从花、果实、种子、根、茎、叶的不同或共同特征进行分类,其中花、果实、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2、动物的分类: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也需要根据它们的特征来进行。第二节从种到界

1、将生物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的几个界。一共有七个生物等级,从大到小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脊椎动物的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种数都位于世界的前列。2、基因的多样性

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每个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

可以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森林面积锐减;2、乱捕滥杀;3、水污染;4、生物入侵。

扩展阅读:高中生物重点知识

高中生物难点知识: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三大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细胞的增殖;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常用概念和细节知识如下:

1.诱变育种的意义: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3.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

(a-氨基酸)都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5.核酸的主要功能: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性,变异性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意义。

6.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7.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

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8.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9.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10.细胞核的主要功能: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使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12.ATP的功能: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3.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14.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结构))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15.渗透作用必备的条件是: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16.矿质元素是指: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17.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8.呼吸作用的意义是:(1)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19.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一般来自:发育着的种子。

20.利用无性繁殖繁殖果树的优点是:周期短;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21.有性生殖的特性是: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具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2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是:

对维持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重要意义。

26.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作用是: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变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解者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保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

27.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由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仅少数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28.DNA规则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9.DNA结构的特点是:稳定性DNA两单链有氢键等作用力;多样性DN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特异性特定的DNA分子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遗传密码或密码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31.DNA复制的意义: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DNA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多片段

32.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33.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使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同的性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阶段。34.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心法则

DNA→RNA→蛋白质

3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分离定律呢?)

36.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发生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原材料。

37.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

重新组合。

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

意义: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38.可遗传变异的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40.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单倍体基因组:由24条双链的DNA组成(包括1-22号常染色体DNA与X、Y性染色体DNA)

DNA测序是测DNA上所有碱基对的序列。

41.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42.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特点:植株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单倍体育种过程:杂种F1单倍体纯合子。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4.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4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意义: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局限:不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47.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是最大的生态系统。48.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49.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草原上治虫、除杂草等。

50.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循环”是指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所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要求能写出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图解)

51.能量循环和能量流动关系: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5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食物网形成原因:许多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53.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

54.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5.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它的结构和功能能保持相对稳定。

56.池塘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57.一种生物灭绝可通过同一营养级其他生物来替代的方式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58.生物的多样性由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意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59.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植物体吸收后,会在体内不断积累,致使这类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超过外界环境。随食物链的延长而加强。

60.富营养化是指:因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常见的主要有20种,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特有的,这说明生物与非生物具有统一性的一面,同时,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含量又与非生物有明显不同,这是生物与非生物差异性的一面。

9.原生质泛指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原生质以蛋白质和核酸为主要成分,但并不包括细胞内的所有物质,如构成细胞的细胞壁。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自由水/结合水的比例升高,细胞代谢活动增强。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生物的性状是由蛋白质来体现的。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n-m(其中n是该蛋白质中氨基酸总数,m为肽链条数),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分子总质量-失去的水分子的相对分子总质量。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6.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这决定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的流动性保证了载体蛋白能从细胞膜的一侧转运相应的物质到另一侧,由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因此,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数量、速度及难易程度也不同,即反映出物质交换过程中的选择透过性。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固有属性,而选择透过性是对细胞膜生理特征的描述,这一特性只有在流动性基础上,才能完成物质交换功能。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胞壁由果胶和纤维素构成。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合成组织蛋白,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的长短也不相同。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一般而言,受精卵的全能性大于生殖细胞,生殖细胞的全能性大于体细胞,植物细胞全能性大于动物细胞。

31.癌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表面发生了变化,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衰老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是:水分减少;有些酶活性降低;色素逐渐积累;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

32.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4.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35.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酶和ATP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两个必要的条件,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各种代谢反应的完成,ATP为各种代谢直接提供能量。

36.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进行,实现光能→电能→活跃化学能贮存于ATP和NADPH2中。

暗反应阶段:不需要光,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暗反应是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能的过程,通过碳同化来完成。碳同化的途径有C3途径、C4途径等。根据碳同化的最初光合产物的不同,把高等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两类。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外面有“花环状”的叶肉细胞。

3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①光:光照强弱直接影响光反应,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速度;②温度:温度高低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速度;③CO2浓度: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如果CO2浓度降低到0.005%,光合作用就不能正常进行;④水份: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另外水份还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进入植物体;⑤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是光合作用产物进一步合成许多有机物所必需的物质。

38.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利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不仅可以判断细胞的死活,初步测定细胞液的浓度,还能作为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

39.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40.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脂质。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蛋白质和脂肪才能转变成小分子氧化分解供给能量,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不足时,动物体内的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增加。

40.脂肪来源太多时,肝脏就要把多余的脂肪合成脂蛋白,从肝脏中运输出去,如果肝功能不好或磷脂合成减少时,脂蛋白合成受阻,体内过多的脂肪不能及时搬运出去,在肝脏积累形成脂肪肝,肝脏发生病变后,肝细胞通透性增加,谷丙转氨酶渗透到血浆中。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42.生物的新陈代谢包括①自养需氧型:绿色植物、蓝藻属光能自养需氧型;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属化能自养需氧型。②自养厌氧型:如绿硫细菌。③异养需氧:人和大多数动物。④异养厌氧型:乳酸菌、大肠杆菌、某些寄生虫。另外,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43.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有光无光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两者产生生长素的速率基本一致。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对光敏感点在尖端,但发生效应的部位在尖端以下一段。云母片不能使生长素透过,而琼脂对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没有阻碍。分析植物生长状况一看生长素的产生,有,生长;无,不生长也不弯曲。二看分布均匀否,均匀,直立生长;不均匀,弯曲生长。生长素具有极性传导和横向运输的特点。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44.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5.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6.植物激素共有五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和乙烯。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大致分为两方面: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7.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每一种反射,都有一定的反射弧。所以,一定的刺激便引起一定的反射活动。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破坏,都将使相应的反射消失。反射活动的种类很多,按其形成的条件和过程的不同,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

48.神经冲动产生的兴奋的传导:神经纤维上传导(双向传导):刺激→电位差→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细胞间传递(单向传递):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间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即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导的方向是细胞体→轴突→树突、树突→细胞体→轴突→另一个神经元。

49.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1.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要用根尖的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这样才能看到不同分裂期细胞。

2.稳态: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丙酮是有机溶剂,加入SiO2的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加入少许CaCO3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层析时,是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扩散得快。从上到下是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4.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在发生了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内,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的空隙充满了蔗糖液

5.植物根吸收矿质元素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ATP)(因为是主动运输过程)。6.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是:有氧呼吸有机物彻底分解有氧呼吸有水产生;产生ATP最多的是第三阶段

7.血糖浓度能维持在80-120mg/dL的范围内。当某人血糖浓度超过160mg/dL原因为胰岛激素分泌减少所致

8.构成人体内环境的液体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9.植物吸收的水绝大部分被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它是植物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和矿质元素在体内运输的重要动力

10.在一定条件下,ATP分子A-P~P~P中最易断裂和重新形成的化学健是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健

11.酶的组成和特点:绝大多数是由蛋白质组成,极少数是RNA。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需要适宜条件。

12.酶生理作用的叙述能加快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速度

13.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14.垂体具有调节、管理其他某些内分泌腺的作用。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够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因此,可以说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5.生长激素主要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而达到促进生长的作用,幼年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个体小但智力正常),过多则患“巨人症”。甲状腺激素则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年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个体小智力低下),过多则患“甲亢”16.内分泌腺是指腺体内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内。分泌物主要是激素。生物界中最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17.四分体是指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一条来自父方和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又由于经过了复制,每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合起来有4条染色单体。所以叫四分体。

18.高等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先进行早期卵裂,然后形成囊胚,然后再形成具有三个胚层的原肠胚

19.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20.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1.杂合子:由不同基因(Dd)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它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的分离。纯合子:由相同基因(DD、dd)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它能够稳定地遗传,自交后代不再发生性状的分离22.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基因型决定表现型,但环境也能影响表现型

23.变异可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遗传的变异又分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4种:1)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2)染色体中增加了某一片段;3)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4)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24..秋水仙素能干扰有丝分裂时纺缍丝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单倍体植株是指用植物体配子发育成的植物体。

25.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致病类型及概率的计算:无中生有为隐性;如为无中生女有则为常染色体隐性,否则如出现母患儿必患则为性染色体隐性遗传;有中生无为显性,如出现父患女必患,则为性染色体显性遗传,否则就不一定了26.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27.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

28.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青霉素对细菌抗药性变异选择的结果

29.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两种: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种间关系有: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种内关系有: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30.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它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是指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31.种群是指一定地域内同一物种的集合。群落是一定地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生态系统是一定地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的集合。食物链是一定地域内所有植物与动物之间由吃与被吃联系的集合。

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32.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是指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如绿色植物、化能细菌)。消费者是指人和动物。分解者是指进行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33.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但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否则相反。

34.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规律是:后一营养级所获能量是前一营养级的10%-20%。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能量不能。

35.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状态。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动植物种类少,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啮齿目动物较多。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植物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影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和海水的盐度

36.生物富集作用: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因为这些污染物一般具有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等特点,所以,生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37.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38.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氢键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不稳定易突变.

39.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与常规抗体相比,优势明显40.口服胰岛素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消化而失效

41.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培养此细胞,则培养液中通常应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动物血清等营养成分,

42.在酶的参与下,为进行多种反应合成有机物创造有利条件的细胞器是内质网。

43.脂肪的去向(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等处贮存,氧化分解或被转化成糖类44.人吃下葡萄糖变成血糖、吃进的蛋白质变成血液中的蛋白质,这两个过程分别属于:吸收和同化

45.各种代谢这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共存于同一植物体内。明确高等植物吸收水分、矿质元素及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注意有机物运输分配的“就近运输”、“优先生长中心”两个基本原则

46.C4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含有----的叶绿体;苋菜,玉米能利用低浓度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47.连续多雾的天气里,菜叶常会表现缺钙症状:蒸腾作用减弱,影响钙的运输49.糖尿病/高血糖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50.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51.抗原抗体结合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52.饲养场里训练和巩固动物的条件反射要使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刺激

53.饱食后,老鼠的叫声也常常不能引起猫的反应,这说明猫的行为是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54.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碍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突触间隙

55.发生免疫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仅属于体液免疫的是:56.具有“保钠排钾”作用的激素,来自肾上腺皮质

57.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就会引起心跳,呼吸加快等多种生理反应,属于体液调节

利用干细胞治疗某些顽疾,是因为干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58.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其中只有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用骨髓移植法治疗白血病的优点之一是不发生排斥反应

异体骨髓移植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但不会遗传

59.激素调控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激素调控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雌性激素,促进卵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雌性动物的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

60.病毒的衣壳决定其抗原的特异性。

61.培养金黄色葡萄菌所用的加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62.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酶结合不会改变酶的结构/

连续培养优点能及时补充所需的营养,提高产量、能消除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某些环境因子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发酵工业为了获得较多的代谢产品,需延长__稳定_期,此时除了要适当补充营养物质外,还应严格控制的条件有温度、PH、溶氧量、转速

在黄色短杆菌培养过程中,如果培养基的pH发生变化,将影响黄色短杆菌细胞中的_酶的活性、细胞膜的稳定性_等,从而影响黄色短杆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63.人类研究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设法调节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人工火烧起到促进物质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流动速度,即起到了分解者的作用。

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蝗虫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的影响

64.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其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速度快。即枯枝落叶等有机物分解的速度快,利用效率多,残枝落叶在地面很少积累

65.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可见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动物则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而生存

66.在海洋里随着深度的增加,光线逐渐减弱,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越少。在海洋的生产者中,主要生物类群是藻类。

67.当水深达100米以下时生产者固定光能数量为零,不可能有生产者存在,所以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生活在水深100米以下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与分解者。68.生态学中除了能量与营养级的关系用金字塔图形表示外,有时数量与营养级间的关系,也可以用金宇塔图形表示,但是无论数据金字塔形状如何,能量金宇塔的低营养级的图形体积(或面积)比高营养级的大(因为能量流动逐级递减)。69.细胞核遗传时,正反交相同,F1均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细胞质遗传时,正反交不同,Fl的性状均与母本相同,即母系遗传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自身转录RNA和翻译蛋白质的体系;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自主程度是有限的,它们对核遗传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信息系统控制的,所以它们都被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70.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型不相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发育、繁殖力、抗逆性和产量等诸方面均优于双亲的现象。杂种优势的表现特点是:(1)杂种优势不只是一、两个性状单独表现出优势,而是多个性状的综合表现;(2)杂种优势的强弱取决于双亲性状间的互相补充,在一定范围内,双亲的基因型差异越大,亲缘关系越远,杂种优势就越强;(3)杂种优势与双亲的基因型纯合度有关,若双亲的基因型纯合度高,F1的优势就强;(4)杂种优势只在F1代得以表现,F2、F3等后代由于基因分离而表现衰退;(5)杂种优势的大小与所处的环境有关,F,种子只有在适宜环境下才能表现出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既可见于种间杂种(如雌马与雄驴的杂种一代骡,与其双亲相比,其耐力强,性温顺,适于役用),又可见于品种间的杂种(如猪的品种间杂种一代往往比双亲个体,大,生活力也强)。玉米的杂种一代可增产20%-30%;我国推广的杂种水稻,每公顷产量约增加了750kg。可见杂种优势的利用,在农、牧生产上均有重要意义

71.利用标记基因的特性对受体细胞中是否导人了目的基因进行检测;并根据受体细胞是否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来判断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了解基因工程在药品生产上的应用以及基因诊断(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单链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测标本上的遗传信息的过程)和基因治疗(健康的外源基因导人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等

72.目前把重组质粒导人细菌细胞时,效率还不高;导人完成后得到的细菌,实际上有的根本没有导人质粒,有的导人的是普通质粒A,只有少数导人的是重组质粒。此处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来鉴别得到的细菌是否导人了质粒A或重组质粒:将得到的细菌涂布在一个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的就是导人了质粒A或重组质粒,反之则没有。使用这种方法鉴别的原理是普通质粒A和重组质粒都含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

73.在研究影响鹿群的生态因素时,科学家在分析了温度、降水、食物、天敌等因素时,发现冬季食物供给是影响鹿群存活的关键因素。因此人们在冬季的森林中为鹿群堆放了饲料,使鹿群在冬季的死亡率降低,从而提高了鹿群的数量。74.在大陆架附近,由于雨水的冲涮,有大量的矿质元素流人海洋,同时由于潮汐的作用使得海底的矿质元素得以升到海洋的表层。而在大洋深处,大陆上随雨

水冲涮下来的矿质元素到不了这么远的区域,洋底的矿质元素无法上升到海洋的表层,只有在不同洋流的交汇处,才有可能将洋底的矿质元素带到表层。所以矿质元素是限制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75.决定海洋植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盐度、阳光和矿质元素。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实际上阳光很少成为限制因子,在地球的表面除了两极外,几乎都可以受到阳光的辐射,而且光照强度一般都不会低于光补偿点。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有两个:

一是水分,在中低纬度地区,水分较多的地区分布的是森林,较少的地区则是草原或荒漠,严重缺水的地区便是沙漠。

二是温度,同样是水分充沛的地区,在低纬度地区,由于年平均温度比较高,是常绿阔叶林,雨水特别多的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温度稍低一些的地区则是落叶阔叶林,温度再低一些的地区是阔叶针叶混交林,温度再低一些的北方是针叶林,到了北极圈地区尽管水资源很丰富,但已没有或很少有种子植物分布,称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植物主要以地衣为主。76.在水域生态系统中,水不成为限制因子,但阳光、温度、盐度及其他矿质元素的含量成为水生植物的主要限制因子。

77.有很多胎生动物的分娩是在春天,这对环境是适应的,因为春天食物最为丰富,有利于幼体的生长发育,但繁殖活动常在冬天进行,原因是胚胎发育需要的时间较长。这类动物繁殖就需要一个短日条件。

很多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是在春天,如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胚的发育的时间一般不到一个月,春天食物丰富,也是对环境适应的。这类动物的繁殖就需要一个长日条件

很多鸟类秋冬季节不能在高纬度地区生活,不是因为温度太低,而是因为食物不足和白昼取食时间缩短。

78.在我国沿海岸线从南往北,植物群落的分布特点是: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

79.寄生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如虱和蚤等;

另一种是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

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之间没有排斥现象,捕食者选择被捕食者,被捕食者也选择捕食者,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之间,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进行着相互选择,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80.为了使植入的器官长期存留,病人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减轻排斥反应

81.体液免疫:抗原→B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过程;细胞免疫:抗原→T细胞→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靶细胞→裂解的过程82.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特异性反应中的抗体的区别是抗体作用结果不同,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分布在皮肤和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的表面,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就会在相应部位与过敏原结合后,使所吸附的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机体产生不良反应,且反应迅速、强烈,消退也快,不破坏组织,具有遗传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83.在炎热夏季15点时,人体体温为约37.4℃,写出此时体温调节的反射弧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加

生长于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随之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光反应速率不高

84.圆褐固氮菌是一种自生固氮菌,它不仅有固氮的能力,还可以分泌促进植物生长和果实发育所需要的生长素

只有侵入到豆科植物根内根瘤菌才能固氮

86.C4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维管束鞘细胞中,C3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含有叶绿体的栅栏组织中。由于C4植物具有固定CO2能力较高的PEP,因而光合作用的效率比C3植物的高,从进化的角度看,C4植物较C3植物高等。87.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随着受体细胞的繁殖而复制,由于细菌等微生物繁殖速度非常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

88.科学家培养超级动物的更重要的目的是利用某些特定的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表达,从这些动物的乳腺细胞中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各类物质(如激素、酶、抗体等),

通常被用作基因工程的运载体细菌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89.“转基因抗虫棉”该项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是减少农药使用量,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90.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相比,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新品种的主要优点是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91.试管婴儿是指成熟的卵和精子在试管内完成受精过程,受精卵通过分裂,发育成一个多细胞胚,再移植到母体(或寄母体)的子宫内膜上,在母体内发育直至分娩。这种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两个方面。

92.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培养无病毒植物,可以生产药物、食品添加剂、香料、色素和杀虫剂等,还可以诱导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包裹上人工种皮,制成人工种子

93.在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因为在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而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的过程不属于有性生殖。这样培养的植株在理论上是可育的,

94.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需要用灭活的病毒(如灭活的仙台病毒)作诱导剂、融合后在特定环境下培养,可大量繁殖,杂交瘤细胞继承了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可产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异性抗体,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时,在单克隆抗体上连接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部位,既能消灭瘤细胞,又不会伤害健康细胞。产生杂交细胞不是动物细胞融合的目的95.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来分析,取自动物胚胎或生出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中的细胞,其分裂增殖的能力强,容易进行原代培养。

96.在细菌细胞内,噬菌体只提供DNA模板,细菌细胞为噬菌体繁殖提供合成所需的原料,如脱氧核苷酸、氨基酸等。

97.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可分为组成酶和诱导酶。组成酶是微生物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其合成只受遗传物质控制,诱导酶则是在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的情况下才能够由遗传物质控制合成的酶,诱导酶的合成提高了微生物的适应性。98.稳定期:特点是因营养不足、有害物质积累、PH值的变化导致细胞分裂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死亡率

繁殖率,有芽孢产生,细胞内有大量代谢产物

积累,通过连续培养可延长稳定期、缩短培养周期,并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99.

谷氨酸合成过程受酶的活性的调节,即酶+产物→酶的活性被抑制,当产物是两种物质时,只有两种物质同时积累,才会抑制酶的活性,但当谷氨酸浓度下降时,抑制作用会自动解除,合成反应又重新启动。因此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可使谷氨酸排到培养液中,将谷氨酸分离提纯出来,从而降低谷氨酸浓度,使谷氨酸合成反应永不中断;另外谷氨酸发酵过程。也可通过改变遗传特性如突变来解除酶的活性被抑制

100.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分酶的合成调节和酶的活性调节,两者同时存在,互相协调,后者具有快速精细的特点;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长高温度可提高酶的活性;有些代谢产物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甚至将微生物杀死;控制生产条件是对酶活性调节的手段之一

10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就成为抗原人体的免疫细胞将消灭它。由于它的抗原决定簇位于衣壳上,外面有囊膜包围,所以需要吞噬细胞的处理,将其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才能刺激淋巴细胞,并使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用。

102.发现某一酵母菌细胞核中有17条染色体,该酵母菌是单倍体;酵母菌细胞分裂的意义是产生新的个体

若米饭多而酒曲少,则会造成酵母菌的起始密度过低,不能迅速增殖形成生长优势,往往会导致杂菌感染而影响酿造效果。

104.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的产热速率大于20℃时的产热速率,散热则小于20℃时的散热速率/

105.淋巴系统包括淋巴器官、淋巴细胞、淋巴因子和抗体

106.当在短期内被同种SARS病毒感染后可以具有免疫力;如果一段时间后再感染同种SARS病毒,可能由于抗体和记忆细胞失活而患病;SARS病毒为单链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因此再度感染后仍可能患病107.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作物产量,常将玉米和大豆间隔种植(间作),间作的好处有可以充分利用光能,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能够保证通风良好,提高CO2的含量,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玉米和大豆的根系分布于不同土层,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土层中的水和矿质元素;大豆根瘤菌可以固氮,根瘤破溃后,可以提高土壤含氮量。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生物重点》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生物重点: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生物重点》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41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