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描写中秋节的随想散文范文精选11篇

描写中秋节的随想散文范文精选11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1:54:58 | 移动端:描写中秋节的随想散文范文精选11篇

中秋节即将到来,你肯定有很多感想吧,不管是和家人团聚,还是一个人孤单的过节,内心思绪总会很多。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描写中秋节的随想散文范文精选11篇。

篇一

往年的中秋节,我都是在家过的,一家人吃着月饼、糕点、小吃,聊着家常,很是开心。今年,我过了一个特别的中秋节,令我深受启发和教育。

中秋节前夕,获悉酒店今年中秋要入住一批特别的客人——中国人民解放军35403部队汽车教导员战友联谊会,大概有70余人,当时我心里还在想,今年国庆节巧遇中秋节放8天假,很多员工肯定想回家过节,恰巧他们开联谊会是中秋节当天,这该怎么办?大家肯定都想回家过节与亲人团聚,可是除了这次联谊会要接待的人员之外,有个常住客结婚需用50余间房,基本上可以说是入住80%以上,这就要求各部门人员正常上班,但是员工上班,个人情绪会影响到工作吗?

中秋这天,我带着疑问走进酒店,去寻找答案。

刚走进大堂,就看见前台有序的为客人办理着入住、退房、询问、结账等一系列工作,面带笑容、态度和蔼、彬彬有礼,看来,前台这积极性很高。

快到午饭时候,路过餐厅,看见中国人民解放军35403部队汽车教导员战友联谊会人员带着家属正在二楼用餐,餐厅布置、安排得当,服务人员端菜、上菜、倒茶水动作娴熟,客人对他们称赞有佳。

来到三楼大会议室,开会用的背景、红旗、拉花、绿色植物、水、条幅、音响、音乐等已全部准备到位,就等人员进场开会。还是在这间会议室,14时要开会,18时会议结束,晚上8点准时开中国人民解放军35403部队汽教中秋联谊晚会,晚会需要挪桌子、摆月饼、水果、糕点等,时间很是紧张,能准备充分吗?

下午我再次来到酒店,这时,我已看见礼宾小张和销售部余芳将水果运到三楼,会议室负责人陈丽娟在洗着水果,切着糕点,满满的两大箱梨、苹果、月饼等放在那,就等着去切好、摆好。

大概下午6点30分左右,相关人员在忙碌的身影:有的挪桌子,有的擦桌子、收拾垃圾,有的摆水果、糕点、果刀、月饼,还有网管再次核查音乐及话筒,还有一张陌生的面孔......大概过了30分钟左右,他们以合理的分工、默契的配合、紧密的团结出色的完成了会场的布置,不得不让人为他们点赞。走过去向别人打听才知道,那张陌生的面孔是陈丽娟的儿子,读大三,过来接妈妈下班,看到很忙,就搭把手,等着妈妈下班前把工作做完一起回家过中秋。

看到这里,我高兴的离开了,想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雅都酒店,每位员工都将她视为家,家里的活计是不计付出和回报的,永远都愿意为她坚守,哪怕是节假日,也要站好每个岗,服好务,让客人满意、放心、舒适。

篇二

中秋月圆时,相思无尽处。

今夜,是谁,仰望着明月,将思念折叠成信签,寄向远方;

今夜,是谁,弹奏着旋律,伴随银色的月光,轻舞飞扬;

今夜,是谁,漂泊在外,三三两两,诉说衷肠。

中秋的月,格外的明,透过帘栊,落在书案,将一行行乡愁的文字和一杯杯思乡的佳酿,尽数落在心间,惹的优思的情怀无限延长。

中秋的月,格外的圆,透过朦胧的纱,仿佛看到了花前月下,吟诗作对的古人,经过千年的沉淀,那一句句唐诗宋词仍然撞击着每一位游子的心灵。

不敢登高望月,恐见故乡楼宇。家中不足两岁的女儿,是否也和我一样,也在彼此思念。你咿呀学语的童音,是我生命中最美的旋律,你蹒跚走路的模样,是我眼里最美的身影。我多想在你成长的路上一直陪伴,多想与你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可生活却拉大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唯一能给你的就是像圆月一样,满满的思念和祝福。

不敢停下忙碌的脚步,让思念的情愫填满我的心间。今天,是中秋佳节,也是母亲的生日。我已经记不清,已经有多少个年头,没有陪着您一起度过,已经有多少个日子,没有吃到你做的饭菜。您总是在我回家的路上遥望,想看到我回家的身影,可总是失望而归。母亲,您是我心中最大的愧疚,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我又一次让您失望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千里之外,给您寄一份写满浓浓爱意的礼物。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中秋时节,寂寞锁清秋。漫步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心里却充满了哀愁。在这个忧伤的季节里,飘零的落叶,圆月的渐失,孤独,相思,隐藏在心头,隐隐的痛。

中秋月圆,望月思乡,独伤怀!

篇三

八月丹桂香,九月雏菊黄,又逢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今年,项目部大院里的桂花不知怎的,开得格外的灿烂,就连办公室门前花台中的雏菊也黄得喜人。或许是初秋偶尔的清风不小心地拂过桂花,才会让花瓣慢慢地落下。一场秋雨一场凉,我站在雨后的窗前,静静地注视着些黄色的桂花与雏菊,看着那花瓣上的水珠徐徐坠下,仿佛掉进了我的脑海里,震起了阵阵涟漪,让我回忆起那尘封已久的孩童时光,那时,我无忧无虑,那时,他们风华正茂,那时,月圆花正开。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是李清照对于桂花的感受,而我对于桂花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母亲亲手做的桂花糕。小的时候,我家在乡下,乡下的老家只有一栋用石头和黄泥砌成的老房子,听父亲说,那些石头是祖辈们用背篓从别处背回来的。老房子后面长着一棵粗壮的桂花树,每到中秋,它都会开出一簇又一簇的桂花,散发着幽幽的清香,那时,母亲便会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拿着竹竿,叫上我一起来到这树下。那篮子里放着一块旧旧的布单,母亲把那旧布单平整地铺在地上,然后,用竹竿轻轻地敲打着树枝,桂花随即缓缓坠落到那旧布单上,而当时的我嘴馋得不行,便想到爬上树去,狠狠地摇着那树枝,只见那桂花像下雪一般簌簌地往下掉,不一会儿,便听到母亲说:“好了,好了,快下来吧”。当我从树上下来时,母亲已经将桂花包好放进篮子里了,剩下的便等母亲做好桂花糕了。

可于儿时的我来讲,等待糕熟无疑是一件枯燥而乏味之事。我索性跑出门去,唤上几位儿时的朋友,去田野里撒欢,如逮蚂蚱、追蝴蝶……。时间在欢声笑语中悄悄溜走,不知不觉间已是夕阳西挂,我们便各自归家,快到家时,我看到烟囱里冒出的缕缕炊烟,便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或许是心急,在进大门的时候,脚踢到了门槛上,“咚”的一声,我的头重重地磕在了地上,剧烈的疼痛使我哇哇大哭,在厨房忙碌的母亲闻声而出,她将我从地上抱起,走至桌前,打开放在桌上的盖子,指着盘子中的桂花糕说:“你看!这是什么”,说完便拿起一块桂花糕放在了我面前,我伸出手去,把桂花糕接了过来,递进嘴里,一边抽泣一边嚼着,母亲为我拂去泪水后,将我放到床上,就转身进到厨房中去。

中秋节当晚,母亲做了一桌丰盛的菜,父亲则喊上了临近的叔叔、伯伯,他们把桌子放在屋外的场坝里,他们一边喝酒吃菜一边赏月聊天,父辈们讨论着今年的作物收成如何,而母亲和姑姑、婶婶们聊着村里别人家的家长里短,诸如某某家的女儿,嫁给了城里的谁,过节前带着诸多礼物回娘家看望父母此类事情。

那时的我可不太敢用手指指着月亮,因为姥姥说过,月亮不能指,否则会割掉指它的人的耳朵。我看着这光亮的月轮,想象着它一定比镰刀还要锋利。当时的我偶尔也会用手指一下月亮后,便会迅速用手捂住耳朵和眼睛,却又会偷偷地从手指缝间看月亮是否下来割耳朵,当见到月亮边上的云慢慢地移动的时候,以为月亮真的要来了,又胆怯地合上手指。现在细细地想来,是多么的引人发笑,可我感觉,那时的月亮,最洁白,最亲切,最温馨,只要看到月亮就心里亮堂堂的,就好似看到了母亲的脸一样。

多年后,我家从农村搬到了城市,自那时起,父辈们之间少了以前常有的来往,而母亲也忙于工作,就再也没有做过桂花糕了。在后来的中秋节里,我也曾买过桂花糕,但怎么也吃不出那时的味道,因此,我极其怀念那时的我,那时的他们,那时的月圆与花开!

篇四

北京今夜的月好亮好亮。

我静躺在清河营郊野公园的草坪上。这也是我们的工地。

仰望星空,思绪万千,因为马上就又是中秋佳节。

啊,来到这个世界已快六十载,数十个中秋之夜啊,有我多少难忘的记忆……

儿时,依偎在妈妈怀里,一边吃着香香的月饼,一边津津有味地听妈妈讲那嫦娥和吴刚的故事,月亮,对我来说真的好神秘。

上学后,慢慢读懂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知道了这中秋之夜啊,包含着多少缠缠绵绵的思恋和真真切切的情意。

工作后,远离了父母,中秋夜思乡之情总是那样浓烈,而缕缕思乡情很多时候唯有托那轮圆月传递。

结婚后,节日的相思又多了一分秘密,总期待着能和她依偎在一起,哪怕是共同看一看那深空的月亮、静静相对默默无语。

有了孩子后,中秋团圆更成了一种迫切的希翼。

而今老了,中秋之夜,比任何时候都想和家人在一起。听听老伴的絮叨,享受儿孙绕膝。

然而,筑路工的中秋节啊,有多少能和亲人团聚!工作的性质注定了我们必须面对与亲人的别离。

看吧,今夜,我在北京,家人在陕西……

谁都有七情六欲,可既然踏上了筑路者的征程,就必须勇敢地面对这一切,哪怕是滚烫的亲情啊,也得服从工作的大局……

筑路者的人生,有苦但也有甜,有忧愁但也有喜悦!

你看,这四周已经灯火辉煌、高楼林立,现代都市的魅力,也有我们的业绩!待几年后地铁17号线建成之日,清河营郊野公园就会更加美丽!

那时,看万人从我们修建的地铁上方便地与家人团聚,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这就是我们生命的伟大意义!

篇五

又到了一年一度阖家团圆的中秋佳节,而今年的我们一家四口人却分散在四座城市里,这是我第一次离开你们的身边在外过中秋节,我想用这样的方式给你们送去女儿节日的祝福。

知道你们肯定不放心我第一次一个人在外面过节,你们老觉得我还是那个傻乎乎的小女孩。入企已经一个多月了,我已长大,有了另一层身份,多了一份责任,再也不是当年躲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小孩了。你们一直觉得我不会照顾自己,又娇气、又贪玩,一直不愿意我来工程施工单位,还记得爸爸说:“你又不喜欢吃米饭,挑食又厉害,还喜欢玩,去了工程施工单位常年在外漂泊,又没有节假日,环境也不如城市里,到时候你哭着回来,我可不管你”,其实我都知道你们那是心疼我,可你们却忘了,雏鹰不经历一番苦难,怎能翱翔于天际?

其实,工程施工单位没你们想像的那么苦,我适应的挺好,这里除了米饭还有馒头、面条、包子,职工食堂变着花样给我们做着不同地域的饭菜,你们不用再担心我吃不好,而且大家对我处处都挺照顾,让我感受到项目部这个集体大家庭的温馨,我现在完全适应了工地的生活。爸爸,你身体不好,尤其是腰椎,一定要多做伸展运动,别整天就待车里,不开车的时候多运动运动,少抽烟,别熬夜你还是家里的颜值担当。妈妈,你要当心你的颈椎,少生气,多出去逛逛,别老担心害怕花钱,钱挣来就是要花的,女人就要对自己好点。弟弟,晚上值班一定要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别让爸爸妈妈在为你担心,你现在是家里的顶梁柱,所以,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你离家近,有时间就回去替我陪陪妈妈。“父母在,不远游”,原谅女儿现在还不能做到。还记得,八月初坐在来长沙项目的动车上,看着车窗外送站的你,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你姣好的容颜已印上了岁月的痕迹,两鬓头发已斑白,背影略显孤单,原来我长大了,而你也慢慢变老了。别再为我担心,我只是在你们面前任性、娇气、爱撒娇。今天项目部给我们也发了月饼、苹果,我们一起聚了餐,项目部就是一个大家庭,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这些兄弟姐妹们都会提点我,包容我。

这个中秋节我过不孤单,而更真挚地感受到了这群漂泊在外“筑路人”的可爱。爸爸妈妈别再为我担心,到时候我把聚餐的照片发给你们,看看我是不是晒黑了,长大了。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责任,今天我也担上了“筑路人”的责任。今晚月圆夜,虽然我们都相隔一方,但我们一家人的心却时刻在一起。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项目部有几位项目领导家就在长沙,可今天他们都没有回家,全都留在项目部和大家一起过节,我们罗经理说:“我们是一家人,我们当老大的不跟你们过节,跟谁过节呐?今天,你们可别想抛弃我啊”,妈妈,你看,这就是我的企业,我的“新家”。最后,惟愿爸爸妈妈身体康健,中秋节快乐!

篇六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时间过得真的好快呀,又快到了一年期盼的中秋日,又是一轮月圆时,每逢佳节倍思亲!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过中秋节的时候,那时,可见不到现在的这种随处可见的随手就能买得到的各色各样的月饼,老人心疼孙子孙女,为了让我们可以吃上月饼,就从集市上买来一种木制的模子,模子是被能工巧匠刻成很多种的形状的,有鱼,有小鸟、也有现在这种圆形的样子的,刻工精细,一些牲畜惟妙惟肖,外观十分漂亮好看。

月饼的陷是奶奶自己调制的,把小枣煮熟,踢掉内核做成枣泥,然后,再煮一些豆子加上白糖,制成枣泥豆沙馅然后包上面皮放在模子里一扣,就这样一个个月饼就做好了,然后,用那种烧柴禾的大铁锅再把它蒸熟。

没一次都不等到揭锅的时候,我们心急的想揭开锅,可奶奶总是慢悠悠地说:傻孩子,这要等熟了才能结果啊!早了生的可怎么吃啊!

终于等到揭锅的时候了,随着热气的喷出,看着这些精心制作的各种形状的月饼,香喷馋的让我们垂涎欲滴,等真正拿在手里吃的时候,我们一手拿着吃着,而另一只手则接在嘴巴底下,生怕丢掉一点月饼渣粒。

现在好了,别说自制的月饼没人吃了,就是买的在高级的月饼吃着也感觉不到这么香甜了,而过去那种过节的气氛和温馨也跟着淡了很多,可是每到中秋的时候,我都要买上一合月饼,等月亮完全出来的时候,在阳台上放上一张小桌,摆上月饼,希望家人都能感受到这份心意。

月不在圆,晴朗则明,秋不在凉,气爽则清,家和乃万事兴。

篇七

月儿悄悄的溜出来了,害羞的望着我们这些晚归的人!已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我和同事们拖着疲惫的身子慢慢走在冷清的路上,回到温馨的屋子,拍拍身上的尘土,泡一杯清茶,望着窗外,闪烁的霓虹灯,明亮的的路灯,还有那万家灯火,悄悄掩盖了明月的光辉,把月儿藏了起来,好让我们迷恋她们。不经意看到翻开的日历,再有十来天就是中秋节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又是最相思的节日。身在他乡时,那故乡的美,故乡的情,竟然像被发酵了一般,魂牵梦绕,难舍难分。故乡的那些点点滴滴,便也如发酵池的酒一般,咕噜咕噜,活跃起来,不安份起来,散发出醉人的芳香。

记得小时候,在乡下,住瓦房。那时没有电灯,点的是煤油灯或茶油灯。灯光暗黄的,如一粒小豆豆在灯芯上浪漫地跳舞。油灯光太小了,且并不能长点,点久了妈妈要骂的。于是,在夏天,我便常常捉些萤火虫放在瓶子里,让它们发出美丽的光来照明。因为没有灯光,晴朗的天气里,便天天盼星星,盼月亮。而那时的星星也仿佛分外的多,月亮也分外的明。月光清澈,明净。月夜也常常朗照,犹如白昼。我便常常在月下读书写字,那种幸福感,是没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月下看书,甚至连最小号的字都看得清清楚楚,纤毫毕现。

十七岁那年,当我背起行囊去外地求学,每年中秋节时都不是寒暑假,就再也没法回家跟爸妈一起过了。母亲的唠叨,父亲的责骂,奶奶的爆米花,还有那外婆桥……普普通通的一花一草,一人一物,都成了浓浓的思念。刻骨铭心,挥之不去。

我学习成绩优秀,毕业后进入了中铁二十局。我的工作在同学们眼里被定义为铁饭碗,稳定、待遇好。当其他人还在为了生计奔波于各大招聘会时,我的未来已经有了着落。后来认识了我的妻子,我们属于一见钟情,刚认识没多久就结婚了。我妻子在农村,婚后也就跟我一起在工地上奔波,在当地老百姓那里租了一间十分简陋的平房,自己买了一个蜂窝煤炉子生火做饭,日子虽然清贫,但结婚第一年我们在工地一起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至今难以忘怀!结婚第二年,我们有了可爱的女儿,为了照顾好孩子,我的妻子就回老家生活了。中秋节就很少在一起吃月饼赏月了,没有花前月下,没有卿卿我我,但日子还是过得惬意而舒适。

今年,我却又不能回去,工地正是施工大干高潮,不放假。父母已经很老了,想想还能陪他们过多少个中秋节,已屈指可数。不禁心里凄然。还是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吧。父母,却满不在乎。好像还有几百年似的,仍早出晚归,劳作不息。妻子来电话说,今年国庆节、中秋节一起过,她和可爱的女儿会带上好多好吃的回她妈妈家过节,让我不要牵挂她们,自己在外多保重身体,跟同事们过一个祥和的节日。想那年少时,在那青瓦红墙的小院里,与父母,三个姐姐和我,吃月饼,赏明月。那时的月饼,一人只一个,馅也只有白糖的,外壳粗糙得很。吃在嘴里,窸窣作响,却感觉甜美得要命。那些年的中秋,月色如水,天地一清。那些年的时光,温馨、美好。

又是中秋,又见月圆,又是魂牵梦萦的你!爸妈、妻子、可爱的孩子!

篇八

班后,闲来无事,在院子里散散步,疏通一下疲劳一天的筋骨,途经每个办公室都有在和家人视频的同事。

一串童稚的笑声映入耳帘,提醒着我们“团圆佳节”的到来,每年寒暑假期间,项目部都会迎来最热闹的时刻,同事们的妻儿从全国各地前来探亲,大家都笑称:“我们中铁二十局南宁地铁3号线幼儿园开学了”,欢声笑语为这座简陋的院子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构成了一幅圆满的全家福。这一刻,将不再是孤独的坚守……

同事们每每谈及家中的孩子,总是滔滔不绝,可爱、聪明、懂事……所有赞美之情都溢于言表,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豪与欣慰,是他们工作的最大动力。

那刚迎接了小生命,寥寥几日,便要返回工作岗位的新任爸爸,短短15天的陪产假转瞬即逝,工期的紧张由不得他在家陪着娇妻幼子,忍着万分不舍离去。大家都笑他是“儿控”,整天下班没事了就抱着个手机遇到人就分享他家小孩的各种睡姿。

准备验收检查熬到午夜,精疲力尽,但看看照片上那可爱的笑容就立刻精神百倍,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他们内心期盼着可以早日完成任务,争取到探望小可爱的时间。听说他笑了,听说他会翻身了、会爬了,听说他会喊爸爸了,多希望可以抱一抱他亲一亲他,可现实却只能为没有参与他的成长而深深遗憾着。

大家说没有父母陪伴成长的孩子大都比较敏感,胆子也小,可能是从小缺乏安全感的缘故吧。同事们一直担心孩子的教育问题,每天晚上通过电话给他们讲故事,讲讲小猴子,小红帽,白雪公主……这些故事都司空见惯了,但是爸爸妈妈讲出来,却是那么温暖,就算一遍又一遍又何妨,只要是爸爸妈妈讲的,那都源自于对孩子的关爱与期望。纵使我无法陪伴在你身边,但无时无刻都把你放在心上,小宝贝今天乖吗,没生病吧,心情好吗……

每次回家,孩子们都会黏着他们,孩子们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像别的小朋友那样,爸爸妈妈可以接送他们上下学,可以一起玩……把曾经缺席的历程都弥补回来,他们想让别人知道自己也有爸爸妈妈,并且是世界上最好的最疼爱自己的父母!孩子们那可爱的炫耀攀比是对父母亲深切的眷恋和不舍,换位思考,却觉得莫名心酸,对于他们,缺席了童年,亏欠良多。

回忆起小时候总会埋怨父母不能陪在身边,但在大人的世界里总有那么多的身不由己,孩子们不懂,也不能理解,有些事情,等他们长大了,站在一个成年人的立场上才会懂吧。每个父母心中最牵挂的永远都是孩子,现在每次打电话都会被问及何时回家,可总是很忙走不开。当电话那边戛然而止,亲人们那望眼欲穿的思念挥之不去。

在这个钢筋混凝土浇筑成的企业里,我们的工作生活单调平凡,常年离家在外,没法过阖家团圆的节日,也没法时刻陪伴着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大家都期盼寒暑假的到来,条件简陋,却抑制不了一家人团聚的热情,哪怕距离几十米之遥,只能在饭点下班的时候一起待在这座偏僻的小院子里,却让我们更加珍惜这难得的团圆时刻,更加感谢家人的理解和付出。

篇九

“喂,妈,最近身体还好吧,买月饼了没有?”

“妈闲着身体好着呢,还没有买月饼,妈不爱吃。你中秋节回不来,自己买月饼吃上。有喜欢的女孩子也给买上,照顾着点人家。你上班的地方很冷了吧,赶紧把衣服加上,别感冒了!晚上感觉冷的话就把褥子铺厚点,不要着凉了……”

听着话筒里那头妈妈不断的嘱托,我一句话也说不上。

上班也两年多了,加上在外求学读书的时间也有五六年在外面不回家过中秋的光景了,母亲依然像对待曾经那个还没长大的孩子一样的细细安顿。母亲在电话里说个不停,我望着窗子上慢慢爬上来蒙蒙的雾仿佛看到了那不再年轻的容颜,月光穿过薄雾渗过玻璃洒在她的面颊上。

中秋节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不是用精美的礼品盒包起来有图案又好看的月饼,而是一个又大又圆的锅盔。

那个时候,天空总是很干净,尤其是到了秋天的夜里,繁星点缀着夜空,月亮就像一大盏灯笼,照亮千家万户。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是明净的夜晚,月亮就在我身后,只要我转身,就能看见。我问母亲为什么走到哪里都能看见月亮,母亲告诉我说,月亮在跟着我们,在夜里给我们作伴。

逐渐的我在心底就有了一种信念,哪怕是有云的夜晚或者是晴空的白天,我相信她就在那里,凝望着我们!每到中秋节的时候,家里也总是只有我和姐姐、母亲。在地里忙完一天的农活,趁着月色,母亲挑着水桶牵着姐姐,姐姐牵着我,沿着乡间的小路走五六里地去挑泉水。路上母亲给我们讲嫦娥和玉兔,还有吴刚砍的那棵永远砍不断的桂树的故事。到了泉子边上,月亮静静地躺在泉水里,整个泉水都粼粼的泛着光。母亲把水桶放进泉里打满水,我看见月亮也被母亲打捞出来躺在水桶里,母亲把扁担搭在肩上,弯着腰站了一会才挑起水桶,我和姐姐跟在母亲后边嬉耍。那时候我们不知道一扁担水压在母亲肩头有多重,只听见母亲重重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喘气。回去的路上母亲间歇停下来休息好几次,把扁担搭在水桶上让我和姐姐坐着,母亲蹲下来帮我和姐姐擦掉额头的汗,我看见汗水顺着母亲的发鬓滴落,在月光里越发晶莹……回到家后已经很晚了,但八月十五做锅盔在母亲心里是必不可少的,按照母亲的说法是把食物做成月亮的样子拿来诚心诚意的献祭月亮会得到祝福。母亲洗完手把面和好,坐在灶前生好火之后由我把柴火放在灶堂里。家里没有电,只有一盏黑黑的煤油灯,柔弱的小火苗感觉一吹就要熄灭却倔强的在黑暗里开拓出一片光明,站在那里迎着风摇曳着。母亲的双手在案板上,借着微弱的光亮把面团做成一个个锅盔的样子然后筷子蘸上胡麻油做出一些图案交给姐姐,姐姐个子刚高过灶台却也早已能应对各种做饭的事情,踮着脚尖轻车熟路的将饼烙在锅里。全都收拾好了之后,母亲抱着我坐在灶前生着火,姐姐时不时翻翻锅里的饼不要被烙焦了,对我们三口人来说,那不仅是献祭月亮的锅盔,也是好几天的口粮。

做好了的锅盔看起来饱满,酥黄,味道甘甜不腻,上面还有桂树、兔子的形状。母亲一定要把枣子、花生之类的和锅盔一起摆在院子里的小桌上,正对着月亮,表示对月亮的虔诚献祭。院子里,母亲、姐姐和我围着小桌坐着,月光洒在锅盔上,洒在母亲的发丝上,像是对母亲虔诚祈祷的回应,保佑着这可爱的人儿。

从出生那一刻开始,我们一直在索取和享受母亲的爱。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抱着,背着,牵着,追着……

从蹒跚学步到追逐奔跑,到现在母亲老了,追,却也追不上了……

不曾知道,多少个白天黑夜,母亲在默默付出,就是为了让儿女过的更好,比自己要好,这样她就知足了!

忽然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工作、朋友圈,也有了自己喜欢的人,给母亲的时间少之又少,可不曾想母亲一辈子的时间都放在儿女身上……

又逢中秋,多少人又不能回家,因为车票难买,因为路远,因为工作忙……可不曾母亲因为过什么撇下过儿女……

明知道打电话了,意味着我们又回不去了,母亲,还是会在家里等着!

看着月亮越来越圆了,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才回想起小时候。日子,真的会一天一天过去,而且真的再也回不来!等到母亲老了的那个时候,才会发现,原来所有的因为,都不是理由!给母亲揉揉肩,带母亲出去走走,就像小时候她牵着我们的手那样;给母亲讲讲最近的新鲜事情,就像小时候她给我们讲故事那样!

“妈,我想你了”,我打断了母亲的叮咛。

电话那头母亲好一会没有说话,“你想吃啥就自己买,不要给妈省钱,妈有钱,好了,你快去忙吧……”母亲就匆匆断了电话,其实我还想说“我爱你,妈妈!”

“想家的话,国庆节回来,妈给你准备好吃的。”过了好一会,我看是母亲发短信过来,我记得母亲不会打字,皎洁月光好像瞬间模糊了眼……

篇十

月饼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节日饮食习俗,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那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北宋文豪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也是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到了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物质匮乏,我上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一首儿歌:“八月十五月儿圆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当时我还不知月饼为何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月饼重新进入寻常百姓家。记得儿时的月饼,只是简单的草纸包装,与人一样朴实。品种也只有一两种,外皮黄色,有些焦斑,里面的馅由沙糖、豆沙、花生、芝麻、青红丝、麻油等组成,芳香甜口。因为生活还不富裕,只能说是温饱,那时中秋节吃月饼,就像是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五月端午包粽子,是每年孩子们望眼欲穿的佳肴珍品,记得那时妹妹还会为多分一块月饼而激动的欢呼雀跃。分得的月饼,也舍不得一次吃完,一小块一小块吃,一块月饼能吃几天。皓月当空,父亲还会给我们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等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在那朴素的年代,听着神话,吃一块月饼,至今回味,满口生津。

到外地上学后,中秋、国庆节,学校放几天假,回家后,父母依然给我们准备好了月饼。看到父母殷切地盼着自己子女长大成人的那种眼神和鬓角悄悄生出的白发,我就在心里想:父母省吃俭用,供我们上学,自己舍不得吃好吃的。等上班有工资了,中秋回来时要给他们买些他们没吃过的月饼,让他们尝一尝!

参加工作后,逢中秋节回家,我就会买一些老家当地不常见的广式、苏式等月饼带回去,看着父母、爷爷奶奶慢慢的吃,觉得自己可以回馈他们,心里觉得很幸福。尤其是奶奶,她慢慢的品,脸上洋溢着笑容,我在想:他老人家是因为这是孙子给她买的月饼,吃着更加无比香甜吧。只是,工作以后,中秋节大部分是在单位度过的,“月是故乡明!”一样的月饼总是感觉不到在家的那种芳香甜滋味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仰望窗外,一轮圆月,淡淡的浮云宛如游子的缕缕思念在涌动;柔柔的月光,彷佛父母慈祥的目光关切。

中秋节“吃月饼”,既是民间传统,更是民俗文化,寄托了深厚的人文情怀。然而,曾几何时,月饼品种越来越多,包装也越来越高档,价格也贵的令人咋舌。一些品种,已完全扭曲了月饼之意,甚至出现了动辄数千上万元一盒甚至更昂贵“天价月饼”,原本普普通通的月饼,不仅“走了样”而且“变了味”,令老百姓叫苦不迭,公众舆论更直指公款消费、官场送礼是主要推手,奢靡成风,竞相攀比,浪费巨大。但不管月饼如何的装饰,除了里边诱人的高档饰品外,真正的月饼,已引不起人们的味觉了。

好在党中央及时出台了“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反对“四风”,刹住了这股歪风邪气,清廉政风引领朴实民风,月饼终于回归平价常态,奢侈消费成为过去时,群众气顺了,攀奢比阔的压力也大大消解了,就更没必要跟着“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死要面子活受罪了,“礼轻情义重”的社交理性回归常态,文化元素回归节日主角,现烤新鲜月饼受宠、亲手做月饼成新时尚……月饼的“含金量”提高了,趣味性多了、文化味儿足了、亲情味儿更浓了。

小小的月饼,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篇十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轮明月,牵着一个乡愁,一个思念,一份难舍的情缘。

光阴依旧,时光如故,阴圆的一枚银月,斜斜的悬于那苍穹灰暗朦胧的天空中。推开窗户,不由抬头遥望那轮月亮,月儿挂在柳梢的后边,柳枝的影子斑斑驳驳地映在了圆月里。有风吹过,月里人影走动,于是,把满腹的心事,悄悄向她诉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古人不见今时月,金月曾经照古人”......都是千古绝唱,给人无尽的乡愁。

想起故乡的夜,那里星光灿烂,群星会聚,把整个蓝天衬托的更加的清爽,更加的明亮。小时候,夜晚没有灯火辉煌,也没有手机,经常坐在院里,看着星星一闪一闪,看着月亮阴晴圆缺,在银河两边找牛郎织女,曾经月亮给人以许多美丽的瞎想。

中秋节在我们那里是一个很庄重的节日,这一天,在外面工作的人多半要回家和家里人团聚。记得我小时候,中秋节这天,父母早早做好了准备,等到明亮皎洁的月亮升上天空的时候,他把月饼、苹果献在院子的方桌上,还要烧上两柱香,父亲就就会对着月亮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时候,月亮格外的恩赐,把如金如银的光全洒在院子里,顿时,院子里亮堂了。月是故乡明,不单是我家的院子亮堂了,月光把整个村庄都照亮了,就连远处的山都清晰可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岁月的长河奔腾在流年风尘的烟云里,人生的步覆且行且远。中秋,只能远在异乡的角落里,独自惆怅。“唯我只有空对月,佳节如我是浮云”;一个厚重的中秋节,一份浓浓思念,在月圆之时,在月朗之中。把思念遥遥寄托,一个人,一份牵挂,一个人,一个月圆。

今晚月色正浓,赶紧许下愿望,托清风、明月把我对故乡的思念带给生我养我的那片黄土地,带去我对故乡人的祝愿,愿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也祝愿出门在外的游子一切安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描写中秋节的随想散文范文精选11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91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