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雨山区201*年防汛抗旱工作汇报

雨山区201*年防汛抗旱工作汇报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9 01:59:53 | 移动端:雨山区201*年防汛抗旱工作汇报

点击查看更多:2020年抗旱工作情况汇报

雨山区201*年防汛抗旱工作汇报

雨山区201*年防汛抗旱工作汇报

区农委戴皖生(201*年5月24日)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区201*年防汛抗旱及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农田灌溉面积3.45万亩,农村人口4.9万人,境内有采石河、襄城河等内河,江河堤防总长40884米,其中长江堤防7477米、采石河堤防13799米、襄城河堤防5440米、陈家圩堤防14168米。乡村使用管理的穿堤涵闸共23座,其中江堤5座、内河18座(采石河11座、襄城河3座、陈家圩4座),排涝泵站19座,水泵42台,动力2197千瓦,排涝流量24.3立方米/秒;千亩以上圩口4个(丁周圩、超陂圩、阳伞圩和陈家圩);当家塘1260口,容量约1000万立方米;小型水库1座;全区农村全部用上自来水,饮用水入户率100%。

二、开展的工作

去冬以来,我委按照上级水利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实际,扎实开展了内河堤防加固、农田水利治理、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和防汛抗旱准备等重点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积极谋划我区水利发展。我区高度重视水利发展工作,先后出台了《雨山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雨山区201*-201*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要点》等文件,明确了我区十二五期间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为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水利发展保障措施奠定了基础。同时,结合水利普查工作,编制了《采石河堤防加固治理》、《十二五农村饮水工程》、《十二五塘坝清淤扩挖工程》等重点水利项目,共争取中央、省、市水利项目2个,国家财政资金3000万元,市、区级财政也加大了水利设施投入,共安排资金220万元,实施水利工程项目5个。

(二)扎实抓好内河堤防加固工程。一是配合实施采石河堤防加固工程。该项目东起姜家沟上游,西至采东桥,两岸堤防长6.2公里,总土方量约65万立方米,项目国家总投入2500万元,目前已进入工程扫尾阶段,预计6月初完工。二是启动实施姜家沟堤防加固工程。该项目位于前庄村丁周圩,堤防全长0.74公里,土方量4.8万立方米,项目国家投资260万元,有关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即将开工。三是启动实施超陂圩堤防加固工程。该项目东起丁周桥,西至马芜高速公路,堤防长1.2公里,土方量4万立方米,区政府投资120万元,目前工程招标工作正在进行。四是完成陈家圩和襄城河堤防加固工程。该项目位于陈家村乙字河西小圩和岱山村十三里沟,堤埂长1.3公里,土方量1.3万立方米,区政府投资15万元,该工程已经完工。

(三)全面开展农田水利治理工作。为了扭转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滞后的局面,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环境面貌,去冬今春我委会同有关乡镇共清淤扩挖当家塘坝50口,其中5000立方米以上当家塘坝20口,小型泵站、涵闸等重点农水工程5处。塘坝清淤扩挖实行一塘一方案,并制定了详细的考评验收办法,考评结果与资金补助挂钩,做到建一处成一处。重点农水工程施工有设计方案、有施工单位、有审计决算、有验收手续。目前,塘坝清淤扩挖和重点农水工程已基本完成。通过农田水利治理,新增塘坝蓄水12万立方米,年节水15万立方米,改善农田灌溉面积0.3万亩,改善农田除涝面积0.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0.5平方公里。

(四)率先完成水利普查任务。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制定水利改革发展决策的科学依据。我区水利普查工作自201*年开始,通过成立普查机构,编制普查方案,落实普查人员和办公设备,开展普查宣传,举办普查培训,收集与处理基础图件及数据,清查登记普查对象,建立经济社会用水动态指标台账,开展水利工程现场调查,填报、审核、录入、汇总和上报普查数据等工作,对全区江河湖泊、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行业能力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居民用水等6大方面19个项目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共录入名录585个,数据项数16988个。目前基本完成了普查任务,普查数据已通过水利专家评审,这项工作在三县三区中率先完成,多次受到市水利局的好评。

(五)精心组织防汛抗旱准备工作。一是调整组织机构。鉴于人事变动,及时提出调整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内设机构方案,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二是开展汛前检查。4月份以来,区防汛办组织力量多次对全区堤防险工要段、在建工程、泵站检修、涵闸保养、小水库安全设施和河道障碍物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对河道障碍物、堤防在建开口工程等较为突出问题,向有关责任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三是准备防汛抗旱物资。落实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并准备草袋1万条,编织袋1万条,土工布1000平方米,电缆线200米,铁丝300公斤,救生衣20件,小水泵10台,发电机1台。委托华诚饲料公司储存编织袋2万条,委托市林场储存桩木30立方米。四是明确防汛责任。区防汛办已提出了具体方案,拟将全区重点圩口、堤防及水库等险工要段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同时,启动实行防汛值班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做到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区乡镇政府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我区水利防涝抗旱能力明显提高,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区水利现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水利防汛抗旱能力还需加强。二是水利队伍不够稳定。三是水利设施管理还不到位。

四、下一步安排

(一)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按照时间节点的要求,加快去年当家塘和小农水工程的扫尾和验收,并尽早实施今年当家塘清淤和小农水工程。加强与市水利局沟通,协助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正全力推进采石河堤防加固工程,确保在主汛期到来之前完成主体工程。姜家沟左堤和采石河左岸超陂圩堤防加固工程要抓紧开工,确保在主汛期到来之前完工。同时,围绕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围绕水利薄弱环节,编制我区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库,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水利工程项目,努力提高我区防汛抗旱能力。

(二)落实防汛抗旱责任。通过调整充实我区防汛抗旱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部门分工负责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健全高效精干、反应快捷的组织指挥系统。明确重点堤防、重点圩口、重点水库和重点涵闸、排灌站的责任分工。加强防汛抗旱应急值班工作,保证通讯畅通,做到24小时有人值守、有人报告。特别是江东大道跨银塘河桥施工,区防指办和佳山乡要书面通知相关单位要求限期复堤并承担该处今年防汛责任,并及时与市河道管理部门沟通,限期责任单位拆除采石河河道内围堰。

(三)增配防汛抗旱物资。按照“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的原则,积极筹集防汛抗旱物资,明确各乡镇及有关单位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任务,全区应分级储备编织袋71318条,土工布8897平方米,砂石料5229立方米,块石4127立方米,铅丝3717公斤,桩木46立方米,钢管材7518公斤,救生衣950件,电缆线915米,发电机92千瓦。区防办对过去积存的防汛抗旱物资进行一次检查清理,不能使用的要立即更新,并备足到位。特别是重点堤防、险工要段要充分准备,落实防汛抗旱物资社会号料机制,做到号料品种、存放地点、联系人员、运输车辆四落实。

(四)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各防指按照“简洁明了、便于操作”的原则,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防汛抗旱预案体系,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增强预案的操作性。抓紧落实各类抢险队伍,开展一次防汛知识培训,并组织一次防汛抢险实战演练,使抢险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提高防汛抗旱抢险救灾能力。

(五)加强汛期检查督查。区防指组织力量对全区防汛抗旱准备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防汛抗旱责任落实、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应急预案演练、险工要段处理和重点工程施工等情况,及时通报检查结果。特别要加强汛期人员到岗和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督察,严肃防汛纪律,确保我区防汛抗旱工作落到实处,坚决打赢防汛抗旱攻坚战。

扩展阅读:201*年防汛抗旱工作报告(张志彤)

201*年防汛抗旱工作报告

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

(201*年1月21日)

1月5日,国家防总和国家减灾委在京召开了联席会议,回良玉副总理对今年防汛抗旱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刚刚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也对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在这次会议上,陈雷部长将作重要讲话,刘宁副部长还要对今年的工作做出安排,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现在我作201*年防汛抗旱工作报告。一、汛旱灾情(一)汛情

201*年汛情主要有以下特点:

1、降雨过程多,局地暴雨强。201*年汛期,我国共发生30多次大范围、高强度的降雨过程。6月至7月中旬,黑龙江大部、广西大部发生持续性强降雨,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2倍。“七下八上”期间,太湖流域面雨量达345毫米,是常年同期的3倍。许多地区雨强极大,如广东桃园、甘肃玛曲、四川米易、湖南怀化同历时降雨量均超过历史最大记录,广东恩平锦江汛期降雨总量超过2700毫米,浙江九峰受台风“莫拉克”影响累计过程降雨1242毫米。

2、洪水次数多,洪水量级大。全国有210多条河流相继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其中长江上游干流发生201*年以来最大洪水,太湖发生1999年以来最大洪水,广西柳江发生了20年一遇的大洪水,柳江支流龙江、赣江支流章水、黄河上游支流汝箕沟口、浙江鳌江支流南港、曹娥江支流黄泽江等12条河流发生了超历史记录大洪水。

3、登陆台风多,区域影响大。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22个热带气旋,比常年偏少4个;有10多个台风对大陆和近海构成影响,有9个登陆,比常年偏多2个。在6月下旬到8月上旬50天内,有6个台风连续登陆我国。第7号热带风暴“天鹅”和第8号台风“莫拉克”在半天时间内相继生成,接踵登陆,并恰逢天文大潮,出现强风、暴雨、高潮“三碰头”的最不利形势。登陆我国的9个热带气旋中,除3号“莲花”和8号“莫拉克”在福建登陆外,其余7个均集中在广东、海南两省,影响区域和时间较为集中。

4、水库隐患多,度汛压力大。全国有3万多座水库带病运行,201*年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大量震损水库尚未得到彻底加固,去年云南省又有160多座水库震损,全国新建和正在实施除险加固的水库多达6166座,汛期新出险水库达4100多座。此外,还有大量“四无”(无立项、无设计、无监管、无验收)小水电站和小装机大库容、小库容高水头水电站。水库安全度汛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5、山洪灾害多,伤亡比例高。去年山洪灾害呈多发态势,全国共发生较大山洪灾害116起,因山洪灾害死亡430人,占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80%,较前几年升高近10个百分点,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占洪涝灾害总损失的6成左右。(二)旱情

201*年旱情主要有以下特点:

1、旱情发生早,持续时间长。冬麦区大部201*年12月中旬就开始出现旱情,干旱发生时间明显早于常年。年初黄淮部分重旱区受旱时间超过3个月,内蒙古中东部、山西和河北北部以及辽宁西部等地发生的夏伏旱一直持续到秋收,江南、华南地区的旱情从入伏发展到秋末晚稻收割期和秋播期。

2、受旱地域广,阶段过程多。201*年,从地域上看,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全国几乎所有省(区、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情。从时间上看,从年初到年尾,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均发生严重干旱。

3、受旱面积大,局部灾情重。年初冬麦主产区有1.61亿亩越冬作物受旱,比常年同期多8500万亩,为近6年来同期最大,干枯面积近400万亩。夏伏旱高峰时,北方旱区作物受旱面积达1.90亿亩,较多年同期均值多近5000万亩,其中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北、山西等省作物干枯面积合计达4000万亩。

4、江河水位低,影响范围广。由于海滦河上游降水严重偏少,潘家口等多座大型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天津市城市供水再次出现紧张局面,白洋淀面临干淀威胁。入秋以后,湘江、赣江、西江、北江、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南方重要河流湖泊来水严重偏枯,一些河段出现历史同期最低水位,对部分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和湖区渔业、航运、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影响。珠江流域汛后出现近70年来最枯来水,咸潮上溯加剧,严重威胁澳门、珠海等珠江三角洲地区供水安全。(三)灾情1、洪涝灾情

据统计,201*年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发生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1.31亿亩,成灾0.57亿亩,受灾人口1.11亿人,因灾死亡538人、失踪110人,倒塌房屋55.5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45.96亿元。与常年相比,洪涝受灾面积少4成,经济损失少3成。

西南、华南地区灾情较为严重。四川省洪涝灾害造成211人死亡或失踪,占全国洪涝灾害死亡和失踪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四川、湖南、广东、广西四省区洪涝灾害损失占全国洪涝灾害总损失的三分之一;甘肃省康县和玛曲县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均超过本县的国民生产总值。2、旱灾

201*年全国耕地累计受旱面积6.32亿亩,农作物受灾面积4.39亿亩,成灾1.98亿亩,绝收0.49亿亩,因旱造成粮食损失348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433亿元,林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直接经济损失143亿元,因旱减少水

力发电58亿千瓦时。全年共有1751万农村人口、1099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有15个省(区、市)的89座城市出现不同程度供水短缺,影响人口1670万人、工业产值154亿元。

与1991年以来的农业旱灾损失相比,去年我国旱灾属于严重年份。农作物受灾面积列第8位,明显高于18年来的平均值(3.77亿亩),农作物成灾面积列第11位,与18年来的平均值(2.02亿亩)基本持平;农作物绝收面积和因旱粮食损失分别列第5位和第6位,均高于18年来的平均值(4170万亩和282亿公斤),因旱造成的经济作物损失高于1998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平均值(333亿元),因旱林牧业和水产养殖业损失高于201*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平均值(72亿元),因旱饮水困难的农村人口和大牲畜低于1991年以来的平均值(2815万人、2213万头)。

二、201*年防汛抗旱工作

201*年防汛抗旱工作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一是确保了重要江河湖泊的防洪安全,重要堤防无一决口,重要城市和重要保护目标无一受淹;二是水库实现安全度汛,汛期全国无一水库因洪水垮坝;三是有效应对了台风灾害,单次台风平均死亡人数明显减少;四是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降到538人,较常年减少近八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少;五是防洪减灾效益显著,全年抗洪抢险共减淹耕地4041万亩,减免城市进水214座,减灾效益达627亿元;六是抗旱挽回粮食损失499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405亿元,保障全国粮食生产连续第6年取得丰收,并解决了1979万人和1131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去年防汛抗旱工作成效显著,来之不易。中央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亲赴灾区指导防汛抗旱工作。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把防汛抗旱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防汛抗旱的关键时刻和紧要关头,陈雷部长亲自动员、亲自研究,对防汛抗旱和抢险救灾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刘宁副部长坐镇国家防办,亲力亲为,保证了防汛抗旱工作的顺利进行。

201*年防汛抗旱工作主要有八个特点:

(一)完善组织体系,强化责任落实。201*年,经报请国务院领导同意,国家防总批准成立了太湖防总,增加了松花江、淮河防总的抗旱职能,至此我国七大流域已全部建立了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标志着我国防汛抗旱工作体制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为进一步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国家防总汛前会同监察部通报了全国大江大河、大型及防洪重点中型水库、主要蓄滞洪区和全国重点防洪城市防汛行政责任人名单。江西省强化了基层防汛组织建设,全省1548个有防汛任务的乡镇成立了防汛指挥部及日常办事机构,并配备了专职人员。北京市防指对城市道路排水和交通保障、城镇危旧房、危险校舍等9项重点防洪保护对象全部落实责任主体,并强化责任追究。浙江省逐步建立完善了水库堤防安全责任制、渔船安全避风责任制、地质灾害巡查责任制,制定了灾害死亡人员说明报告制度、洪水围困人员说明制度和防汛防台风评估制度,并严格考核问责制。广东省防总制定了《广东省三防总指挥部防汛防台风督导暂行规定》,并对全省所有大中型水库实行防汛责任人“一人负责一库”制度,杜绝“一人多库”现象,并向全社会公布。冬麦区抗旱期间,河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省军区五大领导班子对各地市抗旱工作实行分片包干、120个厅(局)对口负责一个县(市)的抗旱工作责任制,有力地督促了各项抗旱措施的落实。

(二)扎实备汛防旱,落实各项措施。汛前,国家防总召开了全体成员会议和全国水库安全度汛视频会议,对全年防汛抗旱工作做出部署;组织10个检查组,对各大江河流域、重点地区进行了防汛抗旱检查;举办了第四期地市级行政首长防汛抗旱培训班;组织完成了201*年度重要江河调度方案修订;出台了《国家防总关于防汛抗旱值班的规定》、《国家防办应急响应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江西省全面建立小型水库安全员巡查制度,全省9519座小型水库聘用了10541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由省、市、县三级财政补助管理费用。陕西省各级防指组织900多个防汛安全检查组,消除防汛隐患1104处。吉林省各地组建了由545名专家组成的67个防汛抗旱专家组,落实了100万人的群众抗洪抢险队伍。安徽省各地开展219次防汛演练,参加人员达2万余人。江苏省开展“百湖执法”行动,拆除违法建筑11万平方米、违章圈圩1200亩。广东省果断拆除了2座违规水电站,彻底排除防洪安全隐患。河北省防指和省委组织部联合对全省主管防汛工作的县(区)长进行了轮训,全省173名主管县(区)长全部做到了持证上岗。为增强抗旱能力,河南省安排了13.38亿元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资金,新增灌溉面积1239万亩。山西省安排了201*万元专项资金,配备125辆拉水车和1153台(套)抗旱机具装备县级抗旱服务队,增强抗旱服务能力。辽宁省在辽西北重旱区开展了大田作物农业保险,投保面积达1915万亩,省财政拨付保费补贴2.44亿元,大大减轻了旱灾损失对农民的影响。宁夏加强了河道堤防等防洪设施建设,积极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中部干旱带搬迁群众达5.6万人,有效规避了旱灾。

(三)加强监测预报,超常安排部署。各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水文、气象等部门密切监视气象、水情、汛情、旱情和灾情的发展变化,加强监测力量,加密测次,及时准确地滚动预报。针对严重的汛情、旱情和灾情,国家防总先后召开13次异地视频会商会,与可能受影响的省(区、市)和民政、财政、国土、交通、农业、气象、海洋、总参、武警部队等成员单位共同研究部署防灾抗灾措施。全年启动防汛抗旱应急响应22次(其中Ⅰ级响应1次、Ⅱ级响应2次、Ⅲ级响应8次),有效应对了台风、暴雨、洪涝和干旱灾害。其中针对冬麦区抗旱形势,国家防总2月5日首次启动了Ⅰ级抗旱应急响应。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指示,以及地方请求和防汛抢险抗旱需要,国家防总派出了161个工作组或专家组赶赴灾区,协助指导地方开展防汛抗旱工作。首次在“七下八上”关键期派出常驻工作组,协助四川地震灾区开展防洪保安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地方各级防指共启动防汛抗旱应急响应4210次,其中省级174次,市级611次,县级3425次;累计派出工作组或专家组24974个,其中省级2095个,市级3758个,县级19121个;地方各级财政累计下拨防汛抗旱资金160多亿元。

(四)加强科学调度,精心应对灾害。在201*年防汛抗旱工作中,各地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旱“两个转变”。在防汛方面,各地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防洪减灾作用,对洪水实施拦、分、蓄、滞、排等措施,精心安排,科学防控,实现了对洪水的有效管理。为应对近十年来太湖流域最大洪水,国家防总、太湖防总和浙江、江苏两省防指加强会商,及时分析雨情、水情、工情和灾情,综合考虑防洪工程的运用时机和方案,科学分析,果断决策,精心调度,采取上游水库拦洪、中游滞洪、下游全力排洪的综合措施,累计拦洪2.82亿立方米,泄水43.6亿立方米,实现了对洪水的科学有效管理,使洪水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实现了大水小灾,并合理兼顾了洪水资源的利用。8月上旬,长江上游发生了201*年以来最大洪水,长江防总及时运用三峡水库拦蓄洪水18亿立方米,将55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削减为不超过40000立方米每秒,大大减轻了下游地区防洪压力。

在抗旱方面,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全面加强农村、农业、城市、生态抗旱工作,强化对抗旱水源的统一调度管理,既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又满足了城乡用水需求,改善了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年再次组织实施了引黄济津济淀应急调水和枯水期珠江水量调度,全力保障天津、澳门、珠海等地供水安全,维护白洋淀生态用水。为缓解长江水位偏低给群众生活和渔业、航运、生态环境等造成的不利影响,国

家防总、长江防总紧急调度三峡水库,并首次对长江上游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实施了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湖南、江西两省也分别实施了湘江、赣江抗旱应急水量调度,确保沿江城乡供水安全。在年初抗旱期间,黄委及河南、安徽、江苏等8省水利工程累计提供抗旱用水约80亿立方米,完成抗旱浇灌面积2.04亿亩次。东北地区抗春旱期间,松花江防总组织实施了松花江流域抗旱应急调水,向下游补水约3亿立方米,基本保障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3省(区)灌溉用水需要。夏伏旱期间,河北、山西等9省(区)水利工程累计供水530多亿立方米,完成灌溉面积2.5亿亩。伏秋旱期间,广西、湖南、重庆等7省(区、市)累计完成抗旱浇灌面积3200多万亩。

(五)坚持主动防御,加强应急管理。汛期国家防办累计抽查了700多个省、市、县三级防办和重点防洪工程管理单位的防汛值班情况,有力地督促了全国各地的防汛值守工作。各地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汛值班制度,完善检查巡查机制,规范水库、堤防等各类防洪工程汛期安全管理,做到险情及时发现、及时处置,避免了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江西省投资7951万元在全省山洪灾害易发区的56个县建设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减少了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台风“莫拉克”影响期间,浙江省近万名水库安全监管责任人和巡查人员到岗到位,实行24小时驻库巡查,确保水库安全。在防汛高峰期,湖北省有385名县市级领导和17.4万群众奋战在一线,及时发现和处置了22处江河堤防、水库等发生的较大险情,确保了防洪安全。四川省组建了8支由厅领导任组长的抗洪抢险工作小组,配备抢险车辆和相应物资,轮流值班,随时出动。在做好抗洪抢险工作的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人员转移工作。据统计全国全年共转移危险地区群众766.92万人次,有效减轻了人员伤亡。

(六)加强宣传培训,强化信息报送。国家防办制定完善了国家防办《新闻宣传工作制度》、《防汛抗旱新闻稿发布流程》、《重要会议记者接待流程》、《门户网站信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201*年共编发防汛抗旱新闻稿124期,通过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和知名门户网站,第一时间发布国家防总防汛抗旱工作部署和汛情、旱情、灾情,做到一事一报和重要事件及时跟进续报,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相关情况,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信息报送方面,国家防办全年编报《防汛抗旱简报》373期、专题报告30多份,及时将汛情、旱情、险情、灾情和各地各部门的工作情况报告党中央、国务院,通报相关部门。为加强各地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工作,国家防办制定并印发了《防汛抗旱信息报告情况通报办法(试行)》,并在汛期每半月向各省(区、市)防办和流域防总办通报各地信息报送情况,及时宣传各地防汛抗旱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有效加强了全国各级防办的信息交流。广东省防总结合本省工作实际,印发了《关于明确新闻发布有关规定的通知》,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明确了新闻发布内容和新闻发布管理工作。山东省防指印发了《山东省防汛抗旱信息管理办法》,对险情灾情信息报送工作予以规范。吉林省防办制定印发了《吉林省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工作考评暂行办法》,细化了信息报送的考评方式和奖惩办法。

为提高干部群众的防台风意识和防灾避灾自救能力,201*年国家防办组织制作了《台风防御知识》宣传片,并免费发送有关部门和基层。各地防办深入社区、乡村、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广泛宣传普及防汛抗旱知识。北京市组织防灾减灾宣传活动30余场,参与人员2万余人,发放各种宣传品5000余件。重庆市向社会群众发放《重庆市防汛抗旱条例》、洪涝灾害应急处置小常识等宣传资料3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超过2万人次。

(七)加强沟通协调,团结协作抗灾。国家防办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协调联动,进一步健全了应急响应通报和信息报送制度,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单位建立了顺畅的信息共享渠道,部门应急管理工作更加同步、行动更加协调。北京市防指在总结奥运保障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变被动为主动,将部门联动

机制加以固化、常态化,特别对防汛抢险工作实现保障联勤、队伍联动。山东省防指各成员单位之间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济南等地基本具备了各种媒体同步发布预警信息的能力。在去年的防汛工作中,省际协作也有了新进展。广东、湖南、福建、广西四省(区)签订了合作协议,上下游防汛信息实现了互联共享。重庆市酉阳、秀山两县防办和湖南省龙山县防办及湖北省来凤县防办签订了跨省联合防洪调度协议,建立起酉水河流域水雨情信息和调度信息通报机制。河南省在抗旱工作中建立了党政主导、防办协调、部门协助、社会参与的抗旱工作机制,形成了全面发动、全民参与、全力以赴的抗旱局面。

(八)强化基础工作,提高工作水平。20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抗旱条例》,这标志着我国抗旱工作开始进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继安徽、浙江、天津、云南、重庆等省市出台抗旱法规以后,去年又有山西、湖北等省完成了《抗旱条例》的起草,并进入了地方法规立法程序。其他省(区、市)大部分也在着手制定地方抗旱条例或实施细则。湖北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抗旱工作的通知》,对全省抗旱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的意见》,省防指制定了实施方案,要求乡级设立指挥部,村级设立工作组,着力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顺利启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已开始实施。抗旱规划全面启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完成规划报告的编写工作,全国技术组已对各省规划进行了初审。国家蓄滞洪区名录调整工作已经完成,国务院已授权水利部进行公布。大江大河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编制稳步推进,各级政府防汛预案、防台风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水库调度方案和抢险预案、城市供水方案和抗旱预案进一步健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开展一期工程总体验收准备和二期工程前期相关工作。三、存在的问题

201*年防汛抗旱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面上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江河防洪能力仍然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1*年局部地区防洪形势一度紧张的局面充分暴露了防洪工程标准不高、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二是山洪灾害仍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从暴雨和山洪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到防御预案编制及启动实施都存在薄弱环节。三是水库安全度汛仍是重点难点。目前全国仍有病险水库3万多座。特别是不少中小水库在工程状况、日常管理、调度和监管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小水电站不执行调度命令、不服从防洪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四是台风防御工作仍需继续加强,工程体系仍然不健全,监测体系不够完善,台风预测预报精度还有待提高,防台风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待加强。五是抗旱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目前我国仍有一半多的耕地靠天“吃饭”,大量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六是旱情监测系统建设严重滞后,土壤墒情监测站量少点稀,旱情信息采集报送自动化水平低,旱情分析评估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七是抗旱保障体系不健全。大部分省(区、市)仍未按《抗旱条例》的要求将抗旱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绝大多数地区没有建立抗旱物资储备,农民抗旱成本过高等。

从各级防办自身工作来看,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机构队伍建设与防汛抗旱工作要求不适应。大部分省级和地级防办还不是行政编制,一些县市防办至今还是非常设机构,给防汛抗旱工作的组织协调带来困难。人才结构方面,市县防办专业技术人员力量明显偏弱,结构不合理,水平参差不齐,知识老化,严重影响自身业务的开展。人员待遇方面,个别省级防办还未解决防汛值班补助问题,一些经济欠发达市县多年来从未发过防汛值班补助。部分基层防办工作强度高、压力大、责任重

而待遇偏低的状况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导致有的地区和单位机构改革时不少竞岗人员不愿意到防办工作。

(二)基础工作滞后。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工作满足于现状,基础工作滞后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需要,工作盲目被动,疲于应付。随着近些年来水利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各地防汛抗旱工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一些防办没有及时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江河防洪能力和抗旱工程的抗旱能力,防汛抗旱预案没有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工程变化及时进行修订调整。还有不少河流、湖泊和水库没有制定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洪水管理仍处初级阶段,大部分省(区、市)旱情监测预报评估手段落后。大部分流域机构抗旱基础工作薄弱。

(三)信息报送工作有待继续加强。一是信息报送少,差距大。201*年6月至9月,全国省级防办向国家防办报送了2100多份文字信息,个别省级防办仅报送5份。信息报送量固然与汛旱灾情有关系,但也暴露出个别防办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二是就事论事多、深入分析少。报送的信息没有针对形势的变化和工作重点去分析,缺乏对汛情、险情、旱情和灾情的深入解剖。有的信息内容空洞、套话多,没有具体事例和数据支撑,缺乏定量分析。三是信息收集报送不及时,特别是突发汛情、险情和严重的旱情信息“缺、慢、乱”现象还比较突出。部分省级防办上报国家防办的信息有的晚于中办、国办转送国家防办的信息,有的晚于新闻部门发布的消息。四是信息不准确。一些防办灾情信息报送失真,有的缺乏有效的追踪、核实和修正过程。而且防办、民政和农业等部门掌握的灾情数据往往存在较大的出入,这其中虽然有统计方法和口径不同等原因,但也反映出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沟通。

(四)基层防汛抗旱现代化信息化水平较低。很多县级防办设施非常简陋,实现与乡镇异地视频会商的仅有9%,建成防汛办公内网的仅有30%,建成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系统的仅有20%,有的地市级防办办公设备近十年没有更新,个别县级防办甚至还没有配备传真机、计算机、打印机等必要的设备。各地的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缺少整体规划,开展的一些建设项目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基本处在各自为政的状态,最后大多数都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很多地区防汛抗旱信息数据库内容不全、覆盖面不广,信息处理和调度决策支持系统也存在技术不成熟、功能不完善等问题,难以为防汛抗旱指挥部提供及时准确的汛旱灾情信息和科学的评判分析成果。在应用方面,虽然近些年投入大量精力、物力和财力用于信息化项目,但一些地区没有广泛用于实际工作中,科技转化率不高。

(五)宣传工作主动性创造性不够。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防办对防汛抗旱宣传重视不够,对新形势下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宣传工作仅仅满足于汛期旱期媒体上门时被动协同配合,不注意主动引导,把握舆论导向。二是防汛抗旱宣传缺乏系统性,少有整体策划和统一部署,满足于临时应急和零敲碎打,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三是宣传缺少跟踪问效,缺乏动态监控。对媒体发布的新闻信息很少进行追踪与反馈,不注意与宣传主管部门及媒体的有效沟通。四是宣传方式单一,受众面窄,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防办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的水平直接体现了各级防办的工作水平。这里,我向大家说明一个情况,201*年全国先进省级防办的评选,是在充分考虑各地水旱灾害应对效果、省级财政专项经费安排、防办能力建设和信息报送等诸多因素后的结果。四、201*年防办重点工作

201*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201*年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对巩固国际金融危机应对成果、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下面我就防汛抗旱的业务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积极推动防办能力建设。今年国家防办将组织制定《地方防办水旱灾害应

急管理能力建设指导大纲》。各地防办要以“机构健全、队伍一流、管理规范、装备先进、保障有力”为目标,积极主动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努力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一要争取把各级防办列入行政编制,纳入公务员管理。二要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三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争取防办升格或高配,以利防汛抗旱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更好开展。四要继续加强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正在收尾,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展开,各地要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统一规划和设计,紧密结合本区域实际,积极争取资金,加大防汛抗旱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力度。另外,各地还要进一步加强江河电子沙盘应用推广和防洪工程数据库建设应用力度。五要加强防汛抗旱应急队伍的整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国家防办拟商财政部进一步加强防汛机动抢险队和抗旱服务队建设,增强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应急反应能力,希望各地积极探索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切实加强防汛抗旱抢险应急队伍建设。

(二)继续加强防汛抗旱基础工作。一是加强规划编制工作。水利部已将抗旱规

划列为“十二五”规划中的专项规划,201*年上半年各地要全面完成省级抗旱规划的审批和“十二五”抗旱专项规划的编制任务。有关地区要进一步做好《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的实施工作,积极配合做好《旱情监测系统建设规划》前期工作。洪水风险图一期将于今年汛前基本完成,要继续做好二期的立项工作,各地也要根据实际,争取省内立项。二是修订完善调度方案。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太湖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的编制修订工作要按照去年国家防办文件要求按期完成。汉江、沂沭泗、海河流域北三河、漳卫南运河、西江、北江、东江及韩江洪水调度方案编制修订审批工作也要按时完成。三是继续加强预案编制工作。201*年国家防办将编制完成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和跨省区、跨流域水量应急调度预案编制大纲,组织开展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导则、防台风预案编制导则、蓄滞洪区运用预案编制导则、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抗旱预案编制导则等编制,完成珠江水量应急调度预案、松花江流域抗旱预案和嘉陵江水量应急调度预案审批。长江防总及有关省市要完成湘江水量应急调度预案、赣江水量应急调度预案、沱江水量应急调度预案的编制审批工作。四是继续强化防汛抗旱法规和制度建设。201*年水利部将完成《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上报工作,继续抓好《蓄滞洪区管理条例》的起草工作。各级防办要根据防汛抗旱工作实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未出台地方性防汛抗旱条例或实施细则的,要以此工作为重点,积极开展工作,争取尽早出台。五是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研究工作。201*年国家防办拟出台《国家防总防汛抗旱工作组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防办应急管理工作制度》,部里也在会同财政部研究建立水利建设基金到期后财政投入新机制、研究农业抗旱用油用电补助和抗旱机具购置直补等相关政策。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抗旱报旱制度,建立和完善跨流域、跨省区抗旱水量调度制度,组织开展好抗旱试点省建设。

(三)大力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和防台风能力。在山洪灾害防御方

面,有关地区要组织做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建设和总结验收,国家防办今年上半年将完成全国试点总结工作。要继续推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省(区、市)要加大投资力度,继续开展

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综合防治工作,推广山洪灾害试点区域乡、村防御灾害组织机构建设、预案编制、宣传和演练等经验。在防台风方面,国家防总将适时召开全国防台风工作座谈会,拟报请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防台风工作的意见》,商建设部出台《沿海防台风房屋建设和应急管理指导意见》,商交通部、农业部出台《船只与避风港防台风应急管理指导意见》。沿海各有关省区市在逐步完善省、市、县三级预案体系的同时,要积极推行“预案到村、预警到人”的做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防台风组织体系,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加强宣传、信息报送和培训工作。各级防办要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宣传工作,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舆论引导,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有力、有序地做好宣传工作。在信息报送方面,各级防办要主动、快速掌握突发汛情、旱情、灾情、险情的发生和发展动态,并以最快速度统计上报。对重大突发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国家防办,一时情况不明的,要在及时上报的同时,跟踪了解后续情况并及时进行续报,直至最后的处理结果。在培训方面,国家防办已制作完成防汛抗旱指挥决策专题片,拟于汛前向各地发放,《抗旱手册》的编制工作也将于年内完成,今年汛前拟继续举办地市级行政首长培训班,并将解放军19支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队伍以及武警部队的相关指挥员纳入培训范围。省级防办也要制定地方政府主管领导、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在今年汛前报国家防办。

总之,今年各地的防汛抗旱工作要认真贯彻国家防总、减灾委联席会议和201*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按照陈雷部长、刘宁副部长在本次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全力做好201*年的防汛抗旱工作。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雨山区201*年防汛抗旱工作汇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雨山区201*年防汛抗旱工作汇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点击查看更多:2020年抗旱工作情况汇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雨山区201*年防汛抗旱工作汇报》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4617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