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档案校史党支部赴延安参观党员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原创八篇

档案校史党支部赴延安参观党员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原创八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0:38:54 | 移动端:档案校史党支部赴延安参观党员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原创八篇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档案校史党支部赴延安参观党员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原创八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

6月24日——25日,档案馆党支部和工会带领大家前往延安参观学习,重温党的历史,学习党在延安的艰苦奋斗和辉煌成就。“到延安去!”一直我心中的梦想。感谢党支部和工会组织的这次延安学习参观之行。

6月24日下午,我们首先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纪念馆6个展厅面积3240平方米,再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当年在延安的光辉业绩,让我对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战斗更加了解。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吴起镇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共中央纠正陕北错误肃反,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成立及发展,抗日民族统—战线的正式形成,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及其影响,进步青年奔赴延安,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酝酿和提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等等震撼了我的心灵和思想,让我感受到了共产党的不凡和伟大,让我感觉到身为共产党员的光荣和责任。我们继续参观了王家坪革命旧址,这里是军委机关办公的地方,有秘书厅、作战部、高参室、外事组、作战研究室、资料室、总务处、通讯处等等,是党中央重要的工作和会议地方。

6月25日上午,我们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和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中央社会部驻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同志在此居住,产生了不少重大事件,例如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等等。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和延安文艺座谈会。特别是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员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

通过延安学习参观一行,我更加认识到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的艰难困苦和伟大辉煌。是在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带领下,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民党的围剿,住着窑洞啃着窝窝头,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才一步步把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走向胜利。如今的我们,必须忆苦思甜不忘党恩,大的方面说,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听党的话听党的安排,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小的方面说,听从学校和单位的安排,做好学校和单位的工作,以“两学一做”的思想和要求为学校和单位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而努力。

篇二

6月24日——25日,借用周末,档案馆支部党员群众一行到延安参观学习。首先,感谢馆领导体恤,在家中老人照看不了两个小孩的情况下,允许带一个孩子同行,使得此次赴延安之旅得以成行。党支部领导关心党员同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值得称赞。此次支部活动为了节约经费,没有统一安排公车,所有路线安排都是公共交通工具。在馆领导细致周密安排下,工会同志和支部干部密切配合,贴心服务,所有行程均秩序井然。大家度过了两天一夜难忘的延安支部活动之旅。

第一次到延安圣地,一下火车,便被延安的蓝天白云所吸引,同时看到了好多建筑依山而建。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气候和地貌有了初步印象。延安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延安地貌以黄土高原、丘陵为主。这种地理环境为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囿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的限制,可以想象我党当时站稳脚跟时的艰难困苦。延安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荟萃,市内有历史遗迹5808处,革命旧址445处,珍藏文物近7万件,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1935年到1948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

此行第一站是延安革命纪念馆,该纪念馆用大量的文字、图片及文物陈列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此次参观感触良多,没有毛泽东领导的艰苦卓绝的中国人民解放斗争,就没有现在幸福安康的生活。与当时前辈们披荆斩棘、赴汤蹈火相比,今天我们生活中、工作中碰到的烦恼和困难还有什么解决克服不了的呢。中国共产党是有坚定信仰的伟大的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是荣耀也是责任。

后面我们还参观了王家坪、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祉,这一孔孔土窑洞、石窑洞和低矮瓦房,曾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司令部。

延水悠悠,千年不断;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此次延安红色教育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实践、发展、弘扬延安精神的历史使命却远未结束,甚至才刚刚开始。学习延安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发扬到工作中,“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在我看来既是我校的校风,西迁精神的体现,也是延安精神在我校的延展。我们要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开拓进取,把本职工作做好做扎实,弘扬正能量,做好校园文化传播的使者,促进“思想交大”的建设,为我校“双一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三

6月24日——25日,档案馆支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为抓手,以深入落实“三会一课”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党员党性修养为目标,组织了党员同志及部分群众赴延安学习延安精神的主题活动。自己一路是怀着无比兴奋、对革命圣地的无比敬仰的心情,完成了这次红色之旅。

两天时间我们主要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枣园及杨家岭革命旧址四个红色景点。

延安革命纪念馆就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最为生动的教材,是中国20世纪一个辉煌的聚光点。1996年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馆内展出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再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当年在延安的光辉业绩,主要宣传1935年10月——1948年3月近13年间,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

王家坪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隔延河与城相望,主要参观了军委礼堂、作战研究室和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王稼祥、叶剑英的旧居等。

枣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

园林中央坐落着中央书记处礼堂,依山分布着5座独立的院落,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旧居。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当年这里还曾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现在主要有中共“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址两处可供参观。

走进延安,感觉每到一处,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和心灵的净化,所到之处,处处闪耀着延安精神的光芒和力量。在王家坪中央军委礼堂,先烈们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喜悦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在枣园毛主席的故居,隐约能看到毛主席在昏暗的灯光下翻阅史书的声音,在杨家岭党的“七大”会址,抚摸着革命先辈坐过的一排排简陋的木椅,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看着那一张张斑驳的座椅,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帧帧丰富的历史资料,一幕幕真实重现的历史场景,生动再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和运筹帷幄,领导和指挥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全面胜利的壮丽画面。

1935年到1948年,13年积淀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延安是一座丰碑,是一个转折,是民族的希望。习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弘扬延安精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此次的学习,自己更加深刻理解了中国革命之艰辛,理解了延安精神的由来,对习总书记所言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们交大人在上个世界50、60年代,自东向西,孕育了西迁精神的赫赫之光。西迁精神与延安精神根脉相连。比照我们的档案工作,不像其他职业那么光鲜闪耀,也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一直被认为是清苦枯燥的工作,

我们要守住这份净土并乐此不疲,要身处“故纸堆”,心中有责任和使命,我觉得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就是最好的前行的力量,努力去做个有情怀的档案人。

篇四

6月24日——25日,我馆组织了党员学习参观活动 “延安行”,延安是革命的圣地,党中央、毛主席曾在这里度过了13个春秋,中国革命在这里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过去,我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有一天希望自己也能亲身去瞻仰伟人风采,感受革命老区人民质朴的品质和崇高的风范。今天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有幸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这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我倍感珍惜。

一路奔波最后终于来到了这个令我心驰神往的地方——延安。到了延安,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在革命伟人曾生活工作的一孔孔窑洞前,在“七大”会址的中央大礼堂里,在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前,在一个个斑驳的文物前,在聆听解说员凝重的解说时,我们仿佛回到了70年前。

通过史馆讲解员生动的讲解、革命旧址实地参观、那些珍贵的鲜活的历史照片、图片,我对1935年——1948年中国的历史和我党的历史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座座简陋的窑洞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居住过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他们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了保持我们党的纯洁和先进性,他们在这里开展了全党整风运动;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封锁和围剿,他们在这里发动了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做到了自给自足、丰衣足食;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他们在这里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为革命培养了无数精英人才;为了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他们在这里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参观了简朴、简陋而珍贵的革命历史展览,使我感受到了我们的党曾经历过的那些峥嵘岁月、艰难险阻;感受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忠诚。

虽然学习活动安排得很紧凑,但是感触颇多,尤其是对延安精神的内涵有了更深的领会。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年延安精神指引着先辈们打下江山,目前我校正处于“双一流”建设期,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正是这种精神吗?当年革命先辈为了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干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争取更大进步。虽然在延安学习只有短短的2天,但2天来的感受使我的党性得到了锻炼,延安精神给了我更大的信心和力量,我决心以新的姿态、新的行动将延安之行作为人生的坐标和转折点。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岗位,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出自己更大的力量。努力弥补自身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学习上多读书,在工作上多思考,在业务上多钻研,在思想上多追求,在这个“两学一做”的关键期用一个新姿态、新精神、新干劲,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五

延安是神圣的,是我向往的地方。特别感谢党支部给我去延安学习的机会。通过2天的参观学习,我对延安有了更深的认识。

延安,承载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近13年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刘少奇、张闻天、王稼祥、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生活和战斗在这里,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

延安,镌刻着革命者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始终忘不了那一个画面:在简陋阴暗的窑洞中,谢子长同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因为没有医疗条件,失去年轻的生命。而给组织送信去的黄同志在途中被敌人发现并活埋。我忘不了那一面烈士墙上那些二三十岁年轻的战士,还有数不清的没留下名字的烈士。忘不了王若飞等“4.8”烈士的悲壮事迹。在那个战争年代,为了红五星闪耀在中国大地,无数的革命者长眠在延安的土地上。在如今美好的和平年代,延安大街的景观树上挂满的红五星格外耀眼、格外美丽。

在延安,缔造了南泥湾精神。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作为陕甘宁边区南大门的南泥湾,一边练兵,一边屯田垦荒。在短短的三年内,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正是在开荒过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

延安,记载着百姓赤诚的拥军救国爱国深情。通过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王家坪、枣园、杨家岭等革命遗址,我亲身感受了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延安人民在当时极为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拥军爱军的感人精神。他们慷慨地拿出自家的粮食、拿出空闲的窑洞给战士住,主动捐款捐物支持抗战。他们积极运送之前物资,护理伤病员。妇女们则拿起针线,摇起纺车,生产物质支援前线。其中有一年延安农村妇女给战士做的军鞋就超过了7万双。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一位7岁的小姑娘左手拿棉条、右手摇纺车的纺线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延安,演绎着国际友人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诺尔曼·白求恩,1938年3月31日,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白求恩医生在延安一天内最多做过70多台手术。1939年11月,白求恩在抢救八路军伤员时感染了败血病,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白求恩医生对医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无私的牺牲精神,成就了中国人民世代传颂的“白求恩精神”。

延安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圣地。《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论联合政府》《愚公移山》《关于重庆谈判》等著作,都是毛泽东在延安居住期间写下的。在延安,简陋的窑洞里,在一个雪花飞舞的寒冬夜里,著名的诗篇《沁园春·雪》,写于农民白育才家的小炕桌上。著名论断“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是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提出的。这些论著指引着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

在延安,诞生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1936年成立至1945年抗战胜利,培养了十多万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军政人才基础,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延安,诞生了鲁迅艺术学院,创作了诸如歌剧《白毛女》、歌曲《南泥湾》《黄河大合唱》等一大批在抗日战争时期极富影响力的作品,活跃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对中国现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延安,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是一座灯塔,曾经破除了革命发展的各种迷雾。延安是一面旗帜,曾经引导了民族解放的正确方向。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南泥湾精神,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精益求精、无私牺牲的白求恩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传家宝,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现在所需的精神食粮。作为和平年代的一名共产党员,当牢记党的伟大历史,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让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本职工作,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篇六

6月24日,我跟随档案校史党支部赴革命圣地延安进行参观学习。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的十三个春秋,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延安的十三年是艰苦的十三年,奋斗的十三年,当年延安精神指引着先辈们打下江山,今天我们更需要将其发扬光大。我们此行的目的也是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老区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提高我们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

我们在延安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们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杨家岭、宝塔山、枣园。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丰富的人物模型、沧桑的历史图片、生动具体的文字介绍,再现了当年生产、生活、战争、文体情况。听着讲解员的讲解,我看到了当时毛主席用过的手枪;保卫人员用的步枪、干粮袋、背包;我党生产运动用的棉花纺车、农具;还有为了革命牺牲的小青马的标本。大家伫立在各种实景前,仿佛追溯着历史的足迹,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情景和他们高昂的革命斗志。面对一张张图片和一件件历史文物呈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伟大篇章和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同志们不时感叹,思绪万千。

在王家坪、枣园和杨家岭,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故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运筹帷幄,带领人民走向希望。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一件件朴素的陈设,一幅幅珍贵的图片,生动地再现了他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结合实际,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在工作中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积极努力。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工作。二是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勤于思考,乐于助人。积极与本科室、本馆同志交流探讨,增强档案业务能力,在档案利用工作量大时互相帮助,更好地完成档案保管利用工作。三是要立足岗位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在档案工作不断发展的今天,我要结合实际,努力做到开拓进取,在保管利用档案的同时最大程度发挥档案的价值,积极挖掘档案资料背后的历史故事。

总之,作为一名党员,延安之行的学习使我感触很深。我要在日常工作实践中体现党的宗旨,积极探索,将所学本领用到档案工作中,以自己实际行动践行延安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一份力量。

篇七

6月24日,我们档案校史党支部全体党员赴延安革命老区参观学习,我们参观了革命纪念馆以及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老一辈革命家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亲眼看到了当时极为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重温了上世纪毛主席在延安13年既艰苦又光辉的革命时代,深受教育。认真听取了讲解员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也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前辈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的战斗与生活状况。我们睹物思人,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依然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创立了我们伟大的新中国,就在这样的环境摸索出了发展之路。正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不懈奋斗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拿着相机拍下了他们所处的环境,感受到毛主席当年如何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现在环境优越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可是我们更应该谨记老一辈人的努力,更应该坚守延安精神,发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需要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弘扬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牢记实事求是的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好好学习,踏实工作,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在讲解员的解说中,同志们仿佛又回到那炮火连天的岁月,回到那军民一心、共度难关的大生产运动之中,回到那当领导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奠定革命胜局的延安时期。在宝塔山下,延河之畔、七大旧址以及毛泽东、周恩来的故居前,同志们争先恐后,留下一张张珍贵的纪念照片。一间间普通的窑洞、一张张斑驳的座椅,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毛泽东睡过的木床、周恩来用过的纺车、朱德用过的沙发……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事业的执着忠诚。亲耳聆听这些鲜活的教材,使所有参观的同志们受到了一次极好的革命传统教育。这次学习,使每位党员都受益匪浅。这堂生动的的党课教育,增强了全体党员的党性,增强了全体党员的凝聚力,全体党员同志回顾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追忆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的点点滴滴;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延安精神深入每位同志心里。全体党员将牢记革命传统,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延安之行让我感触颇深,看着那些故居,我体会着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我也从其他党员身上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与不足。很感激党支部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去学习,我会努力提高自己,会尽全力去为单位多做一份贡献。

篇八

最近,我跟随档案校史党支部参加了延安红色教育学习实践活动,以朝圣的心情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等革命遗址,通过基地志愿者对党在延安革命实践的详细讲解,和个人深入革命遗址实地的参观,深入领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必然性,坚定了紧跟共产党走,不忘初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念。结合在延安红色教育实践的所见所闻,谈谈个人对上述感想的认识。

从严治党,依法审判黄克功等党员干部。黄克功是中国红军师的高级干部,在长征胜利后,竟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女学员刘茜,中共中央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召开会议,要求严肃处理,并经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判决死刑立即执行。“黄克功事件”充分说明了共产党坚决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依法治国的信念,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再好的材料也不会成为国之栋梁。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客观公正严明的法度,是无法做到自身硬的。

坚持实践出真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延安张闻天故居内有一张他深入西北调研的图片,深深地吸引了我,一位位高权重的共产党领导人深入实际,进行调研,来指导革命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我理解了共产党人为什么能在国民党、美帝国主义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夹击中生存,并赢得最后的革命胜利,这就是优良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带领共产党人克服了苏东模式的禁锢,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它可以说是共产党人立足不败的重要法宝。

坚持思想引领,注重思想活跃,思想统一。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后,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之所以克服了过去的“一乱一治”的恶性循环模式,其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共产党人十分注重思想建设,不仅要求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武装个人,而且还要求个人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超越个人的、主观的、狭隘的、独断的、僵化的等种种不良作风。如此一来,使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理想就转变为一种日常的实践思想,而非玄想或幻想。

通过延安之行,个人最深刻的感触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的学习不是单纯的读记和座谈,关键是要思考如何从思想上、方法上、组织上和实践上落到实处,使其成为个人工作、服务和生活的一种精神指引,一种方法指导,一种实践指南,总之,把党的理论和理论发展的精神内旨真正与个人的现实生活工作融为一体,使国家民族的理想事业与个人的理想信念有机对接,达到利国利民利人的三统一。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档案校史党支部赴延安参观党员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原创八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5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