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XX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XX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15:55:04 | 移动端:XX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XX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XX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XX县人民政府(201*年6月)

XX现有影剧院、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各1个,镇级综合文化站10个、在建2个,农家书屋127个,城区文化体育广场2个,村级(社区)文体小广场30余个,建成1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15个社区服务点。其中:县影剧院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内设座位680个,舞台灯光、音响及电影放映等设施设备齐全,基本能满足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和大型活动的需要;县文化馆成立于1950年,占地面积960平方米,建筑面积1414平方米,职工18人,建有排练厅、多功能厅和书画室等,有户外演出设备一套;县公共图书馆于201*年建成,占地面积125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职工4人,藏书1万余册,报刊杂志130余种,建有图书借阅室、报刊杂志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等,有电子阅读设备30余套;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均在300平米以上,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等,内部设施齐全,功能基本完善,配备有专职管理人员;农家书屋实现村和社区全覆盖,每个书屋统一配备有实用图书1500余册、报刊10余种;城区文化体育广场主要有县体育场和狮子山新区文化广场等,面积近万平方米,是城区居民群众业余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坚持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辐射力,有力推动了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大投入,全面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通过争取项目扶持、财政投入、社会融资等多种渠道,逐年加大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县、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一是不断加强“两馆一院一场一中心”建设。201*年以来,累计投入40多万元改装升级县文化馆内部功能厅室、购演出设备,先后招录8名声乐、舞蹈演员充实文艺工作队伍。去年,县上将县文化馆升格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并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二级文化馆”。201*年,县上将原XX一中图书馆分离,筹资60余万元对原劳动局办公楼进行装修改造、购图书和刊物,建成县公共图书馆。近三年,县财政先后投入160余万元,争取香城房地产开发公司捐资25万元,对县影剧院的内部结构、舞台布、灯光音响、大门和外墙等进行了装修、更新和升级。投资近300万元对县城体育场实施塑胶场地改造工程和亮化工程,投资800余万元在狮子山新区新建主题文化广场,有效改善城区居民群众文化活动环境。今年,县上计划启动县城文化体育中心建设,项目概算投资1亿元,规划在狮子山新区建设1.2万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大楼和3000平方米的综合演艺大厅,目前已筹资1000余万元,正在进行设计招标。二是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结合集镇建设,科学规划镇综合文化

站,做到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规模,镇镇覆盖。目前,全县已完成10个镇文化站建设,其他2个在建工程预计年内可投入使用。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累计投入260余万元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为每个书屋精选了一批以“三农”为主、通俗易懂的实用书籍,配备专兼职管理员,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结合新村社区建设,在30余个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小型文化体育广场,为73个村(社区)配备了价值共110万元的文化活动器材。精心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累计投入资金661万元,在全县12个镇621个20户以上自然村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施1.6万余套,受益群众达5万多人,全县广播覆盖率达到95.7%、电视覆盖率达到96.7%。

2、加强管理,切实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一是完善管理运行体制。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落实镇文化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管主体,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明确服务规范,定期开展检查,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二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将所有公共文化设施向群众开放,积极探索与创新服务机制,不断延伸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和镇文化站等单位的职能作用,利用现有场地设施,长期开展文艺活动指导、图书借阅、展览展示、艺术培训、文博教育、科普辅导等活动。去年7月,县图书馆和文化馆已免费对外开放。三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依托县文化馆、镇文化站、村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

资源,加大文艺团队建设支持力度,成立了音乐舞蹈协会,组建了汉剧班社、老干部文体队、“漂亮妈妈”舞蹈团、“阳光九月”舞蹈团、河街社区秧歌队、枣树社区舞狮队等各类文艺团队10余支,各镇均组建了2至3支文艺团队,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阵地和展示才艺的平台。四是开展电影下乡服务。组建8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聘用9名电影放映人员,大力实施“送电影下乡”工程,实现了每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的目标,丰富了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3、创新形式,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建设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等,广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一是扎实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深入镇、村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近三年,组织开展送文化(文艺)下乡活动100余场次,组织广场文化活动30余场次。今年已送文化(文艺)下乡10余场次。二是持续开展“三联三送”活动。从201*年起,坚持开展“联部门,联社区,联乡镇”、“送图书,送电影,送文艺”的“三联三送”活动,由县文化馆为每个部门、镇和社区落实一名联点文艺工作者,每年到联系点指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24次,并将联点工作成效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有效带动了群众性文体活动的蓬勃发展,如西营镇蔓营村、茅坪镇枣树村等新村社区已经自发组织举办了多届农民文化体育大赛。三是积极开展节庆文化活动。围绕国庆节、劳动节、建党节、元旦、春

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各级各部门广泛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文艺晚会、歌咏比赛等各类主题文化活动。仅去年以来,我县就先后组织了春节民俗大联欢、“群艺之声”广场文艺演出、农民艺术节、“4.23”读书会、“信合杯”青年歌手大赛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0余场次,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四是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创编了以XX女子为主体,以本地民俗为特色,以秦楚文化为元素,集中展示XX优秀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大型陕南风情歌舞《XX水色》,先后在市、县演出20多场次,赢得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初步形成了“XX水色”文化品牌。去年投资近300万元,对《XX水色》进行升级打造后,代表安康参加了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荣获多项大奖,进一步提升了水色文化XX知名度。

4、强化措施,有力保护文化文物遗产资源。加大文物的收集、修缮和保护力度,及时完善整理文物数据库,201*年收集馆藏文物298件,完成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卡子张氏民宅下院A栋修复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请,积极配合市上做好汉剧振兴工作。目前,我县正在征集农耕展品和民俗文物,规划在卡子张氏民宅筹建“XX民俗物品博物馆”,预计年底前可建成。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县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受自然条件差、地方财力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全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仍未彻底改变,仍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今后,我们将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机制,积极探

索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新模式,切实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构建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奋力实现XX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扩展阅读:201*XX乡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XX乡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情况

汇报材料

为积极构建全面覆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XX乡大力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科学发展,富裕农村的发展方略,坚持先进文化引领的原则,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群众文化进入了平常百姓家,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现就我乡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工作汇报如下:一、XX乡基本情况

我乡位于县城以南35公里,大渡河西岸,距石棉县城88公里,东与加郡乡隔河相望,西与磨西镇背靠,南与得妥乡相连,北与杵坭乡毗邻,地势狭长,西高东低,平坝为冲积扇形地带,泸得公路纵贯全乡。全乡幅员面积71.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478户,总人口4873人,男2491人、女2382人,汉族4506人、少数民族367人,其中农业人口4703人、非农业人口170人。全乡有2所学校、1个派出所、1个卫生院、4个民营企业。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尤其是县委、县政府为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拔了专项资金,县农建联系单位的大力帮扶,为农村文化活动送来了“春风”和“及时雨”,改变了我乡农村文化事业的“一穷二白”的面貌,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一是基础建设得到加强。为开展我乡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县委、县政府拔了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基础建设、巩固文化阵地,建立了1个乡文化服务站,配备了专(兼)职文化干部,建成15个村级文化活动室。乡上还添置了文化活动用品及体育健身器材,在各行政村开办了农家书屋,全乡已有15个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强“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及乡镇广播电视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修,全乡“村村通”广播电视普及率达到100%;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平均每个村每月至少放映一场。家电、汽车下乡工作顺利开展,家电下乡补贴由厂家直接兑现补贴,摩托车下乡共计补助79台,补贴资金53730.5元。开设了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

二是文教、卫生工作全面推进。1、教育工作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学环境进一步优化,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开展法制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等活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为学校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规模达到270人;补助225名寄宿制贫困学生生活费;资助1名家庭困难职工子女和1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上学;协助建设XX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卫生工作稳步发展。乡卫生院完成门诊629人次,门诊补偿36084.9元;本乡住院观察病人469人次,补偿142159.5元;县外住院91人次,补偿99326.7元。协助完成包虫病病情调查215人。3、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预计达到90.38%,新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10人;减免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技术2例。三是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后,我乡积极传达会议精神,已在全乡及行政自然村、学校放映故事片、科教片、学雷锋等。举办村级文化培训班、远程教育参加人数达300余人,为全乡15个农家书屋送图书达2.45万册,音像制品达2505张,报纸期刊45种。近年,我乡不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一些村还成立了农村开心乐队,每逢节庆、假日文艺团体便自发组织到全乡、村演出,得到农村群众的好评和首肯。走进我乡农村,唱歌跳舞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看书读报的多了,打牌搓麻的少了;遵规守矩的多了,惹事生非的少了;移风易俗的多了,愚昧迷信的少了,文明新风随处可见。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乡农村文化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通过自己找、群众提、领导点发现,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存在着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文化意识弱化,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工作摆不上位置,往往“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甚至认为“唱唱跳跳,打打闹闹”对“城市生活不可少,乡村可搞可不搞”。这是农村文化发展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二是队伍建设不力,文化人才匮乏。我县文化事业单位缺乏担纲专才,对全县文化不能很好发挥引领作用,对农村文化发展也关注较少;乡镇文化干部经常变动,或长期“挪用”,业务难熟悉,能力提不高,工作应付的多;民间文化人才又相对集中城区,农村百难挑一。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管理职能未转变。近年,文化主管部门不少精力陷于举办活动等具体事务,从宏观上规划、指导、推进全县文化发展,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着力较少,对业务单位工作管理督促不到位,常常是局里忙、馆里闲,未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职能转变,不利农村文化建设摆上位置和积极推进。四、几点建议

一是解决好认识和位置问题。当前,我们已进农入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民群众基本温饱后激增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破除和抵御农村落后、愚昧、低俗的恶风陋习,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村持续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我乡大部分为农业人口,只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只有农民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我乡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从长远和发展看,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将其提上日程,摆上位置,真抓、重抓、实抓,是当务,也是职责。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从我乡文化事业的现状看,农民文化需求自主性、参与性增强,已不满足有所“看”,更加追求有所“乐”。各级应把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逐步改变群众文化活动场地、设备、器材和现代传媒、网络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的状态。上层应变“蜻蜓点水”的“送”文化为实实在在的“建”基础,多给以物和资的投入。基层要将农村文化建设切实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刚性、长效投入机制,改变投入“随意”,工作“应景”状况。同时,通过积极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渠道投入,加快农村文化基础建设。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文化人才下村制度,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培养。面向社会招贤纳才,解决文化事业单位青黄不接、人才奇缺问题。要建立健全文体服务中心,配齐专职人员,稳定工作队伍。要力大发掘社会人才,培养文化骨干,建立一支扎根基层、融于群众的农村文化指导员队伍。通过强化“软件”建设,保障各层面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保障农村文化积极健康发展。深化改革,转变职能。要坚持以民为本,确立群众文化是基层文化工作重点,并纳入各级工作目标考核,确保农村文化建设落实。文化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弱“办”强“管”,致力于各级文化事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协调、服务,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构建良好环境。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改变一些单位、一部分人懒散无为状态,强化职能,激发活力,切实发挥群众文化作用,积极开拓文化市场,开展有偿服务和文化产品经营活动,不断增强自我发展实力。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XX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XX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XX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715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