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我的奋斗1读后感书评欣赏

我的奋斗1读后感书评欣赏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10:09:23 | 移动端:我的奋斗1读后感书评欣赏

每个人都在不断的奋斗,去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我的奋斗1》这部小说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这书里面写得最震撼的一段是作者描写他父亲死后他回乡奔丧的一段,其实是非常长的一段,差不多占全书的三分之一。作者不是从正面描写过父亲去世的过程, 而是通过描写他父亲死前居住的房子脏乱不堪的景象,来写他父亲最后一段时期生不如死的状态。

一方面作者确实不在现场,但这个侧面的角度却带来更加惨烈的感受。作者的父亲,一个中学校长,中年危机后选择了离婚,试图解放个性,最后却选择了酗酒,最终也死于酗酒,而且可以说是死得非常悲惨。

读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就是伊芙琳沃在《故园风雨后》写老爵爷临死的那一段,也是写死写得非常震撼的一段,写一个人在弥留之际怎么得垂死挣扎;而本书里的父亲正好相反,他显然是想死但没有勇气自杀,最后用一种近乎自残的方式死去。

北欧人民喜欢自省,这应该是一种他们的特质了。因为物质生活无忧后,思考人生意义是必然的结果。而人一旦自省,普通的生活就很容易失去意义。

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存在主义者,清楚地知道生命本身没有意义,但对抗这种没意义,而不选择自杀,就是活着的意义。这是作者自己能够活下去的理由。他父亲显然没有达到作者的洞察和理性,所以既折磨了自己,也折磨了别人。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活下去的理由,有些人认为追求精神生活是生命的意义;有些人认为追求财富名利也可以是生命的意义;或者有些人走佛教的那条路,把活着当做一种修行。只要他能信服他信仰的那个意义,活下去就不是问题。

这么说的话,中国人可能是最入世的一个族类。无论是社会新闻,还是小说故事,我们都很少会听说或描述一个事业有成、家庭完整的中年男性会因为思考生命的意义而走向死亡的,最多出个轨也就解决了。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水平还达不到思考意义的高度呢?还是中国人太世故了?因为知道一旦追求精神,现世生活必定失去意义。所以问题可能应该是,活下去就是意义吗?答案显然也不是。

另外,书中有几点能清楚地看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比如,本书里面的酗酒父亲,周围的亲朋友好都知道他酗酒,且已经影响正常生活,但没人会在非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去介入。这在中国的社会简直不可能。西方社会这种人与人之间保持的距离,对隐私的尊重,对尊严的维护,一方面是个人主义所带来的好处,可另一方面其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于个体、于社会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最后要说一下的是本书前面五百页翻译的质量极好,后面六十多页大概是接近截稿期失去耐心,加上校对也没把好关,所以一些词句上的错误开始频繁出现。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我的奋斗1读后感书评欣赏》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2232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