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演讲致辞 > 发言表态 > 姜跃生总经济师在全省国际税收管理体系专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姜跃生总经济师在全省国际税收管理体系专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9:39:56 | 移动端:姜跃生总经济师在全省国际税收管理体系专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姜跃生总经济师在全省国际税收管理体系专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姜总在全省国际税收管理体系专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十一五”时期大企业和国际税收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历了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改革,“两法”合并,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遭遇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出口下滑,投资增长受阻,税收收入形势严峻。同时,顺应国际税收征管趋势,强化对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成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面对多种复杂因素,我们在总局、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泛调研,认真研究,刻苦工作,攻克各种难关,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1、抓好收入,落实政策,服务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

----涉外税收收入增长显著。“十一五”期间,全省涉外税收收入总计5362.5亿元,年均增长24.6%,比国税总收入年均增长高出4.6个百分点,涉外税收收入占全省国税考核收入的37.45%。截至201*年12月底,全省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户5万户,年均增长6%。外资企业纳税人占全省国税纳税户只有3%,但外税收入占全省国税收入的37.5%。201*年全省涉外税收1464.3亿元,占全部税收的39.3%,其中外资企业缴纳所得税539亿元,占全部企业所得税的54.4%。

----落实优惠政策,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两法”合并前共审核上报总局各项减率税收优惠76户,审批港口码头“五免五减半”税收优惠17户;“追加投资”项目优惠84户;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支持力度,在优惠政策上突出重点,优先办理苏北地区能源、交通、追加投资税收优惠,促进苏北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帮助企业用好用活税收政策,动态监控企业经营情况,在税法宣传中主动告知企业可适用的优惠,并督促各地落实优惠政策;做好非居民税收优惠审批,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来,全省共审批了443户非居民企业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减免非居民企业所得税3.26亿元。2、我省国际税收的影响力和地位充分显现

----反避税调整补税额度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十一五”期间,全省转让定价立案121户,结案101户,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8.48亿元,补税20.55亿元,占全国反避税比例30%以上。其中,单户个案补税超千万的案件19个,超亿元的6个,201*年平均个案补税1620万元,201*年平均补税2724万元。201*年完成了全国首个超亿元的补税案件,201*年签署了首例中韩双边预约定价协议;总局谢旭人局长、肖捷局长均专程来江苏考察过国际税收工作,对江苏国际工作开展给予充分肯定;反避税人员专门赴京给总局中心组演示案例;我省先后在UNDP项目组织的全国反避税高层论坛上,以及201*年全国税务系统企业所得税管理与反避税工作会议上,做了发言,总结经验和做法,得到了总局领导及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几年来我们一是加强反避税制度建设。制定了《全省反避税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各级税务部门的反避税工作职责,规范了“三会制度”、“项目小组制”、“跟踪管理”等内容和程序,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是以新税法为契机,拓展反避税新领域。加大了对成本分摊、集团内劳务,以及加工贸易类企业转让定价调整方法的探索,并积极向研发、股权转让、资本弱化等反避税新领域拓展。201*年为总局参加国际研讨会提交了成本节约的论述材料。三是积极稳妥开展单边和双边预约定价谈签工作。针对预约定价开展时间不长,技术难度大,要求高的特点,省局将重点放在企业规模大,业务复杂,有转让定价调查历史或税务机关相对熟悉的行业开展,省局直接参与和监管每一个预约定价案件,有效保障了谈签质量。

----非居民管理不断取得突破。“十一五”期间,我省共征收非居民企业所得税180.6亿元。对跨国股权转让进行重点监控,到201*年底,已查补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税超过10亿元,其中个案补税额超亿元的有4个;扬州的全国首例间接股权转让案例,征缴税款1.73亿元,被英国《国际税收评论》选为201*年各国税收两件重要事件之一,21年来我国仅有5件大事入选,此为其中之一。201*年对全省金融系统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全面核查,补缴税款3595万元,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201*年以来省局定期梳理、分析外汇管

理局提供对外支付信息,筛选风险信息后下发,共查补企业所得税1684万元;201*-201*年专项调查全省境内外上市企业向非居民支付股息、境外机构派遣人员来华提供劳务等,合计补缴非居民企业所得税943.55万元。201*年,我省在全国首次非居民税收管理现场会上做了案例交流;201*年,在全国国际税收工作会议上就加强非居民股权转让做了重点发言;201*年以来,《中国税务报》多次在头版介绍我省非居民管理的案例和经验引起较大反响。几年来,我们建立了非居民税收收入和风险分析制度,结合经济发展,每季度对非居民所得税收入组成结构、居民企业对外支付费用的趋势、重要风险点进行分析。201*年向全省发布了《居民企业向非居民企业费用支付审核要点》,提示各地在关注对外支付时应重视对跨国交易支付标准、支付方式的真实性、合理性的审核。并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对居民企业向非居民企业支付费用形式、标准的影响,

----情报交换工作勇于创新出成效。我省情报交换工作在情报数量、质量和查补税款方面均在全国名列前茅,连续4年在总局的通报中排名第一。“十一五”期间,我省共对外发出各类情报2077份,收到各类外来情报181份,通过情报交换查补税款约1.34亿元。我们首先规范情报交换制度建设。分别于201*年和201*年制定了《江苏省国税局对外专项税收情报交换工作指导意见》和《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税务稽查案件专项情报交换工作指导意见》,将税收情报交换与跨国税源管理各环节结合起来,实现与征管、稽查等各环节的良性互动。二是税收情报来源渠道拓宽,从单一的对外付汇凭证线索来源,逐步拓展到评估、审计、责任区管理和稽查等工作发现的可疑线索,使情报交换发挥效用的空间扩大。三是提升了情报利用的价值。税收情报利用有所深化,不满足于对单个企业的核查与调整,而是以点带面,延伸到全省同类企业调查,放大效应。如,201*年在核查常州某户企业的佣金案中,发现企业存在通过与虚设的境外企业签订合同并支付大额佣金的问题,查补税款合计798万人民币,随后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对境外佣金支付项目专项核查,发现疑点付汇项目1128条,涉及企业131家,最终查补税款4267万人民币。3、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大企业管理格局奠定良好

201*年肖捷局长明确指出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税源的国际化、税制安排的国际化和税收征管的国际化,明确了国际税收管理是针对跨国税源的管理。201*年总局机构改革以来,强调风险管理和大企业专业化管理。为此,“十一五”期间,我省国际税收管理体系的职能不断拓展,实现了国际税收管理与大企业管理的结合。

---确立标准,筛选对象。确定了三个主指标,即注册资本、销售或营业收入、跨国关联交易,以及四类七个辅助指标作为大企业的筛选标准,筛选大企业4203户,并从中选择了40户大企业作为省局定点联系企业。

---建立机构,明确职责。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根据各级比较优势,明确了三级职责:省局信息量集中、归纳提炼、统筹协调的能力较高,主要负责风险特征指标设、平台建设、信息汇集、面上监控、重点风险发布、应对结果评估;省辖市局专业人员聚集、专业技能较高、实战能力较强,主要负责风险识别的整合与排序,直接开展重点风险应对、组织开展其他风险应对、反馈应对结果;县(市)局管理人员众多,基础征管经验丰富,与企业接触广,主要负责必要的风险信息填报、动态信息上报、配合省辖市局开展风险应对。

----强化大企业管理。开发了全省大企业管理模块,统一信息收集口径与标准,提供面上风险识别工具和依据;开展了大企业与跨国交易相结合的重点风险识别与应对,针对关联交易、跨国股权转让、对外支付等重点项目制定了风险识别要点、路径和应对方法;对19户省局定点联系企业开展风险内控机制的了解与测试,企业自行补税7400万元;对我省大企业集中的通信与计算机、医药、集成电路、船舶建造等几个行业开展了行业管理,调整税款9亿元;制定了ERP系统备案规范,要求20多户省局定点联系企业提供有关系统模块和数据流转关系的信息,为继续探索ERP审计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提供参照;组建了全省大企业风险分析识别专业团队,提高风险分析识别的准确性;突出省辖市局在风险管理中承上启

下的作用,对省辖市局大企业部门实施风险管理的流程分工,分局内设的大企业科以风险信息归集、风险分析识别为主,国际税收科则以风险应对为主。

----拓展大企业服务领域。201*年我们为大企业设计并提供了个性化纳税服务,主要有:申报前政策确定性沟通,省局和省辖市局共尝试开展了20多户;客户协调员制度、总分机构管理由省局扎口开展、对大企业财产报损与所得税处统一评审,省局大企业处直接参与了44户资产报损额度超201*万元的大企业申报材料统一评审,为企业合规准备材料、合理确认损失额度提供了帮助,使其顺利通过审核;第一次开展大企业视频培训会议;深入走访定点联系大企业,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响应纳税人涉税需求。4、实施风险管理,跨国税源管理成果丰硕

“十一五”期间,我们以风险管理为主线,综合运用汇算清缴、纳税评估、税务审计、反避税、情报交换等工作手段,201*-201*年通过对外商投资企业开展的所得税汇缴清缴和纳税评估,共调整企业应纳税所得额272.78亿元,补税15.44亿元。201*-201*年开展税务审计1686户企业,审计企业销售额4598亿元,调整应纳税所得额25.11亿元,补税4.06亿元,移交反避税立案调查90户,其中已结案72户,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及弥补亏损114.48亿元,补税12.65亿元。

-----围绕信息利用拓展来源渠道、提高整合利用能力。一是拓展了信息来源渠道。201*年,与省外汇管理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定期向我们提供对外付汇疑点信息;拓展利用总局购买的BVD、标准普尔等商业数据库信息,开展跨国税源评估和反避税可比分析;加大对国外税收情报反映的风险信息的利用,发现疑点后延伸开展同行业或类似企业风险调查;关注股票交易市场的交易信息,特别是上市公司重大经营变化的信息,捕捉其中的风险点。二是提高了对数据的整合利用。开发全省反避税基础数据库,整合企业申报和财务数据;省局设立专人专岗整合征管系统中各税种、风险特征库、省局各部门、第三方等数据信息,并在省局层面将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汇集识别;定期整理分析省局掌握的各项信息,拟写全省跨国交易综合分析报告、关联交易异常的企业和外汇支付异常信息,通过联动平台向基层发布。

-----建指标,抓风险监控,税务审计成果显著。201*年建立了6个跨国税源日常监控指标,201*年建立了5个跨国交易风险指标,监控税源异常情况;在规范企业跨国业务往来申报、强化数据采集准确性的基础上,研究跨国税源运行规律,201*年制定下发了《跨国税源分析与评估指导意见》,明确跨国税源分析与评估要点、方法,为基层开展跨国税源的日常管理提供操作性程序和方法。将税务审计与跨国税源日常管理中的纳税评估、实地核查结合,对有外国资本投资、境外投资、跨国交易企业分析评估的基础上,直接开展对这类企业的审计工作。省局还从数据库中筛选了涉税风险较高的企业实施跨区域联合税务审计,加强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信息传递和共享,以强化对企业跨区域设营业机构的管理。几年来我处组织编写并推广使用了17个行业审计指南,归纳了行业规律,突出了行业涉税风险和审计方法,在日常管理中能够提示管理员查找企业税收管理的异常点和风险点,有效提高了行业和跨国税源的监控水平。

尽管“十一五”期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跨国税源管理体系建设不够。跨国税源管理仍然按照反避税、非居民税收、情报交换三大块业务进行,手段和技术提高不够,没有从整体上思考纳税人的税收筹划给我们跨国税源管理带来的风险。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统筹谋划、综合思考、整体设计跨国税源管理,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管理难题。二是对国际税收领域中新情况新问题把握不够。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生产经营方式、内部管理模式、现代信息化技术等都随着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但是税收制度安排、税收征管手段有不适应的地方。如何在现有税收征管体制下对新问题进行剖析,争取税收主动权和我国应有的份额是当前和未来需要解决的课题。三是人才储备不能满足跨国税源管理的要求,尤其是反避税人才匮乏。目前全省共有反避税专职人员67名,主要分布在苏南外资较发达的地区。而整个跨国税源管理人员全省也只有1000人左右,同时呈现出人员年龄老化、地域分布不均、知识结构不合

理的特征,与我省跨国关联交易规模不配比,远远不能满足反避税与跨国税源管理的要求。四是税务机关内部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上下联动不够。税务机关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分工、职责仍需要进一步清晰界定,工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上下级之间的联动不够紧密,整体合力仍要提高,在实行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的配合还要加强。

二、认清形势,积极落实,努力实现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的有效突破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仍然有很多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经济国际化进一步加深。国内经济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公平收入分配、促进改善民生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目标,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和税收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的任务及要求更高,面临更多的新问题、新领域,我们必须要认清形势,集思广益,牢记使命,敢于创新,努力实现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的有效突破。1、实现业务与管理整合,突出国际税收管理。

一是外资管理与“走出去”企业税收相结合。在成为资本输入大国的同时,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呈现出资本输入与资本输出共同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必须将注重外资的跨国税源管理与我国企业境外税收管理结合起来。既要关注资本输入,又要关注资本输出;既要防止外资企业转移利润,又要防止内资企业境外利润堆积;既要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又要结合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逐步在规则制定上获取发言权,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税收权益。二是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相结合。我省外向型经济发达,4203户大企业中,外资企业占比54%,贡献占44%,大企业中外资仍然占主导地位,因此要将大企业税收管理与跨国税源管理相结合。要加强对大企业和跨国交易特点与规律的研究,要借鉴国际通行的管理方式方法,加强对大企业和跨国交易商业模式、运营特点和税收安排的分析研究,探索大企业和跨国交易管理的规律,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跨国公司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战略调整等方式改变了在华的生产经营策略,其功能定位、内部定价、资源分配、商业渠道等都在发生变化,应该加紧研究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特点和经营规律对税收的影响,把握主动权,提前预警,预先防范。三是居民税收与非居民税收相结合。非居民税收管理涉及到居民企业的税收管理,在费用列支、劳务提供、股权转让、资金流动等方面都对居民企业的税收管理带来影响。我省非居民税收增长势头迅猛,增收幅度很大,已反映出非居民经济活动的频繁与活跃程度。从现有的案例中已反映出非居民税收与居民企业的税收息息相关。因此,要通过非居民税收的管理,延伸到居民税收管理,通过内外结合,严抓共管,堵塞税款流失的漏洞。

2、拓宽管理思路,全方位解决跨国税源问题。

借鉴国外经验和成熟做法,从多职能、多税种、多部门、多环节、多手段入手,着力业务创新,体现管理特点,提高大企业和跨国税源管理水平。一是多职能。不仅要实现国际税收和大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经济职能,以及为国聚财的财政职能,而且要有维护国家税收主权的经济安全职能,将国际税收和大企业管理与反洗钱、打击跨国经济犯罪结合起来,实现从单一职能到多职能的拓展。二是多税种。当前的国际税收和大企业管理主要以企业所得税为管理重点,明年不仅要抓跨国税源中的所得税管理,还要延伸到增值税、出口退税,要将非居民税收与居民税收管理结合起来,将国际税收和大企业涵盖国税管辖的所有税种,形成完整的税收管理网络,使国际税收和大企业管理税种更全面,覆盖范围更广泛。三是多部门。将国际税收和大企业管理纳入到征管的整体格局中去,使各个业务及管理部门都参与到国际税收和大企业管理中来,实现多部门的联动,使国际税收和大企业得到更多的监控。四是多环节。现在的国际税收和大企业管理主要以反避税为主,实行的是事后的管理模式,以后要环节前移,从申报开始,将所有的税收管理环节都重视国际税收和大企业管理,在不同环节实施不同的监管手段和方式。五是多手段。国际税收和大企业管理不仅依靠反避税手段,更多的要依靠ERP审计、情报、第三方数据、同期资料、非居民税收数据分析等,多手段并用,多中工具结合,在手段和工具上的创新才能有管理上的突破。3、积极落实,上下配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今年工作要突出落实,必须保证年初各项工作和任务得到彻底的贯彻和执行,不落实就不能保障全年任务的完成,落实不完全就不能保证各项目标的实现。因此,各级税务机关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按照范局长报告和本次会议要求,认真学习,充分讨论,完全领会,抓住工作的重点和要点,逐步分解,层层落实,对工作的要求拿出具体的完成计划,各级领导要亲自带头,要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机制合理,保障有力,按照时间进度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同时,要上下配合,密切合作,充分发挥省局的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作用,省局要加大实体化操作力度,对重要事项、重大问题要直接操办,对基础工作、日常事务的管理,基层税务机关要实时管理,及时发现可能的问题和疑点,实施有效应对。三、狠抓实干,开拓进取,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今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大企业和国际税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如何开好头,打开全新局面事关重大。今年总局提出的大企业和国际税收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我们要不畏困难,勇挑重担,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的完成各项任务,使我省大企业和国际税收工作继续处于全国前列。

1、强化大企业重大涉税事项管理。一是加强现有数据信息的整合提炼,提高识别大企业税收风险的准确性。充实大企业特定信息的采集,为风险管理的开展奠定信息基础。各地应按大企业管理模块要求录入本地区列名管理大企业特定信息,本年度完整录入户数应不少于40户。

二对行业龙头型的大企业进行典型解剖,研究行业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税收政策与征管问题。以行业龙头企业作为突破口,研究本地区行业的发展特点、经营模式、行业规律,以及与此带来的相关税收政策和管理问题,发现税收风险点,提出解决对策和措施,防范重大风险的发生。

三是制定大企业遵从风险年度规划,向企业发布遵从风险存在的区域、行业、特定政策、筹划产品等内容。对大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梳理,分析大企业的整体状况,对其存在的税收风险点进行列示,按照企业所属区域、所属行业进行分类,对特定政策的实施效果及企业的应对措施及时反映,对企业筹划产品的合规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和提示,发表税务机关的意见及建议,告示纳税人税务机关的态度和立场,提高大企业的税收遵从水平。

四是借鉴国际先进的税务审计技术和方法,对大企业开展综合审计,进一步强化ERP系统分析,组织工作团队,实施有效突破,努力提高计算机审计能力。在ERP系统备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制定计算机审计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

五是省、市、县国税机关要加强联动,共同做好省内分支机构多、跨地区经营、业务复杂的集团性公司的服务和管理工作。针对集团性公司分布区域广、经营机构多、业务复杂的特点,由省局组织牵头,省辖市、县局参与,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做好集团性公司的重大税收事项的管理,做好此类企业的纳税服务,提高沟通层级和效率,增强税企双方的互动,提高整体的管理及服务效率。

2、深化大企业重要事项的服务一是加强对大企业的政策宣传辅导,对税法有规定但因大企业经营复杂所带来的政策适用性问题,建立申报前确定性沟通制度。充分利用年度所得税汇缴期,就企业申请开展申报前政策确定性沟通,切实为企业解决难题。

二是建立大企业客户协调员制度,建立“点对点”的高层沟通渠道,快速响应大企业涉税诉求,动态掌握企业税收风险整体情况。省局、省辖市局对定点联系企业逐步配客户协调员,建立高层沟通渠道,快速响应企业重大涉税诉求。

三是选择公司治理结构好、内控机制健全、税企沟通顺畅、遵从度较高的定点联系企业,签订纳税遵从协议。通过事前性、合作性、服务性产品的提供,构建互信合作的征纳关系,促进大企业自我遵从意愿和能力的提高。

四是继续推进省、市局定点联系企业内控调研与测试,促进企业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总结提炼201*年各地的实践,省局要制定内控测试的内容、标准、格式、测试的方法、步骤

等,使内控测试规范化、常规化、制度化。在201*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各地继续选择1-2户省局定点联系企业(或市局定点联系企业)开展内控调研与测试,其中省局将牵头做一家省内集团性企业,该项工作11月底完成并上报。

五是建立省、市局大企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切实为企业解决难题。要明确联席会议的职责、功能、参与部门,解决内部协调,实现统一指挥,形成整体合力,达成部门共识,切实解决大企业存在的涉税问题,回应企业的诉求。

3、强化国际税收管理和反避税工作。

一是完成反避税高级人才培养计划。按照范局长年度报告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的要求,今年要在全省范围内选择20名英语基础好、业务水平高、有反避税调查经验的骨干,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组织的官员,集中三个月时间进行全封闭全英文教学,全面提升业务和英文水平,形成由领军人才、专家人才、业务骨干组成的反避税人才队伍。

二是结合同期资料准备,利用BVD等国际商业数据库,选择关联交易集中的行业进行功能分析和差异调整,对企业职能进行合理定位,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事前预警;将反避税管理关口前移,强化同期资料管理,加强对避税行为的防范;

三是研究国际避税的新情况及其在我省表现的新特点,拓宽领域,创新手段,更新方法,提高效率,探索有自身特点的反避税管理模式;加大行业和集团跨区域联查力度,反避税在行业上向第三产业延伸,在事项上向股权、无形资产和融资的调查延伸,尝试和探索成本分摊、受控外国企业、资本弱化和一般反避税等新措施,加大反避税调查力度。做好单边预约定价、双边预约定价和国际磋商工作,在跨国税源划分中争取合理份额;

四是密切跟踪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和居民企业对外支付项目的变化对税收的影响,掌握非居民税源分布规律,及时采取管理措施,完善非居民企业管理方式,强化税收协定的执行;推进非居民税收管理和税收协定的执行。完善省局非居民企业风险识别分析的发布;完善征管系统中关于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税收管理和税收协定执行的流程,在税务机关内部建立对非居民企业信息化管控网络的同时,做好与外汇管理局信息共享,并多方获取税源信息;强化对重点事项、具体案例的专项调查;继续抓好协定待遇管理办法的落实,提高协定执行水平,防范税收协定滥用。

五是继续拓展国际税收情报来源渠道,深化多部门合作,加大情报利用力度,有效打击跨国偷逃税行为。对情报进行归并、整理,研究分析跨国税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并按行业、交易类型和交易项目梳理总结企业跨国交易中典型的偷漏税手法、筹划手段等;继续探索和研究借助第三方信息,对投资规模大、投资地位于低税或避税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企业利润分配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实现情报交换信息管税。

4、进一步完善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机制。大企业跨国(境)经营日益频繁,越来越多大企业都涉及国际税收的管理。各级要发挥我省大企业和国际税收机构合一的优势,统筹做好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推进大企业管理和国际税收工作的有机融合。要进一步明确省、市、县局在大企业国际税收管理中的职能定位,发挥各层级的比较优势,合理配管理资源。省局要尽快制定完善有关工作制度和技术标准,分析识别行业性和集团性的重大风险事项;市局要进一步整合职能,完善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的工作流程,突出税收风险应对和实体化管理;县局要配合省、市局做好基础性管理工作。具备条件的省辖市局要进一步优化大企业的管户结构,推进集中化、扁平化管理。

扩展阅读:全省列名管理大企业重点行业税收风险分析

全省列名管理大企业重点行业税收风险分析

根据省局范坚局长今年三月在全省国税系统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紧紧围绕“面、线、点”布局,统筹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和税收管理现代化建设。“面、线、点”的布局安排各有侧重,是一个有机整体。“点”侧重于引领和突破,在有条件的地区,按照“国际通行、体现特色、整体设计、示范先行”的基本策略,探索税收管理基本现代化,到201*年,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税收管理实现基本现代化;“线”侧重于解决复杂问题和主要矛盾,按照“借鉴国际经验、实施逻辑扁平、构建行业框架、上收核心职能、突出评定审计、致力业务创新”的总体要求,总结提炼大企业管理的规律,稳步提升大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到201*年,全省基本形成“三圈一线”的大企业管理格局;“面”侧重于整体推进,通过实施逻辑扁平化,转变管理方式,提升全省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水平。”精神及省局姜跃生总经济师在省局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方案的若干说明提到的“按照行业聚集度和区域分布,下设行业办公室和地区办公室。行业办公室设立地区包括省直属分局、南京、苏州、徐州及南通,其中已设办公室含省直属分局“金融与通讯服务办公室”、南京设“石化、电力与烟草办公室”、苏州设“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制造办公室””的机构设置要求,以点带面做好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和服务工作,对全省列名管理大企业分行业进行了分析、筛选,结合南通实际,确定了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今年的风险管理重点行业,具体情况如下:一、经查询监控决策系统大企业管理模块,201*年度省局列名管理大企业共4034户(201*年度为4203户,由于监控决策系统大企业管理模块201*年度数据缺失,暂按201*年度情况进行分析),具体行业分布如下:

行业大类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批发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保险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货币金融服务专用设备制造业房地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零售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纺织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资本市场服务医药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仪器仪表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建筑安装业商务服务业仓储业企业户数390358318268231192189155145142125122114114114999572696452503836343230302825251717其他制造业14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14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3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其他服务业13土木工程建筑业1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0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9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9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8餐饮业8非金属矿采选业6家具制造业6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6邮政业6住宿业6研究和试验发展6专业技术服务业6烟草制品业5水上运输业5其他金融业5农业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3铁路运输业3道路运输业3管道运输业3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3教育3房屋建筑业2公共设施管理业2林业1畜牧业1开采辅助活动1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1租赁业1卫生1新闻和出版业1合计4034二、考虑到行业集中度,列出了企业数量超过90户,集中度相对较高的17类行业。

行业大类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批发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保险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货币金融服务专用设备制造业房地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零售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纺织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户数3903583182682311921891551451421251221141141149995三、按201*年销售收入规模,列出以下排名前十行业:

行业大类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批发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货币金融服务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201*年销售收入829489816486.37559604710567.2540511626201*.61260119337953.19256602141002.54245417304204.69228735321015.38131899729479.90130363869768.55129570623690.56四、经对上述十大行业企业构成的简要分析,发现批发行业含有较多烟草、石化企业,与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属南京行业办公室管辖;货币金融服务行业属省直属分局行业办公室管辖;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属苏州行业办公室管辖;汽车制造行业主要为南汽、悦达起亚等大型汽车制造集团及丰田、马自达、博世、德尔福等跨国汽车及汽车零配件巨头投资企业,地区分布不均衡。上述行业剔除后,对体现行业景气度的行业亏损面及毛利率进行了分析,情况如下:

行业大类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亏损面27.78%11.47%21.14%9.55%8.64%毛利率4.69%13.34%-35.54%19%15.52%五、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决定将行业亏损面较低、毛利率较高的通用设备制造业及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两大行业作为重点风险管理候选行业。

六、经查询上述行业涉及企业的经营范围,通用设备制造企业经营范围较为分散,涉及起重机、空调、焊接、锅炉、办公设备、轴承、阀门等多类产品,较难通过统一的手段进行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企业经营范围集中在船舶、摩托车、铁路车辆及相关配件产品制造方面,且规模较大的企业基本为金属船舶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该行业特征有效进行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另外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中国江苏网”上刊登的《南通船舶产业新“名片”:国家船舶出口基地》一文,我们对该行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文章提到国家船舶出口基地是南通市首个获得认定的国家级出口基地,是该市打造世界级“船谷”、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名片”;全市规模以上船舶制造及配套企业近600家,船舶业年产值突破千亿级大关,达到1125亿元,在规模工业中占比达15.4%,成为该市第二大支柱产业;从修船到造船,从造船到海洋工程,“十一五”期间该市船舶产业实现了“1000万载重吨(综合吨)、1000亿产值”的“双千”目标,成为国内第二大造船基地;201*年,全市海洋工程及特种船舶完工量达389万综合吨,增长50.9%,占我国海工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位居全国第二;三家骨干企业江苏熔盛重工、南通中远川崎、南通中远船务起点高、发展快、潜力大、体制、机制各有特色、产品科技含量高。由该文我们看到了南通船舶制造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也觉得更有必要将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作为今后的重点风险管理行业,促使该行业增强税务主动遵从意识,健康有序发展。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姜跃生总经济师在全省国际税收管理体系专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姜跃生总经济师在全省国际税收管理体系专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姜跃生总经济师在全省国际税收管理体系专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612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