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浅谈“三农”问题

浅谈“三农”问题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0:31:06 | 移动端:浅谈“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全面进步。那么“三农”问题究竟包含了哪些内涵呢?下面就来看看浅谈“三农”问题。

第一篇

 从中央一号文件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前途和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粗放型发展方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现代化进程的“拦路虎”,如何实现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实现农村有发展,农业有奔头,农民能致富。因此,要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需要在严格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的同时因地制宜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网络信号覆盖,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和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集中式供水比例,大力实施农村电商计划,实现农村新发展。

   实施科技兴农,推进农业快速发展。如今的农业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实现农业快速发展,一方面主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因地制宜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学习国外先进农业种植经验;另一方面大力培养农业专业人才,通过开设专业学科、人才帮扶等措施培养专业人才,并努力引导人才到大有可为的农村去。

   多举措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因此,要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一方面要激活农村沉睡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股权改革试点、农村集体资产清算等措施提高农民劳动积极性,增强集体经济活力,实现农民增收;另一方面鼓励农民创新创业,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为农民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激发广大农民创业热情。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三农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人民幸福生活,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农民将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农村将会碧水蓝天,农业将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第二篇

摘 要: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三农”问题的解决,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主要是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然而这些措施在现阶段都不能有效的解决“三农”问题。本文探讨三农问题及基本措施。

关键词:三农问题 新农村建设 经济发展 生产力

今年我国有两个是非常重要会议,那就是政治协商会议和十八大,政治协商会议已经成功召开,十八大还未召开,但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农业问题也突显出来。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有九亿是农民,三农问题依旧是我国首要解决的问题。“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目前而言,其现状如下: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尤其是垦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方面表现在农民收入的增长率不断下降;另一方面表现在农民收入的增长率远低于地方GDP的增长。

二、生产力发展缓慢

生产力的三个要素是什么?生产力的三个要素是生产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首先是生产的主体生产者,目前,我所在的城市,生产者多为农牧场管理者和个人,他们本身的知识很匮乏。加之,生产工具并不先进,只有很少的管理者能配备较为完备的设备。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生产力低直接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剩余价值也随之减少。劳动对象种类单一,缺乏新品种。这三点直接导致垦区生产力发展缓慢。

三、许多农业主产区人才储备不足

有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响,许多的孩子继承了父母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虽有一部分人考出去了,学到了先进的农业知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选择离开地方农业,到“外面”发展。这都给我们地区的农业发展带来影响。

四、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新形势的挑战。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呢,从国家的角度,我们不难发现连续几年的国家第一号文件都是农业问题,尤其是今年更是提出了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从地方看,黑龙江省作为东北的“大粮仓”。也是有其独特的优势的,省委书记吉炳轩在调研时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大力加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黑龙江省处在一个地理位置优越,出口便利。在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上,我们首要的任务是让农民种的起地,要将小规模的转化为大规模,上规模才是发展的必经之路,技术与人才是因为有效益,企业经营与农业生产有些方面是相近的,也就是说,规模效益化是不变的,企业的生存离不开技术,农业生产也离不开技术,将技术,规模,人才统一的结合才是从农业增产,到农民增收的最佳途径。

地方的支持是农业发展的基石,有一个好的销售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做为黑龙江地区,农业的生产占很大方面。在地方的政策上一定要给农业的发展开绿灯。将农业与其他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会为农业的生产注入加速剂。另外,作为一些地方的农民要转变思想,不能单一的种植,要广泛利用资源,要将作物进行合理的播种,保证资源有效利用。人才的引进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点,要建立一支促发展、谋发展、懂发展的人才队伍,这项也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保证人才不外流,加大投入力量,改进技术,拓展销售空间。

农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只有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是谋发展的根本。三农问题是一个时代的话题,只有全国上下通力配合,解放思想,创新技术,打造龙江精品农业,实现龙江跨越式发展。

第三篇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的十六大赋予新世纪新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新内涵。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广大农民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依法维护农民的权益,保护农民的利益,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重视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三农”问题是关系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问题,也是关系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三农”问题中尤为重要的是农民问题,它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首先,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有近13亿人口,其中7.8亿在农村。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业结构调整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农民的农业收入增加缓慢;乡镇企业正处于爬坡阶段,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难以较快提高;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外出务工不容乐观,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在一些地方,由于认识上出现误区,对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产生了动摇,甚至出现了一些错误做法,损害了农民的权益。加上农产品滞销、农民负担反弹,也影响了农民的利益。这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又是农民问题,是农民增收的问题,是推动农村城镇化、减少农民的问题。

其次,这是由我们的奋斗目标决定的。全面实现农村小康,最重要的还是组成社会最基本要素的人实现小康。在用于衡量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目标的各项指标中,像人民生活、人口素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都体现在具体的人身上。只有绝大多数农民实现了全面小康,我们才能说农村实现了全面小康;只有农村实现了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实现农民致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

重视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实现农民致富,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目标。在现阶段,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当前,农产品价格提升空间有限,农村大量劳动力闲置,农民负担过重,传统农业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面临严峻挑战等,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目标所面对的不容回避的现实难题。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有适应新形势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

一是更新致富观念。应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增加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只要是不违反法律法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能给农民带来财富的途径、办法都可以付诸实践,以达到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二是优化农业结构。应按照区域化布局的要求,整合现有资源,增强本地特色,逐步形成大规模、高效益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通过调整农业结构,让农民与市场紧密相连。同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改善农业的投资环境,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应努力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形成群体优势。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基本内涵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和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规模经营使农民增收致富。

四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民离土离乡务工,是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据统计,仅湖南省就有600万农村劳动力在外务工经商,年收入达400多亿元。劳务经济已成为湖南经济新的增长点。当前,一方面要增强第二、三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务工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管理和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五是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的有效途径。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规模经济和效益经济,仅靠农民的个体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农民进入市场后,风险加大,组建为农民服务的市场网络体系,通过合作社把农民和龙头企业连接在一起,有利于解决农民增产增收和农业发展机制问题,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公务员之家

保护农民利益是政府的责任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农民的利益能否得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首先,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农民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个大背景下,农民融入市场经济的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农民利益还需得到进一步的实现和保护。其次,现阶段农民权益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生态环境、交通设施、住房、村民自治、村务公开等基础设施和民主权益上。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虽已有了很大改善,但在一些地区仍不够完善。农村仍有一部分适龄儿童失学、辍学;一些农村医疗卫生设施仍然十分缺乏,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村的交通、通讯设施未能配套完善。从农民民主权益上看,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保护农民利益和保障农民权益是相辅相成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农民就无法增收;权益得不到保障,农民就没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解决农民问题更是无从谈起。

要保护农民利益,就要维护农民的权益和利益。一是从政策上保护。应认真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要稳定农村土地政策,将其作为保护农民利益的根本。稳定农村基本政策,就能充分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护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二是从法制上保护。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民利益,既要靠政策支持,又要靠法制支撑。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实效,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改变“上面很热闹,下面不知道”的状况,让农民知法、学法、懂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三是从环境上保护。要让农民最大限度地融入到市场经济的潮流中,与大市场接轨,提高素质,学会“游泳”。同时,改善环境,优化服务,把农民融入和适应国内外大市场作为解决农民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浅谈“三农”问题》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4404.html