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廉洁读书月征文范文精选16篇

廉洁读书月征文范文精选16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0:48:46 | 移动端:廉洁读书月征文范文精选16篇

  廉洁你做到了吗?对于廉洁你有什么体会?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廉洁读书月征文范文精选16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近期,我认真阅读了《损害群众利益典型案例剖析》一书,该书按照事实准确、文字生动、点评深刻的思路,精选了25个损害群众利益典型案例,并配以剖析、点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廉洁,作为干部的一种品行,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产生于后天的修养和教育。纵观落马贪官,其皆非一赴任便开始腐败。当年的他们皆是业内精英,扎实工作,谦虚谨慎,深得上级厚爱、群众赞扬。后来,或是因为诱惑,或是心生邪念,或是松了自律,终未能净洁一世,为“贪”落马。

  针对农村基层干部,该书也精选了几起村干部贪污腐败的典型案件,透过案例的分析点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村生活困难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等等。而我们应该知道,党和政府这一系列扶贫帮困、强农富农举措,最终都需要由我们广大村干部去落实,“村官”官职虽小,但责任重大。我们是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我们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在10多年的农村基层工作中,我相信广大村干部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做了大量实事好事苦事。但也有少数村干部如马飞武、赵连清、陈永才等人忘记了共产党员的职责,不仅不执行上级政策,反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见缝就钻、见利就上,强取豪夺、中饱私囊,骗取、截取、私分国家补贴和集体资金,甚至侵占群众的扶贫款、养老金和低保金等,直接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作为农村干部,我们应时刻牢记,我们与农民面对面、朝夕相处,是“离群众最近的人”,若我们作风不正、行为失范,最直接地损害了农村群众的利益,也最直接破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我认为应从品格、思想、律己、行动四个方面展开自我廉政教育。

  品格上突出一个“净”字。我们只有干干净净、清清白白,才会有凝聚力、号召力。要修身,正确对待是非、利益、荣辱、苦乐,时时以“两个务必”砥砺自己;要慎微,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违法犯罪大多从小事放纵开始,我们要从现在做起,时刻凛然警觉。

  思想上突出一个“正”字。着力增强宗旨观念,防微杜渐;着力提高实践能力,把握方向;着力强化责任意识,避免失误;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管好项目;着力树立正确利益观,不谋私利。

  律己上突出一个“严”字。作为农村政工干部,更应该要从严要求自己,切记人情里面有原则,交往之中有政治。在行使手中的权力时,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对法纪心存敬畏之心。要将这些挂在墙上、念在口中的话通过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氛围,通过教育潜移默化使之真正谨记于每一个党员干部心里。

  行动上突出一个“硬”字。我们一定要不为困难风险所惧,勇于任事、敢于担当,雷厉风行地抓工作,大刀阔斧地干事业。遇到问题和事情,要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亮出底牌,敢说真话和硬话,以此增加群众的信任,团结全体居民,积极推动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

  近平总书记就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通过学习、交流,我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要求有了进一步的领会和把握,认真学习贯彻这些重要论述。作为纪检干部,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党的意识、担当意识和标准意识,加强思想、组织、制度和作风建设,全面提高执纪监督和查办案件能力,切实发挥好党内监督的职能作用,具体有以下几点学习体会:

  要认真“理事”,严肃查办案件问题。对于反腐败工作,必须敢于担当、勇于任事,强化问题导向,通过查处案件形成强大震慑,让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要主动发现问题,做好新常态下的纪检工作,闭目塞听不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行,必须睁大眼睛查找问题。在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的同时,要重视从干部考核、专项监察等监察中发现问题线索,不断拓展发现问题渠道。

  坚持“零容忍”的政治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党的xx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实践表明,不管腐败问题涉及到谁都一查到底,不管腐败行为发生在何时都一究到底,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一追到底,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腐败没有“特区”,反腐败没有“禁区”,腐败分子没有“避罪天堂”,已经成为从严治党的一种新常态。

  认清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习总书记指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我们应清醒看到,党的xx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大功告成。一方面,深入查处腐败问题的工作还远未结束,一些腐败案件造成的恶劣影响还未彻底清除;另一方面,即使在高压态势下,仍有一些腐败分子一意孤行,不收手不收敛,甚至变本加厉。这些问题警示我们,反腐败斗争仍然繁重艰巨,任重道远,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克服“差不多”、“松口气”思想,坚持态度不变、决心不减、勇气不泄、尺度不松,坚定不移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树牢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斗争”的坚定决心。习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反对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有党心民心作力量源泉,反腐败斗争必定胜利。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要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腐败泛滥是人亡政息的重要原因,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将导致亡党亡国。要保持政治定力,充分认清作风问题的反复性、顽固性以及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钉钉子的精神持之以恒地正风肃纪、反腐治贪,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抓常、抓细、抓长。要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加严格地履行监督责任,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担当精神,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胜利。

  用啄木鸟精神严格执纪。纪律检查工作就是政治,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的论述,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创新方法,把全面从严治党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责任担起来。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才叫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团结统一靠共同的理想信念、严密的组织体制,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来保证。我们党有8700万党员,纪律是要针对大多数人,要管全部,否则从严治党就不可能做到“全面”。如果多数党员都“脱管”,只有严重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受到惩处,其结果必然是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决定了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的前面,让纪律和规矩成为不可触碰的底线。否则,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就无从谈起。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严肃纪律就是治本。要把纪律立起来,让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党纪这条红线,自觉做到敬畏纪律、遵守纪律。从严治党,每一名党员、每一个党组织都在其中、不能例外。要自觉承担起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发现违纪苗头要马上去管,触犯了纪律就要及时处理,像啄木鸟那样,发现虫子,就及时啄出来,保证树木的健康。纪检干部要立足当前,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态度要坚决、震慑要足够,让腐败分子收敛收手;还要着眼长远,加强纪律建设,实现监督执纪问责常态化,使纪律真正立起来、严起来。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认识、克服惯性,推动纪律检查工作不断与时俱进,切实担负起从严治党的责任。

  【三】

  进学致和,行方思远。近日在假日广场博雅书店闲逛时,一本书吸引了我的注意,红色的封面,两个硕大的“忠诚”两字,此书是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出版物,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与“红岩”文化研究专家厉华联袂重写的《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

  该书通过档案史料真实、感人、生动地讲述《红岩》背后故事,是一部真实的“红岩”历史!使人感受到共产党员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所铸就的红岩精神,在信仰与迷失、美好与丑陋、崇高与卑微中,体现了信仰的力量与光辉,对那些在生死利益驱动中的人性与灵魂的崇高进行了深情的歌颂,对那些在利益驱动中违背了人性与灵魂的卑劣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细读《忠诚与背叛》,从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一幕幕栩栩如生的场景,禁不住让人思索,是什么让江竹筠、陈然、李青林、黄显声、杨汉秀、王振华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面前始终矢志不渝、英勇不屈?是什么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为之奋斗进取?是什么让他们经受住各种现实考验和严重威胁,勇于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担?是什么让他们宁愿舍弃生命,也要严守党的机密,保持革命气节?是什么让他们毫无畏惧,从容面对敌人的屠刀,以顽强不屈、虽死无悔的大气凛然将革命进行到底?是信仰!

  信仰,在无助的时侯给你力量,在成功的时侯给你骄傲,在茫然的时侯为你指明方向,在挫败的时侯让你坚强,它是人生观的映照,是世界观的反射。信仰的真谛就在于引导人们超越现实的障碍,而信仰的可贵也在于激励人们战胜征程的艰难。我再一次了解了真正共产党人的无畏和坦诚,了解了红岩烈士们面对死亡的坚强和淡定,也了解了革命前辈在严酷的斗争中所付出的惨重代价,我的内心对信仰的理解加深了,灵魂被信仰的力量征服了。

  但感到痛心疾首的是,在无数革命先烈为信仰而奋斗、追求,甚至献身的同时,还有诸如蒲华辅、刘国定、冉益智、任达哉、李忠良之类,一些气节丧失、人性背叛和灵魂迷失者,他们经不起皮肉之苦,或贪钱财权贵,或恋舒适安逸,或念家人亲情,或惧怕死亡的威胁,面对国民党的诱惑,他们违背了意志,叛逆了革命。甚至当时重庆地下党内个别职位不低的领导干部,在被敌人逮捕后也争先恐后地“交代”自己的情况,成了丧心病狂、残害同党的特务分子。由于他们的出卖,致使大批革命志士被捕,使党遭受到巨大损失。

  由此可见,忠诚与背叛,是一种可变的心理状态,这种可变性就在于它总是被利益驱动性所控制。当一个人心中没有任何信仰支撑的时候,或者这种信念的力量不足以战胜利益驱动力的时候,人性的摇摆和可变性便会显露无遗。

  在今天的社会中,忠诚与背叛是每个革命者和共产党人都无法回避的选择,我们会不会当叛徒?我们会不会出卖自己的灵魂?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忠诚”是最基本的党性。作为共产党员,不管在什么时候、任何情况下,要做到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军队、忠诚于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职责、忠诚于自己的政治生命,并且对忠诚的高度负责,才能经受住任何形式的考验,才可肩负起党所赋予的各种任务,并不辱使命去完成。

  我们的党在中国革命最为艰难的历史时期,不负天下苍生之厚望而力挽狂澜,担当起救人民于水深火热的重任。这与无数共产党员对理想与信仰的忠贞、对灵魂深处那份人性的崇高敬仰、对自己曾经向党旗的庄严承诺的敬重和执著是分不开的。有了这份执著,就会为革命事业牺牲一切,对党的情感才会是坚定不移,对党的奉献才会是矢志不渝。

  目前我们党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共产党人面临的已不再是肉体折磨、生死考验,在拜金、拜物观念侵蚀之下,信仰如何不缺失?信仰如何不动摇?信仰如何不扭曲?

  作为共产党员必须深刻反思!要发扬“红岩精神”,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节操,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做他们那样有信仰的共产党人, 信仰的坚守,永远在路上!

  如今,我们拥有优越生活环境,更应该向烈士们学习。在工作中,鼓足干劲,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不辜负前辈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付出的一切。

  【四】

  腐败,是人类历史上与生俱来的顽疾,然而,高山流水洁有情,清风明月廉无价。纵观古今,因贪念或锒铛入狱或招致灾祸的人们,无一不是一面镜子,都照出了无价却最高价的——廉正。

  近日,读了《清风长留天地间》一书,那是一本廉政小小说作品集,书里一个个简短的廉政小故事,给我带来大大的启示。其中《背后的眼睛》这个小故事给我的感受最深。《背后的眼睛》讲述的是某市某集团副总——市委连书记的老同学,为了得到自己要想要的那块土地,在三次不同地点不同场合,欲以金钱贿赂连书记,被连书记那句“背后有眼睛”为由给予一一拒绝的事情。文章只有短短的900多字,故事虽短,但内涵颇深,看似同学之间的礼尚往来,人情世故,其实那是一个没有硝烟的腐败与抗腐败的斗争,如何才能取得抗腐败斗争的胜利呢?在我看来,是因为该市委书记内心有一股廉洁的浩然之气,时刻谨记自己党员干部的身份,面对诱惑毫不动摇,真正做到以德为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气节,才获得这场斗争的胜利。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大量事实证明,腐败行为的发生,首先是思想道德防线出了问题,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廉正。所谓廉正:廉洁、廉明、逊让、刚直;正派、正直、公正、刚正。简而概之,就是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有人说有了浩然之气就会有一股生命蒸腾的英雄气,就会有一脉亢奋激扬的刚正之气。所以,我们党员干部要如孟子所言:“吾善养浩然之气。”

  吾善养浩然之气,贵在注重修养。作为一名党员,不管你是身处基层还是高位,我们都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守住自己那享受的欲念,勿为财货迷,以德为先,以廉为重,始终秉持一身正气,清廉正直。《大学》里写道,“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是的,我们若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就要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要先使自己获得知识;而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从而格物致知,达到修身的目的。习近平主席也曾经在中央党校提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如今每个人的薪酬待遇也越来越好,国家也越来越注重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尽可能的满足了我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国家提供了如此好的环境给我们,我们就更应该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乐道:好读书,善读书,读好书,养出内涵,养出宁静,养出远识,从而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吾善养浩然之气,重在严于律己。当前社会中的“金钱陷阱”、“桃色诱惑”无处不在,领导干部手中握有权力,更是投机分子和别有用心之徒拉拢腐蚀的对象。作为一名人民公仆,对肩上背负的使命和重任要有感知力,如同头上悬着一把刀,万不可因一念之差,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为当代中国语境赋予共产党人常怀“严于律己”之心更丰富、更深刻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内涵。对于每一位党员干部来说,“严于律己”既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工作作风;既是一种他律规范,更是一种自律精神;既是一种身心修养,更是一种人生境界;既是一种谋事底线,更是一种成人至善;既是一种传统文化,更是一种时代精神。如《背后的眼睛》故事中的市委书记一般,作为领导,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或钱财或人情,身处泥潭,但是自己可以选择同流合污或当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而故事的主人公始终把“严于律己”视为背后的眼睛,始终坚持自己的廉政底线,三次拒绝老同学的贿赂,让人钦佩。若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那何愁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

  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无论为官为民,都应善养自己的浩然之气,长期注重修养,严于律己,让浩然之气推动生命之舟,用“廉”与“正”这双桨划出生命之流。

  【五】

  时至今日,腐败依旧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我们能感受到习总书记反腐的决心。作为一名党员,研读习总书记的语录之后也不禁思考,反腐,我们能做什么?我们需要做什么?

  腐败,我们零容忍

  究竟什么样的行为属于腐败?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行为。而在中国“关系型”的文化背景下,如果想要真正遏制腐败,就有必要让大众知道“通过关系而有意识地不遵从规则,以企图从该行为中为个人或相关的个体谋取利益”的行为也是腐败。

  尼采曾经说过:“人是由兽而神的空中索道。”池田大作也曾提及,“魔性的欲望”本来就存在于人的生命内部,是不能彻底消除的,只能反复削弱其作用,不断使其冥伏,这种战斗,是人的宿命。这两位名人的观点能很好地解释“人为什么会腐败”这一问题,如果没有良好的制度监管机制,就容易导致人的侥幸心理膨胀,产生寻租空间,腐败随之而来。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能唤醒人类乌托邦的一面,重拾“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辞让之心”。

  除了官员贪污腐败之外,我们不能忽略“程序性腐败”和“变通性腐败”所带来的危害。方绍伟认为,在中国人的圈子中,“托人办事”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如果托的是政府部门里的人,潜在的“腐败需求者”和“腐败供给者”就产生了。“托人办事”不一定就是腐败,但却可能是通向“实质性腐败”的桥梁。这并不是批判“关系型”文化不好,实际上,“关系型”文化让整个社会充满温情,富含人情味。但我们也需要反思,为何总是需要托人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在现阶段,读书难、工作难和治病难似乎已经成为社会的常态,不托关系读书、不托关系找好工作,不塞红包治病反而会让有些人更加担忧,大众普遍缺乏“安全感”。人人都厌恶腐败,但人人却都可能成为腐败滋生的来源。

  反腐,我们在行动

  提及“托人办事”,我想起一个值得深思的例子——“台湾不排队案例”。早年,台湾人民都是拼命挤公交,从不排队,大家也习以为常,直到有个美国人写了文章讥讽台大学生枉为读书人,毫无排队意识。学生们感受到奇耻大辱,自行发起一场道德自律行动,希望从自己做起,拉动整个台湾道德水平的提高。结果,学生们发现,只有不排队才能坐上公交车,自律行动彻底失败。后来,台湾人民才意识过来,之所以不排队,并非道德水平低下,而是公共资源配比出现问题,公交车的班次太少!政府增加了公交车班次,一夜之间,台湾人民的道德水平大幅度飙高。

  所以,我们国家不能仅止于反腐,更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优化公共资源的配比。当教育资源不再稀缺,当工作机会逐渐公平公开,当医疗资源普遍化,人民群众就有了安全感,不必再担心需要“排队”,更不必担心“排”到自己时无资源可用。

  在社会文化难以立刻改变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阳光机制,让全民监督公权的行使过程。习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让大家都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在招聘国家公职人员的时候,如果能真正把控好面试关,挑选出责任心强、有公德意识和服务意识的人员,应该能在源头上降低腐败的概率。但如何挑选出真正需要的人才又是一个挑战,也终于理解为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只有好的观念才能让制度正确落实,真正“利为民所用”。

  反腐是人人都需要参与的一项斗争。作为一名公民,我们最需要的是对抗自己的“规则观”和“人情观”,“托人办事”前需细细思索,是否会引发腐败行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知易行难,但我坚信,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六】

  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以书为鉴,内省自身,不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达到知行合一的必经之途,也非常契合党中央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旨。借着“读廉洁书籍,扬清风正气”廉洁读书月活动的春风,我又走进了市图书馆的廉洁图书专区,展开了“以书为鉴省吾身”的心灵之旅。大概是出于已为人母的自觉,所以我对向亚云、刘庆楠编著的现代家属廉洁意识教育读本《树廉洁家风,建幸福家庭》一书印象非常深刻。

  以德治家,以廉护家,树立廉洁家风,建立幸福家庭。《树廉洁家风建幸福家庭》认为:国不廉则不安,家不廉则不宁,家庭既能助腐生变,成为助推腐败的温床,也能拒腐防变,成为抵制腐败的坚固防线。帮腐还是助廉,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还主宰着家庭的命运!帮腐,可以得一时的享受与奢华,但终将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助廉,生活可能会因此变得普通而平淡,换来的却是亲人的温馨相伴和幸福的持久绵长。本书通过大量的典型案例,真实剖析,让我们吸取深刻教训,时刻警醒自己和亲属,坚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提高贯彻执行党纪政纪和党风廉政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廉洁节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倡导廉洁之风,塑造敬廉品德。风气需要培养,文明需要教化,节约廉洁风尚的形成和巩固,离不开深入持久的家庭教育。在当今的计划生育政策前提下,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于是“小皇帝”“小霸王”“小公主”比比皆是,许多父母心痛儿女,怕孩子受苦,对孩子不仅言听计从,要什么给什么,更是以爱之名为孩子铺就一条“金光大道”,助长了儿女好逸恶劳、攀比跟风的邪气。作为父母一定要明白,温室里养不出名贵的花草,孩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更不能为了孩子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为所欲为。“我爸是李刚”这样的经典语录绝不是偶然,而是深藏于日常生活的习惯反映。

  犹记得儿女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由于担任新班的班主任工作不能接送儿女上学和放学,终于有一天在女儿的再三请求下我去接她放学,她高兴地拉着我的手在班上走了一圈,一边走一边说“这是我的妈妈,我妈妈来接我放学了”,当时我除了对女儿的愧疚心之外,还很高兴能够满足一下下儿女的虚荣心。可是,当我看到书中这样的一个案例之后,我马上反省自己当时会不会就在儿女的心中播下了攀比的种子呢?“一个上幼儿园的小孩不让自己的母亲去学校接自己。母亲问原因,儿女忸怩半天回答:你不打扮,又老又丑,我怕同学笑话呢。结果气的那位母亲大哭。”都说子不嫌母丑,谁知这也成了攀比之一。

  其实不只是基础教育阶段有这种现象,从现实生活到虚拟的网络世界,攀比之风似乎已经随处可见。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穿衣打扮比较注重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很多男生却喜欢追求国际名牌,一双运动鞋就要几百块甚至一两千以上的;也有不少女生以减肥为由把一个月的生活费都用在买名牌衣服和名牌化妆品上;更甚者还拿了自己的学费去请朋友吃饭充面子去了。再看看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微信朋友圈,简直就是一个新型的“秀场”,在朋友圈“晒美景”、“晒美食”、“晒美衣”、“晒美妆”等早就成为微信用户的“标配”,且愈演愈烈。

  其实,我认为攀比心态是很正常的。人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就在对比之中,适当的攀比可以给人平衡感和满足感,更可以给人前进的动力。有这样一则心理调查:看见别人豪宅美车娇妻。美国年轻人的心理活动是:有朝一日,我也要像他一样,做个大富翁!比要看比的是什么,是将目标转化成动力还是不顾自身条件不断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

  在国外,富翁们最担心的事情不是破产,而是自己的子女成为“坏孩子”。中国的父母对子女的中国式关爱,往往让子女不能够真正的独立起来,而且挥金如土,最终散尽家财,与其说是“富”毁了一生,倒不如说是父母毁了子女的一生。宋代史学家司马光非常注重清廉家风的培养,他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特意为儿子司马康撰写了《训俭示康》家训,以教育儿子及后代继承发扬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

  可见,廉洁节俭教育是不论地域不论年代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时刻警醒对子女的廉洁节俭教育,并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示范,以实际行动教育子女廉洁自律。但是,廉洁节俭教育的效果是不可能立竿见影的,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父母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子女的成长成才规律,进而引导教育工作,形成家庭氛围。这就是本书所倡导的“持正气,正家风,锻造廉洁家庭”。把廉洁节俭意识变成子女思想道德的自觉意识、内心需求与行为指针。只有这样,对子女从小开展廉洁教育,为他们提前接种“预防疫苗”,使其具有抵制腐败的免疫力,才能确保子女能够健康顺利地成长。

  【七】

  “装点此江山,今朝更好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下称“读本”)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国治党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观点、言论以及新的要求,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通过学习《读本》,更坚定了我们实现这一蓝图的信心。

  “中国梦”不是梦

  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所做的改革是强势的,深入的。不管是在反腐倡廉“苍蝇老虎一把抓”,还是在厉行节约上,确实是影响了社会的环境,撼动了一些不良的风气,稳定了一些群众的心。甚至于那个最初听起来如人间仙境般的“中国梦”,也渐渐让人看到了希望,树立起梦想成真的信心。“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读本》中对“中国梦”的阐述让我更深刻的明白到,中国梦归根结底还是老百姓最基本的渴望,是我们对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的日趋优化的期盼。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这种实实在在干事的魄力和精神使我钦佩,也是值得我们去发扬的精神,作为青年党员,既要胸怀理想又要脚踏实地,把自己的事情做扎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梦想奋进。

  群众是“根”,传统是“魂”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从自身的外在形象到整个国家的管理,从中山装、中国品牌到厉行节约,再到践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种种形象和理念逐渐使我们寻回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常常在荧幕上看到习主席一身中山装笔挺,总会感到亲切和自豪,这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

  xx大以来,中央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思想观念,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

  要求厉行节约,号召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坚决杜绝铺张浪费的不良行为。这一重要批示,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和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新要求,切中要害、掷地有声,在全社会引起强

  烈共鸣,一股厉行勤俭节约、倡导文明消费的新风扑面而来。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中华先哲提倡“富贵不能淫”、“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勤俭美德,如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过程之中,我们更要坚持这种美德。这便是xx大以来的又一大变化。今年,我到北京专程尝了一尝“主席套餐”,21元的套餐有炒肝、包子和青菜,正是北京最平常、最普通、最地道的菜式,然而却是这么一个套餐充分体现了以习主席领导的中央亲民、节俭的坚决态度和优良作风。

  “打铁还需自身硬”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治理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汉武帝时期的鼎盛与他用人唯贤、重视廉政建设密不可分。汉武帝时形成了廉政传统,极力推行“廉吏”规范和风尚,举孝廉成为最主要的察举仕进制度,是很有效的廉政制度;汉武帝用人标准是惟才是举,其在位期间曾两次颁布求贤诏,并提出只要愿为汉朝事业奋斗,有艺能、有才干的人,能为将相和可以出使遥远国度的人都可任用。正因如此,汉武帝时人才济济。班固就惊叹地说:“汉之得人,于此为盛!”这正和习总书记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相一致。《读本》中提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坚持抓好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坚持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发挥好基层作为战斗堡垒的重要作用。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习近平总书记在xx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反贪污反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也是我们党一直努力的目标,更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近两年来,官方纪检

  机构同网民们进行实时互动,反腐败织出一个前所未有、既有形又无形的大网,将有问题的官员罩在里面,多少省部级干部纷纷落马,反腐劲风席卷了中华大地,掀起了一堆阻碍社会发展的垃圾和蛀虫,逐步为改革发展扫清道路。

  “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习主席的讲话生动中带着大气,朴实中透着风趣,让人在通俗亲切中感受醍醐灌顶。习总书记说“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已传到了我们手里,历史和人民既赋予我们重任,也检验我们的行动。”作为青年党员和公务员队伍中的一员,今后,我们必将坚定信念、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用知识武装自己,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八】

  廉政,是公共事业得以兴旺的无价瑰宝,自古就被普通大众和仁人志士所热切期望和称颂。唯有廉政,才有兴治;唯有兴治,才有民生。民生是治国理政的终极追求,而廉政则是治国理政的根本要求。在很多诗词曲赋中,廉政总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近日,偶然读到元曲,对张养浩的七首元曲感受颇深。

  张养浩何人也?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家。他绳纠贪邪,荐举廉正,弹劾不避权贵,举荐不疏仇怨,“入焉与天子争是非,出焉与大臣辨可否”,蹈厉风发,“道之所在,死生以之”。其门人黄溍说他“力排权奸,几蹈祸而不悔”。武宗时,曾因议立尚书省事,与权臣意见牴牾,被构罪罢官;英宗时,又因谏在内廷张灯为鳌山事,险遭不测。因犯颜撄鳞,时有性命之虞,期间便借故辞官归隐,“远是非,绝名利”。元文宗天历二年,关中大旱,他被招为陕西行台招丞,致力于治旱救灾。到官四月,积劳成疾死于任所,享年59岁。他居官清正,敢于犯颜直谏,关心民瘼,抑制豪强,赈灾济贫,做了不少好事。可以说,张养浩是廉政为官的一个典型代表。当我们用心读他的作品,感受他的心路历程时,对于如何廉政为官定有很好的启发。

  一是为官不能让好人寒心。在《红绣鞋?失题》中,作者写到:那的是为官荣贵?止不过多吃些筵席。更不呵安插些旧相知。家庭中添些盖作,囊箧里攒些东西。教好人每看做甚的!诗人用排比的方式揭露了为官者们的丑陋行径:花天酒地、结党营私、中饱私囊,如此而已。作者在曲中最后一句说到,这样的当官行为让好人寒心甚至愤怒。很多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失去社会进步人士支持的政权没有不垮台。这告诉我们要时刻警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要时刻警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当干部的人不能只顾个人私欲胡作非为,把社会上仁人志士的信任给弄丢了,而要严于律己、严以修身、严以用权,真正做到“三严”,维护政府等机关单位的形象。同时还要自身垂范,以身作则,树立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凝聚社会正能量,把一切积极因素团结起来投身于中国梦的伟大事业。

  二是为官要有正直刚猛之气。在《红绣鞋?失题》的另一篇曲子:萧墙外拥来抢去,筵席上似有如无,奏事处连忙的退了身躯。付能都堂中妆样子,却早怯烈司里画招伏,知他那驼儿是荣贵处?作者生动幽默地写到当时官员在君王面前献媚取宠,在都堂上装腔作势,却在担当时无所作为,在法律前猥琐胆怯。四个画面,两两作比,形成鲜明反差。作者冷酷讽刺和严重批判了为官者只知取悦领导不知应有担当的错误心态。作为现代社会的公仆,服务对象是人民,断然不能有为了个人前途阿谀奉承虚张声势的奸邪之相,而应呈现出正直守法勇于作为的阳刚之气。要始终坚持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实”精神准则。

  三是为官要远离小人。同样是《红绣鞋?失题》中的一段: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作者以自己深刻地为官经历指出“拍马溜须”之术对从政者的危害。因为它会滋长干部内心的傲慢之气和怠惰之风,最终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败坏国家的伟大事业。所以,任何一位掌权的官员都应该时刻警惕拍马溜须在单位的蔓延盛行,要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这样既是保护自己,同时也是保护单位同事的必要做法。

  四是为官要清心寡欲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向来是修道者追求的心理状态,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真正做到清心寡欲者非常少。绝对的清心寡欲是不可能的,相对的清心寡欲却是有益身心健康,有益长远发展。如何很多干部正是贪欲过甚,走出了违法违心的第一步,没有及时省修,越走越远,最后走到冰冷的牢房之中。如何做到清心寡欲知足常乐呢?我觉得很有必要向诗人张养浩学习,心爱自然,审美于山河,秀美于天地。唯有寄情于大好河山,内心才能有一方净土,才不会就错于钱权。学会诗人“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的爱自然也让自然爱自己的大自然情怀,相信廉政为官廉洁为民的素养自然而然就形成于个人的言行举止之中。

  五是为官要心怀百姓与民同乐。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民贵君轻”的重要唯物史观思想。现代自党立以来,也一直以为人民服务为党的宗旨。民、百姓、群众等称谓都饱含了社会对普通大众的历史情怀。作为国家治理机器中的一份子,官员也应该有着这样的觉悟和认识。内心要常系民众的冷暖,常思民众的苦乐,与老百姓情系一处,乐在一处。在《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中“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就是非常典型的与民同乐的内心写照。可以说,诗人张养浩之所以一生清廉刚正不阿,就是因为经常有“心怀百姓疾苦”这个为官之本的支持,才能为历史留名称颂,为百姓纪念相思。

  应该说,无论是从政为官还是在其他系统任职,廉洁奉公都是每一位管理干部的基本行为准则。如果能做好以上五条,亲贤人,远小人,取胆于刚正,寄情于自然,同乐于百姓,相信廉洁之风必将蔚然,廉政之治必将兴起,社会主义事业必将成功。

  【九】

  近日,我细读了中央纪委、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一书,获益良多,故不避愚钝,谈谈自己对廉政和反腐败的一些感想。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醒我们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反腐败斗争已是极端重要紧迫。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均是我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深刻总结古今中外经验教训,直面当代问题,强调我们要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书中的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而纵观历史,焦裕禄、孔繁森等当代优秀共产党人的光辉事迹亦不胜枚举,能够成为我们借鉴的榜样。他们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忠诚、对人民赤忱、对工作忘我,无不忠实地体现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当今社会各种诱惑日益增多,我们需要慎重对待、时刻警醒,平日里若稍有交往不慎,将可能会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拨,甚至自毁前程,成为人民的罪人。因而,我们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应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保持清醒、自重,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权力是双刃剑,既可以用来为人民办实事,也能沦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意味着责任和义务,要真正做到权大不移公仆心、位高更知责任重。

  在职务犯罪案件审理过程中,很多被告人都在法庭上诚恳陈述,其最初滑入犯罪深渊的原因是在思想信念上对自己放松要求,致使行为逐渐脱离党纪国法,最终害人害己,不仅辜负了组织的期望,也损害了家庭的幸福。作为人民法院的党员干部,我们必须立场坚定,浩然正气,敢于担当,在日常工作中坚持维护人民的利益,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倘若不能依法履职、公正司法,何以为民解忧,又何以言公仆?首先,从严要求自己,守住底线,贯彻执行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树立秉公用权、廉洁司法的理想信念。其次,工作上要有担当意识,并且强化程序观念。该请示报告的必须请示报告,遇事不推诿、不退避,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再次,坚持艰苦奋斗,做到勤勤恳恳重事业,兢兢业业思进取,默默无闻淡名利,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联系实际,法官们办理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必须以审判为中心,坚持无罪推定、证据裁判和程序法治原则,中立、公正、全面地进行审查,同时亦须勇于担当,对非法证据予以坚决排除,敢于作出无罪判决或裁定准许检察院撤诉,在二审中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以及适用法律错误、量刑不当的案件依法予以改判或者发回重审,同时加强沟通和指导,提高基层法院把握案件事实和证据的能力。通过审判程序的公正和审判结果的公正,让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切实感受到人民法院司法的公正性。无论是在案件审判的哪个环节,还是在一审、二审或再审的任何一个审判程序中,我们都要一丝不苟地依照法律规定,公平、公正地维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充分保障他们诉讼权的行使,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和评价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动。故司法审判工作人员只有认真审理,对案件质量严格把关,防止错案,直面群众诉求,才能力争取得良好的社会法治效果。

  此外,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反腐败工作的重心应是坚持依法治国,构建科学、健全的反腐败机制。除加强纪律检查外,同步推进包括巡回法院、跨区域法院和办案终身责任制等司法制度改革,将腐败犯罪的预防和惩治体系化、法治化。

  【十】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任山东潍县知县时,面对底层百姓疾苦,忧心如焚、夜不能寐,整日为百姓奔波,并写下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题画诗,道出了他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皆能忧其乡、其民、其国者,方可为官,方为好官。像郑板桥、范仲淹这等忧国忧民的情怀,放置当今时代,正是对执政者品质最基本的要求,为官者不应贪图安逸享受,要常怀仁爱之心,做到明德勤政。

  近日,读《古镜百鉴》,如清风拂面,书中精选了100个有意义的历史廉政故事,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明德勤政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海瑞的“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祍席”;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深林”,从韩愈的“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经世名言千古传诵,成为后代处世、做人、为政、爱民的精神支柱。说明古往今来,真正有作为的官员都以解除百姓疾苦为己任,为国家兴盛鞠躬尽瘁。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孔戣出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使。由于当时的岭南地处偏远,当地的官吏认为天高皇帝远,不受束缚,遂肆意妄为、剥削百姓、贪赃枉法,积累了深重的民怨。孔戣上任后及时采取措施,一是废除了官府名目繁多的税费,减轻百姓负担,适当鼓励百姓与海外商人经商致富;二是“倍其俸,约不得为贪暴,稍以法绳之”,即适当提高当地官吏的俸禄,同时对为官不为的官吏,一经发现严肃查处,绝不姑息。一开始当地的官吏对孔戣十分抵触,有的官吏则一面假装服从,一面却想尽办法企图拉拢腐蚀孔戣,或者频繁宴请,或者送金银珠宝、奇珍古玩。对此,孔戣断然拒绝并严厉斥责。为了引导教育广大官吏奉行节俭、贴近百姓生活,孔戣率先垂范。他不仅平时生活简朴,在接待上一级官员时还坚持从简,从不大摆宴席,正所谓“不以资交,以身为帅,燕享有时,赏于时节”。孔戣正是凭借着崇高的道德修养与勤勤恳恳的工作精神,使得奢靡风气根本好转,岭南地区出现了夜不闭户、百姓丰衣足食的安定局面。他明德勤政、率先垂范的事迹正是目前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要求的典范。

  《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可见,修身养德是为官治国的基础。为官者若能明德,必会亲民勤政。明德勤政之风可使社会秩序井然,经济向好;而贪污腐败之风则破坏安定,威胁社稷。廉者,如开封府尹包拯不徇私枉法,著其家训:“后世子孙任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役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修其身,将明德昭著于天下,被后人所敬仰。也如东汉刘宠,在任会稽太守时,廉洁勤政感乡民,除捐减负惠黎庶,确保治下“狗不夜吠、民不见吏,郡中大治”,被后人敬若神明,历代颂扬。贪者,如宋初宰相赵普因贪被撤职,也如清朝第一贪和珅,因贪被抄家,皆被世人所唾弃。

  纵观今日南粤,出现了李俊夫、邓卡这类贪腐“蛀虫”,他们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的社会思潮面前,忽视修身养德,从而迷失了方向,背离了为官的宗旨,作风不良,动之以私情,晓之以歪理,触犯了法律,脱离了群众基础,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可喜的是,更多的涌现出了“刘可文”、“曹应均”、“杨景洲”这些优秀共产党员,他们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自觉抵御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在诱惑面前做到了一身正气、不诱于誉、不恐于诽。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明德勤政。

  明德廉政和勤政爱民,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是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准则。

  明德廉政为底线,“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明白,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益,而不能运用权力让自身发财致富。只有明德、清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带头遵守党纪党规,始终坚持依法用权,才能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勤政爱民是根本,“奋与偾,盛衰之本;勤与惰,成败之原。”国家兴衰取决于党员干部是否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只有真正将群众放在心中,时刻以人民利益为上,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干出一番大事业。因此党员干部应该带着“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气概,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从小事做起,从群众关心的事做起,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所难,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自己的行为标杆。

  明德惟馨风悠然,勤政为民永不止。今天的共产党员要以史为镜,修身明德,勤政爱民,真正用实际行动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20字标准”。

  【十一】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能以人为镜,省吾身且正他人。通过阅读廉洁书籍《菜根谭》、《戒子书》、《论语》等几部古著,我对廉洁有了更深的理解。读后掩卷沉思,感慨颇深,受益良多,留在心中的是对贪污腐败的丑恶现象愤怒与批判,是对风清气正的廉洁之士歌颂与倡导。

  首先,廉洁是一种美德。廉洁这个永恒的主题,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菜根谭》中说到,“人只一念私贪,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意指一个人只要心中出现一点贪婪或偏私的念头,那他原本刚直的性格就会变得懦弱,原本聪明的头脑就会被蒙蔽得很昏庸,原本慈悲的心肠会变得很残酷,原本纯洁的人格会变得很污浊,结果就等于毁了他一辈子的品德。所以古圣先贤一致认为,做人要以“不贪”为修身之宝,这样才能超脱物欲度过一生。古往今来,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正派官员一直备受人们的崇敬和爱戴,古有包拯、海瑞,今有焦裕禄、孔繁森等。他们廉洁奉公的高大形象深入民心,他们的勤政为民的良好品德广泛传诵。

  其次,廉洁是一种态度。近年来东窗事发的腐败官员,无不是骄淫专横、穷奢极欲的典型。还记得观看《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片》中腐败官员的忏悔自诉,他们从过去的人民公仆堕落成阶下囚,不正是对自身修养的放松和价值观的扭曲所致吗?前车之履,后车当戒,廉洁就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一种不贪污、不腐化、不奢侈浪费、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不随便索取不应有的报酬和不正当的财产,并以身作则,同腐败现象做斗争的态度。诸葛亮的《诫子书》中开篇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体现了诸葛亮的修身养性之道,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细细读来,依旧发人深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更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宁静才能深思反省,节俭才能修养身心,为官做人才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做到不受利诱,不受物惑。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他一生戒骄戒躁、勤俭节约铸造了一身正气。他一生始终坚持着俭朴节约、清正廉洁的态度,不因地位、待遇改善而走向腐化。在《诫子书》中诸葛亮要求儿子静心修学、淡泊名利、奉献社会,这也是对世人的一种警醒。

  再者,廉洁是一种力量。在《论语?子路》中,孔子曰,“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足见廉洁一事,早已超出道德评价范畴,事关执政能力与执政效果。当执政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下属、群众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执政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下属、群众端正,纵然三令五申,被下属、百姓也不会服从的,终为百姓所不齿。廉洁是个人前进的动力,它可以产生凝聚力,而不廉洁则会产生离心力。在一个不廉洁的氛围里,人们必然是争权夺利,人心涣散。但在一个廉洁的集体里,大家会严于律己,减少不必要的猜疑和磨擦,从而为了共同的事业和高尚的追求,凝聚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集体。廉以立身,廉以兴国,廉洁的力量,在绵延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决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层面上,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同样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两个月内六次谈话涉及反腐倡廉,他在2013年1月22日的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必须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也曾在重要讲话中指出,建设廉洁政治事关人心向背和执政党生死存亡,是我们党坚持不懈的政治目标,是建设幸福广东的迫切要求,也是全省人民的殷切期待。推进廉洁政治建设势在必行,任重道远。中秋国庆节前,中央两周内三发禁令,提出要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

  古人如此推崇“清廉”,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廉洁政治高度重视,新时代的我们更应将“留正气给天地,遗清名于乾坤”

  的崇高情怀铭记于心。

  通过阅读廉洁书籍,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卫生基层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我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坚决做廉洁自律,甘于奉献的表率。

  一、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一是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以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加强理论及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二是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示能力,坚决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的诱惑,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御各种诱惑,立于不败之地。三是以案为鉴,时刻为自己敲醒警钟。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反面教材中汲取教训,从点点滴滴处严格要求自己。

  二、坚持以求真务实态度,提供优质高效的管理服务。一是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卫生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二是冷静而稳妥地处理卫生整治中出现各种问题,同时积极探索新的管理途径和办法,转变职能、热心服务,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是坚持以民为本、服务优先的原则,设身处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努力营造健康良好的卫生环境。

  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保持高尚纯洁的精神追求。一是要坚持艰苦奋斗。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各项工作中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抵制腐朽生活作风的不良影响。二是生活正派,讲操守,重品行。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摆脱低级趣味,保持高尚纯洁的精神追求。三是要做到洁身自好。无论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要做到心不贪,嘴不馋,手不长,洁身自好,时时警惕,不给别有用心者留下可乘之机,在思想作风上过得硬,才能经得起任何考验,永远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四、秉承知足常乐的心态,结交作风正派的良朋知己。一是在个人物质待遇等方面要有知足常乐之心。虽有“黄金万两”,如是不义之财,对一名干部来说,倒徒增许多辗转反侧的难眠之夜。但凡腐败分子都有灿烂的过去、美满的家庭,却因一个“贪”字毁掉了一切,值得深思,这就需要我们深刻铭记“以廉为美,以洁为荣”的箴言。二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恶友,远离诱惑,切实把好交友关。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交友不慎,就会给自己的人生道路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马克思与恩克斯的交友,伯牙与钟子期的交友,使我再次感悟到了“良友高朋,温暖人生;滥交恶友,后患无穷”这一深刻道理。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但我绝不会忘记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不会忘记自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时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秉承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精神情操,做到清正廉明、淡泊名利,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兢兢业业地在本职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心诚意为人民,扎实苦干求发展,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

  【十二】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是一种不事贪取,不被污染的高尚境界和美好品质。清正廉洁作为一种精神要素和道德尺度,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干部必须遵守的执政价值尺度。可是在现实社会中,不少国家干部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了思想要求,导致行为偏差,人生的天平便从此倾斜了。作为国家干部,只有勤于学习,牢记使命,长鸣警钟,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思想上的警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东读本《新起点

  新发展》,主要编写了近代以来发生在广东的为民、务实、清廉方面的正反案例,弘扬南粤新风,以案说纪。翻开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事实案例,其蜕变过程不禁令人唏嘘:有的贪图利益,致使欲望膨胀;有的滥交朋友,丢掉做人原则;有的官僚至上,滥用手中权力;有的追求奢靡,致使逸豫亡身......

  原韶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叶某从政三十多年,前十年努力向上,是一位干事务实的青年领导干部,只因在金钱面前不能自律,之后的二十多年成为一个巨贪,成为了江湖人眼中的“大哥”,干预司法机关办案,为黄、赌、毒犯罪和违法活动充当保护伞,最终走向了一条自毁前程的不归路。

  原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某利用其职权,掌握上市公司的内幕消息,串通家人进行股票交易,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收益近2000万元人民币。此外,李某还多次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牟利,收受贿赂、礼金,最终从一名“全国十大品牌市长”沦为了阶下囚。

  大量案例表明,一些国家干部出现腐败问题,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初,还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但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变化,便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一些“细节、小节”上出现问题。对待别人的贿赂,他们从心怀忐忑到半推半就,再到欣然接受,最终在贪婪欲望中迷失了自己。这个蜕变的轨迹,实质上就是一个理想信念动摇甚至放弃理想念的轨迹。落马官员的贪腐变质,是从抛弃党的根本宗旨、忽视群众利益开始,并且在膨胀的贪欲与攀比的心态“发酵”下慢慢地走向犯罪的道路上。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怎样才能坚持原则,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不被权或利所左右?这便需要广大国家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升自身修为,知足且知止。知足是一种心理状态,知止是一种行为控制,知足是知止的前提,知止是知足的外在表现。人生贵知足,谋政贵知止。懂得知足、知止的人,在种种诱惑面前,能够自我克制,谨慎不苟,自觉地按照规则行事,更加从容、理性地思考和处理问题。

  兴宁市人民法院黄陂法庭法官石伟文长期扎根边远山区,生活清贫却从不以审判权来谋私,坚持司法公正,维护法律公平。曾经,他的堂兄因转包煤矿的事与人发生经济纠纷,想要石伟文帮忙并许诺日后生活有什么困难他都会给予支持。但石伟文作为亲戚,主动提出回避。堂兄败诉后便在背后抱怨石伟文不帮忙。石伟文虽握有审判权,但却坚守着心中的正义,宁愿自己生活清贫,也不愿意违背做人做事的原则。石伟文一生心系家乡人民,长期工作劳累成疾,不幸因病去世,年终仅32岁。

  清风徐来,知止不殆。每一位国家干部,都应该像石伟文一样不以物惑,不以情移,正确看待个人得失,适当把握利益关系,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时代的号召下,我们更应该自觉追求高层次的精神境界,真正做到不为私所扰,不为名所累,不为欲所惑,不为利所缚,淡泊名利,克己奉公。

  廉者流芳千古,贪者遗臭万年。我们倡廉洁,因为廉洁是美德、是正义,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普世价值;我们守廉洁,因为廉洁是良心、是责任,是党和国家前景壮丽的希望之路。我们都要时刻牢记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切切实实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群众办实事,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勤学则心清,心清则身正,身正必廉洁。作为一名国家干部,只有在工作生活中,重视理论学习和思想武装,才能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只有廉洁自律,敬畏党纪国法,才不会触碰法纪红线;只有守住了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才能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正所谓“官有所畏,业有所成”,我们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严格遵照党中央的八项规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十三】

  “想到死,我就会想到地狱,我就恐惧,我怕死……我不想死……我还年轻……我祈求党和法律能给我开恩……给我一次生的机会。”这是李真在一审被判死刑后多次对作者乔云华所说的话。古人说:鸟将死,其鸣也哀;人将死,其言也善。李真的话倒也值得我们深思。然而,法律是无情的,要知今日,何必当初?有道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全书共分九章,包括“河北第一秘”的能量、李真眼中的权、李真眼中的钱、李真眼中的色、生命倒计时等内容,作者乔云华通过揭露贪污受贿分子李真的犯罪始末及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极大的危害,剖析贪官的心理变化过程,剥去贪官灵魂的伪装,并以莫贪、拒贪、防贪、反贪、惩贪、悔贪、戒贪的主线贯穿,体现了腐败必被惩戒、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必然规律。

  每一次重温《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总是感慨良多:出生于1962年5月的李真,从一个大专毕业生开始做老师,继而到张家口电子研究所,1984年3月调入市计经委,然后一路做假文凭、假证明,做到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接着1992年任政府办公厅秘书,1993年初,成为河北历史上最年轻的省委办公厅秘书。做为一名30岁出头的年青的副省级领导干部,可以说得上是时代的“幸运儿”,如果他能认真对待和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也许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颗闪耀明星。但是他失守了,经不住金钱与美色的诱惑,自私自利、欲壑难填、权钱交易、不择手段,扭曲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致使私欲膨眠,在欲望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直至走向毁灭,成为警示后人的反面典型。做为一名公务员、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有某种权力和便利,在工作和生活中,就难免会遭遇到许多的诱惑和陷阱,如何经得起各种考验,掌好权、用好权,当好人民的公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此书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沉重的思考,有极强的警示教育意义。

  欲望是潜在心底的毒蛇,在它冻僵时,它不会伤害你,但当它苏醒时,它就会放出毒素;欲望是荡舟的风帆:凭借风帆驾驶船只,可以行程千里而不停止,但是放纵而收不住,一定会有翻船的灾难。人从欲中生,孰能无欲?但始则浓厚,次则淡薄,次则念头虽起,过而不留,次则虽有念,如嚼蜡无味,又次则无念,斯为功夫耳。很明显,李真没能抵得住贪念的欲望而栽了,他贪权、贪钱、贪色。孰不知,那威力无比的权力是一把闪着寒光的双刃剑,令人心旌摇曳的金钱是一沓沓送他上西天的纸钱,令人垂涎欲滴的美色是一把把杀人不见血的利刀……这真是:贪无了,如星嗜酒,鞭血方休;欲不除,似蛾扑灯,焚身乃上。

  我们目前所处的是一个生存环境非常复杂的时代,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相当一部分人中行时走俏。享乐主义的要害在于放弃甚至贬抑精神的超越,而将基本要求扩张为无限的欲求。哲学博士卢风认为:享乐主义者吃意不在营养卫生,而在口味,甚至意在通过排场而显示其高贵的身份;穿意不在保暖护身,而在通过名牌炫耀自己的富有;对性爱的追求意不在情感的纯真和对所爱者的深深关切,而在以五花八门的方式获得欲望的满足和感官的刺激;对居所的讲究意不在求得一个足够舒适的私人生活栖息地,而在通过装潢和摆设的豪华突出自己的地位,而且这种对享受和感官的追求没有限度。由此可见,享乐主义已开始像梅菲斯特勾引浮士德那样诱惑着中国人,开始腐蚀我们的社会,毒化尚保有信念的人们,冲击着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正如一首小时所云:“有些人走入了手段的王国,却迷失了人生的目标;跨进了物质的天堂,却跌下了精神的深渊”。因此,克服享乐主义不光是对每位公务人员的基本要求,对于一个处于领导地位的上位者更加尤为重要。

  李真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普通的中专生,非常迅速地在他35岁时爬上了正厅级的高官位置上。按理说李真的仕途可谓快捷、顺畅。如果李真能好好地把握自己,理想信念不动摇,正确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其前途还是无可限量的。可是,李真的官位越来越高,其理想信念却越来越动摇,直至彻底地模糊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背弃了共产主义理信和党的宗旨,私欲极度膨胀,利用职权大肆收受贿赂,聚敛钱财的手段令人发指的地步。短短数年,直接贪污及伙同他人共同贪污金额数千万元之巨,令人咋舌。一名党员干部无论职位高低,不思进取,不肯学习,就很难摆脱低级趣味,就很难提高辨别能力,就很难抵御各种诱惑。近两年来,中国掀起反腐败大潮,“老虎”、“苍蝇”纷纷落地,让贪官污吏心有余悸、无所遁形,特别是xx年。《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的现实版基本上天天上演。一念之差铸大错,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步不慎从天堂跌进地狱的例子更是不少。所以,无论为官还是做人,这“一念之差”千万“差”不得!要做到一念不差,必须做到“五慎”:

  一要慎初。世间万物始于初,廉洁自律、拒腐防变慎初最重要,关键要守住“第一次”。不守住“第一次”,就会在心理素质、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上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严守第一关,慎待第一次,是立身安命的护身符。

  二是慎微。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真正的廉洁自律不但能够拒绝大恶而且也能拒绝小恶,不积跬步何谓千里。

  三要慎家。家庭既可以是廉政的港湾,也可能是贪污受贿的漩涡,要管住家人和亲人。

  四要慎欲。一般欲望本无善恶,但要注意节制非分之想,不该得的不得,不该做的不做,不该想的不想。

  五要慎终。一日得失看黄昏,一生成败看晚节,切勿让一生清誉毁于一旦

  现在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在家庭里绝大多数是顶梁柱,一旦犯事进了监狱,整个家庭也就好比从天堂掉进地狱。生活在“天堂”的时候,人们有时并不知道幸福,因而也并未珍惜“天堂”的美好,只有在失去这种幸福之后才懂得其珍贵,可惜为时已晚。人生须谨慎,一步一世界。欲戒,慎欲。

  【十四】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首简洁有力的《石灰吟》,道尽了民族英雄于谦“可匹日月”的为人正气。诚然,五千年中华文明,传承了多少廉洁清风,而今回望思索,仍有余音回荡心间。近日,笔者品读《中华文化廉政读本》,质朴简文中,皆是通俗良言,警示育人。身为中共党员,更承载了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在这本好书中阅览古今,可谓深刻了解到了传统廉政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总体思想,正则不阿、贪则破败,各式典型交相展现,点评总结净彻人心,使人感悟颇多。

  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贪者,政之腐也,民之贼也。自古以来,廉则奉为高洁、贪则万民怨恨,这种大是大非的区分在历朝历代皆为定式。从书中不少典故案例可以看出,但凡将一个“廉”字贯彻终身,无不是为人所敬所仰。可以如是说“廉者即为不贪”,一旦弃民利而饱私欲、弃公正而重偏倚,其必然就要成为反面教材,为人民唾弃。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可以肯定,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没有以史为鉴的意识和回望过去的勇气,其必然难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廉”字之上,尤须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统一,西周著名军事家姜子牙在上荐策论时就认为应挑选“六守”贤才、抵制“六贼”,同时扫清“七害”,其中良品和恶习实质上就是一种正气与邪气的对峙。我们借鉴历史,就是应当去粗取精、申史之所长,弘清廉正气;避贪之祸根,慎独谨行。吕尚有言,“廉洁爱民者厚其禄”,将句意扩大化,其实就是崇尚一种对廉洁当予以奖励的思想,与当前社会一些人倡导的“高薪养廉”颇为相似,虽然其中些许方式方法不当,但可见我国早起历史便定立了“扬廉”的主体基调。

  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说的是包拯痛恨贪赃枉法的官吏,他曾在上书仁宗劝请其任用廉洁之士:“臣闻清廉的官吏可以作为人民的表率,而贪污的官吏却无异于人民的盗贼”。其引所述,其实就是一种以廉爱民、以廉报民,历朝历代,凡举廉、爱民,往往便有大治,《尚书》也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说直白些,其实廉就是民的先驱保障。从不少著作和民间艺术中不难发现,廉洁奉公者,往往都是为人敬仰的正面形象,有时甚至成为其一生主线。为政治国,是以“为人民服务”,xx以来的反腐浪潮,“打虎拍蝇”拿下了许多贪腐分子,归根结底是人民获益、人民得利。对待党员干部,同样要求把人民方在心中最高位置。其实,不论何种身份地位、何种职业,必须看重人民、融入人民,笔者从师,自当为学生立标榜,故而廉洁之风同样需要具备,身行己践、以知促行,将廉洁之志散播到工作中、生活中,也能影响他人、渐成良习。

  “德能勤绩廉”,衡量干部的“五字诀”同样可用于每个职业每个人,我们提倡“以德为先”,就是因为德不立则廉不生,与此同时,并非廉就不重要,而是廉为保障,是基础、是必须。xx年,中山市全年立案240件240人,仅处级干部便查处16人,论及这些干部“落马”原因,殊途同归都要放到思想上来谈,说白了,就是德育出现了偏差,以助于影响廉洁之心,成了贪腐或不为的“另类标榜”。加强思想教育,是反腐倡廉的根本,只有经常接受教育、认真配合监督、及时看清惩戒,才是对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最大负责。一个有德的人,自控之心往往很重,故而其最终表现形式往往就是“廉”,大事有节、小事有序。恰如孟子所说,“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真正半寸之利也不沾惹,才算是踏足了品德。当下为师,不乏诸多谋利弊事,收礼、补课、赚外快……有损教师队伍形象的同时,也使得自身难为榜样。总结来谈,就是师德不立的问题,最后毫无廉洁自律“战线”,遭问责处理自然就只是时间问题。

  治国倡廉,治党更须严于廉,“党的各级组织要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的责任,加强对党员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对大是大非问题要有坚定立场,对背离党性的言行要有鲜明态度,不能听之任之、置身事外”。《中华廉政文化读本》中所述的范仲淹,实质上就是一名具有坚定政治立场的官员,其不阿谀奉承,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本色,对待劳民伤财之举,也是直言相谏。当前,在从严治党的呼声之下,仍然不少党员干部不听组织规劝,乐于行些错事、坏事,致使一些地方党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渐显衰退,特别是不少心怀共产主义理想者,却说一套做一套,最终或贪污腐败、或为官不为,或“四风”致病,丝毫没有了廉洁底线。党的形象是关乎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更是党治理国家、服务人民成效的直接体现,廉风内外皆显,最终影响的,恰恰就是党的形象。

  “做人一生正气,为官一尘不染”,不论所为何业,一颗廉洁之心千万不可丢弃。《中华廉政文化读本》一书,实质上便是一册醒世良言,也是做人从业的一本良著。阅尽回头,只觉清风拂面、感触良多。其实,现实也是一本好书,古往今来、正反相杂,无数的人、事,其实已然明了是非:公生明,廉生威。倡廉正气,需要每一个人共同努力。

  【十五】

  “读书使人明理,读书催人奋进”。为进一步增强全局党员干部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我局发动全体党员领导干部,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中山市第五届“廉洁读书月”活动征文。活动中,本人捧读了《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录》等一批廉政书籍,获益匪浅、感慨良多。故不避愚钝,结合自身工作学习经历及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感受等,谈谈自己对廉洁从政的一些感悟。

  党的xx以来,从抓好理论学习、加强理论武装,到抓作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推进制度建设、编织规范权力运行的“笼子”,再到抓纪律树规矩、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党中央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从严治党,一系列举措在推动党的建设不断前进的同时,大到从政环境,小到党员作风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依然有一小部分党员干部,管不住自己,守不住底线,仍存在侥幸心理,甚至少数党的高级干部无视党纪国法、为所欲为、顶风违纪,损害了党的形象,辜负了人民的期望,毁掉了自己的前程和家庭的幸福,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教训惨痛发人深省。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时刻紧绷纪律这跟弦,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努力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归根结底,就是要管住自己。

  一要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要想。大量事例印证,党员干部犯错误,都是因为思想出现一些问题,由理想信念不坚定、三观扭曲等,进而丧失党性修养,对金钱、女色、权力欲望不断膨胀,对自身约束和要求不断放松,最终走到人民的对立面,被党和人民所抛弃。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持之以恒的从思想上改造自己,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根本上管住自己的脑,多想想党多年的培养之恩,多想想人民的需要和疾苦,多想想自己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信任;不要总想着一顿饭、一个红包、一点土特产是小事,不要总想着辛苦几十年应该好好享受享受了,不要总想着自己位高权重就可以凌驾于人民之上了。

  二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要吃。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际。不少党员干部深陷腐败泥潭往往都是从一次宴请这类“小事”开始,在一吃一请、一来二往之间,就培养了所谓的感情,就开始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开始动摇立场,和权力相关人“统一战线”,口出豪言“有什么需要关照的,尽管开口”,如温水煮青蛙般丧失了党性原则。因此,我们要防微杜渐、谨小慎微、严于律己,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饭坚决不吃,不该喝的酒坚决不喝,管住自己的“第一次”,不给有企图的人机会可乘,不要因为吃吃喝喝而越陷越深,让党操心,让群众伤心。

  三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要拿。通过分析贪腐典型案例,发现很多落马官员都是从忐忑不安、被动接受行贿,放纵了自己的欲望,放松了自我约束,慢慢发展到心安理得、主动伸手索贿,最终走向贪腐的深渊。陈毅同志说过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为了逃避被抓的厄运,行贿、索贿花样也不断翻新,由直接交易演变为通过身边人员间接贪腐,由钱物、有价证券等交易演变为以发奖金、虚构交易、打借条、雅好等之名行贪腐之实。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些惨痛教训警醒我们,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无论是国家的、集体的、企业的、个人的,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能见“钱”手痒,给就敢要,不给就暗示,更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披上了合法外衣,就可以欣然接受。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管住自己,做时代的先锋,做人民的公仆。手握人民赋予的权力,我们更要加强党性修养,勤政廉政,不徇私枉法;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要在8小时内外管住自己,筑牢底线,不越黄线,不触红线,勤勉干事,为全市公路事业科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十六】

  最近在读宋诗时,偶尔读到宋初三任宰相吕蒙正一则轶事。吕蒙正为宰相时,以正直敢言、清正廉明著称。有人称有一价值不菲的宝镜,说此镜能照二百里,欲献给吕蒙正以求引荐。吕蒙正笑着说:“我的脸不过碟子那么大,哪里用得着能照二百里地的镜子照呢?这宝镜在你看来是宝,而我是以廉为宝”。此后,没人敢向他请托送礼。读后,我不但佩服吕蒙正风趣的拒贿智慧,更敬仰他为官清正廉洁的品格。

  古人尚能做到身居高位而拒腐不染,而我们少数领导干部却无法克制自己的贪念,经受不住钱权名色的糖衣炮弹的诱惑,在和平时期打了败仗沉沦坠落,成为革命队伍中的蛀虫和人民群众的公敌。《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录》书中就列举了近年来因腐败落马的9名领导干部,虽然他们的从政经历和腐败形式各异,便无一例外都是让贪欲之心掌控了自己。试看他们之中有贪图虚名而公权私用的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秦玉海,有贪图金钱而肆无忌惮贪污公款的中国畜牧业协会原秘书长沈广,有贪图奢靡生活而大肆敛财的山东省原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敏,还有贪图美色而为情枉法的xx省阜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家坤。他们也不是与生俱来就是腐败分子,反而他们曾经有的是“立志奋斗”的优秀青年干部,有的是勤政廉洁的明星干部,有的还是业务精湛的先进典型,但从一名领导干部走向违法犯罪,他们的坠落轨迹不得不令人警醒。

  “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从政为官,一旦种下贪欲的种子,并任其在思想深处扎根散枝且不加修剪制缚,就如决堤的洪水一泻千里遗患无穷。贪欲虽然一种毒性很强的腐蚀剂,也并非难以克制和约束。只要注重个人思想修养,在工作中养就一身正气、为人处事保持铮铮骨气和对待邪恶坚守无畏硬气,完全可以炼就百腐不侵的金刚不坏之身,拒腐蚀于门外,防蜕变于未然。

  慎微。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际。试看《警示录》的9名典型案例的腐败历程,往往都是从不经意间的小贪小利开始,由小渐进的过程。江苏省徐州市政协原主席张引的腐败是由收受下属单位1.8万元“奖金”开始,福建省建阳市国税局原局长吴波的坠落是从接受某公司老板的1台电视机开始。就是这些区区万余元的小小“糖衣子弹”打开腐败分子闸门,改变了他们的一生,让他们最终走上了不归路。这些腐败案例警示我们,任何一名党员干部在拒腐防变上都要谨小慎微,都应该牢记并做到“勿以廉小而不为,勿以腐小而为之”。

  择友。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交友对从政为官影响很大,《警示录》中许多官员走上贪腐之路就是因为交友不慎,他们的“朋友圈”往往成了“腐败圈”。刘铁男骄气十足,下属单位负责人想见其汇报工作都非常之难,但他商界的民企老板则随时可以与他“礼”上往来。王敏醉心迷恋“商人圈”的奢靡生活,经常与商人们出入豪华酒店吃喝玩乐。被他们视为贴心“朋友”的人,其实是些心怀叵测、居心不良,一心拉拢腐蚀手握实权者,最终把他们拖入腐败泥潭不能自拔。“与善人游,如行雾中,虽不濡湿,潜自有润。”如果领导干部无论身处何种职位都能择善交友,多结识正直友善的朋友,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即使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政绩,至少也能独善其身不会误入歧途。

  安贫。甘蔗没有两头甜。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身为党的领导干部,党的性质、宗旨和自身职务使命决定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党为党,在公为公,不能存在私心杂念,妄想又从政为官,又想“发大财”。《警示录》案例中的腐败分子在位时个个自诩对党忠诚,一面大谈廉洁奉公,一面丢弃党性原则大肆敛财,做着发财荣华梦,最终梦醒时分锒铛入狱陷身囹圄。“俭以廉为本,奢为贪之源”,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身为党员干部就要安贫乐道,做到“心为民所想、权为民所用”。

  一个人面对各种诱惑,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廉洁与腐败的差别,在于能否克制自己的私心欲念,经得起考验。《警示录》中9名干部坠落深渊走向自我毁灭,充分印证了这样一条道理。从政为官,必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学会管理和制约自己的私欲,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面对选择才不会迷茫,面对诱惑才不会动摇,经得起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始终保持信仰不移、追求不变、本色不改。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廉洁读书月征文范文精选16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610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