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机电一体化技术项目化标准建设研究

机电一体化技术项目化标准建设研究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0:35:28 | 移动端:机电一体化技术项目化标准建设研究

机电一体化建设以及实施是针对机电行业的一种新型创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机电一体化技术项目化标准建设研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摘要:本文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项目化标准建设与实施的探索和总结,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标准,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与探索,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环境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5个方面来探讨该课程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建设;自动化生产线《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作为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内容涉及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机械技术、气动技术、检测与传感技术、伺服驱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课程。由于课程实践运用要求极高,且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点。因此,如何系统有序地组织课程教学内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为学生今后顶岗实习及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

1课程调研

课程组调研苏州地区同类高职院校,总结发现各个学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均有自己的特点,但大体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偏重理论型,即将机电一体化中的各项技术进行简单介绍,通过典型设备,说明具体技术的应用,课程中安排一两次参观体验活动,通过调研,学生总体感觉所学的内容比较笼统,且很多知识点与专业前序课程有重复,学习兴趣不高;另一种是与全国职业院校高职组技能大赛“自动线安装与调试”项目相结合,以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动化生产线”为教学载体,将各项技能融合在各个项目任务中,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完成课程的授课,经调研,通过采用该方式授课,学生很容易接受,教学效果好。通过对长三角地区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调研,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组决定我院该课程采用第二种方式。

2课程目标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具体的生产设备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培养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维修的应用技能和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具体的工作任务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开发课程的各个学习任务。采用自动线安装与调试作为教学项目,贯穿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能够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积极营造企业工作情境,整个教学过程仿真企业项目,模拟企业管理模式,引入行业企业的职业标准。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是:课程贯彻“校企一体、工学结合”课程理念,按照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员、设备调试员的行业标准,融入维修电工中高级的职业标准,以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元器件检测、整机系统编程与调试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自动线安装与调试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效率、成本和安全意识,并将团队学习、团队训练、团队精神融入课程。

3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浙江亚龙公司生产的YL-335A型自动化生产线作为实训载体,该生产线主要由供料单元、加工单元、装配单元、输送单元和分拣单元等5个部分组成,各个单元之间既可以相互独立,又可以相互关联。通过系统深入的调研分析,基于工作流程设计本课程的各个教学任务,分别是:供料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加工单元的安装与调试、装配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分拣单元的安装与调试、输送单元的安装与调试、生产线整体系统调试。通过对整个系统控制过程中的6个任务的实施,最终达到模拟实际生产中的生产线的生产功能、达成课程的学习目标,通过课程中各项任务的实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真正实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课程教学内容详见表1。

4课程保障

4.1课程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创设优质的企业工作情境及文化氛围,引入企业的“8S”管理模式,将实训室打造成企业的生产车间,整个教学过程仿真企业的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每4人划分为1个工作班组,在每个班组中每个学生均有明确的分工,通过小组通力合作,最终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通过任务实施使学生能够达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2教材选择

本课程教材选用由吕景泉主编的《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将YL-335A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的工作过程。分解为若干个任务进行了循序渐进的阐述,紧扣“准确性、实用性、先进性、可读性”原则,将实况录像及过程仿真等综合运用,使学习、工作融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力求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4.3方法手段

根据本课程实践性很强、知识点综合的特点,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思考及知识的掌握运用。在讲解项目要求、任务分配,传授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发现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知识点不足而进行补充说明时,主要采用讲授法;在整门课程中引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到具体的项目任务中,学生通过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任务实施,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在课程教学中还采用现场教学法,即在仿真企业生产的环境中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采用小组讨论法,将整班学生根据任务需要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分析。

5评价体系

本课程采用的多样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学习成绩及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任务实施中的工作计划和图纸设计;机械安装及装配工艺;电路、气路连接工艺;测试与功能实现;职业素养及安全意识,其中职业素养及安全意识主要包括:符合安全操作规程;工具摆放、包装物品、导线头的处理等符合岗位要求;团队合作、学习态度、交流与表达、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定等方法,按不同权重进行量化,最终得到课程的综合成绩。

6结语

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项目标准的开发与实施,努力实现了课程教学和企业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为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机电一体化技术项目化标准建设研究》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4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