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8:59:09 | 移动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对学生

进行德育教育

国学经典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

各方面都有极大影响,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它包括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国学经典是一种新兴的幼儿教育流派。以台大老师王财贵为首,于九八年起在香港提出的。他认为国学经典作品承载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审美理想和生存智慧,既包含丰富的知识,又具有深厚的内涵,更富于审美的情趣。阅读国学经典,无论对文化学习还是心灵熏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德育与养成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润物细无声”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因此,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人格教育才是教育领域的根本问题,作为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老师虽然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权力,但对学生最有效的影响并非权力因素,而是老师的人格魅力。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在班级中倡导国学经典诵读并将此运用于班级的德育教育中。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培养学生感恩教育,爱的教育,孝文化人生素养。知书达礼。待人接物,现代礼仪文明培养。修心养性、完善人格、和谐社会。

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教育

主要是语文课堂,个人素养要得到提升,诵读国学经典是十分有利的,它对学生成语、格言警句以及精美语句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坚持诵读国学经典不仅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沐浴学生的心灵。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渗透:1、在古诗学习中渗透

诗歌自古就是传统和弘扬中华文化最形象的载体,诗歌更是千百年来塑造炎黄子孙人格气质最独特而有效的方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诗文化,古诗语言简练精辟,每一首诗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2、反复诵读,悟出情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指的是通过反复朗读,就能明白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教材中有些意境优美、情感浓郁的文章特别适合用多读的方法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只有把课文读通、读熟了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读的方式很多种在把课文读熟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课文内容,更加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从中深切感受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作者的高尚品格,从而情不自禁的受到感染。3、通过分析词句领会内涵

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中,抓住文章中重点的字词语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灵活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和谐自然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人性的光辉。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

第三、处理班级事务中的教育

班主任在班级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应表现出非凡的教育艺术,即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三位一体的独特结合。在班级事件中适当运用国学经典,水到渠成。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利用国学经典的道理,教师既可以迅速有效的平息事端,化干戈为玉帛,而且能提高教师的威信。

第四、日常生活中的教育

每日早读十分钟背诵。背诵内容提前准备好的“一周一诗一语一言一经”内容(即一首古诗、一个成语、一句名言、一句三字经),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或某一个细小的环节之中。结合节假日、时令节气等,精心设计各种各样的课题活动,学生们在活动

中,搜集相关的信息,感受到更多的传统文化,让国学真正融入学生生活。

记得在201*年第一学期赴白庙学习洋思教学的时候,我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问题,在课间操做完之后,各班有序带回,接下来不是马上解散,也不是唱歌、班主任的总结,而是背三字经或弟子规,当时觉得多此一举,后来才明白,这是对国学经典的一种渗透与学习。

国学经典的诵读与学习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学校的楼道以孔子的《论语》《弟子规》为标语,能体现学校特色、弘扬传统文化,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每天都能听到学生诵读经典的朗朗书声,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国学经典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传唱不衰。诵读它,可以修身养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因此,在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能改变德育以说教为主的方式。“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是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经典作品,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涂下亮丽的底色。

我相信,通过开展学生国学经典的诵读与学习,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经典,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

扩展阅读: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国学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国学渗透德育教育

坊脚小学林淑贞

国学经典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它包括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国学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在古诗学习中渗透

诗歌自古就是传统和弘扬中华文化最形象的载体,诗歌更是千百年来塑造炎黄子孙人格气质最独特而有效的方式。古诗语言简练精辟,每一首诗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诗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我们的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就选取了大量的古诗。仅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材中就选入了《凉州词》、《浪淘沙》《十五从军征》、《出塞》、《塞下曲》、《墨竹图题诗》、《苍松怪石图题诗》、《墨梅图题诗》等多首古诗,通过这些古诗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感悟到诗人们淡泊名利的胸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二、反复诵读,悟出情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指的是通过反复朗读,就能明白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教材中有些意境优美、情感浓郁的文章特别适合用多读的方法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而只有把课文读通、读熟了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读的方式很多种,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的《杨震暮夜却金》时,可以在课文读熟的前提下采用分角色朗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从而认识作者的高尚品格,从而情不自禁的受到感染。而《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国学中的文字朗朗上口,读起来容易记忆,比一般的说教更易深入学生心理。可能在学生心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触动,但最起码也是个触动。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想在学生们今后的生活实践中会慢慢显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经典的教诲,不也正是我们家长和教师需要教给孩子们的吗?即使再过多少年,也不会过时!

三、通过分析词句领会内涵

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文本,是学习课文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在教学中的实施应用,是语文教师值得探索的内容。在分析重点词句中,加强学生语感的训练和培养是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学生切实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和意,学生的语感训练才能得到强化。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在教学中,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的《东施效颦》、《楚王好细腰》和《学弈》等文言文时,可以抓住文章中重点的字词语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灵活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和谐自然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人性的光辉。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30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