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社区社会治理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社区社会治理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2:35:11 | 移动端:社区社会治理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社区是大家生活的共同家园,对于社区的治理是现在很多人都在做的工作,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好的治理方式,这需要社区管理人员去别的地方进行考察学习,你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社区社会治理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篇一

2018年11月28日至30日,随区民政局赴**市南岸区就其社区社会治理的良好模式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学习成果总结如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习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城乡社区协商是基层群众自治的生动实践,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实现形式。南岸区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三生三宜”品质城市建设,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居民需求为导向、社区协商为基础,深入推进“三事分流”工作法,形成具有南岸特色的“广泛参与、责任共担、协同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这种社区治理模式,对进一步深化我区社区治理工作,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三事分流”,是指坚持问题导向,将城乡居民问题诉求通过基层议事协商,按照“大事”“小事”“私事”进行分类分责处理,合理界定政府部门、社区组织和居民群众个人的职责边界和互补共生关系,响应诉求、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

一、合理划分“三事”,明确权责边界

转变政府在处理基层事务中的大包大揽方式,积极探索在社区减负后深化基层民主自治,通过“三事分流”工作法,进一步厘清了政府部门、社区组织和居民个人在社区治理中的身份和职责。“大事”即政府行政事项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议定属于“大事”的居民诉求,通过“区、街(镇)、村(居)三级服务中心”(线下)和“服务群众综合信息平台”(线上),提交相关部门限期办理,及时反馈。“小事”,即村(社区)自治事项和互助服务,经议定属于“小事”的居民诉求,通过村(社区)“两委”牵头召集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群团组织、社区单位和相关居民等进行民主协商、沟通交流、决策解决。“私事”即村(居)民个人事项和市场服务,经议定属于“私事”的居民诉求,引导居民自行解决或寻求市场途径解决。

“三事分流”重点是“责任共担”,政府以社区信息化推进“大事”办理,以创建法治社区引导“私事”办理,把村(社区)“两委”工作重点和服务方向引导到居民需要解决的“小事”上来。如南坪街道东路社区“两委”聚焦“小事”办理,鼓励居民成立各类互助组织,将居民提出的举办“百家宴”、“打糍粑”、“包粽子”、“社区春节慰问”等活动放手让居民自己协商、自己组织、自己开展,社区“两委”负责资金协调和活动监督,推动活动越来越丰富,参与居民越来越多,社区统筹能力越来越强。居民们总结的顺口溜“大事政府办”、“小事协商办”、“私事自己办”广为传唱,“三事分流,分责办理”的意识已在全区城乡社区基本建立。

二、规范议事机制,扩大社区协商

围绕“三事分流”工作方法,开展问计于民活动,多渠道收集协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指导社区“两委”聚焦居民“小事”,深入推进社区各个层级和各种类型的议事协商。相继规范建立了“三级议事”、“社区组织议事”、“一事一议”等三种基本协商机制,规范了社区协调会、评议会、听证会等民主协商制度。

依托社区自治体系规范了楼(院)议事、居民小组议事、城乡社区议事的“三级议事”机制;依托社区多元主体共建体系规范了社区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单位、两代表一委员等“社区组织议事”机制;依托矛盾纠纷调处体系规范了化解居民重大矛盾问题的“一事一议”机制,定期就居民反映集中的环境卫生、周边交通、小区治安、生活配套等社区事务进行民主协商,并将诉求按照“三事分流”进行分类。

各社区利用社区会议室、小区院坝、文化广场、休闲长廊等场地设立相对固定的议事场所;引导居民建立楼规民约、“三事清单”等自治规范;开展“问计于民”、“服务群众工作组”等主题活动。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引导城乡居民在法律范围内由“居民提、居民议、居民定、居民做”,议事协商有对话平台、有固定通道、有规范程序,城乡居民和社区组织逐步形成参与习惯。

三、激发社区活力,深化“三社联动”

深化“三社联动”,不断增强社区服务能力和创新服务方式,打造“微益坊”、“社工站”,“基金会”三大品牌,突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一是打造社区“微益坊”。 把培育培养社区社会组织作为社区重要工作之一,打造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平台、服务平台、活动平台—社区微益坊。出台了《南岸区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管理办法》,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加大扶持力度。近两年来,区级登记社会组织由不足300家增长到500余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超过800个。社区“微益坊”不仅能够处理好“三事分流”明责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大事、小事、私事”的处置最后有着落,而且成为社区治理中“三事分流”、“三社联动”和“三治并举”的重要载体,并在实践中形成具有南岸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

二是建立社区“社工站”。全面建立了社区社工站,先后建立区级社工机构7家,本土社工在社区干部中占比超过60%。并引进了**民悦、冬青、仁怀等专业社工机构到城乡社区开展服务。积极开展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先后实施了市级购买社工项目100多项和区级购买社工项目70多项。出台了《南岸区购买和资助社会工作服务实施办法》,从2015年开始,区政府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购买和资助社区社工项目,为居民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专业服务。

三是建设社区“基金会”。以政府资助为引导,社会捐赠为主体,居民出资为补充,建立了“**民泰社区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大基金),目前已经接收捐款3300万元。基金会链接社会资源和社区公益需求,实行项目化、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成立三年多来,直接投入1700多万元,整合社会资源2000多万元,支持开展社区自治项目和公益活动。在民泰基金会支持带动下,各社区相继建立了社区公益站和社区公益资金(小基金),公益基金的使用权、决策权交给居民,通过“几个一点”方式发动居民广泛参与,持续推进社区公益活动和自治项目800多项,撬动社会资金共计4000多万元。

“社区基金会”与“社区公益站”、大小基金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居民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从个别参与到全员参与,为培育社区社会组织、资助社区开展自治活动和公益项目、推行“三事分流”提供可持续的资金保障。

篇二

根据区民政局的统一安排,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和平区第三届社区工作高级研修班学习,并于2018年11月28日—30日赴**市南岸区进行为期三天的参观考察。

我非常珍惜这次参观考察的机会,虚心学习,勤于思考,和同事们沟通探讨,相互学习。通过短短几天,使我开拓了视野,发现了差距,增长了知识,受益匪浅。在参观学习中,一边学习取经,一边深入思考,感受到了**市南岸区社区的良好氛围,学习了他们推动“三事分流”成功的工作经验,收获丰富,感受很深,触动很大,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 牢牢抓住居民自治是社区发展的第一要务

我们现在的社区治理过程一直是政府处理群众实事,好事等社会事务中,常常出现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情况。然而,不管公事或群众的私事,都由政府包揽起来,不仅会让群众产生依赖思想,还很难让群众事事满意。在今后的社区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逐渐将自上而下通过发号施令、完成任务这种一维工作方式,变成通过政府与社区组织、居民或彼此之间协商合作、协同互动、协作共建等多维方式来建立对共同目标的认同。这个上下互动的过程是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最终得到居民的认可,使居民成为社区“主人”,从而提高居民自我服务、自我参与的意识和动力。

二、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力量促进社区发展

通过学习南湖社区的微益坊模式,使我受益匪浅,为我今后在社区治理工作中指明了方向。目前,我社区共有10个社区社会组织,自2016年开始申报成功2个公益项目。有服务类型的“阳光有爱 益路无碍”项目,主要是“助急,助行,助医”。此项目,社区引进社会组织,让更专业的人员引导居民,以达到社区居民的困难,社区居民自己解决。还有增近邻里和谐的“社区文化大使”成长计划,利用社会组织的专业方法,充分调动了辖区各单位及社区工作人员、文化团队志愿者深入社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展社区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引领社区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和社区建设中,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先进文化环境服务和谐社会发展。通过这两个项目,社区在为居民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了三社联动的作用。通过参观学习,我发现我社区的公益创投项目只是社区申请、策划项目,由社会组织执行,并没有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职能。社区工作人员没有专业的知识、社会组织不深入社区, 使得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进而使社区服务项目难以进一步拓展,服务质量难以进一步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邀请专业的社会组织经常到社区参加活动,走到居民家中,了解居民需求,发现社区问题,给予社区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使得公益创投项目不再仅仅是一个项目,而是在社区治理中起到引领作用。

篇三

无论是南湖社区还是东路社区,社区居民均高度自治,因地制宜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利用社区资源并联络社区单位共驻共建,让居民们主动参与到社区活动以及工作中,这样一来不但减轻了社区工作量,还增加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可度,为今后开展各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在在今后的的社区工作中要继续加强党建引领,用红色文化一张网不断凝聚起每一位居民,培育社区居民“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社区精神。

在参观活动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南湖社区打造的“微益坊”,作为枢纽型的平台,将服务的需要和相关社会组织建立联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站承办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提供各类公共、公益服务,解决社区公共事务矛盾和居民的问题。通过参观学习,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借鉴先进经验,利用自身社区优势,完善社区内各网格与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居民以及社区单位的密切联系,以社区特色楼门为载体,开展“文明楼门”“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社区”等基础性文明创建,形成“爱心助空巢”“关爱到家”等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品牌。调动社区内“一长五员”打造社区品牌的项目,发挥辖区单位资源优势,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充分利用好社区内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电子屏等多种媒介,提升社区品牌的公开度和知晓度,从而使广大居民高度认可并投身参与到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作用,为文明、和谐、美丽社区建设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通过为期三天的参观学习,使我开拓了社区工作的眼界、想法和思路,感受到了不同的社区治理新方法。作为社区工作者,我受益匪浅,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坚定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了解居民需求,创新工作思路,整合辖区单位资源,增强居民自治水平,完善社区治理体制。同时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及办事效率,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宗旨,立足本职,认清自身不足,才能更好地为民服务。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社区社会治理考察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97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