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检察官延安红色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检察官延安红色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2:22:29 | 移动端:检察官延安红色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延安作为革命根据地,是一个进行红色教育很好的地方,也是很多党员干部向往学习的地方,那里具有很多伟人的遗迹,作为一名检察官,被组织去参加红色教育培训,你有什么感悟?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检察官延安红色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序属十月,秋高气爽,广袤富饶的**大地处处弥漫着生机和活力。在这个美丽多彩的深秋季节,按照**市院的统一部署,我们一行百余人,心怀无比的崇敬和向往,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参加为期五天的“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党性党风党纪红色教育学习培训活动。在这短短五天的学习活动中,我们脱下了检察蓝,穿上了红军服,追寻红色记忆,聆听革命故事,重温入党誓词,相继参观瞻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及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聆听了由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市委理论讲师团教授主讲的《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及《解读十九大精神》等报告,令人醍醐灌顶大彻大悟。“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里,我透彻领悟了延安精神的精髓和内核,真正明白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靠小米加步枪为什么能够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全幅美军装备的国民党反动派,更明白了在新时代下全国各地的学习者为什么怀着一颗极其虔诚和敬畏之心到这里顶礼膜拜的缘由了。

尤其是令我激动和兴奋的是,延安学习的第二天,有幸赴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生活、奋斗过的地方——梁家河,零距离地接触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此情此景,更让人让人仿佛穿透时光隧道,恍若置身于习总书记当年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峥嵘岁月,深切地感受到青年习近平身上独有的光辉和人格魅力,也让我从思想上灵魂上接受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洗礼。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从驻地乘车一个多小时,我们便来到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方向五公里处的梁家河村。一走进梁家河,就被习总书记“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的标语深深吸引,我们怀着对党坚定的信念在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参观了梁家河村史展览馆、知青旧居、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和淤地坝等旧址,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解梁家河的感人故事。参观学习中通过讲解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了解到1969年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插队下乡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克服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带领村民打坝淤地、发展沼气、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在村里建立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先进事迹。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总书记曾讲过,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做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们应该从中汲取人生智慧,进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心系群众,胸怀苍生。这次参观学习,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习总书记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插队时与农民一起同吃同住,重活累活抢着干,离开以后还时刻关心着老乡们的疾苦,自己掏钱给村民看病,节日给村民们送来生活用品和礼品。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为新时期的检察人,在当前这个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的社会,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成长机遇与职业挑战,我们一定要经受着不良的诱惑和考验,始终怀揣着这份对法治和法律职业的理想信念,忠于党、忠于国家和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的职业操守,立检为公、执法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检察事业奋斗终生!

抓铁有痕,踏石有印。在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牢记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实在人,做明白人,做踏实人,以自己的实干创造出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业绩。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延安之行,收获颇大,受益匪浅,既让我回顾了历史,又坚定了对党的信念,指明了下步工作的方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时刻牢记党的教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坚定理想信念、攻坚克难、乐于奉献、敢于担当,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做一名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检察官。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检察官延安红色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95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