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浪潮观后感影评

浪潮观后感影评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9:02:59 | 移动端:浪潮观后感影评

《浪潮》是一部来自德国的惊悚电影,影片首播于2008年,主要由于尔根·福格尔和弗雷德里克·劳等主演,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是相对不错,一起看看吧!

01

你觉得很夸张吗?不,这一点儿也不难。

只需要几天,就可以将一群自由散漫的学生训练成有纪律有规章制度并且自发组织团体活动的狂热的纳粹分子。

他们沉浸在极权主义下人人平等的幻象中,在逐渐丧失了自我意识的群体中找到了所谓的归属感,存在感。在被人操纵的同时产生了兴奋的自我价值感。甚至将与自己不在同一个队伍的人视为敌人一样排挤,非法占领公用场所,完全自私的,自以为是的将群体的标志性图案散布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妄图使所有人都被同质化。

他们觉得自己是伟大的革命领先主义高人一等,觉得他人皆醉我独醒,殊不知在其做出排外的挥手礼之时,已经成为了像邪教教徒一般的存在。

那位领导这场本来只是一次国家制度的教学活动周的老师,也在众多服从命令拥护他为先生的学生的盲目的个人崇拜里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在高学位高素质的同为一学校老师的妻子面前的自卑感也仿佛被冲刷了干净。

而在这个群体里的最需要集体存在感,需要荣誉感被认同的那个学生的,被放大了的扭曲心理导致的不正常行为,在幻象破灭之时终于崩溃,开枪打人,最后吞枪自尽。

最后大家在突如其来的变故中,落寞的害怕的失望的悲伤的,收拾这段本来都说无法成立的,回忆。

最值得深思的是什么?——

他们恐惧的,恰恰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

我们的校服,我们的那些这些,我们接受的共产主义下的专制和独裁,永远都得不到承认,永远都只能成为一段被遗忘,却是深植在我们的行为心理上的潜藏的相对作用力。

02

做成一个纪录片还行,但是这个故事这样讲就很平庸。

评论里一群说什么“我们现在就是这样”的人真是笑死我了,您真是太看得起自己了。另外,老师没问题,这种体验没问题,我们能把杀人犯杀人的缘由归结到他吃了米饭吗?

不过我要好好思考和死亡诗社的同与异了。

总的来说,这个分大多数都是看到了“校服”就想着什么映射我们自己的浅薄想法吧。

我不是很满意故事走向和结局,这样一个东西又是被一群无脑小孩子传播的了,好好想想再写点东西吧。

7.5-8分我觉得差不多。这个分数堪忧

03

最近无意中看到一部德国电影《浪潮》。影片讲述德国教师文格尔,原本计划开设“无政府主义”课程的他却被安排教授“独裁政治”的课程。独裁理念的解析与抨击对经历了纳粹洗礼的德国人来说已是陈词滥调。在同学们觉得纳粹理念不可能再兴起的时候,文格尔决定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一起做了一个“政治学实验”。

他首先通过投票的形式,选出自己作为这个班集体的“领袖”,既然身为领袖,他要求每位学生见到他时都应尊称他为“文格尔先生”。接着他将原本自由摆放的课桌重新按规律的网格状排列,每位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再是自由发言,而是举手发言,以此强调“规矩”。其次,他将教室楼下的“无政府主义”课堂作为假想敌,通过带领大家整齐划一的原地踏步来捣乱楼下的正常上课。他将好成绩的学生与差成绩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让他们能够互相帮助。为了强调他们是一个“集体”,在集体中大家享有完全的“平等”,他引导学生们讨论得出他们需要“统一的制服”、“标志”等,并将这个集体起名为“浪潮”。

原本崇尚自由、民主的学生逐渐在课堂上感受一种集体主义的平等与崇高。沉浸在平等与崇高意识的他们,在看见同为浪潮一员的同学被欺负能挺身而出,主动远离背离“浪潮”理念的同学。随后,文格尔发现场面逐渐失控,学生们开始在教学大楼上绘制“浪潮”的标志,针对抨击“浪潮”集体的学生开展报复活动。为了终结这一切,文格尔把同学们召集在礼堂,宣布解散这一集体。而一名在崇尚集体信仰的学生已无法接受这一状况,选择饮弹自杀。电影到此结束。

影片以一个课堂实验的形式展示了法西斯上台的过程。希特勒通过民选上台,掀动国内民族主义的集体主义情绪,强调集体与平等的观念,最终使得德国这个理性的民族走上了不归的深渊。

令我颇为惊讶的是,教师文格尔“驯化”大家的手段似曾相识。强调集体中的“平等”意识、树立共同的“敌人”,鼓动遭受不平等压迫的底层人民情绪、强调绝对的核心领导地位等等不一而足。也许,这就是独裁者必用的手段吧。

04

我是边看边写这篇文章,以前从来没有过在豆瓣有献丑的欲望。但今天,确实想说太多的东西,真的憋不住了。

影片讲述的地点是德国,只要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都知道这个国家的黑历史。影片也没有避讳这一点,在不断的自黑中开着看似善意其实恶毒的玩笑,比如“你是东德人” “犹太人卖鞋比耐克划算”等等。柏林墙和犹太人是德国人心中永远抹不掉的污点,虽然这只是冰山一角。

本人有幸看过《我的奋斗》,虽然我对小胡子征服世界的想法嗤之以鼻,但我不得不佩服他对德国民众洗脑的能力。不过那时德国正处于外忧内患之中,小胡子又赶上好时候,巴伐利亚对当时的德意志联邦相当不满,准备分家各自过日子。政治斗争波澜诡恶,人人自危,小胡子凭着出众的口才以及对德国老百姓的心理侧写,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屌丝逆袭,当然,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

这部电影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小胡子已经死了七十多年了,天下太平,德国也成为了G7土豪俱乐部成员之一。但是,一旦有人煽风点火,滚滚《浪潮》立马如海啸一般涌来!而且还都是自愿的!  感觉太真实!

我无意去批判谁,或者去赞美谁,这似乎已经不是一部故事片,更像一部纪实电影。

本人文采较挫,见笑了,各位!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浪潮观后感影评》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631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