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湖北省“三品一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湖北省“三品一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3:45:05 | 移动端:湖北省“三品一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湖北省“三品一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湖北省“三品一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肖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湖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三品一标”农业品牌大省。自201*年以来,省农业部门紧紧围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工作目标,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为出发点,以“三品一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全面加强“三品一标”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文章第一部分探讨了近几年来湖北省“三品一标”发展现状,第二部分分析了湖北省发展“三品一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文章第三部分提出湖北省“三品一标”发展的路径分析。

关键词:湖北省;“三品一标”;路径选择

一、湖北省“三品一标”发展现状

(一)“三品一标”发展速度快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据湖北省农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年湖北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标”企业1408家,品牌4119个,实物总量1592.4万吨,产值561.6亿元。湖北省农业“三品”生产基地面积约占湖北省耕地面积的39.4%,产量占食用农产品总量的23.1%,产值占湖北省农业总产值的28.8%。在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农业“三品”生产企业占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的60.9%。而截至201*年底,湖北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标”标志产品的企业达1519家,品牌达4257个,总产量1868万吨,总产值632亿元,出口创汇5120万美元。湖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总量规模位居全国前三位,较好地稳定了产品认证的数量和规模,为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标准化生产得到有效发展

自201*年湖北省启动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以来,截至201*年底省、市、县三级财政累计投入6970万元,全省100个农业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重点建设了12个省级农业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三年累计投入资金超1.7亿元。武汉、宜昌、恩施、襄阳、孝感、荆州等市州,投入农业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都在1000万元以上。围绕“三品一标”强化技术标准,标准化生产就是要从源头抓起。将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最大限度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真正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这也是“三品一标”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三品一标”开发包含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所有要素,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我省实施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要求各示范区必须达到五个100%:即示范区基地标准化技术普及率达到100%,示范区主导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率达到100%,示范区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贴标率和可追溯达到100%,示范区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100%,示范区100%纳入龙头企业或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范围。统一规范管理,保障产品质量。

(三)认证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湖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根据本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实际情况,按照严格谨慎的原则进一步规范了“三品一标”的认证管理程序,以及对“三品一标”认证申报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完善。省绿办每年组织专班人马分组到各市进行规范和指导工作,以及对当地已申请上的认证企业进行抽查。在各市、区、县的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各“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均已建立和完善了内部管理体系,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过程中相关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优化了工作程序,改进服务方式。省绿办认真研究了重点产品实施强制性认证的模式和方法,探索无公害农产品省级认证审查、部级备案发证的改革试点。根据《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完善绿色食品认证管理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不断调整、补充、修订一批检测目录、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进一步完善“三品一标”标准体系。

(四)认证产品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经过每年农业部组织的省份之间交叉抽查监测,复查换证、年检和专项整治产品抽检结果表明,湖北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合格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201*年从湖北省“三品一标”工作会议获悉,全省去年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抽检率合格达99.7%,比201*年提高1.7个百分点,地理标志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一直保持100%。产品质量稳定、安全可靠。

二、湖北省“三品一标”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三品一标”认识不全面

虽然“三品一标”已提出了数年,但真正能够全面认识“三品一标”的人并不普遍。甚至有部分从事农业的工作人员对“三品一标”发展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一些已认证“三品一标”的企业对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管理差;另外还有部分企业忽视基地管理,重视生产加工。据调查,湖北省仅有一半管理人员对“三品一标”有一定认识,80%左右的农户知道“三品一标”,但是说不清“三品一标”具体是什么意思。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太注意到“三品一标”,在其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也认识不足。

(二)监管体系及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质量监管体系还不够健全,如绿色食品市场上存在个别标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消费者及企业的合法权益,并使绿色食品标志的权益受到了影响。监管体系并没有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规范,而要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必须要做好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湖北省“三品一标”监管体系虽逐步健全,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许多漏洞,如基层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监管工作的基层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不够硬,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监管工作中,监管人员多是基层分局干部,而许多基层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及农产品质量、卫生的知识了解不多不深,平时事务繁忙,不能静下心来潜心研究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实际中灵活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不强,不能根据现实需要及时调整知识结构,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三)“三品一标”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于201*年启动了全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经过3年的建设,截至201*年底省、市、县三级共建立了100个以“三品一标”生产为主导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其中省级农业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2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品种涵盖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三大行业的主要农产品。示范区规模502.5万亩、251.6万头(只),辐射带动887万亩、1021.8万头(只)。在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带动下,我省申报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4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6个,全国首批有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2个。虽我省发展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其他农业大省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推动农业标准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业标准化宣传普及滞后,社会认识程度低;二是工作主体力量弱化,运行机制有待完善;三是过度分散的农业种植、养殖模式成为制约农业标准化进程的突出因素;四是政府的资金投入及引导不够,大部分市(州)县都没有农业标准化专项资金,农业标准难以推广和实施,制约了农业标准化的健康发展。(四)生产效益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由于“三品一标”企业或合作社布局比较分散、生产规模小、标准化生产水平低,以及品牌运作、产销衔接和消费者认可等方面发展相对滞后。企业即使按照“三品一标”标准化进行生产,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然而增加了劳动成本和生产成本,但并没有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一些农产品销售价格和普通农产品销售价格没有太大差别,体现不出“三品一标”产品的优质优价,这往往导致企业或农户收入回报比较少,经济效益没有明显改善从而严重挫伤了企业和农户生产“三品一标”的积极性。

三、湖北省“三品一标”发展路径分析

(一)加大宣传引导,提高思想认识

农业部启动了“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旨在提高生产者和管理者的思想认识,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品牌公信力,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省农业部门要积极宣传“三品一标”基础知识,解读相关标准,公开认证程序,介绍监管措施,引导公众了解“三品一标”,信任标志产品,消费标志产品。全省农业部门和“三品一标”工作系统必须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增强风险意识,转变重认证轻监管的思想,始终紧绷质量安全这根弦。各地要认真执行省农业厅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开制度,积极宣传,科学宣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要及时上报,实地调研,迅速处理,科学应对,将问题化解在源头,尽量减少不良影响。

(二)加强体系队伍能力建设

加强基层体系队伍建设,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结合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把“三品一标”工作体系队伍建设一并纳入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范围,在职能、人员和条件等方面予以加强,将工作队伍培养练就成为支撑和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主力军。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确保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是要加强全省系统检查员、监管员、核查员的培训。“三品一标”有一套完整的标准文件和体系文件,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依据和手段。全省工作系统应理解标准,熟悉程序,明确职责,严格执行,高效服务。二是要强化企业主要生产和管理人员培训。企业是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理解和掌握“三品一标”标准和要求,才能建立健全相应的生产规程、管理制度、追溯体系。要指导企业落实内部检查员制度,充分发挥内检员的内控、监督、宣传作用,把好“三品一标”产品质量安全第一关。

(三)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标志之一,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农业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政策推动营造良好环境、积极扩大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动农业标准化进程。省农业厅要充分整合绿色食品开发、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省财政需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用于农业三品品牌开发与三品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实施引起了各级领导重视,将农业品牌开发与标准化生产作为项目立项依据及项目考核验收重要指标。围绕“三品一标”强化技术标准,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种子管理、土壤肥料、植物保护、投入品管理、技术推广、环境检测与保护、产品质量检测等相关项目资源,将农业标准化生产与重大农业项目进行捆绑,从农业板块重大项目中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农业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有力带动各地财政项目资金向“三品一标”品牌开发和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倾斜。将进一步夯实“三品一标”事业的基础,是推进我省“三品一标”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千秋之举。

(四)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

鼓励“三品一标”龙头企业整合和加大技改投入延伸产业链。出台激励政策,动员龙头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扩大产能、提升档次,延伸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形成优质粮食、标准畜禽、特色水产、生态林业、名优蔬菜“五大”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群。

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共建“第一车间”。使农业龙头企业到田间地头建立生产基地,提供技术指导、种苗供应等服务,与基地农户共建“第一车间”。鼓励采取多形式的利益分配方式。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与合作社实行订单生产、最低保护价及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形成稳定的经营模式。

“三品一标”事业开创二十年以来,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本,走标准化之路,打造安全优质品牌,引导安全生产和消费,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积累许多宝贵的经验。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三品一标”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三品一标”科研和管理成果,推进农业标准化,培植农业品牌。

(五)加强组织领导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三品一标”和农业标准化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抓手,必须成为各地农业工作的主要任务。“三品一标”工作,具体要靠地方推动落实。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将“三品一标”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工作中谋划、推进。各地农业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财政投入,保障工作机构和人员,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组织农业和畜牧技术力量,负责日常监管工作的协调。加强与编制、人事、发改、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积极反映情况,主动争取支持。要按照农业部的总体要求,结合各地实际,认真研究提出加强“三品一标”工作的具体意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要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将“三品一标”和农业标准化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总体规划,切实加以推进。

(六)强化证后监管,提升品牌公信力

全省工作机构必须严格按照农业部韩长赋部长的批示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质量监管上来,严格审查,严格监管。稍有不合,坚决不批;发现问题,坚决出局。全力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着力提升品牌公信力。要按照“产品质量可靠、使用标志规范”的要求,严格执行质量年检和认证现场检查制度,指导“三品一标”生产企业加强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其生产、管理水平,规范生产经营活动。通过提升“三品一标”品牌公信力,打造一批产品质量可靠,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制度落实到位,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企业,推动“三品一标”认证的价值回归。一是监督获证单位开展经常性的自查活动,提高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能力。二是加强对获证单位的实地督导,重点检查获证单位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操作、档案记录、产品检测、包装标识、标志使用和质量追溯管理的相关制度落实情况。三是配合自治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加大产品质量抽检,例行监测力度。四是开展市场跟踪检查,每月二次。重点检查“三品一标”标志使用情况和假冒行为。五是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六是引导经营单位建立查标验证制度,把好进货准入关。七是建立举报投诉制度。专人负责举报、投诉事宜,畅通举报、投诉渠道。

参考文献:

[1]卢立果:《西安市“三品一标”发展成效、问题及对策》,《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年第3期。

[2]李蔚:《吉林省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现状及推进措施》,《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年第3期。

[3]冯国民、余中伟、张耀、刘成平:《湖北江夏区“三品一标”发展现状及对策》,《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年增刊。

[4]高宏巍,王南,刘东亮,孟和:《我国“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年第1期。

[5]陈晓华:《持续发展“三品一标”努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年第3期。

[6]倪华山:《关于加快“三品一标”建设的探讨》,《吉林农业》,201*年第10期。[7]李绍颖:《桓仁县“三品一标”发展现状及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年第9期。

[8]高宏巍、王南、刘东亮:《我国"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年第1期。

[9]陈斗生:《“十二五”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重点及推进举措》,《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年第2期。

扩展阅读:湖北省京山县“三品一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湖北省京山县“三品一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伴随着“湖北生态农业第一县”到创建“湖北生态文明第一县”的历程。

一、京山县“三品一标”产业发展现状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下,京山县“三品一标”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年“三品一标”实现总产值15.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1%。1.“三品一标”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一是龙头企业占“三品一标”比例增加。京山县“三品一标”企业数50家,其中种植业35家、畜牧业8家、水产业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占“三品一标”认证单位总数比例上升到78%。二是产地认定取得新进展。201*年新认定“三品一标”产地3866.7hm2。2.公共品牌价值逐步提升

京山县“三品一标”企业中有86个品牌的农产品进入武汉等大中城市超市;拥有“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各1个,“湖北名牌”3个,有36个农产品先后在全国、中南地区、湖北省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二、京山县“三品一标”产业布局和“十二五”末发展愿景

近年来,京山县从市场对“三品一标”的需求出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按照“产业特色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种养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目标化”的要求,科学利用资源,不断培植“三品一标”基地,着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形成优质粮食、标准畜禽、特色水产、生态林业、名优蔬菜五大主导产业。

1.以湖北“一袋米”工程为抓手,培植绿色生态优质稻生产基地按照“优质、专用、特色、生态、安全”的要求,在粮食主产区的孙桥、新市、罗店、宋河、永兴、曹武、坪坝、钱场、雁门口、石龙建立十大优质稻生产基地,种植品种以鉴真二号、鄂中五号、杨两优系列、丰两优系列等优质稻品种为主,优质率达到100%。2.以湖北“一枚蛋”工程为抓手,培植绿色生态畜禽养殖基地京山县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养殖,目前,通过扶持发展专业村、专业户,建立畜禽养殖小区发展畜禽养殖小区55个,生物发酵床养猪、“153”养鸡等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得到大力推广应用,生猪和蛋鸡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70%和85%。按照绿色食品要求,建立年养殖70万头瘦肉型猪、5.5万头肉牛、1300万只家禽的畜牧养殖基地。

3.以湖北“一尾特色鱼”工程为抓手,培植绿色生态龟鳖基地充分利用现有水面,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型养殖、立体养殖和工厂化养殖,通过优化养殖群落结构和改善饲养技术,提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坚持抓规模实行板快推进,抓特色发展名特品牌,抓质量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湖北省“三品一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湖北省“三品一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湖北省“三品一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55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